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量CT对骨髓外不同部位脂肪分布预测克罗恩病疾病活动度的研究
1
作者 刘帅帅 王淑玲 +2 位作者 李励 汤光宇 诸静其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688-694,共7页
目的探讨预测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CD)疾病活动度的骨髓外脂肪影像学标志物。方法使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104例CD患者的肝脾密度比值(liver-to-spleen attenuation ratio,LSR)、总腰腹肌内脂肪面积(... 目的探讨预测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CD)疾病活动度的骨髓外脂肪影像学标志物。方法使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104例CD患者的肝脾密度比值(liver-to-spleen attenuation ratio,LSR)、总腰腹肌内脂肪面积(total lumboabdominal intramuscular fat area,TLIFA)、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以及VFA与SFA的比值(visceral to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area ratios,VSR)。依据CD活动指数(Crohn 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将患者分为缓解期组(CDAI<150,n=45)和活动期组(CDAI≥150,n=59)。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各脂肪参数的差异,Pearson或Spearman检验分析各脂肪参数和CDAI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CDAI与各脂肪参数之间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脂肪参数预测活动期CD的效能。结果两组的L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组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VFA、SFA以及TLIFA均低于缓解期组(P分别为0.04、0.038、<0.001、0.02),活动期组的VSR高于缓解期组(P=0.01)。校正性别、年龄及BMI后,仅VSR与CDAI呈正相关(r=0.336,P=0.001),仅TLIFA与CDAI呈负相关(r=-0.217,P=0.02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FA、VSR以及TLIFA是CDAI的影响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VSR是CDAI的独立影响因子(OR=2.548,P=0.038)。SFA预测活动期CD的效能(AUC=0.727)略高于VSR(AUC=0.686)和TLIFA(AUC=0.681),联合上述三个参数时诊断效能最高(AUC=0.750)。结论SFA、VSR以及TLIFA是CD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子,三者联合是预测活动期CD最佳的骨髓外脂肪影像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定量CT 骨髓外脂肪 疾病活动度
下载PDF
继发性骨髓外局部组织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克强 晁储璋 +3 位作者 刘瑞锁 刘汉棠 李德高 葛昌文 《医学综述》 2002年第6期371-372,共2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继发性骨髓外局部组织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特点及意义。方法对临床上所有进行穿刺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同时做HE染色和瑞氏 姬姆萨染色 ,然后镜检查找海蓝组织细胞 ,对被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再行骨髓穿刺检查 ,确... 目的前瞻性研究继发性骨髓外局部组织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特点及意义。方法对临床上所有进行穿刺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同时做HE染色和瑞氏 姬姆萨染色 ,然后镜检查找海蓝组织细胞 ,对被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再行骨髓穿刺检查 ,确认骨髓中是否也有海蓝组织细胞 ,临床上重点观察其有无肝、脾大、皮肤有无出血斑、BPC是否减少。结果从 5 76 0例被检标本中检出海蓝组织细胞 8例 ,此 8例患者骨髓中未见海蓝组织细胞 ,临床上无肝、脾大 ,皮肤无出血斑 ,BPC无减少。结论骨髓外局部组织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患者临床表现与“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不同 ,可能为骨髓外局部组织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的缘故 ,认为骨髓外组织也可分化产生海蓝组织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骨髓外组织 泡沫细胞 海蓝组织细胞综合征
下载PDF
肋骨髓外造血毛刷状骨针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项劲驰 谢荣泽 +1 位作者 罗天友 方维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8-388,共1页
关键词 骨髓外造血 地中海贫血 左下肢溃疡 骨针 毛刷 肝脾肿大 腹部B超 临床诊断 血常规
下载PDF
