期刊文献+
共找到891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槐玉 孙学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1期68-69,共2页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二甲医院临床骨外科收治的16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例、82例。观察组实行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二甲医院临床骨外科收治的16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例、82例。观察组实行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对照组采取滑动髋螺钉(SH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经PCCP治疗,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可促使患者术后及早恢复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髋螺钉 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经皮加压钢板
下载PDF
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晗 徐执扬 +3 位作者 吴冯胜 吴飞华 苏新杰 梁喜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InterTan治疗,标准组采用标准InterTan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术中输血量、尖顶距(TAD)、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结果长钉组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长于标准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输血量、T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标准组,Harris评分高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InterTan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取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加长InterTan 髓内钉 老年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松 赵刚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6期151-152,15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除术中出血量外,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两种不同金属内固定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立平 杨海波 +1 位作者 孙剑虹 李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5期32-35,共4页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髓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采用亚洲型髋关节...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髓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采用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固定47例(ASIAN IMHS组),采用InterTan系统内固定31例(InterTan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21个月,平均13.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ASIAN IMHS组为(66.6±13.2)min,InterTan组为(53.7±9.2)min;出血量,ASIAN IMHS组为(149.3±33.6)mL,InterTan组为(103.7±17.7)mL,InterTan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小于ASIAN IM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SIAN IMHS组为(12.6±1.5)周,InterTan组为(12.2±1.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ASIAN IMHS组优良率为90.7%,InterTan组优良率为90.0%;并发症方面,ASIAN IMHS组1例随访时发生股骨头切出,InterTan组1例患者术中主钉置入过程中发生内固定远端股骨干裂纹骨折;两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和InterTan系统均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后者操作更为简便,对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智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7期86-8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整群选取的2013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68例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其中A组行人工髋关...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整群选取的2013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68例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其中A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B组行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及FRS评分的下降值。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Harris评分和FRS评分下降值分别为(20.96±4.27)、(23.17±4.53)分明显低于B组的(30.18±5.92)、(32.74±6.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固定术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 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照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桂生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3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滑动髋螺钉(SHS)与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SHS组与PCCP组,各34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PCCP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1.18%,显著高于SHS组... 目的探讨滑动髋螺钉(SHS)与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SHS组与PCCP组,各34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PCCP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1.18%,显著高于SHS组的64.71%(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SHS,PC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佳,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加压钢板 滑动髋螺钉 骨质疏松 老年 股骨隆间骨折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彭雄 《中国处方药》 2017年第1期114-114,共1页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形式的不同将本次参加试验的患者,...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形式的不同将本次参加试验的患者,平均分为研究与对照组,各54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内固定的形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则为患者提供人工关节置换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明显,可使患者的总有效率得到提高,对其生活质量与预后质量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GTR钢板+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徐忠龙 童培建 +1 位作者 马镇川 季卫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2期314-315,共2页
目的探讨GTR钢板+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按照Eve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8例、Ⅳ型6例,均采... 目的探讨GTR钢板+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按照Eve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8例、Ⅳ型6例,均采用GTR钢板+Ⅰ期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获得成功,术后1例出现精神躁狂,1例患髋疼痛,经对症治疗症状基本缓解。无髋关节脱位病例,未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心肌梗死等并发症。20例均获得3~16个月随访,平均8.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优1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0.0%。结论GTR铜板+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床康复活动,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R钢板 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的对比分析
9
作者 曾进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2-0085,共4页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与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与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对比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期间,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效果方面比内固定术更为突出,除有助于患者治疗时间缩短外,可增强其髋关节功能,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李宁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IT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ITF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和观察组(应用...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IT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ITF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和观察组(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各33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效果、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用时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ITF的临床效果优于内固定术,其手术用时更短,可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且安全性较高,但术中出血量与输出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11
作者 康振兴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期125-126,共2页
目的:对由于骨质疏松所导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分别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后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日-2014年5月20日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46例,采用... 目的:对由于骨质疏松所导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分别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后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日-2014年5月20日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4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本次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即人工关节置换组(以下简称,工组)和内固定组(以下简称,固组)。工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固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资料取证以及统计学分析可知,工组和固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95.65%(22/23)和78.26%(1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4/23),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83%(1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比内固定方法发生概率低,但发生率仍然较高,基本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建业 王新杰 袁盛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8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置换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对照情况。方法 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关节置换治疗组和PFNA内固定组,各60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置换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对照情况。方法 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关节置换治疗组和PFNA内固定组,各6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PFNA内固定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90.0%高于关节置换治疗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在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可以提高患者骨折愈合效率,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关节置换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下载PDF
