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臼覆盖率对股骨头软骨下骨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班辰昊 武永刚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2-70,共9页
目的:髋臼覆盖率等髋关节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股骨头应力分布,通过使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股骨颈骨折(头下型)病人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头标本,研究髋臼覆盖率等髋关节参数与股骨头软骨下骨体积分数(BV/TV)的关系,进一... 目的:髋臼覆盖率等髋关节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股骨头应力分布,通过使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股骨颈骨折(头下型)病人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头标本,研究髋臼覆盖率等髋关节参数与股骨头软骨下骨体积分数(BV/TV)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局部生物力学改变诱导的软骨下骨微结构改变,为术前计划及生物假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因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头标本30例,对患者行术前常规CT平扫及骨盆正位片拍摄,在骨盆正位片上测量CE角、Sharp角、颈干角、髋臼前倾角等髋关节参数,对患者平扫CT进行三维重建,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方软件Image J测量股骨头髋臼覆盖面积并计算髋臼覆盖率。以股骨头凹为定位标志,分别取张力侧和应力侧软骨下圆柱状松质骨柱。将制作好的组织标本寄送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Micro-CT扫描、重建并分析ROI骨体积分数(BV/TV)等参数。对髋关节参数等和软骨下骨微结构参数之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线性回归等统计学分析。结果:BMI、髋臼覆盖率、CE角与因变量BV/TV(%)之间以及髋臼覆盖率(%)与CE角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髋臼覆盖率及BMI为股骨头张力侧与应力侧软骨下骨体积分数比值(BV/T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股骨头软骨下骨体积分数的绝对变化值与髋臼覆盖率呈正相关,股骨头覆盖不足引起的无序关节应力负荷可能导致骨小梁体积明显减少,对生物力学特性和关节软骨有害;BMI过高导致股骨头应力侧局部软骨下骨体积分数增大,可能会导致软骨下骨硬化,进而使软骨失去了应力缓冲,加重软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覆盖率 骨微结构 MICRO-CT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闭合复位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股骨头的平均覆盖率:3年随访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葛孚章 刘复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7-580,共4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运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股骨头覆盖率进行观察,但报道多为某一时间点的观察研究,缺乏3年或更长期的连续跟踪随访及综合分析,作者的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目的:螺旋CT三维重建下,连续...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运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股骨头覆盖率进行观察,但报道多为某一时间点的观察研究,缺乏3年或更长期的连续跟踪随访及综合分析,作者的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目的:螺旋CT三维重建下,连续跟踪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经保守治疗后3年内髋臼股骨头覆盖率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73例行手法闭合复位铝支架固定的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整复前1d和整复后12,24,36个月分别行髋关节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测量髋臼股骨头平均覆盖率动态变化。以患儿正常侧髋关节为对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及结论:随访时间为3年6个月~4年5个月,65例患儿进入结果分析。闭合复位后患髋髋臼股骨头覆盖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随访3年内逐渐接近正常,其中治疗后1年内是髋臼发育塑性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关节脱位 螺旋CT 髋臼股骨头平均覆盖率 随访 闭合复位
下载PDF
股骨头髋臼覆盖率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英振 孙鹏 +3 位作者 陈伯华 丁昌荣 谭金山 胡有谷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50-451,454,共3页
①目的 利用正常人体髋关节的CT影像 ,建立髋关节计算机三维几何模型 ,研究各种体位下股骨头髋臼覆盖率。②方法 取 32岁健康男性髋关节CT二维影像 ,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处理 ,依次转化图形 ,取其二维框图放样、叠加 ,建立髋关节三维... ①目的 利用正常人体髋关节的CT影像 ,建立髋关节计算机三维几何模型 ,研究各种体位下股骨头髋臼覆盖率。②方法 取 32岁健康男性髋关节CT二维影像 ,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处理 ,依次转化图形 ,取其二维框图放样、叠加 ,建立髋关节三维几何模型 ;分别固定模型髋臼端及股骨端 ,模拟正常情况下髋关节在不同动度下的运动情况 ,计算不同动度下股骨头的髋臼覆盖率。③结果 本模型的颈干角和CE角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说明本模型基本符合人体结构 ,髋关节模型中立位股骨头髋臼覆盖率为 6 0 .1% ,在外展位时股骨头的髋臼覆盖率最大 ,而前屈位最小。④结论 髋关节计算机三维几何模型所测得的结果与现有人体测量参数相似 ;股骨头的髋臼覆盖率在外展位最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覆盖率 测定 临床意义 关节 CT