骨髓外组织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克强 张本文 +1 位作者 东野圣伊 刘汉棠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前瞻性研究骨髓外组织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所有进行穿刺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同时做H E染色和瑞氏—姬姆萨染色 ,然后镜检找海蓝组织细胞 ,对被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再行骨髓穿刺检查 ,确认骨髓中... 目的 前瞻性研究骨髓外组织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所有进行穿刺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同时做H E染色和瑞氏—姬姆萨染色 ,然后镜检找海蓝组织细胞 ,对被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再行骨髓穿刺检查 ,确认骨髓中是否也有海蓝组织细胞 ,临床上重点观察其有无肝、脾肿大、皮肤有无出血斑、BPC是否减少。结果 从 5 76 0例被检标本中检出海蓝组织细胞 8例 ,此 8例患者骨髓中未见海蓝组织细胞 ,临床上无肝、脾肿大 ,皮肤无出血斑 ,BPC无减少。结论 骨髓外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临床表现与“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不同 ,可能为骨髓外局部组织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的缘故 ,认为骨髓外组织也可分化产生海蓝组织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骨髓外组织 海蓝组织细胞 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
下载PDF
8例骨髓外局部组织检出海蓝组织细胞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继广 王克强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12期1584-1585,共2页
关键词 海蓝组织细胞 骨髓外组织 细胞分析 局部组织 尼曼-匹克细胞 神经鞘磷脂 泡沫细胞 戈谢细胞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髓外定位系统中胫骨前肌肌腱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李邦国 李庆富 +2 位作者 田文明 周恩昌 黑静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526-1527,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髓外定位系统中胫骨前肌肌腱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采取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X线对胫骨冠状位力线以及踝关节中点进行定位,对胫骨前肌肌腱内侧缘纵轴进行皮肤标志,接着分别测量踝关节中...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髓外定位系统中胫骨前肌肌腱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采取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X线对胫骨冠状位力线以及踝关节中点进行定位,对胫骨前肌肌腱内侧缘纵轴进行皮肤标志,接着分别测量踝关节中点在内踝连线水平与外踝连线水平上与胫骨前肌肌腱内侧缘的距离,测量胫骨前肌肌腱与胫骨力线交点距离内、外踝连线的长度,最后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胫骨前肌肌腱与踝关节中点距离为(13.82±2.78)mm,95%置信区间上限13.15mm,下限为14.54mm,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胫骨前肌肌腱与胫骨冠状位力线交点离内、外踝连线距离为(71.25±6.43)mm,95%置信区间上限69.62mm,下限为72.9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髓外定位系统中胫骨前肌肌腱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准确定位,具有较好的实际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骨髓外定位系统 胫骨前肌肌腱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骨髓外局部组织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研究
7
作者 李继广 王克强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骨髓外组织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特点及意义。方法对临床上所有进行穿刺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同时做H—E染色和瑞氏-姬姆萨染色,然后镜检查找海蓝组织细胞。对被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再行骨髓穿刺检查,确认骨髓中是... 目的前瞻性研究骨髓外组织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特点及意义。方法对临床上所有进行穿刺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同时做H—E染色和瑞氏-姬姆萨染色,然后镜检查找海蓝组织细胞。对被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再行骨髓穿刺检查,确认骨髓中是否也有海蓝组织细胞。临床上重点观察其有无肝、脾大,皮肤有无出血斑,BPC是否减少。结果从5760例被检标本中检出海蓝组织细胞8例,此8例患者骨髓中未见海蓝组织细胞,临床上无肝、脾肿大,皮肤无出血斑,BPC无减少。结论骨髓外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临床表现与“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不同,可能为骨髓外局部组织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的缘故,认为骨髓外组织也可分化产生海蓝组织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蓝组织细胞 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 骨髓外组织 骨髓
下载PDF
骨髓外组织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研究(英文)
8
