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调节P2X7R介导的细胞焦亡途径对骶上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向晶 卓越 +5 位作者 艾坤 邓石峰 许明 刘琼 熊明月 张泓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391-1400,共10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电针调节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 receptor,P2X7R)介导的细胞焦亡途径在其中的潜在效应机制。方法从48只雌性SD大鼠...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电针调节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 receptor,P2X7R)介导的细胞焦亡途径在其中的潜在效应机制。方法从48只雌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纳入假手术组,剩余大鼠以T8完全性脊髓横断法建立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将已成模的27只大鼠二次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12只,剩余3只模型大鼠用于实验候补。电针组于术后第19天开始干预,连续10 d,其余两组仅予以捆绑。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先行尿流动力学检测,随后快速分离膀胱组织待检,应用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检测膀胱组织中细胞损伤情况,ELISA检测膀胱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组织中P2X7R、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漏尿点压力、膀胱最大压力、膀胱最大容量显著升高(P<0.01),以膀胱体积增大伴尿潴留为主要表现;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且病理改变显著,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可见明显肿胀、变形等细胞损伤,膀胱组织细胞损伤率显著增加(P<0.01),膀胱组织中ATP含量、P2X7R、NLRP3、Caspase-1、IL-1β的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漏尿点压力、膀胱最大压力、膀胱最大容量降低(P<0.05),尿潴留症状较轻,膀胱排尿功能改善;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的炎性反应及病理损伤减轻,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明显改善,膀胱组织细胞损伤率显著减少(P<0.01),膀胱组织中ATP含量、P2X7R、NLRP3、Caspase-1、IL-1β的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有效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排尿功能,缓解尿潴留症状,减轻膀胱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其炎症反应,其机制与抑制膀胱组织中P2X7R/NLRP3信号通路焦亡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潴留 电针 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 细胞焦亡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和酪氨酸激酶受体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艾坤 张泓 +3 位作者 匡静之 张雨辰 李景兴 鲍秋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8-95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 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穴位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 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每组10只。术后第15天起按组电针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分别施以7次治疗,治疗结束后取脊髓组织行Western blot检测NGF及其受体Trk A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7天后,脊髓组织中NGF及受体Trk A的表达均提高,而且针刺穴位组效果明显优于针刺对照点组。结论:电针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可显著提高脊髓组织中NGF及受体Trk A的表达,并可能通过提高NGF及受体Trk A的表达而达到抑制膀胱逼尿肌亢进,恢复膀胱功能活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A
下载PDF
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尿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许明 张泓 +3 位作者 刘继生 张健 尹秀婷 张雨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69-875,共7页
目的建立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尿流动力学分析和评价。方法 40只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30)。实验组采用改良的脊髓横断法制作T_(10)脊髓损伤模型,术后采用Crede... 目的建立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尿流动力学分析和评价。方法 40只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30)。实验组采用改良的脊髓横断法制作T_(10)脊髓损伤模型,术后采用Crede手法辅助排尿并记录尿量,记录单天成模大鼠只数。模型稳定后对所有大鼠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HE染色观察膀胱的组织形态学差异。结果实验组大鼠死亡4只。模型大鼠尿量在术后第18天减少至相对稳定水平,术后21 d模型成功24只。实验组膀胱最大容量小于对照组(t=3.150,P=0.021),膀胱基础压力、膀胱最大压力、漏尿点压力明显大于对照组(t>3.125,P<0.01),膀胱顺应性明显小于对照组(t=5.330,P=0.002)。结论脊髓横断法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可复制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动物模型 尿流动力学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脊髓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许明 张泓 +4 位作者 张健 刘继生 尹秀婷 艾坤 邓石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8-1344,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髓内细胞凋亡率及脊髓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从60只雌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36只,按脊髓横断法制作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后,将符合要求的模型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髓内细胞凋亡率及脊髓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从60只雌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36只,按脊髓横断法制作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后,将符合要求的模型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各12只,其余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各12只;术后第19天取"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行电针干预,连续治疗7天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并用TUNEL法测定髓内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尿流动力学,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