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骨道位置对临床效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徐雁 敖英芳 +3 位作者 余家阔 王健全 刘晓鹏 安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道位置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2005年5月至12月于我所行自体胭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患者72例,采用其侧位X线平片测量骨道位置,结合膝关节功能评分、KT-2000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IKDC...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道位置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2005年5月至12月于我所行自体胭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患者72例,采用其侧位X线平片测量骨道位置,结合膝关节功能评分、KT-2000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以及KT-2000在134N下屈膝30度和90度位膝关节前后位移情况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股骨骨道位于Blumensaat’s线的后23.87%,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全长的前38.25%。膝关节伸直受限患者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前34.19%,伸直正常患者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的前38.91%,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T-2000屈膝30度位膝关节前后位移值大于等于3mm患者的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的前44.78%,位移小于3mm患者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的37.39%,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使患者关节稳定性与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X线测量可较客观、准确地反映骨道定位情况,骨道位置与临床效果相关;本次研究显示比较理想的骨道位置在X线侧位片上位于胫骨平台的前34~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重建 骨道位置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股骨直接止点研究进展和股骨骨道位置的选择
2
作者 刘阳 余家阔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9期15-18,共4页
本文对前交叉韧带的股骨直接止点的解剖学研究进展以及考虑股骨直接止点后的股骨骨道位置进行综述。既往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的股骨止点位于髁间窝外侧壁、髁间外侧嵴后方,存在前内束、后外束的双束结构。最近的研究进展表明,前交叉韧... 本文对前交叉韧带的股骨直接止点的解剖学研究进展以及考虑股骨直接止点后的股骨骨道位置进行综述。既往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的股骨止点位于髁间窝外侧壁、髁间外侧嵴后方,存在前内束、后外束的双束结构。最近的研究进展表明,前交叉韧带的股骨止点还可分为直接止点和间接止点,其中直接止点的形状与韧带的实质部纤维类似,呈条带状或千层面形状。在膝关节伸直位,直接止点位于间接止点的前方,有研究发现其与股骨后方骨皮质相延续。股骨的直接止点对膝关节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有学者将其称为“功能性止点”。本文第二部分总结了考虑股骨直接止点后股骨骨道位置的选择和定位方法:在屈膝90°观察时,将骨道定位在整体止点内偏高的区域,在髁间外侧嵴附近,较解剖重建的骨道位置更高,既符合股骨直接止点的解剖,也兼顾了移植物的等长性。为重建条带状的直接止点,也可使用骨-髌腱-骨作为移植物,或选择双束、制作椭圆形骨道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直接止点 骨道位置
下载PDF
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骨道位置对临床效果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刘晓辉 舒友元 谢获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12期1539-1540,共2页
目的讨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道位置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我院接受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25例,术前、术后进行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KT-2000在134 N下30度、90度位测量膝关节前后位移度,并根据患者膝关... 目的讨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道位置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我院接受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25例,术前、术后进行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KT-2000在134 N下30度、90度位测量膝关节前后位移度,并根据患者膝关节伸直情况分为受限组和正常组,根据屈膝30度位KT-2000测量膝关节前后位移分为<3 mm组和≥3 mm组。测量股骨骨道中心相对于Blumensaat's线水平股骨外踝长度和高度的比例(方法 1)和骨道中心相对于Blumensaat's线长度的比例(方法 2),比较两组的骨道位置。结果患者术后IKDC、Lysholm、Tegner、134 N屈膝30度和90度下的KT-2000评分较之术前明显升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在方法 1测量下,正常组与受限组、<3 mm组和≥3 mm组的骨道位置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方法 2下,正常组与受限组、<3 mm组和≥3 mm组的骨道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和稳定性,X线可较好地反映骨道位置。较理想的骨道位置以X线侧位片上位于胫骨平台的前3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重建术 骨道位置
下载PDF
