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位角联合去脂体重指数或相对四肢骨骼肌指数诊断围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营养不良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冯果 刘红 +4 位作者 王萌 吴锦如 刘华 刘敏 李成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983-986,共4页
[目的]探讨相位角(PA)联合去脂体重指数(FFMI)或相对四肢骨骼肌指数(RAMS)对围造血干细胞移植期患者营养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围造血干细胞移植期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同时通过生物电阻抗法(BIA)测定其PA、FFMI或RAMS... [目的]探讨相位角(PA)联合去脂体重指数(FFMI)或相对四肢骨骼肌指数(RAMS)对围造血干细胞移植期患者营养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围造血干细胞移植期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同时通过生物电阻抗法(BIA)测定其PA、FFMI或RAMS,并以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PA与FFMI或RAMS的相关性。以Logistic回归分析法计算得出98例患者的PA与FFMI结合因素、PA与RAMS结合因素数值,用ROC法分别检测PA、FFMI、RAMS、PA与FFMI结合因素、PA与RAMS结合因素诊断营养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围造血干细胞移植期患者NRS2002阳性率达100%;PA与FFMI和RAMS均存在强正相关性(P<0.01)。PA、FFMI、RAMS的AUC分别为0.308、0.204、0.270(均P<0.01),而PA与FFMI结合因素、PA与RAMS结合因素的AUC为0.791和0.737(P<0.01)。[结论]PA,FFMI和RAMS分别诊断营养不良的准确性较差,但PA与FFMI结合因素、PA与RAMS结合因素诊断营养不良的准确性较好,提示将PA与FFMI或RAMS结合或可为诊断营养不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肌营养不良/诊断 骨骼/生理学 人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冯亚高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355-1356,共2页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骨骼/生理学 再灌注损伤/治疗 收缩功能
下载PDF
I1363T突变致人骨骼肌电压门控钠通道快失活受损的机制
3
作者 唐思阳 叶佳 李月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探究人源骨骼肌电压门控钠通道hNav1.4 I1363T突变体导致患者出现先天性副肌强直症状的机制。方法:利用氨基酸序列比对,检测hNav1.4 I1363位点的保守性;将hNav1.4蛋白的羧基端融合荧光蛋白mCherry,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Nav1.4野... 目的:探究人源骨骼肌电压门控钠通道hNav1.4 I1363T突变体导致患者出现先天性副肌强直症状的机制。方法:利用氨基酸序列比对,检测hNav1.4 I1363位点的保守性;将hNav1.4蛋白的羧基端融合荧光蛋白mCherry,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Nav1.4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蛋白的表达量与分布情况;通过全细胞电生理技术记录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稳态激活及快失活参数,并进一步分析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窗电流。结果:hNav1.4 I1363位点在各类钠通道中高度保守。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均能正常上膜,且表达量无明显差异。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50%激活电压V0.5分别为(-29.08±0.24)mV和(-28.79±0.21)mV,斜率因子k分别为5.06±0.21和4.73±0.18(均P>0.05);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50%失活电压V0.5分别为(-68.03±0.34)mV和(-59.01±0.26)mV,斜率因子k分别为4.55±0.21和5.24±0.23(均P<0.05),I1363T突变体的失活电压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且更为平缓。I1363T突变体形成的窗电流大于野生型的窗电流。结论:I1363T突变会导致hNav1.4慢失活受损,增加肌肉细胞兴奋性,导致肌强直的发生;而增大的窗电流使得钠离子在细胞内缓慢聚集,最终导致细胞兴奋性下降,引发肌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病理生理学 先天性肌强直/遗传学 基因表达 电压门控钠通道/遗传学 突变 转染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和骨代谢指标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丽侠 辛莹 +4 位作者 吴雪 王志芳 李冲 李珊 郑丽丽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索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对维生素D(vitD)代谢和骨代谢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01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5~89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55例。采集病例资料,进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释放实验,检... 目的探索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对维生素D(vitD)代谢和骨代谢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01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5~89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55例。采集病例资料,进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释放实验,检测骨转换指标、进行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查,分析该组患者葡萄糖代谢、I嬲寸骨代谢的影响。结果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血清维生素D3(VitD3)呈负相关(r=-0.42,P=0.019),与甲状旁腺激素(PTH)呈正相关(r=0.40,P=0.05);空腹C肽(FCP)与PTH呈正相关(r=0.46,P=0.015);恒稳态模型评估(HOMA).B也与PTH呈正相关(r=0.56,P=0.004);HOMA-C肽(CR)与骨钙素(OCN)呈正相关(r=0.461,P=0.031),也和PTH呈正相关(r=0.43,P=0.028)。空腹血糖、HbAlc以及HOMA-β、HOMA-CR以及骨转换指标和任何部位骨密度T值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改善IR、及时纠正vitD缺乏或不足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 肌肉骨骼生理学现象
下载PDF
100Hz正弦波振动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M波和H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赵雪红 樊小力 +1 位作者 宋新爱 石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549,共5页