的膀胱基础压力、膀胱最大压力、漏尿点压力升高(P<0.05),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膀胱基础压力、膀胱最大压力、漏尿点压力均降低(P<0.05),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均升高(P<0.01);(2)髓内细胞凋亡率,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电针组的脊髓组织TUNEL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脊髓组织TUNEL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3)Caspase-3蛋白表达,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脊髓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脊髓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可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压力、最大容量及顺应性,降低受损脊髓组织的凋亡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脊髓组织中凋亡效应蛋白Caspase-3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流动力学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逼尿肌亢进大鼠逼尿肌中环腺苷酸和蛋白激酶A含量及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艾坤 许明 +6 位作者 刘琼 邓石峰 刘继生 祁芳 易细芹 瞿启睿 张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骶上脊髓损伤休克期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抽取12只作为空白组,12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余36只采用改良T10脊髓横断法制作神经源性膀胱模型,从符合要求的模型大鼠中二次...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骶上脊髓损伤休克期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抽取12只作为空白组,12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余36只采用改良T10脊髓横断法制作神经源性膀胱模型,从符合要求的模型大鼠中二次随机抽取12只作为模型组,12只作为电针组。造模术后第19天取次髎、中极、三阴交行电针干预,连续治疗7 d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测,ELISA法测定逼尿肌环腺苷酸(cAMP)、蛋白激酶A(PKA)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逼尿肌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激酶(p-MLCK)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膀胱最大容量及膀胱顺应性明显降低(P<0.01),膀胱基础压和漏尿点压明显升高(P<0.01);逼尿肌cAMP和PKA含量明显降低(P<0.01),逼尿肌p-MLCK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膀胱最大容量及膀胱顺应性明显增加(P<0.01),膀胱基础压和漏尿点压降低(P<0.05);逼尿肌内cAMP和PKA含量升高(P<0.05),逼尿肌p-MLCK水平升高(P<0.05)。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可改善完全性脊髓损伤后逼尿肌亢进大鼠膀胱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上调逼尿肌中cAMP、PKA表达,使MLCK磷酸化而失活,从而促进逼尿肌舒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环磷酸腺苷 蛋白激酶A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逼尿肌亢进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最大容量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匡静之 张泓 +3 位作者 艾坤 张雨辰 鲍秋影 李景兴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了解电针治疗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部分机制。方法制作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电针大鼠"次髎"、&qu...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了解电针治疗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部分机制。方法制作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电针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采用尿流动力学、HE染色观察电针对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膀胱最大容量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第14天即治疗前1天模型组、针刺穴位组、针刺对照点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针刺穴位组、针刺对照点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穴位组、针刺对照点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7 d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后大鼠膀胱最大容量呈下降趋势,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膀胱最大容量使其趋于稳定。HE染色结果显示:电针可减轻膀胱组织形态病理损害程度,且针刺穴位组效果优于针刺对照点组。结论电针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可明显改善膀胱最大容量的稳定性,减轻膀胱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从而抑制膀胱逼尿肌亢进,恢复膀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大鼠 膀胱最大容量 组织形态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功能及髓内NGF和NT-3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许明 刘笑萌 +5 位作者 艾坤 邓石峰 张雨辰 何可 姜珊多娇 张泓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52-258,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24只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其余36只大鼠采用脊髓横断法进行手术...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24只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其余36只大鼠采用脊髓横断法进行手术造模,再选取经评价符合模型标准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2只),模型成功后各组予以相应干预,连续7 d。各组动物行尿流动力学评估后处死,取膀胱组织切片观察逼尿肌功能,取脊髓组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测定髓内NGF和NT-3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提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膀胱上皮细胞结构破坏,逼尿肌肌纤维增生,有严重出血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完整膀胱上皮细胞增多,逼尿肌肌纤维增生程度减轻,出血改变减少。尿流动力学结果提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均明显降低(P<0.01),膀胱漏尿点压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均明显增加(P<0.01),膀胱漏尿点压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和RT-PCR结果提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髓内NGF蛋白及其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1),NT-3蛋白及其mRNA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髓内NGF、NT-3蛋白及其mRNA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可升高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中NGF和NT-3蛋白及其mRNA含量,改善膀胱神经支配,提高受累膀胱储尿控尿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流动力学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素3
