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距跟骨间韧带断层解剖及磁共振成像的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旭东 杨茂伟 +2 位作者 李中华 初立伟 叶放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4-836,共3页
目的为临床MRI诊断距跟骨间韧带的损伤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2例成年男尸右足踝标本,于自然松弛位(即跖曲20°)经低温冷冻后制成断层标本,其中冠状位4例、矢状位4例、横断位4例,并与该区的MRI图像对比。结果在矢状面过距骨... 目的为临床MRI诊断距跟骨间韧带的损伤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2例成年男尸右足踝标本,于自然松弛位(即跖曲20°)经低温冷冻后制成断层标本,其中冠状位4例、矢状位4例、横断位4例,并与该区的MRI图像对比。结果在矢状面过距骨颈外侧缘内侧(19.2±2.8)mm范围,在冠状面过距骨体中部(17.9±5.2)mm范围内可见距跟骨间韧带。在过距骨体中部的矢状位断面距跟骨间韧带显示最清晰,平均长17.2mm,矢状径平均宽11.9mm。过距骨体中部的冠状位断面距跟骨间韧带显示最清晰,平均长13.1mm,横径平均宽14.1mm。水平面对于显示距跟骨间韧带效果不佳。结论在MRI上能清楚显示距跟骨间韧带,为诊断距跟骨间韧带损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跟骨间韧带 断层解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距跟骨间韧带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凯 俞光荣 +2 位作者 施向挺 倪之挺 陈实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 研究距跟骨间韧带的解剖特征,为了解其功能及损伤重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对30侧小腿足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距跟骨间韧带前、后束的特征并进行大体测量。结果 距跟骨间韧带后束走向上内或后上内,长、宽、厚分别为:(9.86±1.15... 目的 研究距跟骨间韧带的解剖特征,为了解其功能及损伤重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对30侧小腿足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距跟骨间韧带前、后束的特征并进行大体测量。结果 距跟骨间韧带后束走向上内或后上内,长、宽、厚分别为:(9.86±1.15 )mm ,(9.85±0 .93)mm ,(1.32±0 .15 )mm。前束走向后上内,长、宽、厚分别为(14 .17±1.6 5 )mm ,(7.6 8±1.83)mm ,(1.4 7±0 .36 )mm。结论 距跟骨间韧带是维持距下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跟骨间韧带 应用解剖 解剖特征 理论基础 关节稳定 足标本 体测量
下载PDF
舟月骨间韧带分级切断对舟月间距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秀忠 赵卫东 +2 位作者 文戈 刘阳 钟世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舟月骨间韧带(SLIL)分级切断与舟月间距之间的关系,对SLIL各亚区在维持正常舟月骨位置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为临床上舟月骨分离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取新鲜冰冻上肢标本12具,以亚区为单位对SLIL进行分级切断,标本分为正常... 目的了解舟月骨间韧带(SLIL)分级切断与舟月间距之间的关系,对SLIL各亚区在维持正常舟月骨位置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为临床上舟月骨分离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取新鲜冰冻上肢标本12具,以亚区为单位对SLIL进行分级切断,标本分为正常组、断SLIL近侧组、断SLIL近+背侧组、断SLIL近+掌侧组、SLIL全断组;分别在腕关节处于应力位及非应力位、中立位与尺偏位时拍摄腕部X线片,测量各组标本舟月间隙宽度的变化。结果在各种拍摄条件下,切断SLIL近侧亚区对舟月间隙均未产生明显的影响;切断SLIL近+背侧亚区组、切断SLIL近+掌侧亚区组舟月间隙有所增宽,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在SLIL全切断组,舟月间隙增宽较为明显(P<0.05)。在切断SLIL近+背侧亚区组、切断SLIL近+掌侧亚区组及SLIL全切断组,对腕关节施以轴向100N的压力会使舟月间隙增宽更为明显,其中以SLIL全切断组增宽最为明显(P<0.01);与中立位比较,腕处于尺偏位时可使舟月间隙更宽,但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SLIL近侧部分在维持正常舟月间距上不起关键作用;SLIL切断范围较大时,在腕部处于应力位时拍摄的X线片上可以更容易发现舟月间隙的异常,对舟月骨分离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月骨间韧带 舟月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跟骨间韧带动物模型
4
