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与PFNA治疗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81
1
作者 张世民 祝晓忠 +3 位作者 黄轶刚 王欣 张英琪 马卓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868-1872,共5页
[目的]比较髓外DHS(dynamic hip screw)与髓内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术中或术后外侧壁破裂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采用PFNA和2005~2006... [目的]比较髓外DHS(dynamic hip screw)与髓内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术中或术后外侧壁破裂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采用PFNA和2005~2006年采用DHS治疗的不稳定型顺向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组71例(男19例,女52例,平均年龄77岁),DHS组62例(男24例,女38例,平均年龄75.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状况,外侧壁骨折的发生率、术后康复进程和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比DHS组外侧壁破裂对康复过程和功能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骨折前的基本日常生活能力(BADL)、步行活动能力、手术危险度分级、内科合并症数目、骨质疏松Sigh指数、术中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拉力螺钉的置放(TAD)等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FNA组能早期下地负重行走(平均4.4周),较DHS组(平均10.6周)康复进程显著为快。但PFNA组的髋股部疼痛不适发生率(25%)较DHS组(11%)显著为高。DHS组有5例发生外侧壁破裂(占8%),虽经延长卧床时间(达3个月以上)等措施骨折均获得愈合,但其功能效果较无外侧壁破裂者显著为差。[结论]DHS治疗不稳定型顺向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发生外侧壁破裂而导致失败的危险,建议采用头髓钉系统(如PFNA)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 骨折内固定 DHS PFNA 髋股疼痛 功能效果
原文传递
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6
2
作者 张世民 张英琪 +6 位作者 李清 杜守超 姚勐炜 张立智 郭震 吴旭 胡孙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256-1261,共6页
[目的]介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股骨干内侧皮质在外下方承托头颈骨块内侧皮质)的概念,并探讨其对内固定影像学与功能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午6月采用头髓钉(PFNA-Ⅱ或gamma-3)治疗的不稳定... [目的]介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股骨干内侧皮质在外下方承托头颈骨块内侧皮质)的概念,并探讨其对内固定影像学与功能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午6月采用头髓钉(PFNA-Ⅱ或gamma-3)治疗的不稳定型顺向股骨粗隆问骨折127例(AO/OTA31A2),男32例,女95例,平均年龄78.7岁。根据正位X线片上头颈骨块内侧皮质与股骨干内侧皮质的位置关系,分为3个等级,即内侧皮质正性支撑(89例)、中性支撑(26例)和负性支撑(1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状况、术后颈干角、股骨颈长度变化、康复进程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骨折前的基本日常生活能力(BADL)、步行活动能力、手术危险度分级、内科合并症数目、骨质疏松Singh指数、术中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拉力螺钉(螺旋刀片)的置放(TAD)等基线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术后3个月影像学随访,皮质正性支撑组的颈干角和股骨颈长度丢失最少(平均0.7°和2.4mm),而负性支撑组丢失最多(平均8.9°和6.7mm),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正性支撑组能早期下地负重行走,康复进程较快,且髋股部疼痛不适发生率(9.0%)较负性支撑组(16.7%)为低。[结论]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头颈骨块经过有限的滑动即能获得与股骨干的接触砥着,达到二次稳定坐实,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力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复位 正性皮质支撑 头髓钉 撑开效应 髋股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