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国人骶前直肠后间隙的正常宽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欧阳墉
陈海钰
张建军
张明光
吴瑞详
-
机构
包头市第二医院放射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出处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6年第6期300-303,T044,共5页
-
文摘
在直肠后壁固有筋膜和骶尾骨前表面Waldeyer氏筋膜间有一薄层软组织间隙,即骶前直肠后间隙(简称PRS),其上方与直接延续的腹膜后组织,以直肠乙状结肠连接段分界(约在第三骶椎水平),下界为盆膈,其内含有直肠上动静脉,骶中动静脉,骶淋巴结及直肠旁淋巴结等。因此,盆部甚而远隔的腹腔和腹膜后脏器组织的病变常可经直接蔓延或血管淋巴流累及此间隙,并于X线片上显示间隙影的病理性增宽,国外不少学者曾对其正常宽径作为X线测量与研究(1-8),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我们于1984年通过170例正常宽径测量,求得国人正常值,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体重的关系以及其增宽时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
骶前直肠后间隙
正常宽径
X线测量
-
分类号
R816.5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
-
题名骶前尾肠囊肿的MRI表现:4例报告并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唐晓雯
王中秋
王绍娟
刘永康
司海鹏
-
机构
江苏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江苏省中医院放射科
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
-
出处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165,共4页
-
文摘
目的分析骶前-直肠后间隙囊性错构瘤(尾肠囊肿)的MRI表现特点,进行相关文献回顾,提高对这一罕见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等方面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直肠后囊性错构瘤(尾肠囊肿)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资料,4例均为女性,年龄32~50岁,平均41岁。总结和分析其MRI表现,包括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常规序列、DWI序列信号特征及周围组织器官侵袭状况等。结果 4例MRI检查均显示为多房囊性信号,1例信号较均匀,另外3例信号混杂不均,包括1例边界模糊、T1信号增高、囊壁不均匀增厚并向周边组织浸润,后经病理证实病灶内含浸润或转移性腺癌成分。结论骶前尾肠囊肿在临床上发生率较低,相关文献及病例报道有限,复杂性尾肠囊肿即伴发感染或恶性变者更罕见。术前MRI检查能显示病灶位置、形态、大小、信号特点及向周边组织的浸润程度,有助于将TGC与直肠后间隙其他病变相鉴别并预测肿块良恶性,以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
-
关键词
骶前-直肠后间隙尾肠囊肿
磁共振成像
-
Keywords
Prescral-retrorectal tailgnt cyst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39.93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轴式腰椎间融合术
- 3
-
-
作者
李振宙
-
出处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10年第6期M0004-M0004,共1页
-
文摘
轴式腰椎间融合术(axial I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IF)是一种经皮、经骶骨前方入路到达L5S1椎间盘,进行腰骶椎椎间融合的手术方法。最早由Cragg等于2004年报道,他们在尾骨旁切开一个约2cm的切口,经皮放置一个套管针,套管针进入骶前直肠后间隙后,在双向透视引导下到达骶骨进针点(S1/2椎连接处);建立好贯穿骶前直肠后间隙的工作通道后,
-
关键词
腰椎间融合术
骶前直肠后间隙
L5S1
前方入路
手术方法
透视引导
工作通道
套管针
-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