作者 刘晨 敖英芳 +3 位作者 胡跃林 朱敬先 焦晨 郭秦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利用自体半腱肌腱移植建立距跟骨间韧带重建的动物模型。方法:将7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重建组、切断组和对照组。分别于4周、8周、16周、32周取材,对3个实验组术前术后体重变化,重建韧带的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结果以及术后... 目的:利用自体半腱肌腱移植建立距跟骨间韧带重建的动物模型。方法:将7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重建组、切断组和对照组。分别于4周、8周、16周、32周取材,对3个实验组术前术后体重变化,重建韧带的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结果以及术后距下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评估。结果:术后8周以后实验动物体重变化出现差别,韧带切断组较重建组体重多增加0.32 kg(P=0.04);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均支持移植韧带成活,生物力学研究发现韧带牵拉时出现2个张力屈服点;术后3组距下关节冠状面(P<0.05)和水平面(P<0.001)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距跟骨间韧带可有效恢复距下关节的解剖和功能。移植韧带经过坏死、塑形改建、成熟的过程与骨道形成末端结构愈合。对于研究距下关节稳定性、韧带断裂后关节的继发性改变、韧带移植重建的转归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下关节 距跟骨间韧带 重建 半腱肌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手腕部不同载荷状态下舟月骨间韧带应力分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魏明杰 许育健 +6 位作者 吴一芃 王腾 吴欢 袁礼波 唐文宝 郭孝菊 徐永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592,共7页
目的建立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腕关节舟月骨间韧带(Scapholunate interosseous ligament,SLIL)在腕部不同运动中的应力分布。方法选取正常腕关节CT数据,将其导入Mimics软件构建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腕关节不同运动方向受力时的... 目的建立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腕关节舟月骨间韧带(Scapholunate interosseous ligament,SLIL)在腕部不同运动中的应力分布。方法选取正常腕关节CT数据,将其导入Mimics软件构建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腕关节不同运动方向受力时的SLIL应力分布。结果随背伸角度增大,SLIL应力增大,背伸角度增加到90°时,SLIL受到最大应力为1.3787 MPa。背伸角度为30°时,腕关节掌屈时SLIL受到的最大应力为0.1596 MPa,掌屈角度增加到90°时,SLIL的最大应力降低至0.2452 MPa。桡偏25°时,SLIL受到的最大应力为0.8145 MPa,尺偏25°时,SLIL受到的最大应力为0.1356 MPa。腕关节做桡侧受力20N时,SLIL受到的最大应力为0.4465 MPa,尺侧受力20N时,SLIL受到的最大应力为0.4635 MPa。结论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SLIL在腕部不同运动中的受力情况。腕关节背伸角度达90°时,SLIL的应力最大。做尺偏、桡偏动作时,相同偏转角度下,SLIL桡偏时最大应力是尺偏最大应力的6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骨间韧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应用CT三维扫描技术测量腕关节屈伸过程中舟月骨间韧带长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姜宇浩 邢树国 +1 位作者 茅天 孙守卫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测量腕关节屈伸过程中舟月骨间韧带长度变化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方法招募6名健康志愿者,对其一侧腕关节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每例扫描5个腕关节位置,即从腕关节屈曲60°到背伸60°范围,...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测量腕关节屈伸过程中舟月骨间韧带长度变化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方法招募6名健康志愿者,对其一侧腕关节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每例扫描5个腕关节位置,即从腕关节屈曲60°到背伸60°范围,每次增加30°扫描。使用Mimics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舟骨和月骨三维重建,然后将舟骨和月骨三维图像上的骨间韧带起、止点区域平均分为三个亚区,即掌侧区、近端区和背侧区。每个亚区又根据韧带起、止点的位置模拟出三条平均分布的韧带束。利用Geomagic Studio软件的测量工具测量每条韧带束起始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并比较分析每条韧带束在不同腕关节屈伸位置时的长度变化。结果从中立位到屈曲60°位,掌侧和近端亚区的舟月骨间韧带长度显著增加(P<0.05)。从中立位到背伸60°位,近端亚区的中间束和背侧束明显变长(P<0.05)。从中立位到屈曲30°位和背伸30°位,掌侧亚区的远端束明显变长(P<0.05)。其余韧带束在不同腕关节体位的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关节屈伸过程中,舟月骨间韧带掌侧和近端亚区的长度发生明显变化,而背侧亚区变化较小。即掌侧舟月骨间韧带受伤,手腕轻度伸展(0°~30°)是最佳固定位置;近侧舟月骨间韧带受伤,中立位是最佳固定位置;背侧舟月骨间韧带受伤,不需要手腕固定于特殊的位置,建议将手腕固定在中立或轻度屈曲位。所有区域的舟月骨间韧带受伤,中立位应该是适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成像 三维 计算机断层扫描 舟月骨间韧带
