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石素B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
1
作者 罗晰 陈建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01-2209,共9页
背景:尿石素B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具备抗炎、抗氧化和抗癌的特性,并能抑制Raw 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但其对于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尚未阐明。系统性研究破骨细胞过度活化的调控机制,有助... 背景:尿石素B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具备抗炎、抗氧化和抗癌的特性,并能抑制Raw 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但其对于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尚未阐明。系统性研究破骨细胞过度活化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探索新的治疗靶点,筛选研发更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为阻断破骨细胞过度活化提供新思路。目的:利用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破骨细胞分化模型,探究尿石素B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介导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系统性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CCK-8法筛选尿石素B干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安全工作浓度;(2)用不同浓度(0,12.5,25,50μmol/L)尿石素B干预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数目及面积大小;(3)不同浓度(0,12.5,25,50μmol/L)尿石素B干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破骨分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破骨特异性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4)蛋白印迹实验观察尿石素B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P65、ERK信号通路的影响;(5)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尿石素B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破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活化T细胞核因子1和c-Fos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50μmol/L及以下浓度的尿石素B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增殖无影响,能显著抑制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破骨分化;(2)尿石素B主要在破骨形成前中期抑制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破骨分化;(3)尿石素B可下调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中破骨特异性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4)50μmol/L的尿石素B抑制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P65和ERK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破骨细胞形成;(5)50μmol/L的尿石素B抑制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中破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活化T细胞核因子1和c-Fos的表达;(6)提示尿石素B通过P65/ERK信号轴下调破骨关键转录因子活化T细胞核因子1、c-Fos的表达,抑制下游破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石素B P65 ERK 活化T细胞核因子1 C-FOS 骨髓来源巨噬细胞 破骨细胞分化
下载PDF
骨髓来源免疫抑制细胞参与肿瘤进展的相关信号通路
2
作者 周鹏 张宏波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4年第6期786-789,共4页
骨髓来源免疫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异质性的骨髓来源的未成熟前体细胞,它们在肿瘤微环境中大量聚集,阻碍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MDSCs的产生、聚集和发挥促肿瘤功能依靠STAT3、IL-1β/NF-κB、P... 骨髓来源免疫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异质性的骨髓来源的未成熟前体细胞,它们在肿瘤微环境中大量聚集,阻碍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MDSCs的产生、聚集和发挥促肿瘤功能依靠STAT3、IL-1β/NF-κB、PI3K/AKT/m TOR、PGE2/Cox2及RAS信号通路的调节,信号通路的调节紊乱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形成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骨髓来源细胞,在肿瘤间质中聚集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了解这些信号通路,特别是STAT3信号通路,能帮助我们理解恶性肿瘤中MDSCs功能的分子机制,找到一些消除肿瘤微环境中MDSCs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 信号通路 STAT3 免疫抑制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免疫抑制因子、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2
3
作者 王欢 赵真 +3 位作者 张滔 马清 血液 熊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免疫抑制因子、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3例观察组和37例对照组,... 目的: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免疫抑制因子、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3例观察组和37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取长春新碱+表柔比星+地塞米松的治疗方式。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免疫抑制因子及免疫细胞水平。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6、IL-17、TGF-β、CD3^+CD4^+、CD3^+CD8^+、CD3^+CD4^+/CD3^+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观察组的IL-6、IL-17水平与本组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12周,观察组的IL-6、IL-17、TGF-β水平与本组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IL-6、IL-17水平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12周,观察组的CD3^+CD4^+、CD3^+CD4^+/CD3^+CD8^+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显著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D3^+CD8^+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且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较于长春新碱+表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方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更显著,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硼替佐米 地塞米松 免疫抑制因子 免疫细胞 老年人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抑制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2
