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髂腹股沟联合髋关节后入路“隧道式会师”复位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被引量:3
1
作者 汤世斌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3期4830-4831,共2页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复杂髋臼骨折适应性更广、更安全的手术入路和骨折复位技法。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4例复杂髋臼骨折,包括前柱加后壁骨折、双柱骨折、双柱骨折并中心脱位,全部病例采用髂腹股沟联合髋关节后入路,术中应...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复杂髋臼骨折适应性更广、更安全的手术入路和骨折复位技法。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4例复杂髋臼骨折,包括前柱加后壁骨折、双柱骨折、双柱骨折并中心脱位,全部病例采用髂腹股沟联合髋关节后入路,术中应用"隧道式会师"技法将骨折精确复位,重建钛质钢板和螺钉内固定。结果:4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约1 000 ml,手术时间平均2.5 h,术中"视野"开阔(包括直视视野和隧道"视野"),术中骨折复位确切、满意且简单,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1年。根据Matta复位标准,4例全部获解剖复位,没有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髋关节功能按Merle D Aubige评价,优3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髂腹股沟联合髋关节后入路加"隧道式会师"复位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术野宽阔,出血相对少,术中骨折复位操作简单,复位精确。切口几乎适用于所有复杂类型的髋臼骨折。"隧道式会师"骨折复位为临床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股沟联合髋关节后入路 “隧道式会师”复位 复杂髋臼骨折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镇痛效果的研究
2
作者 黄晓辰 彭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0期29-31,共3页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内、外侧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江宁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3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麻...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内、外侧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江宁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3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进行分组,分为外侧入路组(31例)、内侧入路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观察48 h。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6、12、24 h静息、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24 h疼痛应激指标,术后24 h的神经阻滞满意度。结果 与外侧入路组比,内侧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更短,镇痛泵按压次数更少;术后6、12、24 h两组患者静息、运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内侧入路组均低于外侧入路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皮质醇(Cor)水平均升高,但内侧入路组均低于外侧入路组;术后24 h内侧入路组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总满意度均高于外侧入路组(均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中,相较于外侧入路,超声引导下内侧入路更有利于减轻疼痛刺激与术后应激反应,且神经阻滞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筋膜间隙阻滞 外侧 内侧 疼痛 应激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在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夏敏 柴小青 +6 位作者 朱勃朗 章蔚 陶金 朱晨 王家武 袁季 陈旭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0年第4期210-215,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术后近期镇痛及临床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19-12期间择期行单侧DAA下THA患者139例,随机分为髂后路腰丛神经阻滞组(L组...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术后近期镇痛及临床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19-12期间择期行单侧DAA下THA患者139例,随机分为髂后路腰丛神经阻滞组(L组,n=45)、FICB组(F组,n=46)、对照组(C组,n=48)。L、F组在全麻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L组实施后路腰丛阻滞,F组实施FICB,2组患者均予以0.375%罗哌卡因30~40 mL;C组直接予以全麻诱导。三组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侧卧位下行DAA下THA。记录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患者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的停留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予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术后镇痛,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功能康复及影像学Harris评分、WOMAC评分以及关节疼痛(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均有效随访1个月。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在手术30 min(T3)、HR在拔管后(T4),L、F组明显低于C组(P<0.05);L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患者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低于C组(P<0.05);L、F组术后24 h静息时,术后24 h、48 h、1个月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个月,L、F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WOMAC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FICB应用于侧卧位DAA下THA,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急、慢性疼痛,结合良好功能康复锻炼,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FICB应用于此类微创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基本等同于后路腰丛阻滞,其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更能让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间隙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方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邱凌 郑春晖 +1 位作者 王冰焱 陈晓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效果。方法将福州市第二总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202例THA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1例)。A组以腹股沟韧带上入路,B组以腹股沟韧带下入路。对比两组的术中生命体征和... 目的探讨两种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效果。方法将福州市第二总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202例THA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1例)。A组以腹股沟韧带上入路,B组以腹股沟韧带下入路。对比两组的术中生命体征和主观疼痛程度及阻滞效果。结果在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脑电双频指数,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各时间点(T_(1)~T_(4)),两组患者静息和被动活动的VAS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在T_(1),T_(2)及T_(3)时的股外侧皮神经(LFCN)及闭孔神经(ON)的阻滞成功率均比B组高(P<0.05)。结论腹股沟韧带上和下两种入路行FICB在THA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前者的LFCN及ON阻滞效果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筋膜间隙阻滞 手术 手术效果
