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髓核脱细胞基质修复椎间盘退变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杜志才 谢秀峰 +1 位作者 银和平 王宇鹏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84-487,492,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辅以髓核脱细胞基质(DNPM)的细胞治疗作用。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制作了一种优化的DNPM并通过评估其生化组成、水含量、生物安全性和力学性能来评估其性能。进一步研究DNPM在体外对BMSCs的NP样分化...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辅以髓核脱细胞基质(DNPM)的细胞治疗作用。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制作了一种优化的DNPM并通过评估其生化组成、水含量、生物安全性和力学性能来评估其性能。进一步研究DNPM在体外对BMSCs的NP样分化的刺激作用,以及在体内动物模式下,对退变椎间盘髓核的再生作用。实验分组:(1)sham组:非椎间盘损伤组;(2)退变组:椎间盘退变造模后未处理;(3)BMSCs组:椎间盘退变单纯注射BMSCs;(4)复合组:椎间盘退变注射BMSCs复合DNPM。结果4周后,约68%和43%的胶原蛋白和sGAG分别保留在NPCs中。NPCs也表现出与新鲜NP相似的力学性能。此外,NPCs具有生物相容性,能够诱导椎间盘退变(IVDD)中髓核样分化和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在体外实验中,12周后,复合组的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近81%)和MRI指数(349.05±38.48)显著高于造模组,接近sham组。NPCs还部分恢复了体内退化NP组织的ECM含量和结构。结论自体BMSCs辅以DNPM具有良好的生物和力学性能,并具有促进退化NPCs再生的能力,对椎间盘退变有较好的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退变 骨髓干细胞 髓核脱细胞 修复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多孔磷酸钙陶瓷修复兔颅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薄斌 王常勇 +5 位作者 郭希民 赵强 段翠密 王永红 张旭辉 卢建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 探讨以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作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 (β- TCP)多孔生物陶瓷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 ,修复兔实验性颅骨标准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 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 34只 ,制作颅骨标准缺损后分成 3组。A组 ... 目的 探讨以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作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 (β- TCP)多孔生物陶瓷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 ,修复兔实验性颅骨标准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 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 34只 ,制作颅骨标准缺损后分成 3组。A组 (n=2 0 ) :分离培养兔同胎异体 MSCs,体外扩增后接种到预制的 β- TCP多孔生物陶瓷材料上 ,细胞 -材料复合体经体外孵育后 ,无菌条件下植入颅骨缺损 ;B组 (n=10 ) :采用单纯β- TCP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 ;C组(n=4 ) :兔实验性颅骨标准缺损区未做骨修复。术后 6周和 12周分别处死动物、取材 ,进行缺损区大体、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 颅骨缺损处 A组术后 6周表面肉眼可见骨样组织形成 ,组织学提示材料部分降解 ,未降解吸收的材料孔洞内广泛分布着新生骨组织 ,成骨细胞外基质丰富 , 型胶原染色阳性 ;术后 12周 ,支架材料几乎完全降解 ,缺损区被新生骨组织所取代。B组术后 6周 ,可见从缺损区边缘有新生骨组织向支架材料内长入 ,支架材料部分吸收 ;术后 12周 ,可见从缺损区边缘长入到支架材料内的新生骨组织逐渐增多 ,但材料的中心部位未发现新生骨形成。C组术后 12周 ,仅见少量骨组织从缺损区边缘向缺损区内长入 ,缺损中央大部分区域未得到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骨髓干细胞 多孔磷酸钙陶瓷 修复 组织工程骨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雷俊霞 朱美玲 +7 位作者 郭振宇 赵东长 余伟华 温冠媚 张秀明 李艳 项鹏 李树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97-403,共7页
为了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外周血像检测、病理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综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BMT)的积极... 为了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外周血像检测、病理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综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BMT)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①共移植后30天,MSC可在致死量照射的受者存活,并被发现受者胸腺、脾脏和骨髓;②MSC可促进BMT后造血重建,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明显恢复;促进骨髓细胞数恢复及B淋巴系、巨核系分化增强;有利骨髓组织学的明显恢复发善。结论:大鼠MSC与骨髓共移植可在受体的造血器官长期存在,MSC可明显促进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 同种异体骨髓移植 造血重建 GVHD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骨复合修复犬下颌骨缺损:成骨能力检测 被引量:12
4
作者 景彩霞 刘昌奎 +2 位作者 谭新颖 罗金超 胡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138-2143,共6页
背景: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有相似解剖外形和生物学特性,是较佳的生物支架材料。自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能向成骨、成软骨细胞分化,加速骨组织及软骨组织的形成。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 背景: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有相似解剖外形和生物学特性,是较佳的生物支架材料。自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能向成骨、成软骨细胞分化,加速骨组织及软骨组织的形成。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犬下颌骨半侧缺损的新骨成骨能力。方法:拔出24只比格犬左侧下颌牙,伤口愈合后2个月,人为造成犬下颌骨缺损,对照组用单纯冻干同种异体骨修复,实验组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加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术后4,12,24周对下颌骨体部进行骨密度扫描以及Micro-CT检查。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移植后12周开始,下颌骨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实验组和对照组骨密度均增高,但实验组增高明显高于对照组。随时间推移,实验组骨结构参数成阶梯式递增或递减,对照组虽也有递增或递减,但不明显。术后24周实验组感兴趣区骨小梁分离度大于对照组(P<0.05),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加速同种异体骨的骨改建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同种异体骨 下颌骨 修复重建 成骨能力 明胶海绵 骨密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促进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的修复 被引量:10
