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量CT对骨髓外不同部位脂肪分布预测克罗恩病疾病活动度的研究
1
作者 刘帅帅 王淑玲 +2 位作者 李励 汤光宇 诸静其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688-694,共7页
目的探讨预测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CD)疾病活动度的骨髓外脂肪影像学标志物。方法使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104例CD患者的肝脾密度比值(liver-to-spleen attenuation ratio,LSR)、总腰腹肌内脂肪面积(... 目的探讨预测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CD)疾病活动度的骨髓外脂肪影像学标志物。方法使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104例CD患者的肝脾密度比值(liver-to-spleen attenuation ratio,LSR)、总腰腹肌内脂肪面积(total lumboabdominal intramuscular fat area,TLIFA)、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以及VFA与SFA的比值(visceral to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area ratios,VSR)。依据CD活动指数(Crohn 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将患者分为缓解期组(CDAI<150,n=45)和活动期组(CDAI≥150,n=59)。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各脂肪参数的差异,Pearson或Spearman检验分析各脂肪参数和CDAI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CDAI与各脂肪参数之间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脂肪参数预测活动期CD的效能。结果两组的L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组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VFA、SFA以及TLIFA均低于缓解期组(P分别为0.04、0.038、<0.001、0.02),活动期组的VSR高于缓解期组(P=0.01)。校正性别、年龄及BMI后,仅VSR与CDAI呈正相关(r=0.336,P=0.001),仅TLIFA与CDAI呈负相关(r=-0.217,P=0.02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FA、VSR以及TLIFA是CDAI的影响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VSR是CDAI的独立影响因子(OR=2.548,P=0.038)。SFA预测活动期CD的效能(AUC=0.727)略高于VSR(AUC=0.686)和TLIFA(AUC=0.681),联合上述三个参数时诊断效能最高(AUC=0.750)。结论SFA、VSR以及TLIFA是CD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子,三者联合是预测活动期CD最佳的骨髓外脂肪影像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定量CT 骨髓外脂肪 疾病活动度
下载PDF
现代生物影像方法评价脂多糖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诱导的实验性骨坏死 被引量:52
2
作者 秦岭 张戈 +6 位作者 盛辉 杨家威 杨晓恩 陈俊伟 张颖凯 高士进 梁国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建立脂多糖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诱导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同时应用静态和动态的影像学方法评价涉及骨坏死发病的血管内、外机制以及血管结构-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异常。方法取14只28周龄雄性新西兰白兔以10μg/kg静脉注射脂多糖(内毒... 目的建立脂多糖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诱导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同时应用静态和动态的影像学方法评价涉及骨坏死发病的血管内、外机制以及血管结构-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异常。方法取14只28周龄雄性新西兰白兔以10μg/kg静脉注射脂多糖(内毒素)。24h后,每隔24h以20mg/kg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糖皮质激素)。另取6只作为对照于相应时间点注射生理盐水。应用动态核磁共振于内毒素注射前后检查双侧股骨近端骨内灌注功能,并且进行血液学检查;切下双侧股骨脱钙进行基于Micro-CT的微血管造影检查。骨坏死病灶、血管内血栓和血管外骨髓脂肪细胞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骨坏死家兔标本中均观察到血管内血栓。骨坏死家兔血管外骨髓脂肪细胞尺寸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基值比较,骨坏死家兔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及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显著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动态核磁共振检查显示骨坏死家兔局部灌注指数"最大信号增强"显著减少(P<0.05),同时基于Micro-CT的微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血管堵塞。实验组93%家兔在接受内毒素与激素联合诱导下发生骨坏死,且未出现死亡。结论?血管内外病变以及血管结构-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异常参与了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生。该诱导方法在不导致家兔死亡的情况下可以产生高坏死发生率,适合作为未来评价干预激素性骨坏死方法的临床前效能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骨坏死 血管内血栓 血管骨髓脂肪堆积 灌注 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