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双权 李占扬 +1 位作者 张乐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326,共14页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发掘出土了距今约10—8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与头骨化石同层发现的还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及石制品等文化遗物。本文是对该遗址2005—2006年出土动物化石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的观察分析结果。灵井遗址中13%的动物...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发掘出土了距今约10—8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与头骨化石同层发现的还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及石制品等文化遗物。本文是对该遗址2005—2006年出土动物化石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的观察分析结果。灵井遗址中13%的动物骨骼表面有人工切割痕的产生,其中切割痕位于长骨骨干部位的约占此类标本总数的98.45%;同时,在具切割痕的长骨类化石材料中,属于食草动物上部和中部肢骨的分别为34%和41%,属于下部肢骨的则仅为25%。此外,灵井动物群中具敲击痕、火烧痕迹、人工使用痕迹的骨骼标本分别占全部观察例数的4.2%、1%、1.32%。总之,通过对动物骨骼表面保留的上述人工改造痕迹的观察与统计分析,并与埋藏学实验及其他考古遗址相关属性的对比,表明古人类是这一遗址中大量脊椎动物肉食资源的初级获取者和利用者,他们是导致这一动物群聚集形成的主要埋藏学因素。同时,许昌人遗址中大量破碎动物骨骼的出现可能也与古人类敲骨取髓的取食行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 埋藏学 骨骼表面改造痕迹 切割痕 敲击痕
下载PDF
辨骨识踪——从陕北靖边庙梁遗址中出土的奥氏马骨谈起
2
作者 杨曈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17期126-129,共4页
奥氏马Equus(Sussemionus)ovodovi是一种已经灭绝的马科动物。庙梁遗址的奥氏马骨骼大都出土于房址和灰坑中,长骨几乎都从中间断裂,且观察到切割痕、刻划痕、砍斫痕等人为痕迹,这些骨骼表面痕迹表明奥氏马在遗址中是一种肉食来源。年龄... 奥氏马Equus(Sussemionus)ovodovi是一种已经灭绝的马科动物。庙梁遗址的奥氏马骨骼大都出土于房址和灰坑中,长骨几乎都从中间断裂,且观察到切割痕、刻划痕、砍斫痕等人为痕迹,这些骨骼表面痕迹表明奥氏马在遗址中是一种肉食来源。年龄和性别都无法体现出奥氏马被人为饲养或驯化的特征。综合来看,龙山时代早期晚段奥氏马已成为该遗址先民主要的狩猎对象。中国出土奥氏马的全新世晚期遗址共有四个,都分布在北方农牧交错带范围内,当时人口大量增长和气候干凉化导致的人地关系矛盾波及到了未被驯化的奥氏马,使奥氏马最终走向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 庙梁遗址 动物遗存 奥氏马 骨骼表面痕迹
下载PDF
浅议古人类活动遗址的动物埋藏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杜雨薇 丁馨 裴树文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3-534,共12页
随着学科的发展,有关古人类活动遗址的研究手段逐渐多样化,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视角分别揭示了早期人类对遗址的利用行为。近年来,作为古人类行为研究的重要分支,动物埋藏研究在阐释遗址形成过程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 随着学科的发展,有关古人类活动遗址的研究手段逐渐多样化,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视角分别揭示了早期人类对遗址的利用行为。近年来,作为古人类行为研究的重要分支,动物埋藏研究在阐释遗址形成过程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要梳理了对保存有动物遗存的古人类活动遗址进行动物埋藏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思路,同时,文章介绍了部分动物埋藏的典型模型与经典案例,以此对动物埋藏研究中存在的缺陷与可能的解决方式进行探讨。此外,作者对动物埋藏研究的方法演进进行了简单回顾,为解决遗址中出现的多个埋藏因素相互影响而导致的混乱及重叠现象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古人类活动遗址的相关研究进展,本文也对中国考古遗址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活动 动物埋藏学 骨骼表面痕迹 骨骼破碎形态 埋藏模拟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