下载PDF
髋关节骨折术中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
5
作者 倪虹津 李盛 沈俊枫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6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折术中超声引导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70例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按照不同入路位置进行分组,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照组35例行外侧入路...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折术中超声引导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70例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按照不同入路位置进行分组,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照组35例行外侧入路,观察组35例行内侧入路,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舒芬太尼用量、住院时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h的VAS评分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较对照组短、置管深度较对照组长,观察组重新固定例数为1例,明显较对照组7例少(P<0.05);两组术前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各疼痛介质水平更低(P<0.05);两组术前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上述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更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内侧及外侧入路FICB在髋关节骨折手中均有较好神经阻滞效果,但内侧入路更能减轻术后疼痛,还可减轻应激反应,在置管操作方面也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折 超声引导 筋膜间隙阻滞 内侧 外侧
下载PDF
超声引导内侧与外侧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孙大贺 闫玉伦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神经阻滞情况、疼痛情况及炎症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中医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9例接受THA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神经阻滞情况、疼痛情况及炎症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中医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9例接受THA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行超声引导下FICB麻醉,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分为外侧入路组(39例)、内侧入路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观察48 h。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情况,术后24、48 h静息、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24 h炎症应激指标,术后24、48 h神经阻滞满意度。结果与外侧入路组比,内侧入路组患者导管再固定发生率降低,导管放置时间缩短,导管放置深度延长,术后48 h罗哌卡因用量减少;术后24、48 h两组患者静息、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内侧入路组均低于外侧入路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均升高,但内侧入路组均低于外侧入路;术后24、48 h内侧入路组股外侧皮神经满意度均高于外侧入路组(均P<0.05)。结论在THA中,相较于外侧入路,应用超声引导下内侧入路持续FICB方案可减少罗哌卡因用量,置管更具优势,且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及疼痛,同时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内侧 外侧 筋膜间隙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陈镜旭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25-0128,共4页
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采取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效果。方法 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本院2022.1-2023.10收入的97例拟采用超声引导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组,将内侧入路手术应用在49例内侧组... 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采取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效果。方法 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本院2022.1-2023.10收入的97例拟采用超声引导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组,将内侧入路手术应用在49例内侧组中,将外侧入路手术应用在48例外侧组中,比较两组应用疗效。结果 内侧组布托啡诺用量少于外侧组(P<0.05);内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外侧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外侧组(P<0.05);内侧组穿刺注药时间短、罗哌卡因用量少(P<0.05);术后24、48小时内侧组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 内外侧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效果较好,但是内侧入路操作时间更短,镇痛药物使用量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满意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筋膜间隙阻滞 超声引导 不同
下载PDF
髂腹股沟入路切断髂腰肌治疗髋臼骨折对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黄德刚 丁国正 +3 位作者 李怀斌 陈学武 夏良正 徐宏光 《解剖与临床》 2006年第6期372-374,共3页
目的:评价切断髂腰肌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切断髂腰肌治疗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方法:(1)选取本院解剖学教研室成年尸体标本4具,共8条完整髂腰肌标本,观察其腹股沟韧带下方部分的大体形态,肌、腱比例及切断... 目的:评价切断髂腰肌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切断髂腰肌治疗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方法:(1)选取本院解剖学教研室成年尸体标本4具,共8条完整髂腰肌标本,观察其腹股沟韧带下方部分的大体形态,肌、腱比例及切断前后显露的范围。(2)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13例,其中7例保留髂腰肌的完整性(Ⅰ组),6例切断髂腰肌(Ⅱ组),分别于术后1月、2月及6月评估屈髋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髂腰肌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为肌、腱混杂结构,腱、肌比例平均1:4.1,切断髂腰肌后显露范围明显扩大。(2)术后1个月Ⅱ组屈髋肌力较Ⅰ组差(P<0.01);术后2个月两组肌力均恢复至4级以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屈髋肌力基本恢复正常。除1例髂腰肌切断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其余患者无并发症。结论:切断髂腰肌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是短暂而有限的;使用髂腹股沟入路处理髋臼骨折时,切断髂腰肌有利于骨折的显露及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腰肌 腹股沟