原文传递
腕关节背侧骨间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熊革 郑炜 +3 位作者 孙燕坤 张春林 高新生 俞国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腕关节背侧骨间韧带的解剖形态学特征,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定,以期找到最适宜修复腕关节背侧韧带的供区。方法取8具自愿捐赠的新鲜冷冻成年男性尸体双侧腕关节标本16个,供体年龄20~38岁,身高165~178cm,双侧腕关节均未受... 目的探讨部分腕关节背侧骨间韧带的解剖形态学特征,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定,以期找到最适宜修复腕关节背侧韧带的供区。方法取8具自愿捐赠的新鲜冷冻成年男性尸体双侧腕关节标本16个,供体年龄20~38岁,身高165~178cm,双侧腕关节均未受外伤。分别观测舟月掌侧韧带(volar scapholunate ligament,SL-v)、舟月背侧韧带(dorsal scapholunate ligament,SL-d)、月三角背侧韧带(lunotriquetral ligament,LT)、小多角骨-头状骨背侧韧带(trapezoid-capitate ligament,TC)、头钩背侧韧带(capitohamate ligament,CH)以及2~4腕掌关节背侧韧带(2nd-4th carpometacarpal ligaments,CMC-2~4)的长度和厚度,并切取上述韧带的骨-韧带-骨标本,采用生物力学试验机进行韧带的拉伸力学测定,分别记录断裂强度和断裂形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和LT呈C形,半环形分布于舟、月骨和月、三角骨的掌、背侧以及近侧;TC和CH为横形纤维,两者在头状骨背侧相互连续;CMC-2~4纤维呈纵形交叉排列。CMC-4、SL-v与TC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韧带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d的断裂强度最大,为(73.6±9.6)N,与其他各韧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v的断裂形变最大,为(5.24±1.65)mm,与其他各韧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关节骨间韧带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与其生理功能密切相关,CMC-2和CH比较适宜作为修复腕关节背侧韧带的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骨间韧带 解剖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韧带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秀忠 蔡锦方 +3 位作者 张元信 汤海萍 侯书健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对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部分腕部韧带的解剖组织学特性进行详细观察。方法对成人腕关节标本的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部分韧带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舟月及月三角骨间韧带各亚区中,近侧亚区最薄弱,掌、背侧亚区较... 目的对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部分腕部韧带的解剖组织学特性进行详细观察。方法对成人腕关节标本的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部分韧带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舟月及月三角骨间韧带各亚区中,近侧亚区最薄弱,掌、背侧亚区较粗壮。小多角骨-第2掌骨间背侧韧带长(3.13±0.28)mm,宽(9.12±0.35)mm,厚(3.28±0.25)mm,头状骨-第3掌骨间背侧韧带长(3.45±0.15)mm,宽(11.87±0.44)mm,厚(3.03±0.29)mm。舟月骨间韧带(SLIL)掌、背侧亚区韧带纤维间含较多血管神经束,近侧亚区则为乏血管区;SLIL与月三角骨间韧带(LTIL)有较高的穿孔率。结论小多角骨-第2掌骨间背侧韧带及头状骨-第3掌骨间背侧韧带均可作为舟月骨间韧带背侧亚区重建的供区材料;SLIL及LTIL按组织结构及形态可分为掌、背、近侧3个亚区;SLIL及LTIL较高的穿孔率表明腕关节造影术不能准确判断关节内韧带是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侧列腕关节 骨间韧带 应用解剖 组织学
下载PDF
