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下颌关节继发性强直与幼年期髁状突纵行骨折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姚军 周继林 +2 位作者 胡敏 洪民 王燕一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4-216,共3页
背景:髁状突骨折作为一种较严重的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损伤受到学者们关注。但是,受诊断方法限制,学者们一直对髁状突横断骨折研究较多,而对髁状突纵行骨折研究较少,对儿童髁状突纵行骨折了解更少。目的:探讨幼年期... 背景:髁状突骨折作为一种较严重的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损伤受到学者们关注。但是,受诊断方法限制,学者们一直对髁状突横断骨折研究较多,而对髁状突纵行骨折研究较少,对儿童髁状突纵行骨折了解更少。目的:探讨幼年期髁状突纵行骨折对TMJ继发性强直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材料:实验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培育的中国实验用小型猪12头,两三个月龄,体质量5~5.5kg,混合饲料喂养,随机分为3组。方法:小型猪于术前12h禁食水,以5.0~15.0mg/kg噻胺酮腹腔麻醉。麻醉成功后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左耳前切口,横行切开关节囊,暴露髁状突,牵拉髁状突向下,用宽5mm小骨凿沿内侧1/3处纵行劈骨,造成前后矢状骨折。于术后3个月与6个月分批处死动物,取其髁状突标本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肉眼观察3组动物髁状突标本的形态学变化。②光镜观察3组动物髁状突标本的组织学改变。结果:术后3个月组可见关节盘与髁状突明显粘连(下称盘突粘连),其中1例可见关节窝、关节盘、髁状突之间均出现粘连,2只动物形成双髁状突畸形,未见关节盘穿孔。术后6个月组见盘突粘连紧密,3只动物形成双髁状突畸形,关节盘则明显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髁状突损伤 关节强直
下载PDF
髁突矢状骨折治疗中侧向拉力螺钉的应用及关节盘处理 被引量:8
2
作者 徐昕 平飞云 严君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侧向拉力螺钉在髁突矢状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以及颞下颌关节盘的复位固定在髁突矢状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对16例患者19侧髁突矢状骨折的骨折片复位后,进行侧向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术中同时对移位的关节盘进行复... 目的:探讨侧向拉力螺钉在髁突矢状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以及颞下颌关节盘的复位固定在髁突矢状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对16例患者19侧髁突矢状骨折的骨折片复位后,进行侧向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术中同时对移位的关节盘进行复位固定。术后进行张口训练,随访期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骨折片复位固定良好,骨折片未见有移位和吸收征象,关节盘位置恢复正常。11例患者13侧术后有额纹不同程度减弱,面神经功能评价95分,术后6个月平均恢复到100分。患者术后牙合关系均恢复至髁突骨折前状态,无面瘫、错牙合和张口受限发生,无患侧关节区疼痛不适。术后3个月张口度最大43mm,最小32mm,平均37mm;术后6个月平均张口度38mm。结论:髁突矢状骨折的侧向拉力螺钉应用及关节盘的复位固定治疗,效果明显,方法可靠,可以达到稳定的复位固定目的,并早期恢复颞下颌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损伤 下颌骨折/外科学 骨螺丝 骨折固定术 颞下颌关节盘/损伤 脱位/治疗
下载PDF
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新生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燕波 何志良 +3 位作者 王承阳 贺成功 曹雷 苏丹妮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629-631,634,共4页
【目的】探讨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10只健康绵羊随机分为观察组(5只)和对照组(5只),两组绵羊均通过髁突截骨术造成髁突矢状骨折,观察组保留翼外肌功能,对照组阻断翼外肌功能。观察两组绵羊术后... 【目的】探讨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10只健康绵羊随机分为观察组(5只)和对照组(5只),两组绵羊均通过髁突截骨术造成髁突矢状骨折,观察组保留翼外肌功能,对照组阻断翼外肌功能。观察两组绵羊术后4周、12周、24周新生骨骨小梁数量、厚度、间隙宽度及骨体积分数的变化,并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钙蛋白(osteocalcin ,OCN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 th factor‐β1,TGF‐β1)基因及蛋白水平。【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观察组骨小梁数量、厚度、骨体积分数显著上升,骨小梁间隙宽度显著降低( P <0.05);观察组骨小梁数量、厚度、骨体积分数显著高于同时段对照组,骨小梁间隙宽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各时段骨小梁数量、厚度、间隙宽度、骨体积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OCN mRNA、TGF‐β1 mRNA表达量及阳性细胞百分比随时间延长持续升高( P <0.05);观察组各时段OCN mRNA、TGF‐β1 mRNA表达量及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而对照组OCN mRNA、TGF‐β1 mRNA表达及阳性细胞百分比术后12周达峰值,24周陡然降低( P <0.05)。