目的:观测100 Hz正弦波振动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M波和H反射的影响,为探明肌梭在废用性肌萎缩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大鼠后肢制动作为废用动物模型,用振动仪实施100 Hz正弦波振动,14 d后观察大鼠比目鱼肌M波及H反射的变化。结果:大鼠后肢... 目的:观测100 Hz正弦波振动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M波和H反射的影响,为探明肌梭在废用性肌萎缩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大鼠后肢制动作为废用动物模型,用振动仪实施100 Hz正弦波振动,14 d后观察大鼠比目鱼肌M波及H反射的变化。结果:大鼠后肢制动14 d后,M波最大波幅(Mmax)由正常对照组的(4.10±1.30)mV降低到(1.71±0.77)mV(P<0.01);刺激阈值和最大刺激强度(SMmax)分别由正常对照组的(0.09±0.04)mA和(0.72±0.25)mA增加到(0.21±0.12)mA和(1.19±0.40)mA(P<0.01)。H反射的最大波幅(Hmax)由正常对照组的(0.98±0.41)mV降低到(0.30±0.22)mV,最大刺激强度(SHmax)则由正常对照组的(1.67±0.78)mA增加到(2.65±0.87)mA,Hmax/Mmax的比值由正常对照组的(24.73±7.44)%下降为(17.56±4.60)%,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制动+高频振动组,Mmax为(3.08±0.82)mV,刺激阈值为(0.11±0.07)mA,SMmax为(0.86±0.32)mA,与制动组相比,振动组大鼠比目鱼肌Mmax明显增高(P<0.01),阈强度和SMmax均明显降低(P<0.05)。振动组大鼠Hmax为(0.80±0.33)mV,SHmax为(2.06±1.02)mA,Hmax/Mmax的比值为(25.58±6.89)%,与制动组相比,Hmax明显增高(P<0.01),Hmax/Mmax的比值增大(P<0.05)。结论:100 Hz正弦波振动对制动所致大鼠比目鱼肌H反射及M波的改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生理学 肌梭/生理学 振动 生理学 H反射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髋关节仿生机构的运动和动力模拟
6
作者 周明溥 朱锡芳 乐理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47-252,共6页
本文通过对髋关节仿生机构传动系统和仿生原理的介绍、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借助于计算机仿真,实现了对人体髋关节较为完全和精确的运动模拟以及较理想的动力模拟,得到了一些对结构选型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髋关节 仿生机构 运动模拟 动力模拟 骨骼生理学
下载PDF
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胸锁乳突肌与咬肌肌电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少雄 李宝勇 +3 位作者 张渊 刘璐 邓琪 王美青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18-520,523,共4页
目的:以咬肌(Masseter muscle,MM)为对照,研究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过程中咬合力和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CM)肌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scanIII咬合记录仪和BioEMG III肌电图仪,同步记录25名健康受试者SCM和MM的肌电... 目的:以咬肌(Masseter muscle,MM)为对照,研究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过程中咬合力和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CM)肌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scanIII咬合记录仪和BioEMG III肌电图仪,同步记录25名健康受试者SCM和MM的肌电值,分析不同咬合力水平下肌电值与自主最大紧咬(Maximal voluntary clenching,MVC)时肌电值的比值的变化。结果:MVC时,咬合力、SCM及MM肌电值双侧之间无明显差异,SCM肌电幅值约为MM的(9.13±4.77)%^(10.23±6.47)%,SCM及MM的肌电比值在达到最大咬合力的75%之前均呈逐渐增高趋势,但从该水平至MVC时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自主最大紧咬过程中SCM表现出与MM同步的先升高后降低的肌电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力 咬肌/病理生理学 肌肉骨骼生理学 @牙尖交错位
下载PDF
舌骨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新辉 彭江涛 袁宏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3240-3241,共2页
关键词 舌骨/病理生理学 骨骼/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以双大腿肌肉痛为起病形式的白血病1例
9
作者 钱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796-797,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病理生理学 肌肉骨骼系统/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Bionic jumping dynamics of the musculoskeletal leg mechanism for quadruped robots
10
作者 雷静桃 Wu Jiandong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6年第2期120-127,共8页
As the 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 (PAM) has flexibility properties similar to biological muscl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robotics as one kind of actuators, the bionic mechanism driven by PAMs be- comes a hot spot in... As the 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 (PAM) has flexibility properties similar to biological muscl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robotics as one kind of actuators, the bionic mechanism driven by PAMs be- comes a hot spot in robotics. In this paper, a kind of musculoskeletal leg mechanism driven by PAMs is presented, which has three joints driven by four PAMs. The jumping movemen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The forward and inverse kinematics of the leg mechanism in different jumping phases is derived. Considering the ground reaction force between feet and environment, the dynamic in different jumping phases is analyzed by Lagrange metho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M driving force and the joints angular displacement, angular velocity, angular acceleration during one jumping cycle is obtained, which will lay a foundatiori for the jumping experiment of the musculo- skeletal lez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CULOSKELETAL 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 (PAM) JUMPING BIOMECHANICS DYNAMICS