舟月骨间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秀忠 赵卫东 +1 位作者 钟世镇 王龙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目的观察舟月骨间韧带(scapholunateinterosseousligamentSLIL)各亚区及部分腕关节,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性。方法从8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中取出舟骨-月骨、小多角骨-第2掌骨背侧、头状骨-第3掌骨背侧的骨-韧带-骨结构,分别把标本两端... 目的观察舟月骨间韧带(scapholunateinterosseousligamentSLIL)各亚区及部分腕关节,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性。方法从8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中取出舟骨-月骨、小多角骨-第2掌骨背侧、头状骨-第3掌骨背侧的骨-韧带-骨结构,分别把标本两端的骨性部分固定于牙托粉中,将标本夹持固定于MTS型生物材料实验机上,以10mm/min的速度拉伸腕部韧带直至断裂,测定各韧带的极限载荷及刚度。结果在SLIL各亚区中,背侧亚区与掌侧亚区的极限载荷分别为(170.2±35.1)N和(193.1±42.3)N;刚度值分别为(80.7±13.8)N/mm和(72.3±22.8)N/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侧亚区的极限载荷与刚度值明显小于另两个亚区。小多角骨-第2掌骨、头状骨-第3掌骨背侧的骨-韧带-骨结构的力学特性比SLIL背侧亚区更强壮,但头状骨-第3掌骨关节面在形态学上与舟月关节更为相似。结论掌、背侧亚区具有较近侧亚区更强的力学特性;小多角骨-第2掌骨、头状骨-第3掌骨背侧的骨-韧带-骨结构均可作为SLIL断裂后背侧亚区修复的供体,在形态学上后者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韧带 生物力学研究 解剖 背侧 生物力学特性 小多角 极限载荷 腕关节韧带 头状 结构 上肢标本 材料实验 关节面 形态学 牙托粉 min 刚度 统计学 断裂 mm 近侧
原文传递
锚钉联合部分腓骨短肌腱替代治疗距跟骨间韧带损伤12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益 童培建 李象钧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62-64,共3页
距跟骨间韧带为稳定距下关节运动的重要软组织结构,因对其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特征的相关文献研究较少,从而导致相应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缺乏应有的重视,相当一部分患者损伤后出现慢性距下关节不稳,跗骨窦处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各种并发症。... 距跟骨间韧带为稳定距下关节运动的重要软组织结构,因对其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特征的相关文献研究较少,从而导致相应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缺乏应有的重视,相当一部分患者损伤后出现慢性距下关节不稳,跗骨窦处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各种并发症。考虑局部手术创伤,韧带重建时牺牲周围组织等诸多手术相关问题,对于大部分距跟骨间韧带损伤均倾向于简单的运动保守治疗[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 距跟骨间韧带 手术治疗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软骨MRI敏感序列在距跟骨间韧带治疗中的应用
11
作者 闵朋 徐松 刘志刚 《职业与健康》 CAS 2014年第11期1579-1581,共3页
目的探讨软骨磁共振成像(MRI)敏感序列在距跟骨间韧带治疗的应用指导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3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伴有距跟骨间韧带损伤患者60例,都进行MRI扫描,选择MRI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T1-VIBE... 目的探讨软骨磁共振成像(MRI)敏感序列在距跟骨间韧带治疗的应用指导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3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伴有距跟骨间韧带损伤患者60例,都进行MRI扫描,选择MRI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T1-VIBE)序列、三维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和三维动态增强(3D-FLASH)序列扫描足踝部,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对距跟骨间韧带长度和宽度进行最优序列的测量。结果 3D-SPACE和3D-FLASH序列的图像评分高于T1-VIBE序列(P<0.05),3D-SPACE和3D-FLASH序列的图像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性别者,中距跟骨间韧带长度和宽度左侧与右侧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软骨MRI 3D-SPACE和3D-FLASH敏感序列有较好的空间分辨率,对距跟骨间韧带长度和宽度有很好的测量指导,可以作为距跟骨间韧带病变的首选扫描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敏感序列 距跟骨间韧带 3D-SPACE 3D-FLASH
原文传递
合并桡骨远端骨折舟月分离的骨间韧带修补
12