4
作者 洪佳琼 高雅 +3 位作者 宋洁 卓伟彬 孙海涛 平宝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58-864,共7页
目的:比较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AMSC)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BMM SC)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异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 目的:比较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AMSC)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BMM SC)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异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绘制、细胞周期检测、细胞表型鉴定、免疫荧光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等方法对h AMSC和h BMM S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与比较。建立M SC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C)共培养体系,采用CCK-8法比较两种不同共培养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采用ELISA法比较两种MSC共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h AMSC与h BMMSC细胞形态相似,h AMSC可传至15代以上,h BMMSC传至第6-7代则开始老化、增殖能力明显减弱。两种细胞G2/M期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表型鉴定为:h AM SC和h BMM SC细胞表面均表达CD105、CD90和CD73,均不表达CD34、CD45、CD11b、CD19和HLA-DR,h AM SC表达Oct-3/4,而h BMM SC不表达;两者均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h AM SC和h BMM SC均对PHA刺激的PBM NC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h AM SC和h BMM SC细胞比例的增高,抑制能力增强,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结果提示,h AM SC+PBM C+PHA共培养组上清中IFN-γ水平较h BMM SC+PHA+PBM C组低(P>0.05),两者分别与PBM C+PHA组上清比较,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h AM SC比h BMM SC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干细胞特性,二者均有免疫抑制功能,h AMSC与h BMMSC在体外均能抑制PHA刺激的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并减少其IFN-γ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淋巴细胞 干扰素-Γ 免疫抑制
下载PDF
TNF-α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亓俊华 吴梅 +2 位作者 徐祥 黄宏 刘晓萍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69-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免疫抑制作用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小鼠的BMSCs,观察其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BMSCs CXCR4的表达;应用油红O和阿尔新蓝染色分别鉴定...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免疫抑制作用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小鼠的BMSCs,观察其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BMSCs CXCR4的表达;应用油红O和阿尔新蓝染色分别鉴定BMSCs成脂和成软骨诱导情况;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前列腺素2(PGE2)的表达;应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培养细胞环氧化物水解酶2(COX-2)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小鼠BMSCs贴壁呈现克隆性生长,大部分细胞呈圆形,部分呈梭形。BMSCs CXCR4的阳性表达率为100%。B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及软骨细胞。TNF-α处理组上清液中IL-10和PGE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14.235、12.005,P<0.05),细胞COX-2和NF-κB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8.557、4.301,P<0.05)。结论 TNF-α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明显增强小鼠BMSCs的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免疫抑制 小鼠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骨髓造血祖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邵宗鸿 郑以州 +4 位作者 张益枝 陈桂彬 李莉 孙娟 储榆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05-408,共4页
为更好地评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程度,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动态观察了48例接受IBT的SA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晚期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mBFU-E)及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 为更好地评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程度,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动态观察了48例接受IBT的SA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晚期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mBFU-E)及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水平变化。结果表明,IST前所有SAA患者骨髓mBFU-E及CFU-GM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IST后1年,29例有效者骨髓mBFU-E及CFU-GM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其临床疗效相关;12例mBFU-E及10例CFU-GM水平恢复正常,其中8例患者mBFU-E及CFU-GM水平同时恢复正常。这表明SAA确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造血功能衰竭与异常免疫关系密切,若去除这种异常,造血功能可获得部分甚至完全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骨髓造血祖细胞 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 造血功能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丽辉 陈虎 +5 位作者 陈斌 孙昭 叶丽萍 施兵 金建刚 赵春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99-304,共6页
