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AngleⅠ、AngleⅡ^1和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髁突形态和位置的CBCT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陆兴龙 杨建浩 +3 位作者 张志伟 刘一鹏 张月兰 蔡留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应用CBCT对无主观关节症状的成人AngleⅠ类、AngleⅡ~1类和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髁突形态位置进行对比观察研究。方法:选择AngleⅠ类、AngleⅡ~1类和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19例行CBCT扫描,应用CBCT专用软件Invivo 5.... 目的:应用CBCT对无主观关节症状的成人AngleⅠ类、AngleⅡ~1类和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髁突形态位置进行对比观察研究。方法:选择AngleⅠ类、AngleⅡ~1类和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19例行CBCT扫描,应用CBCT专用软件Invivo 5.0分析测量颞下颌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后间隙、颞下颌关节窝的深度、髁突最大近远中径和最大内外径等相关参数,并运用SPSS 21.0软件包对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AngleⅠ类、AngleⅡ~1类和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髁突形态位置差异。结果:AJS(mm)在AngleⅠ类组与AngleⅡ~1类组间和AngleⅠ类组与AngleⅡ~2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JS(mm)在3组中两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MF(mm)在AngleⅠ类组与AngleⅡ~1类组间和AngleⅠ类组与AngleⅡ~2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mm)在AngleⅠ类组与AngleⅡ~1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AngleⅠ类组主要表现居中位,占50%;AngleⅡ~1类组和AngleⅡ~2类组主要表现为髁突后移位,分别占55%、84%。结论:AngleⅡ~1类和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的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大于AngleⅠ类;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的颞下颌关节后间隙小于AngleⅡ~1类,Angle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颞下颌关节后间隙小于AngleⅠ类;AngleⅡ类错牙合畸形的颞下颌关节后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髁突形态和位置 CB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