作者 李海丰 王华 +1 位作者 朱行飞 袁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与舟月骨间韧带(scapholunate ligament,SLIL)修补治疗合并桡骨远端骨折舟月分离(scapholunate dissociation,SL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12月采用内固定与SLIL修复治疗的新鲜桡骨远端骨折合并SLD... [目的]探讨内固定与舟月骨间韧带(scapholunate ligament,SLIL)修补治疗合并桡骨远端骨折舟月分离(scapholunate dissociation,SL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12月采用内固定与SLIL修复治疗的新鲜桡骨远端骨折合并SLD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术中发现,SLIL部分撕裂9例,完全撕裂5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9.12±5.84)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背伸、旋前、旋后、握力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腕关节屈曲仍显著小于健侧(P<0.05)。术后8周,舟月间隙、舟月角均显著改善,恢复到正常范围;掌倾角、桡偏角也显著改善(P<0.05),手术前后尺骨变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SLD得到纠正。[结论]对于新鲜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的SLD,复位固定桡骨的同时修补SLIL,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月骨间韧带 舟月分离 韧带修补 远端
原文传递
腕关节镜下带线微型骨锚钉重建舟月骨间韧带的三维影像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汉儒 谢仁国 +3 位作者 刘佳佳 邢树国 王古衡 茅天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下带线锚钉修复舟月骨间韧带损伤的方法,通过三维重建及三维坐标系统分析其效果.方法 对6例新鲜冰冻的腕关节标本分别在舟月骨间韧带切断前、后和锚钉修复重建韧带后,CT扫描,收集数据.每个实验阶段的CT扫描共分7个体位...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下带线锚钉修复舟月骨间韧带损伤的方法,通过三维重建及三维坐标系统分析其效果.方法 对6例新鲜冰冻的腕关节标本分别在舟月骨间韧带切断前、后和锚钉修复重建韧带后,CT扫描,收集数据.每个实验阶段的CT扫描共分7个体位,分别为腕关节中立位,掌屈20°、40°、60°,背伸20°、40°、6°.根据CT扫描的数据对腕关节舟月骨进行三维重建并运用三维坐标系统分析,比较舟月骨质心的距离变化和舟骨不同位置时相对于其中立位的位移变化.结果 切断舟月韧带后舟月骨质心的距离在腕关节中立位,背伸20°及背伸60°时比切断前增宽,但通过修复重建舟月骨质心间距离缩小.切断舟月骨间韧带后,舟骨在背伸时有明显的背侧移位缺失.结论 尸体研究表明腕关节镜下运用带线锚钉修复舟月韧带损伤操作可行,达到动力学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关节镜 舟月骨间韧带 带线锚钉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Micro-CT扫描下舟月骨间韧带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育健 徐永清 +5 位作者 罗浩天 何晓清 张旭林 赵万秋 吴欢 袁礼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研究舟月骨间韧带(SLIL)的形态和血供分布,并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临床上SLIL损伤对其血供的影响及重建的方法。方法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选取12例新鲜成人前臂标本,从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溶液,于Micro-CT下扫描,通过Mimic... 目的研究舟月骨间韧带(SLIL)的形态和血供分布,并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临床上SLIL损伤对其血供的影响及重建的方法。方法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选取12例新鲜成人前臂标本,从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溶液,于Micro-CT下扫描,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图像,观察SLIL在中立位的形态和韧带内滋养血管分布,测量韧带掌侧、背侧和近端的宽度、长度、厚度,测量SLIL内滋养血管入口处的解剖参数,并分析其与舟、月骨的血供关系。结果①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SLIL的大体形态并测量其解剖参数,近端长度均值最大,掌侧、背侧长度相近;韧带掌侧最宽,厚度最小,而背侧与近端在厚度与宽度上相近。②SLIL的近端无滋养血管分布,掌侧与背侧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分布,其血供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LIL的掌侧与背侧内滋养血管从SLIL附着处进入舟、月骨内形成吻合。结论SLIL掌侧较宽且厚度小,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其较其它亚区更易损伤;其掌侧与背侧亚区均有丰富的血供且与舟、月骨内相吻合,而近端无血管分布,因此,掌、背侧韧带早期轻度损伤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而近端损伤则较难修复,韧带掌侧与背侧损伤对舟、月骨血供会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月骨间韧带 血管灌注 显微成像 应用解剖 数字化技术