5
作者 康德智 王灯亮 +3 位作者 林建华 余良宏 吴朝阳 雷盛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3,67,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 arrow strom a cells,BM SC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 N F)联合应用对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结构和功能修复的影响,以寻求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治疗脊髓外伤性截瘫的疗法。方...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 arrow strom a cells,BM SC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 N F)联合应用对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结构和功能修复的影响,以寻求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治疗脊髓外伤性截瘫的疗法。方法:采用改良A llen打击法建立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的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观察3d再分别行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BM SCs、BD N F和BM SCs+BD N F干预。脊髓损伤移植后1、3、5周进行改良Tarlov评分及CSEP评测,5周观察脊髓结构的变化。结果:与BM SCs组、BD N F组相比,移植后第5周,BM SCs+BD N F联合移植组脊髓损伤处结构恢复较好,第3周、5周后,BM SCs+BD N F组的CSEP和改良Tarlov评分亦明显好于BM SCs组和BD N F组(P<0.01)。结论:BM SCs和BD N F联合移植对急性脊髓外伤性截瘫的结构和功能有更好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外伤性截瘫 修复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修复关节软骨全层缺损 被引量:9
6
作者 冯万文 夏亚一 +3 位作者 孙正义 吴萌 王翠芳 党跃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683-168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BM)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评价修复效果,为优化种子细胞源提供依据.方法:取浓度为5×10^9/L的第二代BMSCs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BM)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评价修复效果,为优化种子细胞源提供依据.方法:取浓度为5×10^9/L的第二代BMSCs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DBM与共培养细胞复合植入修复为实验组(A组),单纯材料DBM组(B组)和不处理组(C组)作为实验对照组.移植8和16wk后经大体观察、组织学评分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缺损修复.结果:共培养的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丰富,细胞增殖快,共培养5—7d两种细胞比例达1:1以上.A组缺损修复组织呈软骨样,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整合的软骨细胞更为成熟.B组和C组的修复组织呈纤维组织.组织学评分表明A组优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修复组织的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结论:自体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BMSCs能增强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软骨细胞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可节省大量的软骨细胞,与DBM复合后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软骨细胞 共同培养技术 脱钙骨基 关节软骨修复
下载PDF
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对极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郑晓丽 高磊 +2 位作者 宋宁霞 周虹 王健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87-1191,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输注对极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以C57BL/6(H-2b)雄性小鼠为供体制备MSC单细胞悬液。取雌性BALB/c(H-2d)小鼠120只作为受体,随机分为MSC-A组、MSC-B组、MSC-C组和PBS组(n=30),...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输注对极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以C57BL/6(H-2b)雄性小鼠为供体制备MSC单细胞悬液。取雌性BALB/c(H-2d)小鼠120只作为受体,随机分为MSC-A组、MSC-B组、MSC-C组和PBS组(n=30),均接受^(60)Coγ射线致死剂量(8Gy)照射,前3组小鼠于照射后2h分别经尾静脉输注MSC1×106、1×105、5×104/只,PBS组在相同时间点经尾静脉输注等体积(0.4ml)PBS。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的变化,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粒-单系祖细胞(CFU-GM)及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计数,对Y染色体进行检测,并观察小鼠股骨骨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各组小鼠经致死剂量照射后,WBC、HGB和PLT均迅速下降,PBS组小鼠于照射后17d内全部死亡。MSC-A、MSC-B、MSC-C组小鼠的外周血WBC、HGB、PLT在2周左右开始逐渐恢复,观察至56d,各组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61.9%、47.6%、38.0%。MSC各治疗组小鼠的生存率、骨髓单个核细胞、CFU-GM、CFU-S均明显高于PBS组(P<0.05),前述各项指标均随MSC输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移植后10d,MSC各治疗组小鼠骨髓中均可检测到Y染色体,但仅在移植后初期短暂植入。MSC输注后42d,MSC各治疗组骨髓增生活跃。结论异基因来源的骨髓源MSC单独输注可促进极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随着MSC输注数量的增加,其促造血重建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祖代细胞 辐射损伤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髁突缺损修复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黄硕 李永锋 +4 位作者 谭新颖 王宏 张安东 胡敏 刘昌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8-562,共5页
