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骶副交感核的形态学测量和三维重建
1
作者 窦小亮 马楠 +4 位作者 胡翔南 汪涌 王禾 张波 陈英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目的:研究大鼠盆内脏神经的初级中枢骶副交感核(SPN)的形态学特征及空间三维立体结构,为准确定位SPN并探索其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经背侧入路显露S D大鼠的盆内脏神经,在其中枢断端采用Alexa594结合的霍乱毒素b(CTb)逆行示踪。将标... 目的:研究大鼠盆内脏神经的初级中枢骶副交感核(SPN)的形态学特征及空间三维立体结构,为准确定位SPN并探索其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经背侧入路显露S D大鼠的盆内脏神经,在其中枢断端采用Alexa594结合的霍乱毒素b(CTb)逆行示踪。将标记后的脊髓L_(6)~S_(1)节段分别进行连续的水平面和矢状面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Tb标记的神经元的形态、位置和结构。通过三维重建软件,从切片图像序列中模拟出SPN的三维模型。结果:CTb逆行标记的盆内脏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L_(6)~S_(1)节段的中间带外侧。这些神经元可分为3个亚群:外侧带位于SPN的外下部,大多是纺锤形双极神经元,树突沿灰质外侧缘指向前角方向;背侧带位于SPN的背上方内部,放射状分布的神经元的树突多沿后联合方向水平延展;中间带位于前两者之间,神经元的形态多样,以多极神经元为主。三维重建显示SPN呈“串珠样”结构。定位注射的理想的进针角度是与水平线60°,进针深度距离白质表面约为220~245μm。结论:SPN的定位和测量,为进一步研究其神经生理功能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基础数据;三维重建可以从各个角度显示出SPN的结构特点,也可为准确定位注射提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副交感核 交感节前神经元 盆内脏神经 三维重建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脑桥排尿中枢和脊髓交感中枢之间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新红 肖传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1-515,共5页
为研究大鼠排尿过程中交感神经同副交感神经协同作用的形态学基础,通过形态学方法,用生物素标记的葡聚糖胺(BDA)顺行标记从脑桥排尿中枢(PMC)投射到腰6至骶1(L6~S1)脊髓节段的神经末梢.将荧光金(FG)注入盆节逆行标记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 为研究大鼠排尿过程中交感神经同副交感神经协同作用的形态学基础,通过形态学方法,用生物素标记的葡聚糖胺(BDA)顺行标记从脑桥排尿中枢(PMC)投射到腰6至骶1(L6~S1)脊髓节段的神经末梢.将荧光金(FG)注入盆节逆行标记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PPNs),并且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判断该逆标的神经元是否为胆碱能性的.于L1~L2节段IML区和L6~S1节段骶副交感核(SPN)分别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麦芽凝集素结合的HRP(WGA-HRP),分别在L6~S1检测逆标神经元和L1~L2节段检测顺行标记终末.结果显示,于L1~L2节段IML区交感节前神经元所在部位注射HRP,在同侧SPN的背内侧发现有逆标神经元,且该神经元为非胆碱能神经元,其胞体显著小于PPNs(P<0.05).BDA标记的神经末梢主要位于L6~S1节段双侧IML区,也是SPN的所在部位,并发现有些末梢和同侧逆标的HRP阳性神经元有紧密接触.SPN中电泳入WGA-HRP,发现在L1~L2节段IML区有顺标的神经末梢.上述结果提示,脑桥排尿中枢可能通过位于SPN背侧的中间神经元对L1~L2节段IML区内的交感节前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排尿中枢 骶副交感核 交感神经 乙酰胆碱转移酶 大鼠 形态学研究 中枢 排尿 脑桥 脊髓
下载PDF
猫骶髓“内脏面”传出神经元和二级传入神经元的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岩 杜彦军 +1 位作者 秦秉志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39-246,共8页
应用HRP和荧光金标记技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猫骶體“內脏面”的传出神经元和二级传入神经元的分布?咀偌磷⑷肱枭窬?标记的骶髓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同侧中间带外侧核,由它组成的骶髓副交感核在以S2为中心的两个骶髓节段内(... 应用HRP和荧光金标记技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猫骶體“內脏面”的传出神经元和二级传入神经元的分布?咀偌磷⑷肱枭窬?标记的骶髓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同侧中间带外侧核,由它组成的骶髓副交感核在以S2为中心的两个骶髓节段内(有时为三个),形成长约6-10mm的细胞柱。在横切面上,核的中段以上分为位于Ⅶ层外侧缘的外侧带和位于Ⅴ层的背侧带,但在核的尾侧段则二者融合为一。中介核和中间带内侧核也存在少量逆标神经元。示踪剂注于臂旁外侧核或Barrington核(一侧或双侧)后,逆标的盆内脏二级传入神经元主要存在于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和骶髓后连合核,在中间带外侧核位于两团传出神经元之间的中间带,但在核的尾侧段则位于骶髓副交感核的背外侧部,个别细胞混杂于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之间,中介核和中间带內侧核也有少量二级传入神经元分布?送?相当数量的盆内脏二级传入神经元位于后角Ⅰ层。本文结果证明猫骶髓中间带外侧核至少由两种不同性质的神经元即骶髓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和盆内脏二级传入神经元组成,两者在中间带外侧核区有明确的定位分布,因此,可将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划分为传出亚核和传入亚核,传统上笼统地将骶髓副交感核等同于中间带外侧核是不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 神经元
下载PDF
