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髋关节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胡迎春 赵舒婷 +1 位作者 侯军燕 王汝贵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5-50,共6页
为准确评估人体自身因素对人工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以人工髋关节稳定性为控制目标,考虑人体骨头密度、人体质量、行走步长、身高与抬脚高度等5个因素,运用人体生物力学与弹性力学知识,建立人工髋关节微动位移数学模型。基于敏感性... 为准确评估人体自身因素对人工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以人工髋关节稳定性为控制目标,考虑人体骨头密度、人体质量、行走步长、身高与抬脚高度等5个因素,运用人体生物力学与弹性力学知识,建立人工髋关节微动位移数学模型。基于敏感性分析原理,在Matlab中绘制控制目标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度曲线图,并对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各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函数表达式,在5个因素均取人体基准值的情况下,通过函数表达式可分别求出控制目标对各因素的敏感度值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百分比。结果表明,在上述5个因素中,人体骨头密度对人工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最大,其后影响程度依次为行走步长、人体质量、抬脚高度与身高。研究人体骨头密度、人体质量、行走步长、身高和抬脚高度对人工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对临床安装人工髋关节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稳定性 人体因素 敏度分析 敏感度曲线 影响因素百分比
下载PDF
头耻距和股骨头直径评估婴儿DDH及髋关节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亚萍 廖珍兰 杨萍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586-1590,共5页
目的:评估头耻距和股骨头直径超声测值对早期筛查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及髋关节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临床疑似DDH婴儿的髋关节,Harcke法评估髋关节稳定性;测量头耻距和股骨头直径,分别比较DDH髋关节与正常髋关节... 目的:评估头耻距和股骨头直径超声测值对早期筛查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及髋关节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临床疑似DDH婴儿的髋关节,Harcke法评估髋关节稳定性;测量头耻距和股骨头直径,分别比较DDH髋关节与正常髋关节及不稳定髋关节与稳定髋关节之间头耻距、股骨头直径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头耻距、股骨头直径及两指标联合对婴儿DDH和不稳定髋关节的诊断价值。结果:DDH髋关节较正常髋关节头耻距增大,股骨头直径减小,不稳定髋关节较稳定髋关节头耻距增大,股骨头直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耻距及股骨头直径诊断婴儿DD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880,Cut-off分别为3.275 mm、12.35 mm(P<0.05)。头耻距及股骨头直径诊断婴儿不稳定髋关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3、0.853,Cut-off值分别为3.275 mm、12.15 mm(P<0.05)。两者联合诊断婴儿DDH及不稳定髋关节的敏感度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超声测量头耻距及股骨头直径可用于婴儿DDH及髋关节稳定性早期筛查,两者联合可以提高诊断敏感度及诊断效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稳定性 头耻距 股骨头直径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中是否修复关节囊对术后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蔡军 方凯 苏立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784-786,共3页
目的对比髋关节置换术中是否修复关节囊对术后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是否修复关节囊将其分为修复组和未修复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由... 目的对比髋关节置换术中是否修复关节囊对术后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是否修复关节囊将其分为修复组和未修复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麻醉、手术及围术期康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周髋关节Haris评分、髋关节稳定性指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术后并发症率。结果修复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较未修复组长(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组患者术后2、4周髋关节Haris评分明显高于未修复组(P<0.05)。修复组患者术后2、4周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均明显低于未修复组(P<0.05)。修复组患者术后关节脱位率明显低于未修复组(P<0.05),其它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修复关节囊及韧带虽然增加了手术的时间及难度,但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髋关节稳定,降低术后髋关节脱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囊及韧带修复 髋关节功能 髋关节稳定性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SBTOCS分型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保髋治疗后股骨头塌陷、头臼匹配度、髋关节稳定度对比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袁强 董一平 +2 位作者 张宁 荆振昊 张颖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61-6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SBTOCS分型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非手术保髋治疗后股骨头塌陷、股骨头髋臼匹配度、髋关节稳定度。方法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49例(239髋),根据SBTOCS分型将患者分为稳定型57髋、中度不稳定型79髋、重度不稳定型103髋。患者自... 目的比较不同SBTOCS分型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非手术保髋治疗后股骨头塌陷、股骨头髋臼匹配度、髋关节稳定度。方法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49例(239髋),根据SBTOCS分型将患者分为稳定型57髋、中度不稳定型79髋、重度不稳定型103髋。患者自愿接受非手术保髋治疗,随访时间均在两年以上。在末次随访时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髋关节X射线检查,对比不同SBTOCS分型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保髋治疗后X射线正位片上股骨头塌陷、蛙位片上股骨头塌陷、股骨头髋臼(头臼)匹配度、髋关节稳定度。结果在末次随访时,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X射线正位片有64髋(27%)没有显示进一步股骨头塌陷,蛙位片上有65髋(27%)没有显示进一步股骨头塌陷;正位片上有76髋(32%)显示了0~2 mm的股骨头塌陷,蛙位片上有88髋(37%)显示了0~2 mm的股骨头塌陷;正位片有99髋(41%)显示了2~4 mm的股骨头塌陷,蛙位片上有86髋(36%)显示了2~4 mm的股骨头塌陷。不同SBTOCS分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保髋治疗后髋关节X射线正位片股骨头塌陷、蛙位片股骨头塌陷、头臼匹配度、髋关节稳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61.59、149.33、150.00、142.45,P均<0.01)。结论不同SBTOCS分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保髋治疗后股骨头塌陷、股骨头髋臼匹配度、髋关节稳定度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硬化带分型 带塌陷生存 股骨头塌陷 头臼匹配度 髋关节稳定性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拥军 张浩 +1 位作者 杨卫兵 高雁卿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4期4507-4508,共2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5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5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髋关节优良率分别为83. 