下载PDF
不同时长任脉灸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冷军 郭文 +3 位作者 刘会敏 冷笑雪 房晓磊 张晨 《康复学报》 CSCD 202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任脉灸对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SSCI后NB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任脉灸对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SSCI后NB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患者鸠尾穴至中极穴的任脉段给予任脉灸,每次灸治1 h,3次/周,共治疗4周;观察组每次灸治时间改为2 h,其余治疗操作同对照组,3次/周,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24 h排尿日记(单次排尿量、24 h排尿次数、24 h漏尿次数)、最大膀胱安全容量和残余尿量评价患者的排尿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分别为(11.25±0.43)次/d、(5.30±0.37)次/d、(148.55±17.81)mL、(301.90±14.73)mL、(72.50±7.21)mL,观察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分别为(9.80±1.51)次/d、(4.45±0.31)次/d、(159.40±10.97)mL、(314.90±16.33)mL、(67.05±7.18)mL。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周后每日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单次尿量、膀胱安全容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每日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降低更加明显,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安全容量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长时程任脉灸可以更有效改善SSCI后NB患者排尿功能,减少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任脉灸 艾灸时间 膀胱功能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急性期肾及下尿路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张雨辰 许明 +4 位作者 刘琼 胡碧浓 唐丽亚 艾坤 张泓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12-518,共7页
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对急性期骶上脊髓损伤(suprasacral cord injury, SSCI)后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etrusor sphincter dyscoordination, DSD)大鼠膀胱最大容量(maximum cystometric capacity, MCC)、漏尿点压力(leakage point pressur... 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对急性期骶上脊髓损伤(suprasacral cord injury, SSCI)后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etrusor sphincter dyscoordination, DSD)大鼠膀胱最大容量(maximum cystometric capacity, MCC)、漏尿点压力(leakage point pressure, LPP)、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和肾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探讨电针治疗在SSCI急性期对上、下尿路功能(膀胱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6只SD雌性大鼠,随机抽取12只作为空白组,剩余24只采用改良Hassan Shaker脊髓横断法在T10脊髓节段全横断制作SSCI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电针组取“次髎”“中极”“三阴交”穴予持续电针刺激40 min,1次/d,连续治疗7 d;空白组与模型组只捆绑不治疗。采用膀胱造瘘法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随后腹主动脉采血,通过SCR、BUN检测评估肾功能;处死大鼠后取肾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MCC、LPP、BUN和SCR均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MCC、BUN和SCR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空白组(P<0.05或P<0.01);电针组大鼠LPP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较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肾皮质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胞质空泡化减少,皮质部集合小管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固缩减轻,肾小管坏死减少。结论 电针治疗可能通过降低SSCI后DSD大鼠MCC和LPP以改善肾脏微血管血流,发挥对肾功能和肾脏结构的保护作用。电针穴位可能刺激骶神经、胫神经的神经传入,促进尿道外括约肌爆发恢复,并且通过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传出而影响排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上脊髓损伤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尿道外括约肌爆发模式 膀胱顺应性 上尿路损伤 肾脏微血管血流 肾功能
下载PDF
大鼠骶上不同节段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比较及尿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卓越 许明 +5 位作者 邓石峰 刘琼 彭嘉颖 唐丽亚 艾坤 张泓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426-1433,共8页
目的基于尿流动力学等手段比较第8胸椎下和第10胸椎下两种常见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差异,并优化改良模型制备及术后管理方案,为实验研究中该病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从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为假手术组... 目的基于尿流动力学等手段比较第8胸椎下和第10胸椎下两种常见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差异,并优化改良模型制备及术后管理方案,为实验研究中该病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从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为假手术组,剩余36只再随机均分为模型1组(第8胸椎下脊髓横断)和模型2组(第10胸椎下脊髓横断),然后进行优化改良式的模型制备及术后管理,每组18只。从术后第1~18天,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每日手法排尿量,并于术后第19天行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1)两模型组均有部分不良事件发生,处理后结果尚佳,模型1组存活率为83.3%、成模率为72.2%,模型2组存活率为88.9%、成模率为77.8%;(2)两模型组每日手法排尿量具有术后第4~5天最高,术后第7~8天明显下降,并于术后第16~18天趋于稳定的特点;(3)尿流动力学示:与假手术组比,模型1组和模型2组漏尿点压力和膀胱最大压力均升高(P<0.01),模型1组膀胱最大压力更大(P<0.05);与假手术组和模型2组比较,模型1组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增多(P<0.01),而模型2组膀胱最大容量小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1)本优化改良式模型制备、术后管理方案提高了造模效率及术后生存率和成模率;(2)第8胸椎下脊髓横断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以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为主要类型,膀胱容量增大、排尿困难、残余尿增多、尿潴留是其主要特征;(3)第10胸椎下脊髓横断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以逼尿肌反射亢进为主要类型,膀胱容量相对变小、储尿困难、残尿量部分存在、尿失禁是其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动物模型 成模率 尿流动力学 漏尿点压力 膀胱最大压力 膀胱最大容量
