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CA小鼠骨髓辐射损伤后干细胞因子受体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彭瑞云 王德文 +7 位作者 熊呈琦 李延平 高亚兵 汪宝珍 崔玉芳 杨红 杨瑞彪 崔雪梅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至今,尚未见到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骨髓辐射损伤后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表达及其在造血重建中的意义。方法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LACA小鼠,于照射后4周内分批活杀动物,采用光镜、电镜及LSAB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至今,尚未见到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骨髓辐射损伤后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表达及其在造血重建中的意义。方法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LACA小鼠,于照射后4周内分批活杀动物,采用光镜、电镜及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辐射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及C-kit的表达及意义。结果全身照射LACA小鼠时,5.5Gy为其亚致死剂量,此剂量照射小鼠可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减少;骨髓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在照后1天内可使骨髓造血细胞发生凋亡;5.5Gy照射后6小时,C-kit蛋白于造血细胞浆内明显增多,呈强阳性;照后10天,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恢复,C-kit蛋白于造血细胞膜表达明显增多,呈强阳性。结论C-kit表达与造血功能重建有关,在早期造血功能重建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骨髓辐射损伤 干细胞因子 受体
原文传递
p53基因表达在辐射诱导骨髓细胞凋亡和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彭瑞云 王德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 探讨p53基因表达在辐射导的骨髓细胞凋亡和修复中的改变与作用。方法 经^60Coγ射线以5.5Gy全身辐射78只LACA小鼠。于照后4wk内分批活杀,将骨髓分别进行HE染色和超薄切片,并进行P53蛋白LSAB免疫组化染色和突变型p53(mtp53)cDN... 目的 探讨p53基因表达在辐射导的骨髓细胞凋亡和修复中的改变与作用。方法 经^60Coγ射线以5.5Gy全身辐射78只LACA小鼠。于照后4wk内分批活杀,将骨髓分别进行HE染色和超薄切片,并进行P53蛋白LSAB免疫组化染色和突变型p53(mtp53)cDNA-DNA原位杂交。结果 照射后小鼠骨髓出现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照射后6h,造血细胞凋亡显著,并出现凋亡的典型改变;P53蛋白于造血细胞凋亡及修复时均明显增多,而mtp53DNA仅于修复期呈阳性。结论 p53基因表达与了辐射诱导的骨髓细胞凋亡和凋亡后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辐射损伤 凋亡 修复 P53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辐射诱导骨髓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彭瑞云 王德文 +4 位作者 熊呈琦 高亚兵 杨红 崔玉芳 汪宝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 研究辐射诱导骨髓细胞凋亡、bcl 2和 p5 3基因表达及意义。 方法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技术 ,研究骨髓细胞凋亡及bcl 2和p5 3表达。结果 照射后 6h骨髓细胞凋亡 ;bcl 2于细胞凋亡时减少 ... 目的 研究辐射诱导骨髓细胞凋亡、bcl 2和 p5 3基因表达及意义。 方法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技术 ,研究骨髓细胞凋亡及bcl 2和p5 3表达。结果 照射后 6h骨髓细胞凋亡 ;bcl 2于细胞凋亡时减少 ,而于其后修复早期增加 ;p5 3于造血细胞凋亡及之后修复均增多 ,而mtp5 3仅于其修复时阳性。 结论 辐射可导致骨髓细胞凋亡 ,且呈剂量相关性 ;bcl 2与 p5 3基因均参与其凋亡和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P53 骨髓辐射损伤 细胞凋亡 辐射诱导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SSH方法分离大剂量照射后小鼠骨髓差异表达EST序列 被引量:4
4
作者 饶亚岚 陈肖华 +3 位作者 张军权 魏巍 董波 毛秉智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 为探讨骨髓辐射损伤的分子机理 ,研究了整体照射条件下 ,辐射前后骨髓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小鼠 7Gyγ射线照射后 4h提取骨髓总RNA为实验方 (tester) ,对照组动物骨髓总RNA为驱动方 (driver) ;实验方、驱动方总RNA由SMARTcDNA... 目的 为探讨骨髓辐射损伤的分子机理 ,研究了整体照射条件下 ,辐射前后骨髓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小鼠 7Gyγ射线照射后 4h提取骨髓总RNA为实验方 (tester) ,对照组动物骨髓总RNA为驱动方 (driver) ;实验方、驱动方总RNA由SMARTcDNA合成方法合成双链cDNA ,进而由抑制消减杂交 (SSH)方法获得消减杂交产物 ,消减杂交产物克隆到T载体建立消减文库 ;对部分克隆进行杂交筛选及序列比对。结果 消减杂交文库挑取 80 0个克隆进行PCR扩增 ,阳性率约为86 % ;部分克隆经两轮杂交筛选获得 1 4个差异片段 ;7个差异片段与鼠EST库已有序列高度相似 ,其余 7个差异片段可能是新的EST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辐射损伤 抑制消减杂交法 基因表达 差异表达序列标签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γ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IL-3基因表达的原位PCR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彭瑞云 王德文 +4 位作者 熊呈琦 高亚兵 李延平 杨红 崔玉芳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内源性IL 3基因表达在骨髓辐射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5 5Gy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 78只LACA小鼠 ,于照射后 4周内分批活杀 ,将骨髓进行HE染色 ,并进行内源性IL 3基因表达的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原位反转录PCR检测。结... 目的 探讨内源性IL 3基因表达在骨髓辐射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5 5Gy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 78只LACA小鼠 ,于照射后 4周内分批活杀 ,将骨髓进行HE染色 ,并进行内源性IL 3基因表达的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原位反转录PCR检测。结果 照射后 4周内小鼠骨髓出现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免疫组化观察IL 3于修复期造血细胞浆内明显增多 ,尤以照后 2 1天其量达高峰 ,而原位杂交则显示其mRNA于照射后 10~ 2 1天为弱阳性 ,尤以照射后 15天明显。原位反转录PCR显示IL 3mRNA于修复期造血细胞浆内明显增多 ,尤以照射后 10~ 15天为甚。结论 原位反转录PCR能客观反映IL 3基因表达在骨髓辐射损伤后的变化规律 ,且内源性IL 3基因表达在骨髓辐射损伤后造血功能重建中可能起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辐射损伤 原位PCR 造血细胞 IL-3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