猫骶髓“内脏面”L-ENK样神经元的分布和定位投射
4
作者 吕岩 楼新法 +1 位作者 秦秉志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46-252,共7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HRP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的方法,对骶髓“内脏面”L-ENK样神经元的分布及其与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和向臂旁外侧核及Barrington核投射的二级传入神经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L-ENK样神经元分布于整个“内脏面”上,尤以中...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HRP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的方法,对骶髓“内脏面”L-ENK样神经元的分布及其与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和向臂旁外侧核及Barrington核投射的二级传入神经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L-ENK样神经元分布于整个“内脏面”上,尤以中间带外侧核和后连合核为密集。在中间带外侧核内,L-ENK样神经元的分布与向盆神经注入HRP后逆行标记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分布位置重叠,能明显地划分为背侧带和外侧带。在Onuf核及其与骶髓副交感核之间的联系细胞桥上首次发现有L-ENK样神经元存在。将HRP注入盆神经结合L-ENK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在骶髓副交感核外侧带和背侧带均发现大量HRP/L-ENK双标细胞。几乎全部HRP标记细胞均为HRP/L-ENK双标细胞,个别双标细胞出现于中间带外侧核的中间带(interband)内。将HRP注入臂旁外侧核或Barrington核结合L-ENK样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在“内脏面”的中间带外侧核、中介核和后连合核处都发现HRP/L-ENK样双标细胞。上述结果证明猫骶髓“内脏面”、Onuf核及联系细胞桥上均有L-ENK样神经元分布,其中“内脏面”向臂旁外侧核或Barrington核投射的二级神经元有一部分含有L-ENK样活性物质,骶髓副交感核的外侧带、背侧带和中间带均有L-ENK样副交感节前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 内脏传入 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腰骼髓“内脏面”传出和上行投射神经元的定位分布——HRP与荧光金追踪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丁玉强 马怡红 +1 位作者 秦秉志 李继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44-248,T003,共6页
用HRP与荧光金(FG)结合的示踪法,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内脏面”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和上行投射神经元的定位分布。发现FG注入一侧臂旁外侧核或Barrington核后,逆行标记的金色荧光细胞出现于双侧L_5~S_2的“内脏面”,细胞密集于后连合核和中... 用HRP与荧光金(FG)结合的示踪法,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内脏面”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和上行投射神经元的定位分布。发现FG注入一侧臂旁外侧核或Barrington核后,逆行标记的金色荧光细胞出现于双侧L_5~S_2的“内脏面”,细胞密集于后连合核和中间带外侧核(IML),此外,还出现于双侧的I层及外侧脊髓核(LSN)。HRP注射于一侧盆神经后,逆标细胞出现于术侧的L_6和S的IML,偶见于中介核(IC)。在IML内,HRP标记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其腹侧份,而FG标记的上行投射神经元主要位于背侧和背内侧部,亦可见少数FG标记细胞混杂在HRP标记细胞之间。本研究结合已有的研究对IML的命名、组成和功能以及LSN的组成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 内脏面 中间带外侧
下载PDF
大鼠膀胱低位控制中枢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新红 肖传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46-1548,共3页
目的从形态学上研究膀胱交感中枢和副交感中枢之间的联系。方法通过神经追踪的方法,在SD大鼠的腹下神经和盆节给予银光金(FG),确定膀胱的交感和副交感低位控制中枢的部位,于膀胱交感控制中枢及骶副交感核(SPN)分别给予辣根过氧化物酶(H... 目的从形态学上研究膀胱交感中枢和副交感中枢之间的联系。方法通过神经追踪的方法,在SD大鼠的腹下神经和盆节给予银光金(FG),确定膀胱的交感和副交感低位控制中枢的部位,于膀胱交感控制中枢及骶副交感核(SPN)分别给予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结合麦芽凝集素的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分别在腰6至骶1(L6-S1)和腰1至腰2(L1-L2)节段检测逆行标记细胞和顺行标记末梢,并且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鉴别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和中间神经元。结果腹下神经和盆节给予FG,逆标交感节前神经元主要位于L1-L2节段的后联合核(DCN)及双侧中间侧细胞柱(IML),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L6-S1节段的骶副交感核(SPN)。于L1-L2节段IML区给予HRP,在SPN的背内侧发现有逆标胞体较小的非胆碱能性神经元。于SPN中电泳入WGA-HRP,在L1-L2节段的IML区发现有顾行标记的神经末梢。结论膀胱的低位交感中枢和副交感中枢之间存在有形态学上的联系,骶副交感核(SPN)背内侧组的中间神经元可能在两者之间起协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尿功能 辣根过氧化物酶 骶副交感核 交感神经 大鼠 膀胱低位控制中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