术中透视优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股骨骨道定位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董岩 崔鹏 +1 位作者 高奉 周敬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7-511,共5页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进行解剖重建手术中,采用透视方法定位骨道位置前、后股骨骨道的分布情况。方法: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集在我科进行关节镜下ACL单束解剖重建手术的患者46例,其中男34例,女12...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进行解剖重建手术中,采用透视方法定位骨道位置前、后股骨骨道的分布情况。方法: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集在我科进行关节镜下ACL单束解剖重建手术的患者46例,其中男34例,女12例,左膝27例,右膝19例,平均年龄31.8±4.9岁。股骨骨道初次定位时依据术者经验进行定位,然后根据透视结果调整股骨侧骨道的定位位置。在股骨侧位视图上绘制矩形框,根据骨道中心点在此矩形框的深-浅方向及高-低方向上所占比例而定位骨道位置,比较初次定位及透视定位后,股骨骨道位置在各方向的分布情况及骨道位置良好程度。结果:透视定位前、后骨道位置在x轴情况:偏后7例调整为4例(9%),正常29例调整为36例(78%),偏前10例调整为6例(13%);y轴情况:偏高30例调整为19例(41%),正常14例调整为27例(59%),偏低2例调整为0例(0%)。初次定位时股骨骨道位置良好11例(24%),透视定位调整后骨道位置良好25例(54%)。结论:ACL单束解剖重建手术中,采用术中透视进行股骨骨道定位,有助于改善股骨侧骨道位置分散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L断裂 解剖重建 透视 骨道位置
下载PDF
ACL重建术经胫骨技术股骨隧道位置的定位—基于X线片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斌 李志国 邢更彦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经胫骨技术是否可以获得股骨隧道的解剖定位。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2月行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患者198例,均采用关节镜下修复,术后通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回顾性评价了骨隧道位置。...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经胫骨技术是否可以获得股骨隧道的解剖定位。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2月行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患者198例,均采用关节镜下修复,术后通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回顾性评价了骨隧道位置。其中18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7个月。患者在术后12、24个月进行了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检查膝关节稳定性以及关节功能。以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术后膝关节稳定以及Lysholm评分优良的(83-100分)为171例(91%)。在171例中进行膝关节X线片测评,侧位股骨骨道位于Blumensaat′s线的79%(SD4),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的41%(SD6),在正位胫骨骨道与关节线向内呈25°(SD3)。骨隧道位置与Lysholm评分有相关性(P<0.01)。结论标准化手术操作和解剖标志可使经胫骨技术的ACL重建建立良好的骨道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骨道位置 定位
下载PDF
单束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道位置及直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郑维蓬 刘治军 +5 位作者 魏合伟 万雷 陈胜 廖志浩 赵国源 胡伟坚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术后骨道的位置及其直径变化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关节镜下单束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43例。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给予X线片检查,并测量胫骨和股骨骨道位置。术后12个月随访时...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术后骨道的位置及其直径变化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关节镜下单束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43例。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给予X线片检查,并测量胫骨和股骨骨道位置。术后12个月随访时给予X线片检查,并测量胫骨和股骨骨道位置和直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X线片上骨道直径的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骨道扩大组与非扩大组,两组间骨道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组在矢状位上胫骨骨道位置为34.56%±2.16%,冠状位上胫骨骨道位置为42.97%±4.37%;非扩大组在矢状位上胫骨骨道位置为38.62%±3.07%,冠状位上胫骨骨道位置为45.42%±5.73%。Bernard象限法测量扩大组的股骨骨道位置为30.78%±4.45%和38.80%±9.20%,非扩大组的股骨骨道位置为27.28%±3.47%和22.25%±5.58%。Segawa方法测量扩大组的股骨骨道位置为29.20%±4.06%,非扩大组的股骨骨道位置为26.53%±3.61%。扩大组与非扩大组在X线片的冠状面上,胫骨骨道内口相对位置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其他测量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道位置与骨道扩大两者具有一定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为减小骨道扩大的程度,股骨骨道位点应尽可能在足印区范围内偏后略高的位置,而胫骨骨道位点不应追求过于偏前,这对于单束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术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骨道位置 直径变化
原文传递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股骨止点与韧带重建股骨骨道定位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平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双束重建中股骨骨道定位标志与定位方法。方法:3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根据屈伸膝关节过程中纤维束紧张与松弛情况,将PCL分为前外侧束(anterolateral bundle,ALB)与后内侧束(po...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双束重建中股骨骨道定位标志与定位方法。方法:3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根据屈伸膝关节过程中纤维束紧张与松弛情况,将PCL分为前外侧束(anterolateral bundle,ALB)与后内侧束(posteromedial bundle,PMB),并确定各束中的"功能束",测量ALB及其"功能束"、PMB及其"功能束"的股骨止点,明确止点间的位置关系。