原文传递
舟骨月骨间韧带损伤修复早期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军荣 向龙京 陈振兵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01-1402,共2页
目的评价采用骨锚治疗舟骨月骨间韧带损伤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9月-2008年12月,采用Mitek骨锚修复9例舟骨月骨间韧带损伤,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24~40岁,平均31岁。受伤距韧带修复时间为7~40d,平均22d。9例经X线片检查均符合舟... 目的评价采用骨锚治疗舟骨月骨间韧带损伤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9月-2008年12月,采用Mitek骨锚修复9例舟骨月骨间韧带损伤,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24~40岁,平均31岁。受伤距韧带修复时间为7~40d,平均22d。9例经X线片检查均符合舟骨月骨间韧带损伤诊断标准。术后定期随访,包括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双手握力及X线片检查。腕关节总体功能评价采用Krimmer腕关节评分表。患者自我功能评价采用患者源性功能调查表上肢功能(DASH)评定表。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6个月X线片检查示舟骨月骨间隙及舟月角分别为(2.8±0.7)mm、(53±9)°,较术前的(5.1±0.8)mm、(80±13)°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度为(97±16)°,术前为(60±10)°;尺桡偏活动度为(55±12)°,术前为(32±9)°;双手握力为(36±7)kg,术前为(28±6)kg;腕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21.0±5.2)分,术前为(43.0±11.0)分;以上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腕关节总功能Krimmer评分为(82±12)分,其中优4例,良4例,中1例,与术前(56±1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DASH评分为(23±12)分,术前为(42±1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锚修复舟骨月骨间韧带能恢复舟月骨稳定性,术后腕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骨间韧带损伤 修复
原文传递
MRI 3D序列对踝关节跗骨窦区的显示价值
16
作者 王志炜 万业达 李天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探究2D MRI序列对跗骨窦韧带的显示率;应用3D MRI序列显示跗骨窦韧带,为跗骨窦的扫描技术及疾病的影像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设备,8通道踝关节相控阵线圈,对15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观察2D序列图像对跗骨窦韧带... 目的 探究2D MRI序列对跗骨窦韧带的显示率;应用3D MRI序列显示跗骨窦韧带,为跗骨窦的扫描技术及疾病的影像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设备,8通道踝关节相控阵线圈,对15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观察2D序列图像对跗骨窦韧带的显示情况,利用3D序列进行重建,观察跗骨窦区的显示情况。结果 2D序列中,CL、ITCL在冠状位的显示率最高,CL、ITCL前束在矢状位的显示率次之,ITCL后束在轴位的显示率次之。3D序列可重建出跗骨窦内韧带,这些韧带与矢状面、水平面均成一定角度,在临床工作中可依据此角度对踝关节进行扫描。结论 利用MRI3D序列可完整重建出跗骨窦内韧带并对其进行测量,对诊断跗骨窦内病变提供了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3D序列 韧带 距跟骨间韧带
下载PDF
3D-SPACE序列对显示踝关节跗骨窦区韧带的价值分析
17
作者 张南 钱学江 +1 位作者 郑勇 刘中冲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6期98-100,10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3D-SPACE序列及常规2D-TSE在对踝关节跗骨窦区韧带解剖细节的显示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1.5T Siemens Auanto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头颅相控阵线圈,对2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3D-SPACE三维各向同性横... 目的:对比分析3D-SPACE序列及常规2D-TSE在对踝关节跗骨窦区韧带解剖细节的显示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1.5T Siemens Auanto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头颅相控阵线圈,对2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3D-SPACE三维各向同性横断面扫描,2D-T_1WI-TSE横轴位、2D-T_2WI-TSE冠矢状位二维快速自旋回波扫描。