1%(64/77)、91. 0%(71/78),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 8%(16/77)、11. 5%(9/78)。观察组患者髋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直接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优于后外侧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髋关节稳定性 疗效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Ⅰ及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史加奎 王双 唐志强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CroweⅠ型及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于黑龙江省某医院接受THA治疗的86例CroweⅠ型及Ⅱ型D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CroweⅠ型及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于黑龙江省某医院接受THA治疗的86例CroweⅠ型及Ⅱ型D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直接前方入路(DAA)式THA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直接外侧入路(DLA)式THA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11.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oweⅠ型及Ⅱ型DDH患者接受DAA式THA治疗较DLA式THA更有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直接前方入路 直接外侧入路 髋关节畸形 髋关节功能 髋关节稳定性
下载PDF
头耻距对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张淑敏 陈涛 +5 位作者 于静淼 何靖楠 郭稳 王丹丹 秦晓婷 赵一冰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探讨屈髋内收横切面股骨头与耻骨骨化中心间距离(头耻距)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就诊行临床检查及髋关节超声检查的931例DD... 目的探讨屈髋内收横切面股骨头与耻骨骨化中心间距离(头耻距)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就诊行临床检查及髋关节超声检查的931例DDH患儿及正常婴儿,同时进行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及头耻距测量,对各型髋关节的头耻距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rafⅠ型髋关节1359髋,GrafⅡa型274髋,GrafⅡb型166髋,GrafⅡc型31髋,Graf D型7髋,GrafⅢ型13髋,GrafⅣ型12髋,其头耻距分别为(0.34±0.07)cm、(0.35±0.08)cm、(0.35±0.08)cm、(0.51±0.11)cm、(0.67±0.09)cm、(0.95±0.26)cm、(1.27±0.30)cm。GrafⅠ型、GrafⅡa型与GrafⅡb型头耻距测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各型间头耻距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头耻距诊断髋关节稳定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9,最佳诊断阈值为0.435 cm,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9%、90.4%。结论屈髋内收横切面头耻距可反映髋关节的稳定性,最佳诊断阈值为0.43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婴儿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头耻距 髋关节稳定性
原文传递
超声测量GrafⅠ型髋关节婴儿头耻距正常参考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淑敏 于静淼 +5 位作者 陈涛 郭稳 王丹丹 秦晓婷 赵一冰 何靖楠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1-903,共3页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GrafⅠ型婴儿髋关节头耻距正常参考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髋关节超声检查的双侧髋关节GrafⅠ型婴儿共1084例(2168髋),髋关节超声检查包括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及屈髋内收横断...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GrafⅠ型婴儿髋关节头耻距正常参考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髋关节超声检查的双侧髋关节GrafⅠ型婴儿共1084例(2168髋),髋关节超声检查包括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及屈髋内收横断面股骨头与耻骨骨化中心间的距离测量,计算头耻距95%医学参考值范围,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月龄及双侧髋关节头耻距差异。结果GrafⅠ型髋关节头耻距为(0.27±0.06)cm,其95%参考值范围为0.15~0.38 cm,其中男性与女性头耻距分别为(0.27±0.06)cm、(0.27±0.07)cm,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15~0.39 cm、0.13~0.41 cm。男性与女性头耻距间及各月龄头耻距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患儿左侧与右侧髋关节头耻距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74±0.064)cm对(0.265±0.064)cm,P<0.05]。结论GrafⅠ型髋关节头耻距95%参考值范围为0.15~0.3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婴儿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头耻距 髋关节稳定性
原文传递
仿生双动髋关节假体置换与常规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毛庆芳 顾叶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2年第10期27-30,共4页
目的比较仿生双动髋关节假体置换与常规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光泽县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仿生双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 目的比较仿生双动髋关节假体置换与常规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光泽县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仿生双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和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初次自主下蹲时间、术后初次自主穿脱袜子时间、术后初次自主上下楼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Mayo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评分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假体下沉深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骨盆冠状面倾斜角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假体下沉深度、骨盆冠状面倾斜角度较术后3个月增加,但观察组假体下沉深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骨盆冠状面倾斜角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假体松动及脱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髋关节假体置换相比,仿生双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缓解,髋关节活动度、功能得以提升,髋关节稳定性提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髋关节假体置换 仿生双动髋关节假体置换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 髋关节稳定性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