下载PDF
不同时程寒冷对大鼠心血管功能和骨骼肌收缩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媚 黄程 +2 位作者 何玉莲 方伟进 熊燕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477-1482,共6页
目的 观察不同时程寒冷对大鼠心血管功能与骨骼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制备不同时程的寒冷动物模型,实验分(1)正常对照组、(2)寒冷12 h组、(3)寒冷24 h组、(4)寒冷48 h组;各寒冷组大鼠均置于4℃环境中,但可自由... 目的 观察不同时程寒冷对大鼠心血管功能与骨骼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制备不同时程的寒冷动物模型,实验分(1)正常对照组、(2)寒冷12 h组、(3)寒冷24 h组、(4)寒冷48 h组;各寒冷组大鼠均置于4℃环境中,但可自由进食和饮水.经上述处理后,麻醉下迅速分离大鼠心脏、胸主动脉、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分别连实验灌流装置和数据记录系统;离体心脏采用Langendorff灌流,先记录冠脉流量(CF)、左心室平均收缩压(mLVSP)、平均舒张压(mLVDP)、左心室平均压(mLVP)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与下降速率(±dP/dt max)等心功能指标,再进行心脏缺血-再灌注,并记录上述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用器官浴槽法检测主动脉环收缩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用电刺激法分别检测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单次和强直收缩的最大张力.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寒冷24~48 h明显降低大鼠CF[(9.0±1.7) ml/g和(9.8±1.3)ml/g vs(11.6±1.2)ml/g,P<0.05],寒冷48 h还增加mLVSP(P<0.01)和mLVP(P<0.05);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寒冷12~ 48 h均可缩短大鼠心脏复跳时间(均P <0.01),但寒冷24 ~48 h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后mLVDP和mLVP(均P<0.01);在血管环实验中,寒冷24 ~48 h均可降低血管环对60 mmol/L氯化钾[(0.63±0.13)g和(0.79±0.11)g vs (1.28±0.17)g,P<0.01]和1μmol/L苯肾上腺素[(0.62±0.18)g和(0.68±0.13)g vs (1.25 ±0.18)g,P<0.01]诱导的血管收缩反应,但增加血管环对低浓度(3×10^-8 ~3×10^-7)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P<0.05);寒冷48 h还降低了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对电刺激诱导的强直收缩张力[(4.14±0.62) N/cm^2 vs (5.50±0.75) N/cm^2,P <0.05;(3.00±0.57)N/cm^2 vs (4.70±0.85) N/cm^2,P <0.01].结论 4℃寒冷24 ~ 48 h可降低冠脉血流量,可增强大鼠心脏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寒冷24~48 h可降低血管收缩并增加ACh诱导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的敏感性;寒冷48 h减弱骨骼肌对电刺激的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 心血管系统 骨骼/生理学 肌收缩 大鼠 Sprague-Dawley
原文传递
骨癌痛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之皓 王委 吴镜湘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12-317,共6页
骨骼是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常见癌症晚期好发的转移部位,癌症骨转移通常伴随剧烈的慢性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癌症骨转移的发生,肿瘤微环境在骨组织形成,转移部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一系列疼痛相关... 骨骼是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常见癌症晚期好发的转移部位,癌症骨转移通常伴随剧烈的慢性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癌症骨转移的发生,肿瘤微环境在骨组织形成,转移部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一系列疼痛相关分子的释放,从而诱发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文章对近年来针对BCP分子机制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包括骨质微环境酸化、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神经营养蛋白等经典分子机制及近年来研究发现的新型分子机制,还对近年来应用广泛、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BCP患者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 骨癌痛 骨骼生理学
原文传递
郴州市某高校学生夜间腓肠肌痉挛现况调查
13
作者 黄晓 张小超 贺莉萍 《中国校医》 2015年第11期848-849,共2页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夜间腓肠肌痉挛现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防治夜间腓肠肌痉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郴州市某高校840名在校学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近1个月夜间腓肠肌发生率为16.7%,其中男生腓肠肌发生...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夜间腓肠肌痉挛现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防治夜间腓肠肌痉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郴州市某高校840名在校学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近1个月夜间腓肠肌发生率为16.7%,其中男生腓肠肌发生率为12.5%,女生夜间腓肠肌发生率为20.3%。性别、体质量指数、睡眠时间是夜间腓肠肌痉挛的影响因素。结论该校在校大学生夜间腓肠肌痉挛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在校大学生夜间腓肠肌痉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年轻人 骨骼/病理生理学 痉挛/流行病学 问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