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中心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史振才 李子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6-450,共5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杯假体的理想位置、正确放置方法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33例(39髋)1989年9月~2003年1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进行随访,A组:1998年... 目的 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杯假体的理想位置、正确放置方法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33例(39髋)1989年9月~2003年1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进行随访,A组:1998年前按。Harris常规手术方法16例(20髋);B组:1998年后采用髋臼中心化手术技术17例(19髋)。两组术前、术后随访时均行Harris临床评分,测量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髋臼杯外展角及股骨偏心距,了解髋臼发育情况。结果 术后A、B两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2.3±8.4)和(88.9±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B组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37.3±3.4)mm明显低于A组(46.4±4.3)mm(P<0.05);两组髋臼杯外展角及股骨偏心距差异无显著性;术后随访除2例偏外位置者出现移植骨吸收及髋臼杯位置不良外,其余患者无假体松动和下沉。结论 术中应正确鉴别真性髋臼位置,加深髋臼使髋臼杯假体得到牢固固定,将髋旋转中心内移和下移,以便术后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不良 骨关节炎 关节置换 髋臼中心化手术技术
下载PDF
髋臼中心化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新发 肖东民 +1 位作者 叶明 黄军铭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9期1179-1180,共2页
目的综合评价髋臼中心化的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8例(245髋)接受THA手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103例(115髋)按Harris常规手术方法予以治疗,观察组105例... 目的综合评价髋臼中心化的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8例(245髋)接受THA手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103例(115髋)按Harris常规手术方法予以治疗,观察组105例(130髋)应用髋臼中心化手术技术进行处理。术前、术后随访时测量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利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关节功能,观察髋臼位置及发育情况,统计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前下肢短缩、Harris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短缩和Harris评分、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X线片上髋臼旋转中心更接近于真实的髋臼旋转中心,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应用髋臼中心化的THA术在纠正旋转中心位置、髋臼假体固定及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发挥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发育不良 骨关节炎 髋臼中心 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髋臼中心化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探讨与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平 李远志 +2 位作者 欧阳思强 洪锦向 苏显球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2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髋臼中心化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Harris常规方法处理,观察组采用髋臼中心化手术技术处理。比较两... 目的探讨髋臼中心化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Harris常规方法处理,观察组采用髋臼中心化手术技术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及髋臼旋转中心测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髋臼旋转中心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84、5.606,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髋臼旋转中心比对照组更接近于真实的髋臼旋转中心。结论髋臼中心化用于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纠正髋臼旋转中心,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中心 发育不良 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髋臼中心化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旻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0期1357-1358,共2页
目的分析髋臼中心化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DDH)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78髋)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THA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髋臼中心化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DDH)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78髋)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THA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髋臼中心化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肢短缩、Harris评分、X轴、Y轴距离等指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患者,髋臼中心化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可纠正旋转中心位置,妥善固定髋臼假体,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发育不良型 骨关节炎 髋臼中心 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左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中心严重磨损1例
5