【结论】翼外肌对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髁突形态的改建有一定影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断面新骨的形成诱发或加重髁突畸形,导致关节盘或关节窝粘连,进而诱发颞下颌关节强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折 下颌骨/损伤 骨折愈合 骨生成 骨钙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牙合垫下颌间牵引治疗髁状突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冼淡 王磊 +3 位作者 陈巨峰 李嘉朋 李金 张国润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23期3618-3621,共4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在上颌牙合垫下行颌间牵引治疗髁状突骨折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口腔科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髁状突骨折患者13例(15侧),其中囊内骨折12例(14侧),髁颈骨折1例(1侧),采用上颌牙... 目的进一步探讨在上颌牙合垫下行颌间牵引治疗髁状突骨折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口腔科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髁状突骨折患者13例(15侧),其中囊内骨折12例(14侧),髁颈骨折1例(1侧),采用上颌牙合垫、颌间橡皮圈牵引3~4周,术后1周开始张口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2年,12例颌面部(颞下颌关节区)无明显疼痛,1例偶有轻度疼痛;咬合良好12例,1例(2侧)下颌稍后缩;张口度3.2~4.5 cm;1例(2侧)关节区有轻杂音。结论对于髁状突高位骨折,特别是囊内多发骨折,移位不明显,特别是年轻患者,采用牙合垫下颌间牵引治疗髁状突骨折,可避免开放手术的创伤,同时可避免面神经损伤的风险,能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和正常的张口度,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折/治疗 下颌骨/损伤 牵引术 合垫
下载PDF
下颌骨髁状突纵向骨折手术径路的改良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新建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索下颌骨髁状突纵向骨折的最佳手术径路。【方法】对26例髁状突纵向行骨折患者,行下颌角颌后切口,经下颌升支内侧手术取出髁状突骨折片及碎骨片。【结果】术后随访1~24个月,患者疗效满意,开口度3.0~3.5cm,无一例出... 【目的】探索下颌骨髁状突纵向骨折的最佳手术径路。【方法】对26例髁状突纵向行骨折患者,行下颌角颌后切口,经下颌升支内侧手术取出髁状突骨折片及碎骨片。【结果】术后随访1~24个月,患者疗效满意,开口度3.0~3.5cm,无一例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结论】下颌骨髁状突纵向骨折,应用手术径路,具有手术简便、损伤小、无TMD,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损伤 下颌骨折/外科学
下载PDF
115例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谢树理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3期549-550,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致伤因素、治疗方法。【方法】本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115例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各项辅助检查,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术后1年随访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10个月至4岁年龄组主要以... 【目的】探讨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致伤因素、治疗方法。【方法】本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115例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各项辅助检查,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术后1年随访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10个月至4岁年龄组主要以跌伤为主,坠落伤多见于4~8岁年龄组,交通伤多见于8~12岁年龄组。随访112例,8例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良好。7例开口运动时向患侧偏斜,10例张口度轻度受限,4例关节轻度压痛,6例关节弹响,4例关节强直。【结论】正确选择保守治疗方法治疗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性研究 下颌骨折 下颌骨/损伤
下载PDF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21例分析
7
作者 王卓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1期7746-7746,共1页
目的评价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1例髁状突骨折患者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髁状突骨折应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骨折固定稳定可靠,16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5例出现咬合错乱者经调整后... 目的评价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1例髁状突骨折患者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髁状突骨折应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骨折固定稳定可靠,16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5例出现咬合错乱者经调整后基本正常。结论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髁状突骨折效果良好,方法可靠,操作简单,可以早期恢复张口度和咀嚼功能,不仅减少了长期颌间固定的使用且增加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损伤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颞颌关节髁状突冠状位15度角CT扫描法
