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转移性肿瘤骨溶解致髋臼中心性脱位一例
1
作者 王斌 陆金荣 徐阿炳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11期759-759,共1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因右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活动受限1年、加重5 d于2002年8月入院.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髋臼转移性肿瘤骨溶解 中心脱位 治疗
下载PDF
经皮骨水泥髋臼成形术在髋臼溶骨性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福生 徐绍年 +3 位作者 杜振广 王亮 黄海 李光帅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8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髋臼成形术在髋臼溶骨性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例行DSA引导下经皮骨水泥髋臼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的数字等级量表(NRS)评分和行走功能评分,并计算术后...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髋臼成形术在髋臼溶骨性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例行DSA引导下经皮骨水泥髋臼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的数字等级量表(NRS)评分和行走功能评分,并计算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疼痛缓解率和行走功能改善率,术后3个月复查CT进行病灶控制情况的评估。结果6例患者均完成髋臼成形术。患者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NR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100.0%、83.3%、83.3%。患者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行走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行走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3.3%、66.7%、66.7%。术后3个月复查CT,病灶无变化5例(83.3%),进展1例(16.7%)。1例患者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6.7%,对髋关节功能无影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骨水泥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骨水泥髋臼成形术可有效缓解髋臼溶骨性转移瘤引起的疼痛并改善行走功能,在术后3个月内可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成形术 转移
下载PDF
经皮骨强化术治疗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周遵伟 李辉坚 尹智伟 《医疗装备》 2021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强化术(PBA)治疗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收治的8例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BA治疗,以视觉... 目的探讨经皮骨强化术(PBA)治疗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收治的8例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BA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影像学评价结果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最终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8.5个月,未出现血管、神经、关节损伤、骨水泥块游离、移位等情况;患者术后7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1 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植入的骨水泥块和邻近骨组织结合紧密,形态、位置与术后比较无明显改变,术后髋关节结构稳定;患者术后7 d的软组织肿块与术前比较变化不明显,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直径缩小,其中5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结论PBA治疗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疗效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强化术 肿瘤 转移 关节面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张晓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9期1386-1386,共1页
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明显减轻骨转移引起的骨痛,长期使用可以降低骨并发症的发生及新骨病变的发生率,有预防骨转移的发生作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稳定结合于骨小梁表面,使破骨细胞溶解难以实现,还具有抑制破... 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明显减轻骨转移引起的骨痛,长期使用可以降低骨并发症的发生及新骨病变的发生率,有预防骨转移的发生作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稳定结合于骨小梁表面,使破骨细胞溶解难以实现,还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向骨表面移动和破骨前体向破骨细胞转化的效能,2001年12月~2008年1月,我们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患者32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肿瘤 帕米膦酸二钠 临床观察 治疗 双膦酸盐类药物 细胞 并发症 细胞溶解
下载PDF
金属钛网联合打压植骨治疗严重髋臼内壁骨缺损1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涛 郝林杰 +2 位作者 张育民 宋伟 文鹏飞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81-383,384,共4页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数的逐年增加以及患者的年轻化,翻修手术也在逐年增多。常见的翻修原因包括无菌性松动、感染、脱位、假体磨损、假体周围骨折等,而骨溶解引起的假体松动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1-2]。骨溶解往往会导致...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数的逐年增加以及患者的年轻化,翻修手术也在逐年增多。常见的翻修原因包括无菌性松动、感染、脱位、假体磨损、假体周围骨折等,而骨溶解引起的假体松动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1-2]。骨溶解往往会导致髋臼侧或股骨侧骨缺损,而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往往比较棘手。因此,髋臼侧骨缺损的重建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笔者于2017年10月收治1例严重髋臼底部缺损需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溶解 假体周围 随访情况 无菌松动 假体松动 打压植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处理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启新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缺损 翻修术 关节置换术 术中 患者 肿瘤 溶解 解剖结构 恢复 假体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关系的探讨(附7例报告) 被引量:5