作者 王克强 李雁 +1 位作者 赵辉 刘汉棠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 前瞻性研究骨髓外组织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所有进行穿刺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同时做H -E染色和瑞氏 -姬姆萨染色 ,然后镜检查找海蓝组织细胞。对被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再行骨髓穿刺检查 ,确认骨髓... 目的 前瞻性研究骨髓外组织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所有进行穿刺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同时做H -E染色和瑞氏 -姬姆萨染色 ,然后镜检查找海蓝组织细胞。对被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再行骨髓穿刺检查 ,确认骨髓中是否也有海蓝组织细胞。临床上重点观察其有无肝、脾肿大、皮肤有无出血斑、BPC是否减少。结果 从 5 76 0例被检标本中检出海蓝组织细胞 8例 ,此 8例患者骨髓中未见海蓝组织细胞 ,临床上无肝、脾肿大 ,皮肤无出血斑 ,BPC无减少。结论 骨髓外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临床表现与“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不同 ,可能为骨髓外局部组织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的缘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骨髓外组织 海蓝组织细胞 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外病变
9
作者 杨平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09-411,共3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外病变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平地综述沈素芸审校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程中出现骨髓、肝、脾以外部位幼稚细胞肿瘤性浸润,称之为CML的骨髓外病变(EMD)[1]。EMD可以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外病变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平地综述沈素芸审校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程中出现骨髓、肝、脾以外部位幼稚细胞肿瘤性浸润,称之为CML的骨髓外病变(EMD)[1]。EMD可以在某器官呈弥漫性浸润,也可表现为局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骨髓外病变 慢性病
下载PDF
骨髓外组织检出海蓝组织细胞8例
10
作者 张晓宁 赵辉 +1 位作者 王克强 刘汉棠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5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学检查 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继发性骨髓外局部组织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 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下载PDF
眼眶硬化性骨髓外造血细胞瘤
11
作者 Hunter K.L.Yuen Lakshmi Mahesh Raymond K. K. Tse. FRCS K. C. Yau Nongnart Chan Dennis S. C. Lam 赵素焱(译) 雷嘉启(校)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2006年第1期27-29,共3页
骨髓外造血细胞瘤可发生于包括骨髓纤维化、慢性骨髓性门血病和非常少见的红细胞增多症等骨髓增殖紊乱时。当纤维巨细胞增值伴有坚硬肿块形成时,该区域被称为硬化性骨髓外造血细胞瘤(SEMHTs),据我们所知.我们描述的是第一例发生于... 骨髓外造血细胞瘤可发生于包括骨髓纤维化、慢性骨髓性门血病和非常少见的红细胞增多症等骨髓增殖紊乱时。当纤维巨细胞增值伴有坚硬肿块形成时,该区域被称为硬化性骨髓外造血细胞瘤(SEMHTs),据我们所知.我们描述的是第一例发生于双侧眼眶SEMHTs的多发性骨髓纤维变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外造血 细胞瘤 硬化性 眼眶 骨髓纤维化 骨髓增殖紊乱 红细胞增多症 肿块形成 细胞增值 骨髓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尺骨髓外急性淋巴细胞变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利铭 黄知平 虞咏知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9年第6期358-358,共1页
患者男,42岁。因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6月余,左肘关节疼痛3周于2005年10月6日收入我院血液科。6个月前因乏力,左上腹部饱胀不适,脾大,WBC113.65×10^9/L,N0.85,Hb117g/L,Ph111×10^9/L就诊,骨髓穿刺示... 患者男,42岁。因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6月余,左肘关节疼痛3周于2005年10月6日收入我院血液科。6个月前因乏力,左上腹部饱胀不适,脾大,WBC113.65×10^9/L,N0.85,Hb117g/L,Ph111×10^9/L就诊,骨髓穿刺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43.5:1,原粒及早幼粒0.003,中性中、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嗜碱性粒细胞0.005.ALP染色6%、积分6分,骨髓活检:增生极度活跃,粒系明显增生,以成熟阶段粒细胞增生为主,巨核细胞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变 骨髓外 核细胞增生 左肘关节疼痛 杆状核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上腹部饱胀
原文传递
髓外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
13
作者 任鹏慧 马晓静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2期530-537,共8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导致的恶性肿瘤,髓外多发性骨髓瘤(Extramedullary multiple myeloma, EMM)为MM细胞恶性增殖后产生侵蚀骨表面或骨外部组织的实体瘤。现有的治疗手段虽使MM的疗效得到巨...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导致的恶性肿瘤,髓外多发性骨髓瘤(Extramedullary multiple myeloma, EMM)为MM细胞恶性增殖后产生侵蚀骨表面或骨外部组织的实体瘤。现有的治疗手段虽使MM的疗效得到巨大改善,但EMM的预后仍较差。本文就EMM的治疗现状主要从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 PI)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Immunomodulatory drugs, IMiD)、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免疫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及单克隆抗体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蛋白酶体抑制剂 免疫调节剂治疗 自体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14