作者 周海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779-779,共1页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术后 髋臼中心磨损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髋臼中心定位工具在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吐尔孙塔依·吐尔汗 海赛尔·哈德 +2 位作者 玉苏甫江·玉努斯 夏克尔·吐尔逊买买提 阿卜杜克热木·热夏提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髋臼中心定位工具在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7例(44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分为两... 目的研究髋臼中心定位工具在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7例(44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24髋),参考定位工具,B组17例(20髋),参考髋臼横韧带,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双侧肢体长度差,术后臼杯外展角、前倾角,以及术后假体旋转中心与解剖旋转中心的水平、垂直距离差值。结果所有的患者术后未出现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下地时间、Harris评分、双侧肢体长度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臼杯外展角、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中心垂直距离A组为(21.54±2.32)mm、B组为(22.40±2.23)mm,水平距离A组为(29.42±2.45)mm、B组为(29.85±2.92)mm,重建髋臼的旋转中心距离及其与解剖旋转中心距离差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中心定位工具可以在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给术者提供髋臼中心点的参考标志,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关节发育不良 CroweⅣ型 横韧带 髋臼中心定位工具
下载PDF
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中心重建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雄峰 管国华 李建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arthroplasty,THA)术中髋臼中心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月,对29例(32髋)DDH患者行THA。男6例(6髋),女23例(26髋);年龄45~67...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arthroplasty,THA)术中髋臼中心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月,对29例(32髋)DDH患者行THA。男6例(6髋),女23例(26髋);年龄45~67岁,平均50.6岁。左侧22髋,右侧10髋。DDH按照Crowe分型标准:Ⅰ型12髋,Ⅱ型20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相差1.9~4.4 cm。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0.7±8.6)分。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1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年~4年6个月,平均2.3年。术后下肢延长0.5~5.8 cm,平均2.5 cm。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7.7±5.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P=0.00)。X线片检查示,术后1例1髋髋臼杯假体松动,1例1髋髋臼杯假体外移且外展角过大;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无髋臼杯及股骨假体松动和下沉。术后1年髋臼中心水平位置、髋臼中心与泪滴连线垂直距离、髋臼垂直外展角、股骨偏心距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DH行THA时重建髋臼中心能有效延长患者肢体,提高关节功能,降低关节置换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发育不良 人工全关节置换 髋臼中心重建
原文传递
髋臼中心化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董小雄 戴守达 +3 位作者 王永宏 张洪师 韩顺 徐朝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10期1086-1087,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骨性关节术中应用髋臼中心化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0-03—2014-03对16例(20髋)伴髋臼发育不良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HA,术中应用髋臼中心化技术处理髋臼,使人工髋臼...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骨性关节术中应用髋臼中心化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0-03—2014-03对16例(20髋)伴髋臼发育不良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HA,术中应用髋臼中心化技术处理髋臼,使人工髋臼下移、内移,在真臼解剖位置加深锉磨髋臼并置入生物型假体。结果 16例均获得平均36(12-60)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急性或迟发感染,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脱位,髋臼假体周围无放射性透亮带出现。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步态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2-96分,平均86分。结论 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HA时,在真臼解剖位置加深髋臼,使臼窝下移、内移,能使臼杯获得良好的宿主骨覆盖,符合关节的正常生理状态,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不良 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置换术 髋臼中心
原文传递
Harris窝及髋臼切迹与髋臼中心点的应用解剖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周建生 凌遵龙 +5 位作者 王志岩 张长春 官建中 吴敏 丁海 周新社 《解剖与临床》 2010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观察Harris窝及髋臼切迹与髋臼中心点的解剖学特点及其相关性,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翻修术中髋臼假体的正确安放和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40侧成人防腐骨盆标本,行Harris窝、髋臼切迹以及髋臼切迹中点与... 目的:观察Harris窝及髋臼切迹与髋臼中心点的解剖学特点及其相关性,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翻修术中髋臼假体的正确安放和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40侧成人防腐骨盆标本,行Harris窝、髋臼切迹以及髋臼切迹中点与髋臼中心点的位置关系进行观测,论证其相关性.