本研究比较来源于正常志愿者和骨髓增生异常增生综合症-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免疫抑制作用的区别。培养12例正常志愿者和12例MDS患者的骨髓MSC,比较两组MSC的形态、细胞表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植物血凝素(PHA... 本研究比较来源于正常志愿者和骨髓增生异常增生综合症-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免疫抑制作用的区别。培养12例正常志愿者和12例MDS患者的骨髓MSC,比较两组MSC的形态、细胞表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T细胞增殖试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T细胞周期检测、T细胞凋亡检测等比较两组MSC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的区别。结果表明:两组MSC的形态、表型基本相同;MDS患者来源的MSC对PHA和同种异体抗原诱导的T细胞的抑制作用均低于正常志愿者来源的MSC;加入正常志愿者的MSC后有更多的T细胞阻滞在G0/G1期,但MDS来源的MSC的这种作用较弱;MDS来源的MSC抑制T细胞活化的能力也下降,但是抑制T细胞凋亡的能力增强。另外,MDS来源的MSC表达转化生长因子(TGF-β1、3)、FasL较正常志愿者MSC表达的明显减弱,而TGF-β2的表达却增加。结论:虽然MDS来源的MSC在形态、增殖和细胞表型上基本正常,但其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其异常是否与MDS的发病机制有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 免疫抑制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翼鷟 达万明 +2 位作者 黄文荣 高春记 郭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02-305,共4页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免疫抑制作用。采集MDS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培养和扩增MSC,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表型鉴定;将不同数量的细胞加入单相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MSC对自体及采自健康供者的异...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免疫抑制作用。采集MDS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培养和扩增MSC,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表型鉴定;将不同数量的细胞加入单相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MSC对自体及采自健康供者的异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3×103-1×105个源于MDS患者的MSC可将自体PBL的增殖抑制到最大反应的(66.9±20.1)% -(30.2±5.9)%,将异体PBL的增殖抑制到最大反应的(56.6±14.7)% -(20.5±9.7)%,与培养自健康供者MSC的抑制作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患者的MSC和健康者的MSC具有相似的免疫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下载PDF
乙肝病毒通过调控miR-21-5p/STAT3通路促进骨髓来源抑制细胞的增殖与活性
9
作者 杨慧健 王姜琳 +1 位作者 孙杰 吴腊梅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目的:探究乙肝病毒(HBV)对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和乙肝组,乙肝组建立慢性HBV感染模型,检测小鼠miR-21-5p水平;另将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miR-21-5p阴性对照组、miR-21-5p过表达组和miR-... 目的:探究乙肝病毒(HBV)对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和乙肝组,乙肝组建立慢性HBV感染模型,检测小鼠miR-21-5p水平;另将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miR-21-5p阴性对照组、miR-21-5p过表达组和miR-21-5p沉默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注射miR-21-5p干预,除miR-21-5p阴性对照组外,所有小鼠建立慢性HBV感染小鼠模型,检测小鼠miR-21-5p水平及MDSCs数量;将miR-21-5p分别转染小鼠MDSCs,暴露于HBV病毒中,检测p-STAT3(Ser727)、Arginase-1、IL-10及p-STAT3蛋白水平;在培养基中加入Stattic(STAT3抑制剂),检测p-STAT3、Arginase-1以及IL-10蛋白水平。结果:乙肝组miR-21-5p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miR-21-5p阴性对照组相较于对照组miR-21-5p表达水平及MDSCs数量升高,miR-21-5p过表达组相较于miR-21-5p沉默组miR-21-5p表达水平及MDSCs数量升高;小鼠MDSCs感染HBV后p-STAT3(Ser727)、Arginase-1、IL-10及p-STAT3蛋白表达升高,miR-21-5p过表达后p-STAT3(Ser727)、Arginase-1、IL-10及p-STAT3蛋白表达升高;加入Stattic后,p-STAT3、Arginase-1以及IL-10蛋白表达无差异。结论:HBV可能通过调控miR-21-5p/STAT3通路,从而促进MDSCs的增殖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miR-21-5p STAT3 骨髓来源抑制细胞 增殖 活性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免疫抑制因子、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肖萌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8期35-39,共5页
目的探究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以及对免疫抑制因子、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2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 目的探究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以及对免疫抑制因子、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2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环磷酰胺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观察组CD3^(+)、CD4^(+)、CD4^(+)/CD8^(+)、血清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高于对照组,CD8^(+)、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和乙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应用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老年患者中可改善免疫抑制因子、免疫细胞以及骨代谢因子水平,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地塞米松 多发性骨髓 免疫抑制因子 免疫细胞水平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输注修复放疗免疫抑制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雨琪 张丽娟 +1 位作者 任伟东 董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stem cell,BMSC)对放疗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修复作用,为干细胞用于临床修复放化疗后免疫抑制的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只小...