8
作者 谢敏 吴旭珍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1996年第4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颞颌关节 髁状突损伤 CT
原文传递
髁状突骨折漏诊18例分析
9
作者 王长皓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366-1366,共1页
目的分析髁状突骨折的漏诊原因探索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2008年治疗的18例漏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因伤情较轻而漏诊,5例因伤情较重漏诊,11例因影像技术而漏诊,漏诊时间为1周~1a。结论提高对髁状突骨折的认识;CT冠状位... 目的分析髁状突骨折的漏诊原因探索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2008年治疗的18例漏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因伤情较轻而漏诊,5例因伤情较重漏诊,11例因影像技术而漏诊,漏诊时间为1周~1a。结论提高对髁状突骨折的认识;CT冠状位、CT三维成像是诊断髁状突骨折的好方法;手术治疗为患者和学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损伤 误诊
原文传递
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下颌骨生长发育研究
10
作者 杨秀峰 陈岩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从牙全景片上髁状突与下颌骨升支的比例变化分析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16例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青少年女性患者,根据是否有可见的髁状突损伤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选取3个生长发育阶段,生长高峰期前... 目的:从牙全景片上髁状突与下颌骨升支的比例变化分析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16例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青少年女性患者,根据是否有可见的髁状突损伤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选取3个生长发育阶段,生长高峰期前,生长高峰期,生长高峰期后,每个阶段相隔2年。研究组包括8名患儿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且伴有髁状突损伤,平均年龄在第一阶段10岁,在第二阶段12岁,在第3阶段14岁。另外8名患儿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是不伴有髁状突损伤为对照组,3个生长发育阶段年龄与研究组相同。拍牙全景片。在牙全景片上测量髁状突与下颌升支的比例。左右侧下颌升支分别测量,计算髁状突长度和下颌升支的高度。结果:髁状突比例在研究组和对照组明显的不同(P<0.01),研究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变化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是逐渐减少。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有髁状突损伤的患者下颌升支发育明显的受限,且有随年龄增长加重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髁状突损伤 下颌骨升支 比例
下载PDF
髁突骨折游离复位与解剖复位内固定术后骨吸收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贺祖武 王雨新 +1 位作者 邓明辉 张彦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37-439,共3页
目的比较髁突骨折游离复位与解剖复位内固定术后骨吸收的情况。方法通过研究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的98例髁突骨折患者的病历及影像资料,对其中出现术后骨吸收患者的骨折部位、手术方法以及各合并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临床分析和比较。结果5... 目的比较髁突骨折游离复位与解剖复位内固定术后骨吸收的情况。方法通过研究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的98例髁突骨折患者的病历及影像资料,对其中出现术后骨吸收患者的骨折部位、手术方法以及各合并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临床分析和比较。结果51例采用游离复位内固定术的髁突骨折中11例(12处)出现了髁突吸收,占21.6%,其中高位骨折7处,中位骨折4处,低位骨折1处,2例髁突吸收最严重者均合并有术后感染和术前患侧外耳道前壁骨折;47例采用解剖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无髁突吸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髁突骨折术后骨吸收的发生与手术方法、骨折情况、术后感染等有关,选择保留翼外肌的解剖复位可明显减少骨吸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损伤 下颌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骨牵引复位法 骨质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