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两亚单元塑形血管化髂骨-腹内斜肌瓣行全上颌骨重建 被引量:3
1
作者 于淼 王慧珊 +5 位作者 韩婧 胡龙威 刘剑楠 王洋 张陈平 徐立群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 :通过对正常上颌骨形态的测量与分析,明确上颌骨形貌特征和规律,指导移植骨瓣塑形和全上颌骨重建。方法:收集40例华东地区正常成人上颌骨CT数据(Dicom格式),其中男22例、平均年龄23岁;女18例、平均年龄21岁。应用Proplan CMF 2.0... 目的 :通过对正常上颌骨形态的测量与分析,明确上颌骨形貌特征和规律,指导移植骨瓣塑形和全上颌骨重建。方法:收集40例华东地区正常成人上颌骨CT数据(Dicom格式),其中男22例、平均年龄23岁;女18例、平均年龄21岁。应用Proplan CMF 2.0软件行上颌骨三维重建,设定上颌骨6个外形标志点、6条线段及2个平面。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上颌骨外形数据进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确定上颌骨外形参数(δ)。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亚单元塑形法并指导移植骨塑形和全上颌骨重建。结果:上颌骨线性变量的变异系数显著大于角度变量。以鼻根点和上颌第二前磨牙远中牙槽嵴顶连线将上颌骨外形划分为鼻旁区和眶下区2个亚单元。两亚单元前夹角(δ)为150°,无性别差异(P>0.05),总变异系数(CV)为2.74%。临床应用两亚单元法行血管化髂骨-腹内斜肌瓣切开塑形,修复全上颌骨缺损获得满意的外形效果。二期行鼻旁亚单元的种植牙植入,恢复患者的咬合功能。最大牙尖交错位(MIP)状态下,前牙及前磨牙区咬合力恢复至健侧的82%。结论:两亚单元塑形髂骨-腹内斜肌瓣能够准确重建上颌骨外形,封闭口-鼻交通,重塑腭穹窿,为上颌骨功能重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上颌骨重建 髂骨-腹内斜肌瓣 上颌骨外形
下载PDF
以旋髂深动脉为蒂的髂骨-腹内斜肌筋膜嵌合瓣修复下颌骨口腔黏膜复合缺损 被引量:6
2
作者 彭汉伟 林建英 +1 位作者 郭海鹏 刘木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67-1571,共5页
目的探讨以旋髂深动脉为蒂的髂骨-腹内斜肌筋膜嵌合瓣(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 based iliacinternal oblique musculofascial chimeric flap,DCIA-IIOF)修复下颌骨口腔黏膜复合缺损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2月,采... 目的探讨以旋髂深动脉为蒂的髂骨-腹内斜肌筋膜嵌合瓣(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 based iliacinternal oblique musculofascial chimeric flap,DCIA-IIOF)修复下颌骨口腔黏膜复合缺损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DCIA-IIOF修复11例下颌骨口腔黏膜复合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7~75岁,中位年龄56岁。原发疾病:下牙龈癌7例(T3N1M0 2例、T3N2M0 1例、T4N0M0 2例、T4N2M0 2例),鼻咽癌放疗后下颌骨坏死2例,下颌骨中心性鳞癌(T4N0M0)1例,下颌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下颌骨切除后缺损长度7~10 cm,平均8 cm;黏膜缺损面积5 cm×3 cm~7 cm×4 cm。术前彩色超声定位DCIA及其升支,顺行解剖血管制备DCIA-IIOF,其中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腹内斜肌及其筋膜修复软组织及黏膜缺损。结果 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75个月,中位时间37个月。术后DCIA-IIOF全部成活,均无髂骨瓣及腹内斜肌筋膜瓣坏死发生。1例术后颌下区轻度感染,经引流使用抗生素后痊愈。术后1个月口内腹内斜肌筋膜瓣黏膜化明显,颜色质地与口腔黏膜相近,无明显挛缩,上下颌咬合关系良好。术后6个月2例放疗后下颌骨坏死患者张口改善不明显,接受术后放疗的4例中1例张口受限,其余患者均无张口受限,进食正常。随访期间3例死于肿瘤复发,2例死于其他疾病(脑出血1例、大面积心肌梗死1例),余6例均无瘤生存;均无腹壁疝发生。结论DCIA-IIOF修复下颌骨口腔黏膜复合缺损安全可靠,术后上下颌咬合关系良好,创面质地柔软,是中型下颌骨口腔黏膜复合缺损修复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旋髂深动脉 髂骨-腹内筋膜嵌合 口腔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