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胫骨干骨折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2例(采用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和B组62例(采用髌...目的探讨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胫骨干骨折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2例(采用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和B组62例(采用髌下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统计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足甲襞微循环指标(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影像测量结果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Lysholm膝关节评分、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组间、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呈升高趋势,术后3、6个月A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高于B组,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ROM呈升高趋势,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ROM组间、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呈升高趋势,活动时VAS评分呈降低趋势,术后3、6个月A组Lysholm评分高于B组,活动时VAS评分低于B组,两组Lysholm及活动时VAS评分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方面改善效果优于髌下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可作为胫骨干骨折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重要入路方式。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9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实施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组予以髌上入路,对照组予以髌下入路。对比两...目的探究不同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9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实施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组予以髌上入路,对照组予以髌下入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炎症免疫指标[高迁徙率族蛋白(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T淋巴细胞(CD4^(+)、CD8^(+))]、膝关节功能(HSS)、疼痛程度(VAS)及关节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X线使用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 CD4^(+)、HMGB-1、MCP-1、CD8+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HSS评分、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关节活动优良率93.48%,高于对照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入路实施胫骨髓内钉内固定安全可靠,但髌上入路能优化手术情况,减轻免疫功能抑制,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胫骨干骨折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2例(采用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和B组62例(采用髌下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统计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足甲襞微循环指标(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影像测量结果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Lysholm膝关节评分、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组间、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呈升高趋势,术后3、6个月A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高于B组,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ROM呈升高趋势,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ROM组间、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呈升高趋势,活动时VAS评分呈降低趋势,术后3、6个月A组Lysholm评分高于B组,活动时VAS评分低于B组,两组Lysholm及活动时VAS评分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方面改善效果优于髌下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可作为胫骨干骨折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重要入路方式。
文摘目的探究不同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9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实施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组予以髌上入路,对照组予以髌下入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炎症免疫指标[高迁徙率族蛋白(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T淋巴细胞(CD4^(+)、CD8^(+))]、膝关节功能(HSS)、疼痛程度(VAS)及关节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X线使用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 CD4^(+)、HMGB-1、MCP-1、CD8+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HSS评分、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关节活动优良率93.48%,高于对照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入路实施胫骨髓内钉内固定安全可靠,但髌上入路能优化手术情况,减轻免疫功能抑制,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