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stem cell,BMSC)对放疗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修复作用,为干细胞用于临床修复放化疗后免疫抑制的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只小鼠经照射剂量为8 Gy的6 MV直线加速器X线照射,随后实验组小鼠通过尾静脉输注小鼠骨髓干细胞1×107个,0.2 m L,对照组小鼠通过尾静脉输入0.2 m L生理盐水,空白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于移植后第15、25、35天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常规,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 M变化情况,并观察生存状态和存活率.结果经放疗所致免疫抑制的小鼠经骨髓干细胞输注后35 d存活率为80%,未经输注的小鼠35 d存活率为10%;放疗后小鼠经骨髓干细胞输注后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比例及CD3+T细胞亚群较未经输注干细胞的小鼠高(P<0.05);在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第15天,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 M最低,随后逐渐升高(P<0.05);骨髓干细胞移植后能降低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P<0.05).结论骨髓干细胞的输注能够修复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这为干细胞用于临床修复放化疗所致的免疫抑制的病人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免疫抑制 小鼠
下载PDF
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特点、优势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永晶 王姝 金武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背景:颌面部骨组织缺损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而种子细胞的选择是关键。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颌骨内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在颌面部组织再生方面的应用更具优势。目的:综述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成骨... 背景:颌面部骨组织缺损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而种子细胞的选择是关键。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颌骨内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在颌面部组织再生方面的应用更具优势。目的:综述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成骨分化优势以及药物、体内环境、微小RNA对其成骨分化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利用计算机在PubMed和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中文检索词为“口腔,骨组织工程,干细胞”,英文检索词为“oral,bone tissue engineering,stem cells”。共检索下载文章405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最终纳入7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口腔骨组织工程的优良种子细胞,与长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药物、体内环境、微小RNA均可以调控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但目前对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需要更多论证力较强的研究来证实其在颌面部骨组织再生领域的应用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骨组织工程 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种子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从免疫代谢途径探讨骨髓来源抑制细胞影响慢性肠炎癌变的效应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善泉 陈雪 李卫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1期35-38,56,共5页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可形成能够影响慢性结肠炎相关癌变(CAC)进程的免疫抑制微环境。炎症条件下,异常的线粒体代谢与缺氧状态参与调控MDSC并影响CAC的进展。而AMP依赖的蛋白激酶的激活会抑制MDSC对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的表达调控。...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可形成能够影响慢性结肠炎相关癌变(CAC)进程的免疫抑制微环境。炎症条件下,异常的线粒体代谢与缺氧状态参与调控MDSC并影响CAC的进展。而AMP依赖的蛋白激酶的激活会抑制MDSC对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的表达调控。本文拟从免疫代谢途径探究MDSC如何调控和影响慢性肠炎的癌变,以期为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思路和证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代谢 骨髓来源抑制细胞 结肠炎相关癌变 效应机制
下载PDF
髓系来源免疫抑制性细胞在胃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海文 彭琼 +3 位作者 甘惠中 程元光 杜敏 戴夫 《癌症进展》 2019年第9期1065-1067,1111,共4页
目的探讨髓系来源免疫抑制性细胞(MDSC)在胃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50例胃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取29例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受试者外... 目的探讨髓系来源免疫抑制性细胞(MDSC)在胃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50例胃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取29例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和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DSC粒细胞来源(G-MDSC)和单核细胞来源(M-MDSC)两个表型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G-MDSC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受试者,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中G-MDSC的相对表达量为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外周血M-MDSC相对表达量,及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MDSC相对表达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DSC在胃腺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可能参与胃腺癌细胞的免疫逃逸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来源免疫抑制细胞 胃腺癌 免疫逃逸 肿瘤免疫