结果:ALB与PMB中均存在"功能束",两个"功能束"联合作用基本可以维持屈伸膝全过程中胫骨的整体后向稳定性。ALB股骨止点位于股骨髁间窝顶及窝顶与髁间窝内侧壁交界处,近似于长方形,面积为82.77±20.90mm2,其"功能束"股骨止点位于其近内侧,为梯形或三角形,面积为32.16±18.96mm2;PMB股骨止点位于髁间窝内侧壁,近似椭圆形,面积为122.13±38.05mm2,其"功能束"股骨止点位于其后侧,接近梯形,面积为36.89±5.21mm2。ALB与其"功能束"及PMB与其"功能束"股骨止点中心均不重合。ALB"功能束"与PMB"功能束"股骨止点中心间距为11.27±1.16mm;PCL股骨止点近侧缘与股骨干纵轴的夹角为88.71±9.36°。结论:PCL的ALB与PMB中均存在"功能束",提示临床双束重建PCL时,股骨骨道应分别定位于ALB与PMB"功能束"股骨止点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止点 骨道位置 解剖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经胫骨的股骨隧道足迹定位方法改进及术后骨道评估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鹏礼 王耀霆 +3 位作者 贾一明 刘水涛 金海超 邢更彦 《武警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经胫骨的股骨隧道足迹定位方法的改进及术后骨道位置评估。方法分析2007-06至2010-01于武警总医院行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患者196例,应用改进的方法进行关节镜下经胫骨的股骨隧道足...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经胫骨的股骨隧道足迹定位方法的改进及术后骨道位置评估。方法分析2007-06至2010-01于武警总医院行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患者196例,应用改进的方法进行关节镜下经胫骨的股骨隧道足迹定位,并应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ee,IKDC)评分及术后MRI行骨道位置评估的资料。结果经随访10~36个月,患者的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IKDC评分情况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矢状位上关节线与移植肌腱的夹角(the angle between the joint line and thegraft on the sagittal view,JGS)和冠状位上关节线与移植肌腱的夹角(the angle between the joint line and the graft on the coronalimage,JGC),对术后6个月及正常侧膝关节MRI行骨道位置评估,重建的前交叉韧带的位置与正常对照组的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时,改进的经胫骨的股骨隧道的足迹定位方法是理想的股骨隧道定位方法,患者关节稳定性与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采用JGS和JGC对骨道位置进行评估可较客观、准确地反映股骨隧道定位情况,骨隧道位置与临床效果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重建 骨道位置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相关骨性标志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永会 金利新 孙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定量观察分析ACL股骨止点相关骨性标志,明确其解剖特点,为临床提供客观可视的解剖依据。方法:对3例福尔马林处理和2例新鲜冰冻的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研究。屈膝90°行前抽屉试验,根据ACL纤维张力情况区分前内束和后外束,观... 目的:定量观察分析ACL股骨止点相关骨性标志,明确其解剖特点,为临床提供客观可视的解剖依据。方法:对3例福尔马林处理和2例新鲜冰冻的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研究。屈膝90°行前抽屉试验,根据ACL纤维张力情况区分前内束和后外束,观察两束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的张力变化特性,然后从股骨止点切断韧带,观察有无骨性标志,并测量相关数据。对100例(男46例,女54例)成人股骨的外侧髁内侧面后1/3即ACL股骨止点处进行观察,测量其相关骨性标志数据。结果:5例膝关节标本均发现两个骨性标志,即长骨嵴和短骨嵴。100例股骨的股骨止点前方有一由股骨近端后方斜向前下至股骨远端的长骨嵴,其中62例标本股骨止点内有一短小的骨嵴,将止点分为坡度不同的两部分。有18例短骨嵴起自长嵴的转折处,即长嵴的1/2处,长、短骨嵴长度分别为15.11±2.64 mm和6.42±1.7 mm,长骨嵴与髁间窝顶线夹角为69°±7.28°,长骨嵴起自髁间窝顶线自前向后75.5%处,长短骨嵴夹角为69.48°±24.03°。结论:ACL股骨止点存在相关骨嵴,即前缘前方的长骨嵴,部分有两束股骨止点间的短骨嵴。这为临床ACL解剖重建提供了客观向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止点 性标志 骨道位置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与双束重建胫骨骨道定位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平 敖英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解剖研究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情况,确定PCL前外侧束(ALB)与后内侧束(PMB)胫骨止点的位置、形状与面积,探讨PCL双束四骨道重建中胫骨骨道定位标志与定位方法。方法3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根据屈伸膝关节过程中纤维束紧张... 目的解剖研究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情况,确定PCL前外侧束(ALB)与后内侧束(PMB)胫骨止点的位置、形状与面积,探讨PCL双束四骨道重建中胫骨骨道定位标志与定位方法。方法3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根据屈伸膝关节过程中纤维束紧张与松弛情况,将PCL分为ALB与PMB,并确定各束中的功能束,用多种指标测量ALB、PMB与功能束的胫骨止点,解剖寻找双束四骨道重建PCL中胫骨骨道定位标志与定位方法。结果PCL胫骨止点位于后髁间窝内,其纵轴由近内斜向远外,与胫骨干夹角平均为(16.5±1.4)°。ALB与PMB胫骨止点基本呈远近排列,ALB胫骨止点接近于菱形,平均面积为(90±20)mm^2,PMB胫骨止点近似长方形,平均面积(96±32)mm^2,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ALB与PMB中均存在功能束,分别止于ALB胫骨止点的远外侧部及PMB胫骨止点的远内侧部,均接近椭圆形,面积分别为(35±12)mm^2与(36±6)mm^2,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ALB功能束胫骨止点中心与PMB功能束胫骨止点中心距离为(12.7±1.9)mm^2胫骨内、外侧髁间棘及胫骨上端后方骨嵴为重要的解剖标志。结论PCL胫骨止点可以容纳两个胫骨骨道,PCL的ALB与PMB中均存在功能束,提示临床双束四骨道重建PCL时,胫骨骨道应分别定位于ALB与PMB功能束胫骨止点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髌韧带-组织移植重建术 止点 骨道位置 解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