结果:Harris窝及髋臼切迹与髋臼中心点的位置关系相对恒定,髋臼中心点位于Harris窝窝内头侧接近关节软骨面处;正常髋臼切迹和髋臼中心点的连线形成一个以髋臼切迹为底边的近似等腰三角形,髋臼中心点位于髋臼切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方,男性(25.61±1.11)mm,女性(25.42±1.09)mm.髋臼切迹中点和髋臼中心点的距离与髋臼切迹的长度呈正相关.结论:Harris窝及髋臼切迹与髋臼中心点的解剖关系相对恒定,可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术确定髋臼中心点,正确的安放髋臼假体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ris窝 切迹 髋臼中心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改良髋臼中心化技术对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林虎 谭伦 +4 位作者 吴超 林旭 郭勇 罗晓中 刘世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髋臼中心化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中对纠正双下肢不等长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6月-2012年1月,收治147例髋关节旋转中心异常患者,其中68例行常规THA(对照组),79例THA术中采用以卵圆... 目的探讨改良髋臼中心化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中对纠正双下肢不等长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6月-2012年1月,收治147例髋关节旋转中心异常患者,其中68例行常规THA(对照组),79例THA术中采用以卵圆窝为导向的髋臼中心化技术重建髋臼(试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因、术前双下肢相对和绝对长度差值、髋关节旋转中心相关测量指标、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手术前后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用软尺测量双下肢相对长度差值,在x线片上用软件测量双下肢绝对长度差值以及实际旋转中心与真实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试验组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8.3个月;对照组6~33个月,平均9.7个月。术后两组各1例发生坐骨神经损伤,试验组3例、对照组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髋关节脱位2例,其余患者无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试验组双下肢相对长度差值以及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x线片测量示,试验组实际旋转中心与真实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两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双下肢绝对长度差值优于对照组(P〈O.005);组内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术中应用以卵圆窝为导向的髋臼中心化技术可明显纠正异常髋关节旋转中心,有效纠正双下肢相对和绝对长度差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关节置换术 髋臼中心化技术 双下肢不等长
原文传递
髋臼中心定位器在髋臼标本解剖学测量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陈 周建生 +5 位作者 程鸿远 官建中 王志岩 吴敏 张斌斌 肖玉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年第6期465-469,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髋臼中心定位器测量髋臼前后切迹连线中点至髋臼中心的方法,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定位髋臼中心及安放髋臼假体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20具40侧正常成年人骨盆标本进行前瞻性研究,剥离骨盆软组织,显露出髋臼缘、髋... 目的 探讨应用髋臼中心定位器测量髋臼前后切迹连线中点至髋臼中心的方法,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定位髋臼中心及安放髋臼假体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20具40侧正常成年人骨盆标本进行前瞻性研究,剥离骨盆软组织,显露出髋臼缘、髋臼前后切迹和Harris窝;通过髋臼的垂直径和水平径的交点确定髋臼的中心,并记录髋臼开口平面的垂直径和水平径数值,再利用髋臼中心定位器测量髋臼前后切迹连线中点至髋臼中心的距离(MAC)。应用医学统计学软件对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髋臼开口平面的垂直径和水平径分别为45.50—55.60mm、44.50—52.54mm,使用髋臼中心定位器测得MAC为26.60—33.82mm,平均为30.87mm,并观察到髋臼中心均在靠近卵圆窝内头侧接近月状关节软骨处。根据测量的MAC分别与髋臼开口平面的垂直径、水平径以及两者之和数据绘制散点图,提示MAC和髋臼开口平面水平径、垂直径、以及两者之和呈正性相关,Pearson系数r分别为0.89、0.81、0.91,从Pearson线性分析可知相比于MAC和垂直径或水平径,MAC和髋臼水平径与垂直径之和变量的相关系数更接近1,更具有明显的线性正性相关性。结论 MAC和髋臼水平径与垂直径之和呈线性正性相关性,提示可以通过测量髋臼水平径和垂直径的距离来得到MAC的值,从而可应用髋臼中心定位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翻修术中快速准确地确定髋臼中心,为正确安放髋臼假体,恢复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解剖学 局部 髋臼中心定位器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旋转中心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翀 郭开今 +2 位作者 辛兵 周冰 李洪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391-1392,共2页
[目的]通过手术前后对髋臼旋转中心的X线测量,探讨髋臼旋转中心的变化对髋关节平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追溯调查近年本院收治120例155髋,均为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比术前术后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比较术后髋臼假体的旋转中心(HJC1... [目的]通过手术前后对髋臼旋转中心的X线测量,探讨髋臼旋转中心的变化对髋关节平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追溯调查近年本院收治120例155髋,均为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比术前术后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比较术后髋臼假体的旋转中心(HJC1)与解剖髋臼旋转中心(HJC0)的符合率。[结果]旋转中心恢复者98髋(63.23%)(A组),未恢复者57髋(36.77%)(B组);A、B两组中因人工髋关节松动、脱位、髋部痛等行髋关节假体翻修术分别为6髋(6.12%)、17髋(29.82%)。[结论]髋臼旋转中心的恢复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 旋转中心 翻修术
下载PDF