下载PDF
电针联合膀胱综合训练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型)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11
作者 江浩清 艾坤 邹艺龙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27-630,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膀胱综合训练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型)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膀胱综合训练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型)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综合训练方法,观察组患者在膀胱综合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通过24h自主排尿次数、尿动力学检查、生活质量精简问卷(SQLP)评分评价2组患者膀胱功能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24h自主排尿次数、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及SQLP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而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及最大尿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膀胱综合训练可有效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型)患者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骶上节段 逼尿肌反射亢进 电针 尿动力学
下载PDF
电针治疗对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和脊髓组织中CyclinD1、Ngn1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邓悦宁 周达岸 +1 位作者 王卓 马贤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52,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的效果,探讨电针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脊髓组织中CyclinD1、Ngn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其促进模型大鼠排尿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雌性SPF级大...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的效果,探讨电针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脊髓组织中CyclinD1、Ngn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其促进模型大鼠排尿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雌性SPF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模型组48只。模型组大鼠手术致完全性SSCI,采用BBB评分和尿流动力学对大鼠模型进行评价。术后2周,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再次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12只。电针组在大椎穴、次髎穴(次髎穴隔日左右更替)用电针治疗;电针对照组亦于相同时间在大椎穴、次髎穴远脊柱侧(次髎穴用法同上)1 cm处为针刺点,进行电针治疗。电针参数采用疏密波(疏波10 Hz/9 s,密波50 Hz/5 s),留针20 min,强度以针刺处出现规律性抽动为宜,1次/d,连续1周。末次电针治疗后各组大鼠行尿流动力学检测,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Cyclin D1、Ngn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①尿流动力学: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和膀胱最大压力升高,膀胱最大容量和膀胱顺应性降低;模型对照组和电针对照组大鼠膀胱漏尿点压力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膀胱最大压力和膀胱漏尿点压力降低,膀胱最大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升高(P<0.05)。与电针组比较,电针对照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膀胱最大压力和膀胱漏尿点压力升高,膀胱最大容量和膀胱顺应性降低(P<0.05)。②Cyclin D1 mRNA及蛋白: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3组Cyclin D1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Cyclin D1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电针组比较,电针对照组Cyclin D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③Ngn1蛋白: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电针对照组Ngn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Ngn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电针组比较,电针对照组Ngn1蛋白表达降低(P<0.05)。④Ngn1 mRNA: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3组Ngn1 mRNA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Ngn1 mRNA表达升高(P<0.05);与电针组比较,电针对照组Ngn1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大椎穴、次髎穴对完全性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尿流动力学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Cyclin D1、Ngn1 mRNA及蛋白表达,促进脊髓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 电针 神经源性膀胱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穴位刺激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脊髓S-100β表达及膀胱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昱 安亮 +3 位作者 魏孟玲 呼亚玲 王卫强 吴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和研究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穴位刺激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区域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表达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旨在明确中医综合疗法作用优势及作用机制,为其临床使用提供可循性的实验依据及相关理论。方法39只成年健康雌... 