分别由2名资深MRI医生评估上述2个序列对于踝关节跗骨窦区颈韧带、骨间韧带显示率,从而评价上述2个序列对于踝关节跗骨窦区韧带的显示能力。结果:3D-SPACE序列对于踝关节跗骨窦区韧带的显示优于常规2D序列,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方位上,韧带的显示率也有差异(P<0.05)。3D-SPACE序列对于跗骨窦区颈韧带、骨间韧带的显示能力要明显高于2D常规TSE序列,其中颈韧带在3D-SPACE序列的冠状位显示率最高,跟距骨间韧带在冠状位、矢状位显示率较高。结论:3D-SPACE序列是一种实用的磁共振序列,其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等特点可清晰地显示跗骨窦韧带的正常解剖,更好地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间韧带 韧带 3D-SPACE序列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背侧神经切断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元波 陈振兵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6-146,共1页
关键词 近排腕切除术 退行性关节炎 骨间韧带损伤 腕关节炎 断治疗 背侧神经 腕关节功能 关节融合 治疗方法 不愈合
下载PDF
3.0T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发鹏 刘金来 +1 位作者 崔树森 王时茂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跗骨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3.0T磁共振影像资料,对其磁共振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3例跗骨窦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为跗骨窦区水肿37例、积液13例、囊肿7例、出血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跗骨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3.0T磁共振影像资料,对其磁共振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3例跗骨窦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为跗骨窦区水肿37例、积液13例、囊肿7例、出血5例、静脉曲张10例、纤维化者1例;颈韧带损伤20例,距跟骨间韧带损伤19例;跗骨窦骨髓水肿25例、骨质囊变16例、陈旧性骨折3例;距腓前韧带损伤20例、距腓后韧带损伤11例、三角韧带损伤18例;距骨骨软骨损伤7例、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或足底筋膜炎32例。结论3.0T磁共振可以较好显示跗骨窦综合征的软组织性和骨性病变,常规平扫在诊断颈韧带和距跟骨间韧带损伤方面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综合征 韧带 距跟骨间韧带 损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不同踝关节骨折分型CT表现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梁善校 许鹏雍 +2 位作者 陈俊 王儒发 石东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6期137-140,共4页
目的总结不同踝关节骨折分型的CT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2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经X线检查确诊分型,并接受CT检查。选取踝穴近端1cm水平CT横断面图像,对Danis-Weber骨折分型各亚... 目的总结不同踝关节骨折分型的CT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2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经X线检查确诊分型,并接受CT检查。选取踝穴近端1cm水平CT横断面图像,对Danis-Weber骨折分型各亚型数量和各种CT图像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以a、b、c代表腓骨骨折、后踝骨折、骨间韧带(IOL)断裂,22例踝关节骨折的CT图像可归纳为以下8类:0度3例,腓骨、后踝、IOL3个结构均完整;Ⅰa类1例,腓骨骨折、后踝完整、IOL完整;Ⅰb类1例,腓骨完整、后踝骨折、IOL完整;Ⅰc类3例,腓骨完整、后踝完整、IOL断裂;Ⅱab类7例,腓骨骨折、后踝骨折、IOL完整;Ⅱac类3例,腓骨骨折、后踝完整、IOL断裂;Ⅱbc类2例,腓骨完整、后踝骨折、IOL断裂;Ⅲ度2例,a、b、c3处均损伤。CT图像显示,IOL断裂发生率随Danis-Weber分型严重程度增高而升高,经秩相关检验可知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Spearman R=0.797,P﹤0.001)。结论踝穴近端1cm水平CT横断面图像可于术前准确判断下胫腓联合IOL的损伤情况,且与Danis-Weber骨折分型有一定相关性,能发现X线漏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Danis-Weber折分型 CT 骨间韧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