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板坚强内固定在颌骨重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黄炜 曹之强 +2 位作者 方东 胡振宇 顾锡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12期901-902,共2页
目的 探讨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9例颌骨骨折和肿瘤切除术后及正颌手术骨连续性中断或骨缺损患者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重建。结果 术后外形基本对称 ,无明显功能障碍。1例创口近期发生感染 ,1例近期螺钉松动。结论... 目的 探讨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9例颌骨骨折和肿瘤切除术后及正颌手术骨连续性中断或骨缺损患者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重建。结果 术后外形基本对称 ,无明显功能障碍。1例创口近期发生感染 ,1例近期螺钉松动。结论 在颌骨骨折、颌骨肿瘤及正颌外科所致颌骨重建手术中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 ,利于骨段间稳定加速其愈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板 骨重建手术 坚强内固定 RIF 细胞
下载PDF
带血管髂骨移植重建下颌骨手术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月娇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58-458,共1页
关键词 带血管髂移植 重建下颌手术 护理 流涎 口腔护理
下载PDF
基于CT与计算机数字化处理的个体化下颌骨即刻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顺广 魏远坚 +1 位作者 黄静娜 卢丽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CT三维重建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CAD/CAM)的个体化下颌骨即刻重建的方法。方法术前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制作个体化钛金属假体,为6例因下颌骨造釉细胞瘤而接受一侧下颌骨截骨术患者...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CT三维重建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CAD/CAM)的个体化下颌骨即刻重建的方法。方法术前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制作个体化钛金属假体,为6例因下颌骨造釉细胞瘤而接受一侧下颌骨截骨术患者进行了即刻的下颌骨重建手术,观察术后面部外型、咬合关系以及开口度。结果所有手术均按照术前设计一期成功完成假体植入,创口全部一期愈合,外形恢复良好,咬合关系正常,4例张口度达到3.5cm,2例则出现中等程度的张口受限,张口度约2.0cm,总体效果满意。结论基于CT与计算机数字化处理辅助制作个体化的钛金属下颌骨假体即刻植入术手术时间短,减少创伤,无须因自体移植而增加身体其他创口,可修复较大的骨缺损,外形可塑性高,外形恢复总体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 下颌骨重建手术 个体化
下载PDF
个体化钛金属修复体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魏远坚 胡顺广 +2 位作者 黄静娜 陈少玲 卢丽虹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CT三维重建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CAD/CAM)的个体化下颌骨即刻重建的方法。方法:术前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制作个体化钛金属假体,为6例因下颌骨造釉细胞瘤而接受一侧下颌骨截骨术患...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CT三维重建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CAD/CAM)的个体化下颌骨即刻重建的方法。方法:术前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制作个体化钛金属假体,为6例因下颌骨造釉细胞瘤而接受一侧下颌骨截骨术患者进行了即刻下颌骨重建手术,观察术后面部外型、咬合关系以及开口度。结果:所有手术均按照术前设计一次成功完成假体植入,创口全部一期愈合,外形恢复良好,咬合关系正常,4例张口度达到3.5 cm.2例则出现中等程度的张口受限,张口度约2.0 cm,总体效果满意。结论:基于CT与计算机数字化处理辅助制作的个体化钛金属下颌骨假体即刻植入术,避免了自体骨移植带来的创伤和损失,可修复一侧下颌骨较大的骨缺损,外形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重建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 下颌骨重建手术 个体化
下载PDF
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后哈佛管内的骨诱导成骨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臻 刘继忠 +1 位作者 黄长明 杨克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目的研究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过程中哈佛系统的成骨作用,探讨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愈合活化表面的临床意义。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手术移植2cm经深低温处理的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段,于术后2、4、8、12周取材,观察各组X线片... 目的研究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过程中哈佛系统的成骨作用,探讨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愈合活化表面的临床意义。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手术移植2cm经深低温处理的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段,于术后2、4、8、12周取材,观察各组X线片、组织学、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变化,记录骨吸收重建情况。结果骨端愈合率:近端宿主骨-异体骨接合部4周90%,8周100%;远端4周60%,8周90%,12周100%。组织学观察:4周时皮质骨内哈佛管扩大,多位于近骨髓腔处的皮质内;8周时可观察到扩大的哈佛管壁周围新骨形成;12周时可见到新形成的类哈佛系统。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后4周皮质内扩大的哈佛管壁有弱阳性表达,8周时有强阳性表达,管腔内细胞成分增多,哈佛管周围的骨陷窝内亦有阳性表达。四环素荧光标记显示术后2周可观察到异体骨周边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移植后4周可见较强的荧光标记于哈佛管内,哈佛管内与福克曼管交叉处为强阳性表达。术后8周邻近骨髓腔处的皮质骨陷窝内亦有强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结论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通过四个愈合表面进行活化重建:(1)哈佛系统的骨吸收、骨诱导成骨;(2)宿主骨-异体骨接合端的爬行替代;(3)异体皮质骨周围的吸收与重建;(4)骨髓腔内壁的成骨活动。研究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应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同种异体皮质移植 哈佛系统 诱导成 作用 骨重建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