下载PDF
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前入路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
9
作者 朱寅 王黎明 +3 位作者 田守进 沙卫平 严飞 宋锦程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在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累及方形区复杂髋臼骨折的病例资料,均应...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在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累及方形区复杂髋臼骨折的病例资料,均应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7~72岁,平均(53.43±9.16)岁。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术后并发症及发生率、骨折愈合情况、影像学指标(Matta评份)及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进行评价。结果2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71±5.52)个月;手术时间110~240 min,平均(163.57±31.23)min;术中出血量300~700 mL,平均(385.71±92.39)mL。根据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优13例,良6例,差2例,总复位满意率90.48%。骨折愈合时间12~22周,平均(15.86±3.29)周。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价,优14例,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0.95%。术后1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1例出现患髋创伤性关节炎,1例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结论应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可以充分利用每种入路的优势,能清楚显露髋臼的前柱及方形区,能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块,放置标准的耻骨后钢板,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手术 复杂髋臼骨折 髋臼方形区 改良Stoppa切口 嵴前切口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彦平 方圆 +2 位作者 张旭 马玉林 石磊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3428-3432,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拟行THA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患...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拟行THA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内侧入路FICB,B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外侧入路FICB。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48 h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舒芬太尼使用量、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阻滞指标(穿刺注药时间、置管时间、导管重新固定例数、置管深度)、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C反应蛋白(CRP)]、手术前后疼痛介质指标[血清P物质(SP)、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及5-羟色胺(5-HT)]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48 h的VAS评分为(2.43±0.45)分,明显低于B组的(3.48±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舒芬太尼使用量、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患者的导管重新固定例数占比为5.00%,明显少于B组的25.00%,置管时间为(63.29±8.36)s,明显短于B组的(155.40±9.25)s,置管深度为(11.13±1.27)cm,明显大于B组的(7.09±1.18)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穿刺注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组患者的NE、CRP、Cor水平分别为(236.16±16.33)pg/mL、(7.18±0.64)mg/L、(193.62±24.19)pg/mL,明显低于B组的(289.29±27.12)pg/mL、(12.40±1.41)mg/L、(235.39±26.3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组患者的NPY、SP、PGE2、5-HT水平分别为(68.68±7.51)pg/mL、(72.14±8.38)pg/mL、(28.99±5.32)ng/mL、(0.64±0.14)μmol/L,明显低于B组的(81.29±8.45)pg/mL、(95.68±9.35)pg/mL、(39.48±4.80)ng/mL、(0.95±0.22)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略低于B组的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内侧入路和外侧入路FICB在老年THA中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内侧入路较外侧入路在减轻应激反应、疼痛刺激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筋膜间隙阻滞 超声 内侧 外侧 镇痛效果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行军 陈慧娟 +1 位作者 王小锋 蔡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950-395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垂直和水平腹股沟入路行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6例,分为垂直组与水平组,垂直组44例采用垂直腹股沟入路,水平组42例采用水平腹股沟入路。随后记录...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垂直和水平腹股沟入路行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6例,分为垂直组与水平组,垂直组44例采用垂直腹股沟入路,水平组42例采用水平腹股沟入路。随后记录并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舒芬太尼总使用剂量、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术后24 h麻醉满意度评分。结果垂直组术后4、8、12、24 h VAS均显著低于水平组(P<0.001),且垂直组术后PCIA中总舒芬太尼使用量显著低于水平组(P<0.05)。而垂直组术后24 h患者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水平组(P<0.001)。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水平腹股沟入路,超声引导下的垂直腹股沟入路行髂筋膜阻滞可提供更好的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且有助于减少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腹股沟 水平腹股沟 筋膜间隙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经联合的髂腹股沟和K-L入路治疗累及前后柱的髋臼骨折 被引量:3
12