目的观察和研究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穴位刺激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区域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表达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旨在明确中医综合疗法作用优势及作用机制,为其临床使用提供可循性的实验依据及相关理论。方法39只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中随机挑取13只作为空白组、其余26只大鼠予以骶上脊髓损伤手术造模,确定模型成功后,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3只。空白组大鼠不予任何干预,模型组大鼠仅予以捆绑及0.9%生理盐水灌胃干预,治疗组采用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穴位刺激。观察和比较3组大鼠治疗前后膀胱功能及治疗后脊髓S-100β表达。结果3组大鼠脊髓S-100β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模型组、治疗组膀胱最大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均低于空白组,膀胱基础压和漏尿点压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空白组、模型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升高且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白组、治疗组膀胱最大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均高于模型组,膀胱基础压和漏尿点压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方案能有效降低骶上脊髓损伤大鼠S-100β表达,利于重建受损脊髓功能,因此对促进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膀胱功能恢复具有一定治疗价值,丰富了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理论,并为临床干预骶上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异常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茯苓饮 电针 骶上脊髓 大鼠 星形胶质源性蛋白 膀胱
下载PDF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慧金 杨小霞 +5 位作者 何涛 张秀功 朱晓华 宁亚娟 阿尕卓 张艳 《基层中医药》 2022年第7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护理中应用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收治的SSCI后NB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0例。给予对照组功能训练... 目的探讨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护理中应用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收治的SSCI后NB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0例。给予对照组功能训练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任脉灸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的夜尿次数、尿失禁次数、排尿次数均少于干预前,单次排尿量较干预前偏多,观察组的以上对比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最大尿意膀胱容量(VMCC)、最大尿流率(Qmax)高于干预前,排尿后残留量(PVR)、充盈期膀胱压(Pves)均较干预前偏低,观察组的以上对比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评分(I-PSS)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CI后NB患者应用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进行护理,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功能训练 骶上脊髓损伤 任脉灸
下载PDF
雷火灸结合电针治疗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海涛 韦秋连 +1 位作者 韦林 韦宁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8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电针治疗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收治的60例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电针治疗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收治的60例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膀胱管理,观察组给予雷火灸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电针治疗,1次/d,10次/疗程,观察3个疗程。治疗前后记录并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生活质量精简问卷(SQLP)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排尿次数、残余尿量、SQLP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电针治疗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安全、有效的,其在改善膀胱功能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神经源性膀胱 骶上脊髓损伤 电针
下载PDF
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治疗大鼠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昱 孔繁林 吴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5-31,共7页
目的探究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通过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信号通路对大鼠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37只)。实验组37只... 目的探究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通过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信号通路对大鼠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37只)。实验组37只大鼠先复制SSCI模型,再复制SSCI后NB模型,其中5只大鼠模型复制失败,其余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通腑茯苓饮组、电针组及联合组,每组8只。通腑茯苓饮组给予通腑茯苓饮6.25 g/(kg·d)灌胃处理;电针组对长强穴和维胞穴进行电针治疗,留针20 min,1次/d;联合组同时予以2种治疗;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均连续治疗14 d。检测各组大鼠膀胱重量、残余尿量及尿流动力学指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评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脊髓组织NGF、TrkA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通腑茯苓饮组、电针组及联合组大鼠膀胱重量、残余尿量增加,膀胱漏尿点压力、病理评分升高(P<0.05),膀胱顺应性降低,膀胱最大容量减少,NGF、Trk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腑茯苓饮组、电针组及联合组的膀胱重量、残余尿量减少,膀胱漏尿点压力、病理评分降低(P<0.05),膀胱顺应性升高,膀胱最大容量增加,NGF、Trk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通腑茯苓饮组比较,电针组及联合组的膀胱重量、残余尿量减少,膀胱漏尿点压力、病理评分降低(P<0.05),膀胱顺应性升高,膀胱最大容量增加,NGF、Trk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电针组比较,联合组的膀胱重量、残余尿量减少、膀胱漏尿点压力、病理评分降低(P<0.05),膀胱顺应性升高,膀胱最大容量增加,NGF、Trk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能改善SSCI后NB大鼠膀胱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GF-TrkA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通腑茯苓饮 电针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大鼠
