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线增强CT联合临床资料预测非典型左髂总静脉受压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德华 刘子蔚 +4 位作者 蔡志平 黄绍怀 徐峰 邓凌达 胡秋根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29-83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基线增强CT联合临床资料的非典型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患者诊治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首次诊治为非典型LCIV的患者共137例,且诊治期间均... 目的探讨基于基线增强CT联合临床资料的非典型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患者诊治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首次诊治为非典型LCIV的患者共137例,且诊治期间均未接受药物或物理等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通过随访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无DVT组(n=41)和DVT组(n=96),比较两组之间的基线CT征象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非典型LCIV继发DVT的发生率为70%(96/137)。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CIV最小短径、右髂总静脉最小短径、LCIV受压比例、下腰椎前曲角、下肢症状、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为非典型LCIV继发DVT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P(OR=1.05,95%CI:1.01~1.1,P=0.002)、下肢症状(OR=12.59,95%CI:2.78~57.12,P<0.001)及LCIV受压比例(OR=1.05,95%CI:1.01~1.09,P=0.02)为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DP、下肢症状、LCIV受压比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826及0.827。联合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21,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79%及78.05%。结论非典型LCIV继发DVT发生率较高,FDP、下肢症状、LCIV受压比例为其发生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联合3个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为非典型LCIV继发DVT患者提供个性化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左髂总静脉受压 静脉血栓 增强CT 风险模型
下载PDF
202例无下肢静脉疾病者左髂总静脉受压的MSCTA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沈莉 顾建平 +1 位作者 殷信道 吴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运用MSCTA分析无下肢静脉疾病症状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率。方法对202例无下肢静脉疾病者的盆腔增强扫描进行分析,在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水平,采用多平面重建等方法,显示、测量两侧髂总静脉正交断面上的短径及面积,并分别计算左... 目的运用MSCTA分析无下肢静脉疾病症状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率。方法对202例无下肢静脉疾病者的盆腔增强扫描进行分析,在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水平,采用多平面重建等方法,显示、测量两侧髂总静脉正交断面上的短径及面积,并分别计算左髂总静脉短径受压率及面积受压率。用t检验分析短径受压率与面积受压率的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分析受压率大于50%患者中不同性别发病率的差异。结果①在正交断面上,左髂总静脉短径受压率为27.06%±2.23%,面积受压率为9.59%±1.63%,短径受压率明显高于面积受压率(t=8.980,P=0.000);②对左髂总静脉面积受压率进行统计分析,平均受压程度为9.59%,受压率≥50%占3.96%(n=8);在受压率≥50%的8例受试者中,7例为女性,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P=0.03)。将202例研究对象分成小于40岁组(1)、40~60岁组(2)、大于60岁组(3)三个组别,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男女患者均无显著年龄差异(女性:p1~2=0.249,p1~3=0.669,p2~3=0.293;男性:p1~2=0.401,p1~3=0.459,p2~3=0.841)。在三个年龄组别内,分别统计分析性别差异,结果均无明显性别差异(小于40岁组:t=0.492,P=0.627;40~60岁组:t=0.238,P=0.813;大于60岁组:t=1.597,P=0.113);③对左髂总静脉短径受压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受压率≥50%占16.34%(n=33),在受压率≥50%的33例受试者中,22例为女性,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9)。男女患者均无显著年龄差异(女性:p1~2=0.262,p1~3=0.086,p2~3=0.870;男性:p1~2=0.307,p1~3=0.156,p2~3=0.875)。在三个年龄组别内,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小于40岁组:t=0.941,P=0.356;40~60岁组:t=1.437,P=0.156;大于60岁组:t=1.883,P=0.062)。结论左髂总静脉受压率在正常人群中无明显年龄、性别差异,但在左髂总静脉受压大于50%的无症状者中,女性较男性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总静脉受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无症状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MSCT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振生 李澄 +1 位作者 王苇 蔡玉建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无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症状患者的腹部MSCT资料,测量双侧髂总静脉及髂动脉的直径。统计学检验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19%(n=19)的患者左髂总静脉... 目的:探讨无症状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无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症状患者的腹部MSCT资料,测量双侧髂总静脉及髂动脉的直径。统计学检验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19%(n=19)的患者左髂总静脉受压大于50%,52%(n=52)的患者左髂总静脉受压大于25%,平均受压程度为31.5%(8.3%~72.6%)。绝大多数患者左髂总静脉受压为右髂总动脉及腰椎共同压迫所致。患者年龄、髂动脉直径与左髂总静脉受压无明显相关性。女性患者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明显大于男性(女39.8±8.2%,男26.6±8.5%,t=2.30,P=0.005)。结论:在无症状人群中左髂总静脉受压是一种正常的解剖学变异,不应被认为是一种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总静脉受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左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47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荣宾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9期48-50,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左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断及腔内治疗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左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病例共47例,所有病例均行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41例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3例单纯行球囊扩张,3例导丝未能通过闭... 目的总结分析左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断及腔内治疗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左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病例共47例,所有病例均行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41例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3例单纯行球囊扩张,3例导丝未能通过闭塞段而放弃;介入术后给予规则抗凝治疗。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和肺动脉栓塞,43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下肢静脉造影诊断左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特异性高,腔内治疗左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 诊断 腔内治疗
下载PDF
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超声监测
5
作者 夏克良 吴晓艳 +2 位作者 董林森 宫泽光 刘克震 《前卫医药杂志》 2001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结构形态及相应变化。方法 采用超声监测的方法对1997- 0 4~ 2 0 0 0 - 0 6所检 2 1例患者进行分析。所检患者有 16例经静脉造影进一步得到证实。 5例经超声反复监测确认。结果  2 1例中 ,男 1例女 2 0... 目的 探讨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结构形态及相应变化。方法 采用超声监测的方法对1997- 0 4~ 2 0 0 0 - 0 6所检 2 1例患者进行分析。所检患者有 16例经静脉造影进一步得到证实。 5例经超声反复监测确认。结果  2 1例中 ,男 1例女 2 0例 ,年龄 18~ 46岁。患者取仰卧位 ,自病痛部位沿血管解剖走行 ,顺序扫查 ,左侧髂总静脉受压 2 0例 ,其中双侧病变 2例 ,单纯右侧受压 1例 ,受压处静脉前后径最小 0 .45cm ,伴远心端不同程度附壁血栓形成 6例 ,均见程度不同静脉扩张 ,18例患者伴有静脉壁回声改变。结论 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行超声监测是无创、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 超声检查 诊断 监测
下载PDF
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超声监测
6
作者 夏克良 吴晓艳 +2 位作者 董林森 宫泽光 刘克震 《前卫医药杂志》 2001年第4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结构形态及相应变化。方法 采用超声监测的方法对1997~04~2000—06所检21例患者进行分析。所检患者有16例经静脉造影进一步得到证实。5例经超声反复监测确认。结果21例中,男1例女20例,年龄18~46岁。患... 目的探讨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结构形态及相应变化。方法 采用超声监测的方法对1997~04~2000—06所检21例患者进行分析。所检患者有16例经静脉造影进一步得到证实。5例经超声反复监测确认。结果21例中,男1例女20例,年龄18~46岁。患者取仰卧位,自病痛部位沿血管解剖走行,顺序扫查,左侧髂总静脉受压20例,其中双侧病变2例,单纯右侧受压1例,受压处静脉前后径最小0.45cm,伴远心端不同程度附壁血栓形成6例,均见程度不同静脉扩张,18例患者伴有静脉壁回声改变。结论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行超声监测是无创、实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 超声监测 诊断 声像图表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