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于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娟 唐在荣 《系统医学》 2024年第9期38-40,44,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全麻同时联合超声辅助腰骶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高邮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全麻)和观察组(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全麻同时联合超声辅助腰骶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高邮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全麻)和观察组(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命体征、术后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观察组平均动脉压(98.65±7.41)mmHg、心率(75.32±5.49)次/mi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5、3.276,P均<0.05)。术后3、6、12、24 h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1,P>0.05)。结论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采用超声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可减轻术后疼痛,麻醉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骶丛 神经阻滞 全麻 高龄 髋部骨折
下载PDF
三维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在腰骶丛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2
作者 李运运 彭传勇 +2 位作者 吴宗山 徐启兰 陈琪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 探讨3D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3D GEMEC)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9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以腰腿疼为主诉的32例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5例,女17例,年龄28~78(60.1±15.8)岁。在不同1.5T平台上分... 目的 探讨3D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3D GEMEC)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9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以腰腿疼为主诉的32例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5例,女17例,年龄28~78(60.1±15.8)岁。在不同1.5T平台上分别完成腰骶丛3D GEMEC序列和三维T2加权快速梯度回波(3D T2 FFE)序列,比较两种序列腰骶丛神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主观显示效果。结果 3D GEMEC序列腰骶丛神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主观显示效果与3D T2 FFE序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0、0.146、0.083)。结论 3D GEMEC序列可以清晰地显示腰骶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并抑制背景信号,在腰骶丛神经病变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丛神经 磁共振成像技术 3D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容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皮质醇(Cor)和儿茶氨酚(CA)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后15 min(T_(2))、麻醉后30 min(T_(3))时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后5 min(T_(1))、T_(2)、T_(3)、手术结束后(T_(4))时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Tb)时CA、Co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能稳定血流动力学,缓解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神经刺激仪 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孟婷 张景俊 +2 位作者 刘倩影 陆松虹 徐晖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10-614,61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80例,随机分为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h组)和全麻组(q组),各40例。2组病人均采用喉罩通气,维持脑电双频指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80例,随机分为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h组)和全麻组(q组),各40例。2组病人均采用喉罩通气,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60,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A)。比较2组病人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手术相关指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病人术后疼痛情况;于术前(D0)、术后第1(D1)、3(D3)、7(D7)天分别测定病人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评分,并抽取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S100β蛋白水平。结果:与q组相比,h组病人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24 h PCA次数、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首次下床时间及出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h组术后IL-1β、IL-6、TNF-α、CRP、S100β蛋白水平、CAM评分及PO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q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较单纯全麻,可减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麻醉药用量,完善镇痛,降低炎性反应和POD发生率,有助于病人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术后谵妄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意识指数联合伤害敏感指数监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谭林华 周曲 蒋耀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意识指数(IoC1)联合伤害敏感指数(IoC2)监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髋关节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超声引... 目的观察意识指数(IoC1)联合伤害敏感指数(IoC2)监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髋关节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以舒芬太尼+依托咪酯+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置入合适喉罩,地氟烷持续吸入维持,保留自主呼吸。观察组同时接受脑电图IoC1、IoC2监测,根据IoC1、IoC2调整舒芬太尼用量;对照组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麻醉医师的经验调整舒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舒芬太尼用量和追加次数,麻醉苏醒质量(自主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服从命令时间、定向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疼痛、恶心呕吐、术后谵妄、认知障碍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舒芬太尼用量和术中追加次数少于对照组,自主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服从命令时间、定向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发生术后谵妄2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18例、术后谵妄2例、认知障碍2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4%。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采用IoC1联合IoC2监测有助于减少舒芬太尼用量,麻醉过程更可控,术后不良反应减少,提高了麻醉的可控性和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指数 伤害敏感指数 脑电图 髋部骨折 骶丛阻滞 舒芬太尼 老年人
下载PDF