下载PDF
基于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1通道探讨电针治疗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宁 秦合伟 +4 位作者 李彦杰 牛丽 牛雨晴 宋雪梅 刘昊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26-3131,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中极”“关元”穴对骶上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脊髓横断法建立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电针组以“中极”“关元”穴进行电针干预(10 Hz/50 Hz,强度1 mA),抑制剂组给予capsaze... 目的探讨电针“中极”“关元”穴对骶上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脊髓横断法建立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电针组以“中极”“关元”穴进行电针干预(10 Hz/50 Hz,强度1 mA),抑制剂组给予capsazepine(2.5 mL,100 nmol/L,30 min)灌注。结束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测,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膀胱ICC细胞C⁃Kit、P2X_(2)受体阳性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膀胱组织中TRPV1、C⁃Kit、P2X_(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和漏尿点压升高,膀胱最大容量和顺应性下降(P<0.01),膀胱组织中TRPV1、C⁃Kit、P2X2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和漏尿点压下降,膀胱最大容量和顺应性升高(P<0.01),膀胱组织中TRPV1、C⁃Kit、P2X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中极”“关元”穴可通过抑制TRPV1通道减少膀胱ICC细胞上的P2X_(2)受体表达,减少平滑肌收缩频率,改善膀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1 CAJAL间质细胞 P2X_(2)受体
下载PDF
骶前间隙静脉型血管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树生 莫永灿 朱玉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61-162,共2页
目的 探讨骶前间隙静脉型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骶前静脉型血管瘤的临床表现、MRI表现、手术纪录及病理结果。结果 骶前间隙静脉型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圆形、椭圆形实性或囊实性病灶,边界清楚,可见静... 目的 探讨骶前间隙静脉型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骶前静脉型血管瘤的临床表现、MRI表现、手术纪录及病理结果。结果 骶前间隙静脉型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圆形、椭圆形实性或囊实性病灶,边界清楚,可见静脉石,增强扫描渐进性延迟强化。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骶前间隙静脉型血管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根据其影像学特点,可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间隙 血管瘤 影像学 诊断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入路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中盆腔器官脱垂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留林 钱丽华 +2 位作者 王君 印慧琴 杨纪实 《交通医学》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骶棘韧带固定术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中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行骶棘韧带固定术的中盆腔器官脱垂患者61例,按照手术路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例行经腹腔镜骶棘韧带固定术为腹腔镜组,26例行经阴道...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骶棘韧带固定术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中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行骶棘韧带固定术的中盆腔器官脱垂患者61例,按照手术路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例行经腹腔镜骶棘韧带固定术为腹腔镜组,26例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为阴式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评分以及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90.57±34.51)min,显著长于阴式组的(124.62±20.9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POP-Q各指示点测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POP-Q各指示点测量水平较术前升高,腹腔镜组阴道长度(TVL)7.33±0.83 cm,显著高于阴式组的6.90±0.7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71%,显著低于阴式组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中盆腔器官脱垂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棘韧带固定术 中盆腔器官脱垂 经阴道手术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三维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在腰骶丛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20
作者 李运运 彭传勇 +2 位作者 吴宗山 徐启兰 陈琪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 探讨3D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3D GEMEC)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9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以腰腿疼为主诉的32例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5例,女17例,年龄28~78(60.1±15.8)岁。在不同1.5T平台上分... 目的 探讨3D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3D GEMEC)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9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以腰腿疼为主诉的32例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5例,女17例,年龄28~78(60.1±15.8)岁。在不同1.5T平台上分别完成腰骶丛3D GEMEC序列和三维T2加权快速梯度回波(3D T2 FFE)序列,比较两种序列腰骶丛神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主观显示效果。结果 3D GEMEC序列腰骶丛神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主观显示效果与3D T2 FFE序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0、0.146、0.083)。结论 3D GEMEC序列可以清晰地显示腰骶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并抑制背景信号,在腰骶丛神经病变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神经 磁共振成像技术 3D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