全髋关节翻修术后髋臼旋转中心变化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牛士贞 陈继营 +1 位作者 周勇刚 杨述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全髋翻修手术前后髋臼旋转中心的变化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132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双髋关节正位片,测量术后髋臼假体的旋转中心与解剖髋臼旋转中心的符合率和再翻修率。结果旋... 目的探讨全髋翻修手术前后髋臼旋转中心的变化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132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双髋关节正位片,测量术后髋臼假体的旋转中心与解剖髋臼旋转中心的符合率和再翻修率。结果旋转中心恢复者89髋(67.42%),未恢复者43髋(32.78%),术后5 a旋转中心恢复者中因人工髋关节松动、脱位、髋部痛等再行髋关节假体翻修术为6髋(6.74%),大大低于旋转中心未恢复者11髋(25.58%),P<0.01。结论髋臼旋转中心的恢复对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的关节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翻修术 人工关节 旋转中心
下载PDF
股骨偏心距和髋臼旋转中心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广辉 郭开今 辛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通过股骨偏心距及髋臼旋转中心手术后测量,探讨其变化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随访本院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87例(92髋),均为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年1个月,测量手术后双髋关节X线片,比较... [目的]通过股骨偏心距及髋臼旋转中心手术后测量,探讨其变化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随访本院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87例(92髋),均为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年1个月,测量手术后双髋关节X线片,比较术后假体股骨偏心距、旋转中心与解剖股骨偏心距、旋转中心符合率,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并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股骨偏心距及髋臼旋转中心均恢复(A组)27例(29.35%),(B组)仅FO恢复23例(25.00%),(C组)仅HJC恢复31例(33.70%),(D组)FO及HJC均未恢复11例(11.96%),Harris评分优良率A组96.30%,B组为73.19%,C组为74.19%,D组为27.27%,Harris评分优良率A组与B组(P=0.039),A组与C组(P=0.029),A组与D组(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偏心距及旋转中心的恢复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股骨偏心距 旋转中心
下载PDF
选择不同髋臼旋转中心行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后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瑞泽 吴刚 +1 位作者 张晓南 白希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6-758,共3页
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因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共23例(Crowe分型Ⅳ型),均为女性,分为髋臼旋转中心完全复位型(A组):11例11髋,年龄32~45岁,平均36.7岁;髋臼旋转中心... 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因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共23例(Crowe分型Ⅳ型),均为女性,分为髋臼旋转中心完全复位型(A组):11例11髋,年龄32~45岁,平均36.7岁;髋臼旋转中心上移复位型(B组):12例12髋,年龄36~52岁,平均42.2岁。平均随访时间A组12.6个月、B组13.2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Harris评分和影像学随访。结果发现2组术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手术前,另外2组术后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认为两种类型置换都可获得较好的近期Harris评分,髋臼旋转中心完全复位型术后评分略高于旋转中心上移型,但其中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中心 关节发育不良 关节置换 疗效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DDH患者中重建髋臼旋转中心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涛 肖勋刚 +1 位作者 邹康 蒋进午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的可靠方案,术中能否有效地重建髋臼侧旋转中心对于术后假体的使用率和髋关节功能的改善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3D打印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优势逐渐获得临床医...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的可靠方案,术中能否有效地重建髋臼侧旋转中心对于术后假体的使用率和髋关节功能的改善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3D打印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优势逐渐获得临床医生的认可,现将3D打印技术在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于髋臼假体植入位置的精确性和假体的个体化设计以及髋臼骨缺损修复方案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打印技术 先天性关节发育不良 旋转中心
下载PDF
髋臼中心化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小雄 戴守达 +3 位作者 王永宏 张洪师 韩顺 徐朝学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12期1957-1959,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髋臼中心化技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0年3月—2014年3月,应用髋臼中心化技术对16例20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男性5例(5髋),女性11... 目的 探讨应用髋臼中心化技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0年3月—2014年3月,应用髋臼中心化技术对16例20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男性5例(5髋),女性11例(15髋);年龄42~67岁,平均58岁,术前所有患者均有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在锉磨髋臼时,根据卵圆窝或者髋臼切迹的位置确定髋臼中心,使臼杯下移、内移,在真臼解剖位置加深锉磨髋臼,19髋未植骨,1髋行结构性植骨,用生物型假体置换髋臼。结果 16例均获得12~60个月平均36个月的随访,X线检查显示髋臼假体位于真臼位置,与周围骨床结合良好,臼杯外展角35°~50°,双下肢长度相等,患者髋部疼痛缓解满意,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8分,术后12个月时平均86分。