下载PDF
骨粘连蛋白促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作用
15
作者 赵志蓉 陈涛 陈焕雄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7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究骨骼肌分泌的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促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分化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中的作用。方法纳入30例AIS患者,根据X射线片测量的Cobb角,将其分为轻度AIS组和重度AIS组。比较2组患者腰椎和骨骼肌骨密... 目的探究骨骼肌分泌的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促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分化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中的作用。方法纳入30例AIS患者,根据X射线片测量的Cobb角,将其分为轻度AIS组和重度AIS组。比较2组患者腰椎和骨骼肌骨密度(BMD)。收集2组患者BMSC,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和CD90蛋白表达,qRT-PCR检测Runx2、Osterix和Osteocalcin mRNAs表达水平,ELISA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收集2组患者骨骼肌,检测Osteonect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Osteonectin水平。体外培养BMSC,分为BMSC组(无特殊处理)和BMSC+Osteonectin组(添加Osteonectin),检测Runx2、Osterix和Osteocalcin mRNAs表达水平及ALP活性。结果与轻度AIS组比较,重度AIS组患者腰椎和骨骼肌BMD降低(P<0.05),BMSC中Runx2、Osterix和Osteocalcin mRNAs表达水平降低(P<0.05),ALP活性降低(P<0.05);骨骼肌中Osteonect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血清中Osteonectin水平降低(P<0.05)。与BMSC组比较,BMSC+Osteonectin组细胞Runx2、Osterix和Osteocalcin mRNAs表达水平升高(P<0.05),ALP活性升高(P<0.05)。结论AIS患者骨骼肌分泌Osteonectin减少,BMSC的成骨分化能力降低。外源性补充Osteonectin可改善BMSC的成骨分化能力,可能有助于AIS病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骨骼肌 骨粘连蛋白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的鉴定与免疫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春 于津浦 +7 位作者 李慧 曹水 刘俊田 孙敬岩 辛宁 安秀梅 于文文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010-1015,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体内一群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表型特点及它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2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10例体检正常健康者外周血,通过流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MDSCs的表型特点及比例。采用免...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体内一群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表型特点及它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2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10例体检正常健康者外周血,通过流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MDSCs的表型特点及比例。采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乳腺癌患者肿瘤中的MDSCs,通过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分别利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检测其对自体淋巴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有一群具有髓系前体细胞形态的MDSCs,表面标志为CD45+CD13+CD33+CD14-CD15-。实验结果显示肿瘤组织来源的MDSCs显著抑制自体淋巴细胞增殖,促进其调亡,并显著抑制其分泌IFN-γ,促进TGF-β、IL-10释放。结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一群具有独特表型特点的MDSCs,不仅抑制自体淋巴细胞增殖和因子分泌,同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乳腺癌 免疫抑制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和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凌奕文 刘启发 +8 位作者 刘灿 吴秀丽 陈银葵 范志平 宣丽 张钰 江千里 赵婕 孙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90-1192,1196,共4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健康供者骨髓和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的影响和MDSC与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关系。方法对12例健康造血干细胞供者,在G-CSF动员前和动员后第5天分别获取骨髓、外周...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健康供者骨髓和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的影响和MDSC与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关系。方法对12例健康造血干细胞供者,在G-CSF动员前和动员后第5天分别获取骨髓、外周血及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MDSC的含量变化,统计分析MDSC与GVHD的关系。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健康供者外周血、骨髓中均能检测到MDSC,MDSC在外周血中占单个核细胞比例为(1.35±0.35)%,骨髓中为(2.44±1.11)%,骨髓中MDSC比外周血中高(P=0.015);G-CSF动员5d后MDSC在外周血中占单个核细胞比例为(4.01±1.82)%,骨髓中为(4.38±2.19)%,动员后骨髓与外周血中MDSC比例相比无明显变化(P=0.083)。动员后外周血中MDSC含量明显高于动员前(P=0.047),而动员前后骨髓MDSC细胞比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761)。采集物中MDSC细胞数量与GVHD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48)。结论健康人PB与BM中均能检测到MDSC,且骨髓中比外周血中要高;G-CSF能动员骨髓中MDSC到达外周血,使外周血中MDSC增高;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中MDSC增加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低GVHD发生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动员 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