目的:运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以同种异体冻干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髁突缺损的重建方案,为临床单侧髁突缺损患者的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12月龄比格犬,自髁突颈部切除所有动物左侧髁突,制造单侧髁突缺损的动物模型,随机分... 目的:运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以同种异体冻干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髁突缺损的重建方案,为临床单侧髁突缺损患者的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12月龄比格犬,自髁突颈部切除所有动物左侧髁突,制造单侧髁突缺损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同种异体冻干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重建,对照组仅用同种异体冻干骨修复重建。分别于术后4、12、24周观察开口度变化,24周时进行螺旋CT扫描,然后处死动物,取标本行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和组织学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同种异体冻干骨均能与自体骨愈合,24周时2组动物张口度基本正常,髁突形态无明显改变,实验组动物同种异体骨几乎全部被自体骨替代,对照组中,新骨主要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结合部形成,实验组骨密度及成骨质量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加速成骨,术后24周髁突形态变化不大,功能恢复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BMMSCs对髁突缺损的临床修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冻干骨 骨髓干细胞 髁突缺损 组织工程 修复重建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下颌骨节段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昌奎 谭新颖 +2 位作者 罗金超 黄海涛 胡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建立同种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效果及其机制打下基础。方法:24只1岁龄比格犬,拔出所有动物右侧下颌前磨牙和磨牙,伤口愈合后制... 目的:建立同种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效果及其机制打下基础。方法:24只1岁龄比格犬,拔出所有动物右侧下颌前磨牙和磨牙,伤口愈合后制造左侧下颌骨3mm节段性缺损(从颏孔后1mm到下颌角前),随机分两组,实验组用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重建,对照组仅用同种异体骨修复重建。术后4、12、24、48周处死动物(每组3只),取标本并行CT检查。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同种异体骨均能与自体骨愈合,48周时实验组动物同种异体骨几乎全部被自体骨替代,但是新骨的大小较植入时同种异体骨支架变小。对照组中,新骨主要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结合部形成,新骨大小与原植入时同种异体骨大小变化不大。结论: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加速成骨,该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下颌骨节段行缺损的效果及其机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同种异体骨 下颌骨 修复重建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辐射造血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德镔 朱向情 潘兴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407-3413,共7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可提高辐射损伤的生存率。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辐射损伤后造血重建及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机制作一综述。方法:以"mesenchymalstem cells,radiation,radiation injury,hematopoietic ...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可提高辐射损伤的生存率。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辐射损伤后造血重建及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机制作一综述。方法:以"mesenchymalstem cells,radiation,radiation injury,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immunomodulatory"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5到2016年的文献,选择性纳入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通过自噬及快速启动HR/NHEJ途径修复DNA断裂双键,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旁分泌作用保护与支持造血干细胞,通过抑制炎症与免疫反应维持造血微环境稳态,有效修复电离辐射导致的造血损伤。所以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有资格作为辐射导致的造血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辐射 电离 免疫调节 组织工程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干细胞 电离辐射 辐射损伤 造血重建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耳郭软骨缺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景红 黄金中 +1 位作者 杜江 程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850-851,共2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修复兔耳郭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MSCs体外培养扩增,以含TGF-β1、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的培养液做诱导培养,以诱导后的软骨细胞和高孔隙率聚乳酸(PDLLA)...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修复兔耳郭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MSCs体外培养扩增,以含TGF-β1、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的培养液做诱导培养,以诱导后的软骨细胞和高孔隙率聚乳酸(PDLLA)形成复合物为实验组修复兔自体耳郭软骨缺损,对照组仅进行单纯PDLLA移植,分别于移植后6,12,18周取材,行苏木精-伊红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兔耳郭软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18周缺损区完全由软骨组织修复,缺损表面光滑,软骨陷窝明显,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无明显界限,单纯PDLLA对照组为纤维软骨和纤维组织修复。结论:TGF-β1诱导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可用于修复兔耳郭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自体骨髓 骨髓干细胞移植 修复 耳郭软骨缺损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少奇 孙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006-1008,共3页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髓干细胞 坏死修复 多向分化潜能 手术治疗 髋关节病变 cells 生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壳聚糖复合修复关节软骨损伤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路 夏先学 蒋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5期7254-7258,共5页