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翔 高成杰 +1 位作者 贾云逸 李雨衡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为急救现场镇痛提供有效的镇痛模式。方法下肢创伤患者5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急救现场,观察组接受超... 目的观察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为急救现场镇痛提供有效的镇痛模式。方法下肢创伤患者5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急救现场,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超声定位腰丛及骶丛神经鞘周围后分别推注0.33%罗哌卡因20、30 mL;对照组接受吗啡肌肉注射10 mg。观察急救现场两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现场—入院时间,镇痛操作与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成功率,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现场镇痛前即刻(T0)、转运途中5 min(T1)、转运途中15 min(T2)、入院即刻(T3)、术前(T4)静息及运动VAS)、术前补救镇痛药物使用]、远期效果(伤后7天、3个月创伤应急评分,伤后3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慢性疼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嗜睡、瘙痒、尿潴留、谵妄、低血压、低氧血症发生率)。结果急救现场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镇痛操作时间更长,起效时间更短(P<0.05);神经阻滞均在10 min内完成,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结构清晰可见,全部阻滞成功,无相关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T1、T2、T3、T4时,静息及运动VAS更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前使用吗啡补救镇痛比例更低、剂量更小(P<0.05)。远期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创伤后7天及3个月,创伤应激评分更低(P<0.05);创伤后3个月,观察组轻度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更低(P<0.05),慢性疼痛发生率更低(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恶心、头痛、嗜睡、低血压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有效且安全,该技术能够迅速缓解下肢创伤部位疼痛,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慢性疼痛发生率,降低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现场镇痛 骶丛前路单点穿刺法神经阻滞 便携式超声引导技术 创伤后应激障碍 慢性疼痛 下肢创伤
下载PDF
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杨志远 张青 +1 位作者 刘远征 张军 《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腰骶丛神经阻滞(LP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LMGA)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THA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实行LMGA... 目的探讨腰骶丛神经阻滞(LP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LMGA)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THA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实行LMGA,研究组实行LPB复合LMGA,对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后2 h下降,且同时段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插入喉罩时(T_(1))、切皮时(T_(2))、植入假体时(T_(3))心率(HR)较麻醉前(T0)升高,T_(2)平均动脉压(MAP)较T0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1)、T_(2)、T_(3)、手术结束时(T_(4))的HR、MAP较T0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_(1)、T_(2)、T_(3)、T_(4)的HR、MAP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较术前下降,但术后同时段研究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B复合LMGA应用于老年THA患者中,能够提高麻醉效果,缩短苏醒、住院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对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减少发生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丛神经阻滞 喉罩全身麻醉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魏玉荣 夏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70-0173,共4页
本项研究旨在探讨超声辅助的髂筋膜间隙阻滞和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老年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研究团队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在本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00位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化方... 本项研究旨在探讨超声辅助的髂筋膜间隙阻滞和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老年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研究团队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在本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00位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化方法,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腰硬联合麻醉,而实验组则实施了结合超声引导的髂筋膜间隙阻滞和骶丛神经阻滞的喉罩全身麻醉。主要比较指标包括手术不同阶段的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后睡眠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手术初始阶段(T1)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在T1阶段的MAP、HR以及呼吸频率也表现出显著的改善(P<0.05)。此外,实验组在术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整体镇痛麻醉效果稳定且可靠,并且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相对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 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 麻醉效果
下载PDF
基于MRI扩散张量成像的腰骶丛神经定量研究
9
作者 钱贵珍 黄家荣 +3 位作者 汪梅 李玥 徐建 苗重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正常人腰骶丛神经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相关临床基线资料,获得腰骶丛神经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轴向扩散系数(AD)和径向扩散系数(RD)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前瞻性搜集6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平均在20~80... 目的:探讨影响正常人腰骶丛神经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相关临床基线资料,获得腰骶丛神经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轴向扩散系数(AD)和径向扩散系数(RD)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前瞻性搜集6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平均在20~80岁之间,所有受试者接受3.0T MR扫描,包括DTI和3D-T 2W-FFE序列,由两名医师独立测量腰骶丛L4-S1双侧共360条神经根椎管内、椎间孔内及椎间孔外3个ROI的DTI参数值,计算平均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DTI参数值与临床基线资料相关性,对与多个临床基线资料相关的DTI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正常人腰骶丛神经FA、ADC、RD、AD值在左右两侧及L4-S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FA值与年龄(r=-0.687,P<0.001)、体重(r=-0.411,P=0.001)、BMI(r=-0.378,P=0.003)存在负相关性,平均RD值与年龄(r=0.293,P=0.023)存在正相关性。构建关于腰骶丛神经FA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与FA值相关变量以逐步法代入,最终年龄和体重作为预测变量,得出FA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调整后R^(2)=0.620,进一步提出校正公式以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FA值。结论:腰骶丛FA值随着年龄和体重增加而下降,提示涉及腰骶丛DTI研究中考虑年龄和体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骶丛 年龄 定量评价
下载PDF
磁共振3D-SPACE神经成像显示腰骶丛肿瘤性病变的价值
10
