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髋外侧入路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熊兵 尹培荣 王景传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59-359,361,共2页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应用 假体 局部解剖学 改良髋外侧入路
下载PDF
改良髋前外侧入路与髋外侧入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洪明 陈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第3期53-53,共1页
目的:评价改良髋前外侧入路与髋外侧入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从2007至2012年于我院收治的5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患者采用经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弧形切口完成手术(实验组),20例患... 目的:评价改良髋前外侧入路与髋外侧入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从2007至2012年于我院收治的5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患者采用经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弧形切口完成手术(实验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髋外侧切口手术(对照组)。观察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治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24个月,患者骨折端均骨性愈合,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髋前外侧入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有明显的优越性,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侧 髋外侧入路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一种“勺形”全髋置换外侧入路
3
作者 赵鉴非 张家亮 +1 位作者 谷水 MarvinTile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8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文介绍的改良勺形外侧切口,是利用了臀中肌和股外侧肌的功能的连续性和厚实的月牙形附着于大转子上。臀中肌并未切除或劈开,而是作为一个单元与臀小肌一同活动。这有利于臀中肌的再附着回去,并帮助保护外展肌。同时由于体位的灵活性,... 本文介绍的改良勺形外侧切口,是利用了臀中肌和股外侧肌的功能的连续性和厚实的月牙形附着于大转子上。臀中肌并未切除或劈开,而是作为一个单元与臀小肌一同活动。这有利于臀中肌的再附着回去,并帮助保护外展肌。同时由于体位的灵活性,术中仅需三名术者即可完成全髋置换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外侧入路 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髋前外侧C形入路与常规入路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林武 扈克治 +2 位作者 吕波 任磊 闫泽正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对比髋前外侧C形入路与常规入路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DHS治疗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将其分为常规入路组(n=46)和C形入路组(n=54)。比较2组患... 目的对比髋前外侧C形入路与常规入路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DHS治疗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将其分为常规入路组(n=46)和C形入路组(n=54)。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C形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引流量、住院时间均短/少于常规入路组(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C形入路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常规入路组(P<0.05)。C形入路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常规入路组(P<0.05)。C形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入路组(P<0.05)。结论与常规入路相比,采用髋前外侧C形入路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创伤更小,有利于术后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C形 外侧 动力螺钉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改良髋外侧手术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107例
5
作者 周江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17-318,共2页
目的 :以改良的髋外侧手术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方法 :健侧卧位 ,从髂前上棘外下 4 cm通过大转子外侧 ,转向股骨上段外侧 ,长约 15 cm。于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之间分离 ,在大转子部骨膜下剥离臀中、小肌 ,显露小转子及股骨颈基底部。牵... 目的 :以改良的髋外侧手术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方法 :健侧卧位 ,从髂前上棘外下 4 cm通过大转子外侧 ,转向股骨上段外侧 ,长约 15 cm。于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之间分离 ,在大转子部骨膜下剥离臀中、小肌 ,显露小转子及股骨颈基底部。牵开臀小肌即可显露髋关节囊 ,将其十字形切开 ,撬出股骨头 ,用板状拉钩置于股骨颈前后侧 ,即可使股骨头颈及粗隆部充分显露 ,完成股骨颈截骨、扩髓及置入股骨假体。髋臼侧手术的完成是将股部伸直 ,于髋臼前后缘用髋臼拉钩牵开 ,即可完成去除臼唇、臼软骨及固定臼杯等操作。结果 :1年以上随访者 ,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 85 .1%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优良率 80 .0 % ,未发生与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改良髋外侧切口术中出血少 ,显露快 ,手术创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侧手术 股骨颈骨折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关节置换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伸直型髋关节强直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龚大伟 阳运康 +2 位作者 陈歌 尹一然 任晔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伸直型髋关节强直的临床效果。方法 81例伸直型髋关节强直患者随机分为A组39例、B组42例,分别进行直接DAA全髋关节置换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纳入患者均为单侧置换(先置换严重侧),手术均...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伸直型髋关节强直的临床效果。方法 81例伸直型髋关节强直患者随机分为A组39例、B组42例,分别进行直接DAA全髋关节置换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纳入患者均为单侧置换(先置换严重侧),手术均由同一高年资主刀医师完成,记录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单拐行走时间、弃拐行走时间,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采用Harris评分、VAS评价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术后进行影像学评价,并收集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3.5个月;与B组比较,A组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住院时间、单拐行走时间及弃拐行走时间短,术后3 d VAS低,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高(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末次随访时VAS、Harris评分比较,P均>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DAA全髋关节置换应用于伸直型髋关节强直患者中能快速减轻其疼痛及提高髋关节功能,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强直 部直接前 部后外侧 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比较两种体位和入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南生 陈剑飞 +5 位作者 周钢 黎早敏 林坚平 肖海涛 高允锁 纪翠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220-2223,共4页
目的比较侧卧位髋后外侧入路和仰卧位外侧入路在股骨粗隆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各15例,分别采取仰卧位外侧入路和侧卧位后外侧入路,用DCS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术中输血量、手... 目的比较侧卧位髋后外侧入路和仰卧位外侧入路在股骨粗隆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各15例,分别采取仰卧位外侧入路和侧卧位后外侧入路,用DCS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周主动屈髋度数及内侧柱小粗隆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周主动屈髋度数及内侧柱小粗隆复位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采用侧卧位髋后外侧入路,可减少术中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术后主动屈髋度数、促进内侧柱小粗隆复位,使得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侧卧位外侧 仰卧位外侧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髋前外侧C形入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吴炳华 戴闽 +4 位作者 邹帆 张斌 李斌华 骆松 邱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85-989,共5页
目的通过与传统髋外侧入路比较,探讨髋前外侧C形入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1月66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髋前外侧C形入路37例(... 目的通过与传统髋外侧入路比较,探讨髋前外侧C形入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1月66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髋前外侧C形入路37例(改良组),髋外侧入路29例(常规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病程、骨折分型及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根据自定疗效评定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8个月。患者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与常规组相比,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P<0.05);而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根据自定评价标准,改良组髋关节屈伸活动恢复程度及功能评定结果均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前外侧C形入路联合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肌肉损伤小,减少了肌纤维大量破坏所造成的瘢痕形成,有利于手术暴露及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C形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螺钉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侧卧位髋后外侧入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南生 陈剑飞 +3 位作者 黎早敏 林坚平 肖海涛 纪翠莲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在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DHS或DCS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术后2周能主动屈髋40~60°,19例平均6个月骨性愈合,2例仅术后2个月即有少许骨痂生长...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在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DHS或DCS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术后2周能主动屈髋40~60°,19例平均6个月骨性愈合,2例仅术后2个月即有少许骨痂生长,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19例患髋活动度为健侧的90%以上。21例均无髋内翻、内固定失败和股骨头坏死。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侧卧位髋后外侧入路,具有显露清晰、骨折复位容易、对骨折愈合环境干扰少、内固定失败率低等特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外侧 股骨粗隆间 骨折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髋外侧Ω入路在髋人工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廖斌 顾洁夫 金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0-480,共1页
关键词 外侧Ω 人工关节置换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