作者 安智全 谢孝兴 +1 位作者 姜朝来 曾炳芳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累及前、后柱的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侧髂腹股沟联合后侧的K-L入路切开复位,重建带或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25例累及前、后柱的髋臼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采用改良Harri... 目的探讨累及前、后柱的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侧髂腹股沟联合后侧的K-L入路切开复位,重建带或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25例累及前、后柱的髋臼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采用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和d′Aubigne-Postel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180~495(322.6±85.4)min,术中出血量400~5000(1402.0±908.4)ml,输血400~4000(1104.0±663.0)ml。其中9例采用自体血回输,输血量119~750(322.3±206.8)ml。根据Matta骨折复位标准:完全解剖复位23例,满意复位2例。24例得到12~61(32±15.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Brooker Ⅲ型异位骨化和股骨头坏死各2例。改良Harris评分74~120(112.5±15.1)分。根据d′Aubigne-Postel标准:优16例,良4例,可3例,差1例。结论采用经髂腹股沟和髋关节后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前后柱的髋臼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腹股沟 Kocher-Lengenbeck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顺行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东 王志强 +2 位作者 阳波 李磊 温洋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4期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顺行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顺行拉力螺钉治疗8例髋臼骨折患者。记录复位质量、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4.5±3.2)... 目的探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顺行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顺行拉力螺钉治疗8例髋臼骨折患者。记录复位质量、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4.5±3.2)个月。术后切口周围软组织感染1例,经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伤口愈合。术后2例出现患侧大腿前外侧麻木,术后3个月逐渐消失。术后按Matta评分标准评价髋臼骨折复位质量:优6例,良1例,差1例。骨折均愈合,时间10~16(12.5±3.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优7例,良1例。结论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顺行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复位好,固定有效,创伤小,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骨钉 腹股沟
下载PDF
二窗髂腹股沟入路取出盆腔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断裂导针一例
14
作者 任辉 梁卫东 +3 位作者 余兆仲 梁超轶 张毅 黄梅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465-467,共3页
报道一例在髂腹股沟入路第二窗取出盆腔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断裂导针的病例。PFNA导针断裂导致导针尖端残留在盆腔内较为罕见,且缺乏标准化的取出方式。导针尖端残留在盆腔危害性极大,必须及时取出。在此次报道病例中,结合导针... 报道一例在髂腹股沟入路第二窗取出盆腔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断裂导针的病例。PFNA导针断裂导致导针尖端残留在盆腔内较为罕见,且缺乏标准化的取出方式。导针尖端残留在盆腔危害性极大,必须及时取出。在此次报道病例中,结合导针尖端在盆腔内的具体位置,经过综合分析,我们在髂腹股沟入路第二窗的暴露下成功取出了断裂的导针,结果显示该取出方式用时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窗腹股沟 盆腔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断裂导针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仕芳 汪卫兵 刘宏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886-891,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局部麻醉后,均采取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照组采取平行穿刺入路,观察组采取垂直穿刺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与术中指标,基础值(T_(1))、麻醉诱导后(T_(2))、切皮时(T_(3))、手术结束即刻(T_(4))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pO_(2))、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手术后3 d的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并对比手术后1、3、5 d患者的S100B蛋白与褪黑素水平。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次数和穿刺注药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间点,对照组SpO_(2)、心率、MAP、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SpO_(2)、心率、MAP、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和T_(3)时间点,观察组患者SpO_(2)、心率、MAP、舒张压、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WBC、降钙素原、CRP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WBC、降钙素原、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 d的S100B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手术后3、5 d的S100B蛋白水平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手术后1 d褪黑素明显降低,手术后3、5 d的褪黑素逐渐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显著,但应用垂直穿刺入路比平行穿刺入路更能够提升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稳定患者术中生命体征,降低应激反应的同时能够减少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减轻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穿刺 垂直穿刺 超声引导 筋膜间隙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平行和垂直入路持续髂筋膜阻滞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晓飞 《云南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233-235,共3页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临床骨科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手段之一,不仅能有效治疗髋关节相关疾患,还能促进髋关节功能重建和恢复[1]。目前临床多采用持续髂筋膜阻滞予以麻醉镇痛,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等优点,国内各大医疗单位在髂筋膜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临床骨科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手段之一,不仅能有效治疗髋关节相关疾患,还能促进髋关节功能重建和恢复[1]。目前临床多采用持续髂筋膜阻滞予以麻醉镇痛,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等优点,国内各大医疗单位在髂筋膜阻滞的穿刺入路方面多采用传统的超声引导下平行入路,但术后镇痛效果较差[2],据吴茜等[3]研究发现,超声引导下垂直入路比平行入路能大幅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提高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超声引导下平行和垂直入路持续髂筋膜阻滞在THA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筋膜阻滞 超声引导