结论 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时,在真臼解剖位置加深髋臼,使臼窝下移、内移,能使臼杯获得良好的宿主骨覆盖,符合关节的正常生理状态,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中心 发育不良 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3D打印辅助重建重度骨缺损翻修患者髋臼旋转中心的疗效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康永 童也 +1 位作者 汤瑞新 周烨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9期779-783,789,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个体化3D打印钛合金臼杯重建重度骨缺损髋臼旋转中心病例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应用个体化3D打印钛合金臼杯重建重度骨缺损髋臼旋转中心的10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6... 目的探讨应用个体化3D打印钛合金臼杯重建重度骨缺损髋臼旋转中心病例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应用个体化3D打印钛合金臼杯重建重度骨缺损髋臼旋转中心的10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36~67岁,平均(54.71±10.23)岁。术前Paprosky髋臼骨缺损分型,ⅡB型3例,ⅢA型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的骨盆X线片髋关节旋转中心(hip joint center,HJC)的位置信息;髋关节的Harris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等,评估该项技术的早期临床效果。结果1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1~3.12 h,平均(1.81±0.82)h。术中出血量为650~1750 mL,平均(983.43±459.22)mL。随访时间为13~26个月,平均(18.35±4.51)个月。患者术后髋臼旋转中心恢复至较理想位置。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前26~45分,平均(34.02±14.91)分;末次随访时78~97分,平均(84.31±9.7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患者随访至今未见假体关节脱位、假体关节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骨盆X线片均未见个体化3D打印臼杯与其宿主骨之间放射性透光线和假体松动。术后6个月随访时X线片示3D臼杯周围骨组织结合紧密、固定可靠,有较好的骨长入。结论应用个体化3D打印钛合金臼杯能够重建重度骨缺损髋臼的旋转中心,术后肢体长度和髋关节功能均有显著改善,3D臼杯与缺损的宿主骨匹配佳,早期随访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旋转中心 骨缺损 关节翻修
下载PDF
谁在影响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明 勘武生 +2 位作者 方真华 郑琼 徐敏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447-2454,共8页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生活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分析与置换后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目的:探讨影响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52例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生活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分析与置换后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目的:探讨影响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52例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设定影响评分的相关因素,通过卡方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估各因素与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之间的关系。并将文章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时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髋关节旋转中心、股骨偏心距和置换后康复训练对中期疗效影响明显。置换前诊断、手术入路、患者性别、假体类型等对置换后效果影响不明显。关节外科医师只有对这些影响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正确预防、科学处理影响关节功能恢复的各种因素,将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学术探讨 人工全关节置换 影响因素 疗效 关节功能评分 MAYO 疗效评定 假体类型 手术入路 旋转中心 骨水泥 年龄 性别 体质量指数 诊断 康复训练 偏心距
下载PDF
成人正常髋关节旋转中心的X线影像测量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路玉峰 许鹏 +2 位作者 郭万首 孙伟 鲁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成人正常髋关节旋转中心的X线影像分布特点及其变异范围.方法 纳入2013年6-12月中日友好医院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中200例成人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无异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X线片上以泪滴下缘为参考,测量双侧髋臼中心... 目的 探讨成人正常髋关节旋转中心的X线影像分布特点及其变异范围.方法 纳入2013年6-12月中日友好医院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中200例成人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无异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X线片上以泪滴下缘为参考,测量双侧髋臼中心与泪滴下缘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观察左右侧差异,并以±2倍左右侧差值标准差区间为双侧髋关节测量数据的95%正常变异范围.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自身及观察者之间测量数据的可靠性.结果 所测数据均呈正态分布.观察者间和观察者自身ICC值为0.88~0.97,提示测量值可靠性优.200例(400侧)患者髋关节髋臼中心与泪滴下缘的垂直高度为6.2~20.9 mm,平均(14.6±2.32)mm;水平距离为25.0~44.5 mm,平均(33.1±3.33)mm.左右两侧髋臼中心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比较,右侧髋臼中心高度略小于左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6, P〉0.05);而右侧髋臼中心水平距离大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4, P〈0.05).右侧与左侧髋臼中心高度与水平距离差值的标准差分别为1.69 mm和1.54 mm,故其95%正常差异范围为3.38 mm (1.69 mm×2) 和3.08 mm(1.54 mm×2).结论 本研究初步描述了中国成年人正常髋臼中心的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正常变异范围,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模板设计和术后髋臼假体位置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中心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放射摄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