作者 任振军 黄丽娜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514-521,共8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exosomes,BMSCs-Exo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 M1/M2极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exosomes,BMSCs-Exo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 M1/M2极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制备BMSCs-Exos。分别用0.1、1 mg/mL BMSCs-Exos预处理NR8383细胞1 h,再用1μg/mL LPS诱导48 h,采用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含量以及细胞内极化标志物蛋白表达。将NR8383细胞单独培养或与BMSCs共培养,经20μmol/L外泌体抑制剂GW4869处理并予以1μg/mL LPS诱导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别检测细胞内miR-212-5p以及IL-4Rα和p-STAT6蛋白相对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12-5p与IL-4RαmRNA结合位点并通过荧光素酶实验验证。结果:成功制备BMSCs-Exos。ELISA和免疫印迹结果表明,1μg/mL LPS诱导48 h可促进NR8383细胞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10)及M1极化,BMSCs-Exos预处理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NR8383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含量,增加抗炎因子IL-10含量,同时抑制细胞M1极化并促进其M2极化,且1 mg/mL BMSCs-Exos明显强于0.1 mg/mL BMSCs-Exos。细胞共培养实验结果表明,1μg/mL LPS诱导48 h可增加NR8383细胞中miR-212-5p相对表达量以及IL-4Rα和p-STAT6蛋白表达,与BMSCs共培养可有效抑制LPS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但BMSCs的作用可被GW4869阻断。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miR-212-5p可与IL-4RαmRNA 3′UTR结合并促进其蛋白表达。结论:BMSCs-Exos可能通过miR-212-5p/IL-4Rα/STAT6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的M1极化并促进其M2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细胞来源泌体 急性肺损伤 肺泡巨噬细胞 M2极化 miR-212-5p
下载PDF
大容量骨髓体外净化及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秉智 罗庆良 +9 位作者 周健吾 董波 白炎 朴鲜华 杨科 滕爱萍 梅巍 宋静澄 周芷芬 张肇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34-437,共4页
应用补体介导细胞毒法体外净化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后,对普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患者4例进行了自身骨髓移植(ABMT)。单个核细胞经单克隆抗体55(McAb 55)加兔补体两次处理后,CALL抗原阳性细胞清除率可达3个对数级,骨髓有核细胞... 应用补体介导细胞毒法体外净化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后,对普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患者4例进行了自身骨髓移植(ABMT)。单个核细胞经单克隆抗体55(McAb 55)加兔补体两次处理后,CALL抗原阳性细胞清除率可达3个对数级,骨髓有核细胞及CFU-GM回收率分别为25.8%~64.8%和40.0%~62.4%,外周血白细胞于移植后第11~13天开始回升,15~29天升至10~9/L以上。第23~53天出洁净室,现无病存活时间分别为8^+、7^+,3^+和1.5个月,远期疗效仍在定期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治疗 骨髓净化 自身骨髓移植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杰 陶惠民 +1 位作者 童培建 杨迪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外科治疗的手术指征、目的、方式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孤立性骨髓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指征、目的、方式以及治疗效果。手术病灶位于脊柱10例,肱骨干1例,股骨上端3例,股骨干2例,骨盆1例。术...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外科治疗的手术指征、目的、方式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孤立性骨髓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指征、目的、方式以及治疗效果。手术病灶位于脊柱10例,肱骨干1例,股骨上端3例,股骨干2例,骨盆1例。术后评估了患者疼痛、神经功能损害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17例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或消失,神经系统症状亦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对比术前和术后1个月及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随访期间,2例局部复发,1例孤立性骨髓瘤出现其它部位病变。结论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或缓解疼痛,稳定和重建脊柱,恢复肢体活动,维持和改善神经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科学 多发性骨髓瘤/药物疗法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干扰素α联合体外长期液体培养净化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邱录贵 严文伟 +7 位作者 李成文 韩俊领 韩明哲 李建波 张伟 赵英新 李新 姜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1-65,共5页