作者 刘伟 林光武 李仕红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hree dimensional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3D-SPACE)神经成像技术显示腰骶丛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hree dimensional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3D-SPACE)神经成像技术显示腰骶丛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16例累及腰骶丛神经的肿瘤性病变患者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测量病灶的最大径,统计病灶数目,观察病变累及的腰骶丛神经位置,统计受累神经数目,描述肿瘤与神经间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中,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6例,病灶平均最大径为(57.1±37.2) mm。累及单根神经5例,累及多根神经11例。肿瘤与神经关系,沿神经生长5例,神经受压5例,神经受肿瘤侵袭、包绕6例。结论:3D-SPACE神经成像技术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受累神经的位置、数目及肿瘤与神经间的关系,在显示腰骶丛肿瘤性病变的定位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丛 磁共振神经成像 肿瘤性病变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罗哌卡因最佳容量的测定
11
作者 陈紫涵 杨华凌 崔晓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罗哌卡因最佳容量。方法选取我院老年THA患者60例(2022年10月至2024年6月),超声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及Ⅲ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20 ml...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罗哌卡因最佳容量。方法选取我院老年THA患者60例(2022年10月至2024年6月),超声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及Ⅲ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20 ml、30 ml、40 ml 0.33%罗哌卡因腰骶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入室时(T0)、切皮时(T1)、缝合切口时(T2)、术毕清醒时(T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2 h、4 h、6 h、12 h及48 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第一次使用无背景PCA镇痛泵时间及术后镇痛药总用量,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T2时刻三组HR、MAP均高于T0时刻,但Ⅱ组、Ⅲ组HR、MAP低于Ⅰ组(P<0.05);术后4 h、6 h、12 hⅡ组、Ⅲ组VAS评分低于Ⅰ组(P<0.05);Ⅱ组、Ⅲ组第一次使用无背景PCA镇痛泵时间较Ⅰ组长,术后镇痛药总用量较Ⅰ组低(P<0.05);三组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采用30 ml罗哌卡因进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对老年THA患者围手术期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 骶丛神经阻滞 老年 罗哌卡因 最佳容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雷震 叶丽 杨晶晶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178例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联合阻滞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178例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联合阻滞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n=92)及轻比重单侧腰麻(HUSA)组(n=86)。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出52对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匹配序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时间、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应激指标及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χ^(2)检验。结果联合阻滞组多巴胺使用率及多巴胺平均用量均显著低于HUSA组(均P<0.05)。联合阻滞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均长于HUS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均长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阻滞组摆侧卧位(T1)、术后12h及术后24h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低于HUSA组,切皮(T2)及术毕(T4)时点疼痛VAS分别高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0~24 h及术后24~48 h吗啡用量分别小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阻滞组T1时点MAP小于HUSA组(P<0.05),手术开始30 min(T3)、T4时点大于HUSA组(P<0.05)。联合阻滞组T2、T3、T4时点MAP均较进入手术室(T0)时点下降(P<0.05);HUSA组T1时点MAP较T0时点显著升高(P<0.05),T2、T3、T4时点MAP均较T0时点显著下降(P<0.05)。联合阻滞组T1时点HR小于HUSA组(P<0.05)。HUSA组T1时点HR较T0显著升高(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h血糖与血浆皮质醇分别低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尿潴留、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生率分别低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控制术后疼痛、减少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手术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阻滞 骶丛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手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瑞权 梁超 +1 位作者 赵闯 李志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诊治的9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均接受PFNA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诊治的9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均接受PFNA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后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谵妄评定方法中文修订版(CAM-C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康复相关指标。结果术后2、6、12、24、48 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3 d研究组CAM-CR评分降低(P<0.05),术后1、2、3 d对照组CAM-CR评分升高(P<0.05),术后1、2、3 d研究组CAM-C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之眨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照组(P<0.05),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PFNA手术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谵妄和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恢复,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超声 骶丛神经阻滞 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手术 麻醉 康复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14
作者 邓等良 方小林 +2 位作者 王涛 吕志军 邱敏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6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贵溪市中医院就诊的6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贵溪市中医院就诊的6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腰丛-骶丛神经阻滞,联合组给予0.5%罗哌卡因30ml+布托啡诺1μg/kg,对照组给予0.5%罗哌卡因30ml。比较两组麻醉起效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镇静效果(Ramsay评分)、术后24h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术后镇痛泵使用情况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麻醉起效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追加静脉镇痛药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滞起效后10min(T1)~术后(T4),联合组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6、8、16、24h,联合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1d内镇痛泵使用量和追加镇痛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对照组为5.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腰丛-骶丛神经阻滞中,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麻醉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镇静、镇痛作用,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罗哌卡因 布托啡诺 -骶丛神经阻滞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失败伴骶丛神经损伤1例
15
作者 胡建波 马博闻 +3 位作者 夏天卫 张富城 王海平 沈计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1期140-143,共4页