下载PDF
Osteonectin促进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及其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赵志蓉 陈涛 陈焕雄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 探究Osteonectin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以及Osteonectin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中的作用。方法 将2020年5月—2022年5月就诊的20例AIS及健康体检20例分别作为AIS组和健康组。使用qRT-PCR技术测定2... 目的 探究Osteonectin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以及Osteonectin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中的作用。方法 将2020年5月—2022年5月就诊的20例AIS及健康体检20例分别作为AIS组和健康组。使用qRT-PCR技术测定2组BMSCs中Osteonectin、BMP2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Tcf7、Lef1)和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Osteocalcin)的表达水平。通过X线检测AIS患者的Cobb角度,并分析上述基因表达水平与Cobb角度的相关性。在BMSCs中,加入Osteonectin和BMP2抑制剂Noggin,并分为对照组、Osteonectin组和Osteonectin+Noggin组。通过qRT-PCR检测BMSCs中BMP2、Tcf7、Lef1、Runx2和Osteocalcin mRNA表达水平。采用ChIP-qPCR检测β-catenin在Runx2和Osteocalcin基因转录起始位(TSS)的富集水平。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AIS组BMSCs中Osteonectin、BMP2、Tcf7、Lef1、Runx2和Osteocalcin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Osteonectin、BMP2、Tcf7、Lef1、Runx2和Osteocalcin mRNA表达水平与AIS患者Cobb角度呈负相关(r=-0.466 3、-0.369 1、-0.272 7、-0.543 4、-0.606 5、-0.343 3,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Osteonectin组BMSCs中BMP2、Tcf7、Lef1、Runx2和Osteocalcin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且β-catenin在Runx2和Osteocalcin mRNA TSS富集水平增加(P<0.05)。相比Osteonectin组,Osteonectin+Noggin组BMSCs中Tcf7、Lef1、Runx2和Osteocalcin mRNA表达水平降低,β-catenin在Runx2和Osteocalcin mRNA TSS富集水平降低(P<0.05)。结论 在AIS患者中,BMSCs中Osteonectin、BMP2-Wnt/β-catenin的表达以及成骨分化水平与AIS疾病的发展呈负相关。Osteonectin通过激活BMP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使β-catenin转录激活成骨分化相关基因,从而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骨结合素 骨粘连蛋白 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成骨分化 COBB角 BMP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对T细胞免疫活性抑制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洁英 于津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4,128,共4页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根据其起源和功能而命名,由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及粒细胞等细胞的前体细胞组成。肿瘤免疫逃逸与肿瘤微环境中MDS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抑制相关,肿瘤微环境中的MDSC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的免疫活性来发挥免疫抑制...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根据其起源和功能而命名,由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及粒细胞等细胞的前体细胞组成。肿瘤免疫逃逸与肿瘤微环境中MDS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抑制相关,肿瘤微环境中的MDSC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的免疫活性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根据MDSC与T细胞之间的接触方式,肿瘤微环境中的MDSC抑制T细胞免疫功能的分子机制可分为直接抑制和间接抑制两类,其中MDSC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影响T细胞功能和细胞之间膜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发挥抑制T细胞功能的方式为直接抑制,而MDSC通过影响T细胞代谢从而影响T细胞功能及通过其他细胞发挥抑制T细胞功能的方式为间接抑制。制定针对MDSC的治疗策略时,需综合考虑上述多种分子机制共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T细胞 免疫抑制 综述
下载PDF
抗纤灵药物血清对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和Ⅰ型胶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东 张江 +1 位作者 陈刚 何立群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抗纤灵药物血清对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Ⅰ型胶原(collagenⅠ)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抗纤灵方煎至含原药材3.2 g/mL,福辛普利配成含药0.33 mg/mL,给大鼠灌胃(正常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制备抗纤灵血清、福辛... 目的观察抗纤灵药物血清对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Ⅰ型胶原(collagenⅠ)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抗纤灵方煎至含原药材3.2 g/mL,福辛普利配成含药0.33 mg/mL,给大鼠灌胃(正常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制备抗纤灵血清、福辛普利血清和正常血清。用DMEM培养基稀释血清,将其分为正常血清组、福辛普利组、抗纤灵组、TGF-β1组、TGF-β1+福辛普利组和TGF-β1+抗纤灵组。以大鼠肾组织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collagenⅠ和TGF-β的表达。结果加入TGF-β1刺激因子的细胞表达TGF-β和CollagenⅠ较正常大鼠血清组明显增强,抗纤灵及福辛普利药物血清可明显抑制其表达。结论抗纤灵药物血清可以通过抑制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TGF-β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collagenⅠ的沉积,从而延缓肾纤维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骨髓来源 体外培养 Ⅰ型胶原 转化生长因子-β 抗纤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