背景:创伤等导致的关节软骨缺损是国内外骨科界面临的难题,组织工程学技术为软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方法。目的:探讨壳聚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材料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到壳聚糖支架... 背景:创伤等导致的关节软骨缺损是国内外骨科界面临的难题,组织工程学技术为软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方法。目的:探讨壳聚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材料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到壳聚糖支架上体外构建壳聚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材料,移植到兔关节软骨缺损处为实验组,不予以特殊处理为对照组。术后6,12周,大体观察以及甲苯胺蓝染色评定两组软骨组织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6周,对照组仅有纤维组织增生,实验组关节软骨缺损处有软骨样组织生成。术后12周,对照组软骨缺损边缘可观察到少量类透明软骨组织,实验组缺损区完全覆盖有光滑、透明软骨组织。术后12周,对照组甲苯胺蓝染色较淡,有少量软骨组织生成,实验组甲苯胺蓝染色较明显,缺损完全被透明软骨组织所覆盖,软骨细胞较多。结果表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支架复合材料能更好的引导软骨组织的生成,促进软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 壳聚糖 软骨 关节 组织工程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软骨缺损 关节软骨 软骨修复 组织工程学 细胞支架 骨髓干细胞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同种异体和异种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软骨修复喉软骨缺损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艺昌 周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66-971,共6页
背景:由于软骨细胞缺乏再生能力,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是修复软骨缺损需首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和异种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后修复喉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软骨... 背景:由于软骨细胞缺乏再生能力,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是修复软骨缺损需首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和异种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后修复喉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软骨定向诱导液(含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进行成软骨诱导,并滴加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上。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组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组,制备喉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植入生理盐水浸湿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术后4周和8周,免疫组化法检测喉部组织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各组动物均呼吸通畅、正常,未出现喘鸣等,进食和活动情况良好,未出现化脓或者感染现象。术后4周和8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组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组的Ⅱ型胶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组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同种异体和异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后进行兔喉软骨缺损修复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二者修复效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软骨 骨髓 干细胞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软骨组织工程 软骨缺损 修复 骨髓干细胞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定向诱导 同种异体 异种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对炎症性肠病肠上皮重建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新环 钟英强 《胃肠病学》 2012年第4期245-247,共3页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是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新方法,其可通过促进肠上皮重建修复受损组织,但其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相关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SCs的多向分化、分泌细胞因子、调节肠道干细胞微环境三个方面。本文就相关研...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是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新方法,其可通过促进肠上皮重建修复受损组织,但其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相关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SCs的多向分化、分泌细胞因子、调节肠道干细胞微环境三个方面。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 炎症性肠病 上皮 重建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修复兔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志勇 陈磊 +4 位作者 费志强 李瑛 黄江鸿 熊建义 王大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66-170,共5页