此次研究重点分析1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失败伴骶丛神经损伤患者的效果,明确其治疗中存在的优缺点及相关因素。研究发现对于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采用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法及合理的术后康复计划等,... 此次研究重点分析1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失败伴骶丛神经损伤患者的效果,明确其治疗中存在的优缺点及相关因素。研究发现对于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采用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法及合理的术后康复计划等,对患者术后康复及日常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逐渐增多,PFNA固定失败翻修的原因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发现手术技术、假体选择、术后护理方案的潜在问题,从而尽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延长假体的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翻修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骶丛神经
下载PDF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与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余胜 王丽 +2 位作者 谈海云 姜明 余良胜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4期35-40,共6页
目的:探究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与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于黄石工矿医院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阻滞组(腰... 目的:探究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与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于黄石工矿医院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阻滞组(腰交感神经阻滞)和联合阻滞组(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各33例。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麻醉满意度、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阻滞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全时间长于常规阻滞组,麻醉满意度高于常规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结束即刻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高于常规阻滞组,而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常规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开始后30 min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头痛、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常规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给予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可提升镇痛、镇静效果,提升麻醉满意度,并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 腰交感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比较
17
作者 江琦 曹新凤 徐祥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拟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外侧入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先行超声引导下平卧位髂筋膜间隙阻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拟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外侧入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先行超声引导下平卧位髂筋膜间隙阻滞然后改侧卧位骶丛阻滞,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T_(0))、手术开始切皮时(T_(1))、手术结束缝皮时(T_(2))、术后24 h(T_(3))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_(1)、T_(2)时点,观察组患者SBP和D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4.81、39.98;29.35、22.59,P均<0.05);T_(1)时点,观察组患者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5);T_(1)、T_(2)、T_(3)时点,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8.79、6.20、5.93,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4.39、10.56,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阻滞可以同时阻滞下肢髋关节置换手术主要神经,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保障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阻滞 骶丛阻滞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腰骶丛神经根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爱国 张烽 +1 位作者 朱建炜 金国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3-577,共5页
背景:后入路行下腰椎体次全切除重建可损伤腰骶丛神经。目的:观测腰骶丛神经根间距离和对应腰椎体冠状截面的大小关系,为后入路行下腰椎体次全切除重建的安全性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0具成人尸体的双侧腰骶丛和对应腰椎椎体,观察... 背景:后入路行下腰椎体次全切除重建可损伤腰骶丛神经。目的:观测腰骶丛神经根间距离和对应腰椎体冠状截面的大小关系,为后入路行下腰椎体次全切除重建的安全性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0具成人尸体的双侧腰骶丛和对应腰椎椎体,观察腰骶丛神经的走行特点。测量双侧L_2-L_5相邻腰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处之间距离、双侧L_2-L_5腰神经根由硬膜囊发出处至邻近神经根链接处距离;测量L_3-L_5椎体高度和中横径长度;测量双侧L_3-L_5脊神经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结果与结论:(1)L_3椎体单侧腰骶丛间面积平均值较对应椎体冠状面积半值平均值小30 mm^2左右;(2)L_4椎体单侧腰骶丛间面积平均值较对应椎体冠状面积半值平均值大100-150 mm^2;(3)L_5椎体单侧腰骶丛神经间面积平均值较对应椎体冠状面积半值平均值男性大15 mm^2,女性大180 mm^2;(4)后入路次全切除L_3,L_4,L_5椎体并重建时腰骶丛神经根无解剖上的危险,而次全切除L_4安全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骶丛 解剖 组织工程 下腰椎 骶丛神经根 椎体次全切除 神经应用解剖 组织构建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19
作者 张梦 陈明松 余小鸣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统计两组应激反应、MMSE评分、VAS评分。结果T0,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P>0.05,T1~T4,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P>0.05,术后第1d、第3d、第7d,观察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h、12h、24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在高龄骨科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和疼痛,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 高龄 骨科手术 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应激反应 认知能力 疼痛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价值评估
20
作者 胡娟 刘卫 彭露瑶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87-90,共4页
目的评估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宁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56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8... 目的评估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宁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56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比组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处理,研究组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处理。对比两组生命体征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后,研究组生命体征情况明显好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7%)比对比组(28.5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7,P<0.05)。结论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处理的效果更高,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 老年下肢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