下载PDF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黄书杰 邓俊森 +1 位作者 畅宁 马献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化抽样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86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腹直肌外侧入路组(43例)和髂腹股沟... 目的对比分析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化抽样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86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腹直肌外侧入路组(43例)和髂腹股沟入路组(43例)。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接受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髂腹股沟入路组接受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骨折复位优良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满意度。结果腹直肌外侧入路组切口长度较髂腹股沟入路组短,术中出血量较髂腹股沟入路组少,手术时间较髂腹股沟入路组短(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3.02%(40/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76.74%(33/43)高(P<0.05)。术后6个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较髂腹股沟入路组高(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18.60%(8/43)]低(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骨折复位满意度[95.35%(41/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81.40%(35/43)]高(P<0.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相比,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可减轻手术创伤,提高骨折复位优良率和满意度,并可提高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经腹直肌外侧 腹股沟
下载PDF
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合并髋臼T型骨折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研究
18
作者 郭晓林 陈旭 孙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对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合并髋臼T型骨折应激反应、疗效、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03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外科行ORIF术的134例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合并髋臼T型...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对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合并髋臼T型骨折应激反应、疗效、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03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外科行ORIF术的134例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合并髋臼T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分为改良Stoppa入路组(A组)和髂腹股沟入路组(B组),各67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检测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放射免疫法检测P物质(SP)、5-羟色胺(5-HT)应激反应水平。统计术后随访3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手术前和术后1、术后3个月时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的骨折复位质量。结果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的血清PCT、SP、5-HT、IL-6水平,以及术后访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比较,经改良Stoppa入路行ORIF术治疗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合并髋臼T型骨折,可进一步优化手术指标、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提升骨折复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髋臼T型骨折 改良STOPPA 腹股沟
下载PDF
经髂腹股沟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小中 邓章云 胡松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432-436,共5页
目的:评价经髂腹股沟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两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分为观察组[经髂腹股沟联合Kocher-Langenbeck(K-L)... 目的:评价经髂腹股沟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两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分为观察组[经髂腹股沟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38例和对照组(K-L入路)37例。两组患者均随访一年,使用Matta影像学评定观察术后骨折复位情况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神经血管损伤等)的发生情况,采用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使用Barthel指数(BI)和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①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75.6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②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9%和27.0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髋关节功能: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各维度及总分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④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BI和SF-36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比较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髋臼骨折 腹股沟联合K-L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7例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席学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17期54-55,共2页
目的:观察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在漂浮体位下,对照组48例给予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依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47例给予髂腹股沟联... 目的:观察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在漂浮体位下,对照组48例给予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依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47例给予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解剖复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臼骨折术后优良率为91.49%,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分级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漂浮体位下行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部分复杂髋臼骨折等复杂髋臼骨折疗效确切,具有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手术器械使用方便、解剖复位满意和固定牢靠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K-L 内固定 复杂髋臼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