用干扰素α(IFN-α)联合体外长期骨髓液体培养(LTBMC)净化16例慢性期Ph^+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骨髓,研究结果为:IFN-α1000IU/ml和2×10~6MNC/ml对LTBMC中CML和正常骨髓的非贴壁层细胞数无明显影响,对CML培养3周后和正常骨髓培养... 用干扰素α(IFN-α)联合体外长期骨髓液体培养(LTBMC)净化16例慢性期Ph^+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骨髓,研究结果为:IFN-α1000IU/ml和2×10~6MNC/ml对LTBMC中CML和正常骨髓的非贴壁层细胞数无明显影响,对CML培养3周后和正常骨髓培养第2—3周的非贴壁层CFU-GM有抑制作用,对CML和正常骨髓在LTBMC中的基质细胞层形成均有一定影响。在有完整染色体资料的13例患者中,加IFN-α组培养4周后有8例Ph^+染色体完全消失,2例Ph^+<50%,1例Ph^60%,2例无变化,而对照组中只有5例完全消失,3例Ph^+<50%,1例Ph^+65%,4例无变化,而且加IFN-α组Ph染色体的消失或减少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周。结论:IFN-α1000U/ml与LTBMC联合对CML骨髓的净化有协同效应,两者联合可用于临床净化慢性期CML骨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干扰素 长期骨髓培养 骨髓净化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髓外复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汪娟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1-1266,共6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积聚,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为特征。目前认为,MM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近年来MM患者髓外复发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接受造血干...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积聚,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为特征。目前认为,MM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近年来MM患者髓外复发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新型靶向药物治疗后。本文重点就MM髓外复发的发病率和发病机制、髓外骨髓瘤细胞的特征及其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多发性骨髓瘤髓复发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
下载PDF
高温联合普鲁卡因体外净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及其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树红 林宝爵 +1 位作者 夏学鸣 张日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3HTdR掺入法及CFU-L、CFU-GM、CFU-Blast和CFU-F等培养技术,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观察了高温和普鲁卡因在不同条件下的体外净化作用。发现两者联合可以增加净化的效率及特异性。它们对各种集落形成细胞... 采用3HTdR掺入法及CFU-L、CFU-GM、CFU-Blast和CFU-F等培养技术,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观察了高温和普鲁卡因在不同条件下的体外净化作用。发现两者联合可以增加净化的效率及特异性。它们对各种集落形成细胞的杀伤力从大到小依次为CFU-L、CFU-GM、CFU-Blast和CFU-F(P<0.01)。而后两者的敏感性相似(P>0.05)。在普鲁卡因4mmol/L(P<0.05)和加热(42℃)120分钟(P>0.25)时用3HTdR掺入法测得净化效果最好。而用集落培养法则在普鲁卡因4mmol/L(P<0.01)和加热(42℃)90分钟(P<0.05)时净化效果最佳,这时CFU-L和CFU-Blast的杀伤率相差2.5lo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卡因 高温 骨髓净化 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骨髓炎外洗方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永立 程富礼 +1 位作者 景小博 王来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6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炎外洗方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96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 目的:探讨骨髓炎外洗方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96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骨髓炎外洗方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炎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7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细胞计数以及白细胞(WB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接受外洗方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炎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洗方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急性化脓性骨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