目的评价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Nano-HA/PLLA)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取第3代将其与Nano-HA/PLLA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tissue engineering cartil... 目的评价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Nano-HA/PLLA)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取第3代将其与Nano-HA/PLLA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tissue engineering cartilage,TEC)。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内髁关节面造一直径4.5 mm、深度5 mm的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即实验组、支架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予复合细胞的Nano-HA/PLLA、Nano-HA/PLLA及空白填充。术后12、24周取材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Wakitani组织学评分。结果实验组显示缺损有骨软骨组织形成,软骨下骨基本达到生理整合,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显示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形成;支架组及对照组显示出有限的再生重建。以上三组12周Wakitani组织学评分分别为5.5±1.401,9.3±1.304和10.2±1.052,24周时为2.2±0.837,7.4±1.144和8.2±1.225,两个时间点实验组均优于支架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24周时优于12周(P<0.05)。结论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孔Nano-HA/PLLA能提高成年兔膝关节承重部的骨软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祖代细胞 组织工程 软骨 仿生材料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定向迁移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晨阳 徐皓 陈建梅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80-83,共4页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骨髓 脊髓损伤 定向迁移 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修复 多向分化潜能 自我更新能力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普通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颖 张黎 郭琼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12期1077-1079,1082,共4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s)属于多潜能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相比分化潜能更广,不受伦理学方面的限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既往大量研究证实bmMSCs在合适的条件下不仅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s)属于多潜能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相比分化潜能更广,不受伦理学方面的限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既往大量研究证实bmMSCs在合适的条件下不仅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等中胚层细胞.而且可以分化为外胚层和内胚层的细胞,成为多种组织修复的种子细胞与基因治疗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骨髓祖代细胞·修复·重建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
19
作者 丁越 徐海龙 +1 位作者 宋丛笑 孙晓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3-848,共6页
背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烈的趋化作用,且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促进组织创伤愈合,然而有关两者与皮肤创伤愈合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皮肤创伤修复过程中对骨髓... 背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烈的趋化作用,且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促进组织创伤愈合,然而有关两者与皮肤创伤愈合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皮肤创伤修复过程中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及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1周后于背部制作皮肤创伤模型,造模后于皮肤创伤处多点注射不同质量浓度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1,2,10,50μg/L)。注射14 d后观察并记录大鼠皮肤愈合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创面组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分布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质量浓度为10μg/L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创面的数量最多,创伤修复效果最好。同样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能够调节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在创面的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质量浓度为10μg/L时,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表达最高。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10μg/L)能够更好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从而促进皮肤创伤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移植 皮肤 创伤和损伤 趋化因子CXCL12 受体 CXCR4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细胞衍生因子1 骨髓干细胞 皮肤创伤修复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细胞真皮基质对大鼠表皮缺损的修复
20
作者 卢丽先 史东晔 +2 位作者 刘英奇 孙莹 崔巍巍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5年第2期185-187,207,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对SD大鼠皮肤表皮缺损的修复。方法培养SD大鼠骨髓细胞,增殖提纯传代至4代时,成骨成脂,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BMSC,然后...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对SD大鼠皮肤表皮缺损的修复。方法培养SD大鼠骨髓细胞,增殖提纯传代至4代时,成骨成脂,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BMSC,然后将其接种到ADM,2d后移植到皮肤表皮缺损的SD大鼠体内,连续5周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 BMSC-ADM修复SD大鼠皮肤表皮缺损效果良好,5周后,肉眼可见材料与组织结合紧密,有弹性,颜色接近皮肤。结论 BMSC-ADM可以作为修复SD大鼠皮肤表皮缺损的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细胞真皮基 修复 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