PFN和PFNA-2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丛宝华 赵方 +1 位作者 赵维彪 宋飞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8期61-64,182,共5页
目的比较PFN和PFNA-2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辽宁省金秋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FN组和PFNA-2组,每组各6... 目的比较PFN和PFNA-2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辽宁省金秋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FN组和PFNA-2组,每组各60例。PFN组给予PFN内固定治疗,PFNA-2组给予PFNA-2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髋功能、骨代谢指标和远期随访情况。结果PFNA-2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PFN组(均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N组(P<0.05),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BALP、BGP和TR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6、12个月的Harris功能评分、BALP、BGP水平均高于术前,TRAP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PFNA-2组均优于同期PFN组(均P<0.05)。PFNA-2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内固定周围骨折发生率低于PFN组(均P<0.05),手术失败率和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FNA-2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降低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促进髋骨功能恢复,临床疗效较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PFN PFNA-2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远端第四点固定因素在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常猛 刘小坡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评估远端的稳定在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Ⅱ)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和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 目的评估远端的稳定在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Ⅱ)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和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PFNA-Ⅱ主钉的长度,将患者分为短髓内钉组(54例,采用240 mm短髓内钉,确保三点固定)和长髓内钉组(56例,采用325 mm长髓内钉,确保四点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随访指标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长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短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髓内钉组术中透视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至术前行走能力的比例及股骨干再骨折率均优于短髓内钉组(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长髓内钉组颈干角优于短髓内钉组[(103.53°±6.29°)和(90.37°±5.88°),(139.47°±6.5°)和(116.01°±6.52°)]、Harris评分优于短髓内钉组[(71.40±4.15)和(62.33±4.01)分,(85.79±4.81)和(74.98±4.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第四点固定因素可确保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时的四点固定,实现髓内钉整体的远端稳定。针对该类患者采用长髓内钉治疗效果优于短髓内钉,能够降低股骨干再骨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髓内钉 远端第四点固定因素
下载PDF
TTM模式的健康宣教在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涂红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4期4126-4128,共3页
目的观察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TTM)模式的健康宣教在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IFF患者72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按入院顺序不同分组。常规组(36例)实施常... 目的观察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TTM)模式的健康宣教在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IFF患者72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按入院顺序不同分组。常规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TTM组(36例)基于常规组实施TTM模式的健康宣教。对比两组遵医行为、护理效果满意度及干预前后自护能力(ESCA评分)、生活质量(GQOL-74评分)。结果TTM组遵医率高于常规组(97.22%比77.78%,P<0.05);TTM组护理6个月后ESCA、GQOL-74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TTM组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常规组(94.44%比75.00%,P<0.05)。结论TTM模式的健康宣教应用于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IFF患者,能显著改善遵医行为,增强自护能力,提升生活质量与护理效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式 健康宣教 老年 稳定型骨质疏松股骨隆间骨折
下载PDF
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岩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研究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按随机法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2例。Ⅰ组进行PFNA内固定手术,Ⅱ组进行... 目的:研究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按随机法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2例。Ⅰ组进行PFNA内固定手术,Ⅱ组进行Inter Tan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Ⅰ组的围术期指标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都可以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PFNA在改善围术期指标方面更有优势,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INTER TAN 老年 稳定型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方案用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泽 陈建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4期161-164,173,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方案用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12例采用内固定治疗;观...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方案用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12例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131例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围手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患肢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升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长,减少并发症,保障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围手术期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载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5期91-92,共2页
目的 :研究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东方市东方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 :研究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东方市东方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PFNA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其在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手术持续的时间,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内固定术 半髋置换术 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隆间稳定型骨折
下载PDF
舒适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婷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16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特在本院2017年7月-2018年9月接收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当中抽选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特在本院2017年7月-2018年9月接收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当中抽选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症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术前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相比,P>0.05,术后6小时、24小时以及72小时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身心舒适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 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心理情绪 舒适度
下载PDF
PFNA内固定与半髋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解志波 周景 +3 位作者 谢振宇 白龙 陈科明 陈亮清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半髋置换(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间53例分别接受PFNA和HA手术治疗的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对手术时... 目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半髋置换(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间53例分别接受PFNA和HA手术治疗的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作比较。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PFNA组骨折全部愈合;手术时间:PFNA组(68±18) min,HA组(96±29) min;术中出血量:PFNA组(104±42) mL,HA组(412±98) mL,Harris评分:PFNA组82.6±13.9,HA组(80.9±12.7),两组均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功能评价均无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PFNA治疗在手术操作上优于HA治疗,但在功能结果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半髋置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