下载PDF
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朝春 陈智能 杨连梓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手术方法。方法:15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病例,采用自体骨植骨造盖、重建髋臼等方法以达和谐臼容关系、平衡负重力线,恢复股骨头前倾角和颈干角纠正股骨头颈畸形。...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手术方法。方法:15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病例,采用自体骨植骨造盖、重建髋臼等方法以达和谐臼容关系、平衡负重力线,恢复股骨头前倾角和颈干角纠正股骨头颈畸形。结果: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至3年4个月,平均2.6年。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1.6分。术后下肢短缩0~2.5cm,平均0.8cm。术后X线显示臼容关系良好,植骨块融合。术后2例两侧肢体不等长仍大于2cm,行走时轻微跛行。结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术,可以采用自体股骨头松质骨植骨造盖、重建髋臼等方法以达到和谐臼容关系、恢复负重力线,改善病人步态等目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不良 股骨头坏死 置换术 成人 Harris评分 股骨头缺血坏死 股骨头颈畸形 自体骨植骨 关节功能 肢体不等长 松质骨植骨 自体股骨头 手术方法 随访时间 下肢短缩 治疗方法 术后 颈干角 前倾角 平均 植骨块
下载PDF
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超声定量分析
5
作者 贾彩霞 崔薇 韩丽莎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1期3143-3146,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定量评估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实施髋关节筛查确诊为DDH的82例婴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内收稳定试验分为稳定组(n=59)和不稳定组(n=23)。统计... 目的分析超声定量评估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实施髋关节筛查确诊为DDH的82例婴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内收稳定试验分为稳定组(n=59)和不稳定组(n=23)。统计异常关节类型(Graf分型);比较两组患儿关节超声定量检查结果(髋臼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头耻距),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定量检查结果联合诊断DDH患儿髋关节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月龄DDH患儿骨化中心出现率,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模型分析骨化中心出现与月龄的相关性。结果82例DDH患儿中Ⅱa型39.02%,Ⅱb型28.05%,Ⅱc型19.51%,D型10.98%,Ⅲ型2.44%。不稳定组患儿的α角、股骨头覆盖率分别为(49.51±3.57)°、(42.58±2.64)%,明显低于稳定组的(52.20±4.47)°、(45.17±2.44)%,β角、头耻距分别为(67.20±3.38)°、(3.14±0.59)mm,明显高于稳定组的(64.60±3.47)°、(2.26±0.5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定量检查结果联合诊断DDH患儿髋关节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敏感度为95.65%,特异度为93.22%;不同月龄DDH患儿骨化中心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DDH患儿骨化中心出现与其月龄呈正相关(r=0.815,P<0.001)。结论超声定量分析可客观准确评估DDH患儿髋关节发育情况及稳定性,随着婴儿月龄增加,其股骨头骨化中心出现率越高,影响超声检查,因此临床需尽早进行检查诊断,有利于治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发育性关节异常 α角 β角 股骨头覆盖率 骨化中心
下载PDF
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强 王志义 +3 位作者 朱光宇 吴杰 郭艾 罗先正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5-399,共5页
目的评价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了56例因股骨颈骨折行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例,平均随访9年(5 ̄24年)。手术时平均年龄67岁(54~83岁)。手术时新鲜骨折48例,GardenⅡ型4例、Garden... 目的评价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了56例因股骨颈骨折行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例,平均随访9年(5 ̄24年)。手术时平均年龄67岁(54~83岁)。手术时新鲜骨折48例,GardenⅡ型4例、GardenⅢ型37例、GardenⅣ型7例;其他8例。采用国产Moore型假体43例,国产珊瑚型假体13例。随访项目包括Harris髋评分和髋关节X线检查。然后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与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照Harris髋评分系统进行评分,56例随访结果:优(90~100分)28例,平均98分;良(80~90分)7例,平均86分,优良率占62.5%;中(70 ̄80分)5例,平均76分;差(低于70分)16例,平均53分。其中37例进行X线检查,20例(54%)髋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伴髋臼缘骨质增生13例(35%),伴有髋部疼痛12例(32%)。股骨柄下沉小于5mm伴小转子溶骨或吸收者14例,占38%;股骨柄下沉大于5mm者11例,占30%。无一例发生髋臼中心性脱位。初次术中选取的假体头直径平均比股骨头直径小0.32mm。56例病例中行翻修手术者9例,翻修率16%,均因为柄松动而翻修。相关因素分析发现,体重指数与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失败原因主要为柄松动,单极头对髋臼的磨损导致关节间隙变窄有较高的发生率,占54%,致使髋部疼痛的占32%,但并不是翻修的主要原因。假体头直径必须与髋臼相匹配,否则容易增加髋臼的磨损。对于肥胖患者,应该慎用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远期疗效分析 单极 股骨颈骨折 中心性脱位 Moore型 相关因素分析 X线检查 部疼痛 统计学分析 关节间隙 临床疗效 置换治疗 平均年龄 新鲜骨折 随访结果 评分系统 骨质增生 体重指数 肥胖患者 手术时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联合DR对出生6个月内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陈丹燕 冯晓萍 周琼颖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9期1726-1729,共4页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联合DR对出生月龄<6个月的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9月临床检查高度怀疑DDH的6个月内婴幼儿共88例(176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频超声测量骨顶线夹角α和软骨顶线夹角...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联合DR对出生月龄<6个月的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9月临床检查高度怀疑DDH的6个月内婴幼儿共88例(176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频超声测量骨顶线夹角α和软骨顶线夹角β、股骨头直径(D)及股骨头内沿至基线的距离(d),并计算股骨头骨性髋臼覆盖率(FHC)=d/D,根据Graf法标准判断DDH和具体分型,采用双侧骨盆X线平片测量髋臼指数、Shenton线和股骨头骨骺的位置,并判断DDH。结果 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157髋为DDH(89.2%,157/176)。单纯高频超声确定142髋为DDH,其中8髋为假阳性,准确率为82.4%[(134+11)/176],灵敏度为85.4%(134/157),特异度为57.9%(11/19),阳性预测值为94.4%(134/142),阴性预测值为32.4%(11/34)。单纯DR确定131髋为DDH,其中10髋为假阳性,准确率为73.9%[(121+9)/176],灵敏度为77.1%(121/157),特异度为47.4%(9/19),阳性预测值为92.4%(121/131),阴性预测值为20.0%(9/45)。超声联合DR确定148髋为DDH,其中4髋为假阳性,准确率为90.3%[(144+15)/176],灵敏度为91.7%(144/157),特异度为78.9%(15/19),阳性预测值为97.3%(144/148),阴性预测值为53.6%(15/28)。超声联合DR确定DDH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高频超声和DR均是诊断DDH的重要检查方法,两者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DDH诊断的准确率和灵敏度,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X线摄片 发育性关节发育不良 股骨头骨性覆盖率
原文传递
髋臼内壁截骨术在发育不良髋关节全髋置换髋臼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8
作者 张洪 周一新 +1 位作者 黄野 周乙雄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截骨术在发育不良髋关节髋臼重建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5月至2002年12月,采用结合髋臼内壁截骨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17例18髋,男1例1髋,女16例17髋,年龄35~70岁,平均51.4岁。其中CroweⅠ期4髋,Ⅱ期...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截骨术在发育不良髋关节髋臼重建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5月至2002年12月,采用结合髋臼内壁截骨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17例18髋,男1例1髋,女16例17髋,年龄35~70岁,平均51.4岁。其中CroweⅠ期4髋,Ⅱ期7髋,Ⅲ期4髋,Ⅳ期3髋。通过在手术前、后X线片上绘制Ranawat三角,对照手术前、后髋关节旋转中心与理想旋转中心的距离,测量术后臼杯穹顶与Kohler线的距离、臼杯直径等研究髋关节旋转中心重建与臼杯固定的效果。结果所有人工臼杯均安置于真臼位置,臼杯直径44~56mm,平均50.78mm。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为12~40mm,平均21.09mm;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为-3~10.1mm,平均3.73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P<0.01)。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为5~32mm,平均15.39mm;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为-18~26.3m m,平均4.98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1)。随访3个月以上者,截骨部位均骨性愈合。结论内壁截骨术有助于将发育不良髋关节的髋臼安置于真臼位置,保留髋臼底部的骨量,避免髋臼外上方植骨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 置换 2002年12月 旋转中心 关节发育不良 关节置换术 水平距离 垂直距离 2001年 手术前 股骨头 截骨术 骨性愈合 统计学 平均 理想 内壁 70岁 X线片 术后 骨部位 并发症 安置 直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