7
作者 范卫民 王青 +1 位作者 陶松年 王道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病因。方法 选择 7例松动人工髋关节病例 ,翻修手术时取松动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 ;选择 1 0例骨折内固定患者 ,拆除内固定时取内固定物周围瘢痕组织。标本作组织学检查 ,并作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结...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病因。方法 选择 7例松动人工髋关节病例 ,翻修手术时取松动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 ;选择 1 0例骨折内固定患者 ,拆除内固定时取内固定物周围瘢痕组织。标本作组织学检查 ,并作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结果 松动人工髋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中含大量组织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组织细胞标记抗体、溶菌酶和 α1 -抗胰蛋白酶染色阳性。而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瘢痕组织主要为纤维成分。松动人工髋关节周围界膜组织中的TNF浓度明显高于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瘢痕组织 (P<0 .0 1 )。结论 在生物性因素方面 ,磨损微粒是松动发生的关键性因素 ,它可刺激组织细胞分泌 TNF等溶骨性因子 ,这些溶骨性因子直接或间接地激活破骨细胞 ,从而引起人工关节周围骨吸收、骨溶解 ,最终导致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 无菌松动 溶解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髋臼转移瘤患者的Mast Quadrant通道下肿瘤刮除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
8
作者 晏琼 苏佳佳 +3 位作者 何思远 雷军 蔡林 邓洲铭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报告13例髋臼转移瘤患者的Mast Quadrant通道下肿瘤刮除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例(15处病灶)髋臼溶骨性转移瘤患者。13例均接受Mast Quadrant通道下的病灶刮除+骨水泥成形术。... 目的报告13例髋臼转移瘤患者的Mast Quadrant通道下肿瘤刮除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例(15处病灶)髋臼溶骨性转移瘤患者。13例均接受Mast Quadrant通道下的病灶刮除+骨水泥成形术。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行走功能(MSTS)评分和SF-36量表的差异,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3例均完成手术治疗,其中女8例,男5例;年龄20~72岁,平均48.62岁;手术时间40~96 min,平均62.69 min;每个病灶的骨水泥填充量5~16 ml,平均9.3 ml;失血量20~200 ml,平均73.03 ml;VAS评分:术前(5.92±1.49),术后1个月(2.38±1.19)、3个月(1.92±0.86);MSTS功能评分:术前为(15.92±3.68),术后1个月(22.38±4.31)、3个月(23.69±4.23);SF-36评分:术前(61.54±9.88),术后1个月(85.15±16.28)、3个月(90.15±10.49)。三者指标的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和骨水泥渗漏,1例出现术后一过性疼痛加重的情况,2例出现术后发热,经对症治疗后,均在术后7天内恢复。结论Mast Quadrant通道下肿瘤刮除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髋臼转移瘤疗效满意,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行走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后期仍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评估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成形术 转移瘤切除术 肿瘤
原文传递
人工髋关节假体摩擦界面的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步国 严世贵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S1期66-69,共4页
20世纪60年代Jone Charnley根据髋关节低摩擦生物学原理,提出金属股骨头和聚乙烯髋臼组合获得巨大成功,一度成为衡量其他关节关节置换手术的金标准。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影响人工关节寿命最主要的原因是假体无... 20世纪60年代Jone Charnley根据髋关节低摩擦生物学原理,提出金属股骨头和聚乙烯髋臼组合获得巨大成功,一度成为衡量其他关节关节置换手术的金标准。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影响人工关节寿命最主要的原因是假体无菌性松动[1],其最常见的发生机制是关节假体磨损产生的颗粒导致的骨溶解,文献报道最主要的磨损颗粒是聚乙烯颗粒[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假体 假体磨损 金属股 摩擦界面 溶解 无菌松动 关节置换术 生物学原理 聚乙烯 超高分子量
下载PDF
骨骼
10
《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 2008年第2期142-142,共1页
骨盆髋臼周围恶性肿瘤切除后人工骨盆假体重建手术探讨(附12例报告),氩氯刀对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效果,外照射联合^89Sr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放射治疗骨转移癌加艾本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转移肿瘤 内照射治疗 ^89SR 手术探讨 肿瘤 周围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生物型髋臼假体加颗粒打压植骨在髋臼翻修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斌 李强 +3 位作者 杨宗华 李萌 陈岱枫 周大鸽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716-717,共2页
全髋关节翻修术目前日益增多,尤其对于存在严重骨溶解的髋臼假体翻修,对手术者技术是一种极大挑战。我们在行国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中远期随访中,发现22例患者出现髋臼假体松动伴中重度骨溶解,本文就对其采用单纯颗粒打压植骨加生物型... 全髋关节翻修术目前日益增多,尤其对于存在严重骨溶解的髋臼假体翻修,对手术者技术是一种极大挑战。我们在行国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中远期随访中,发现22例患者出现髋臼假体松动伴中重度骨溶解,本文就对其采用单纯颗粒打压植骨加生物型髋臼假体翻修治疗及近期随访进行报道。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8年-2012年在我院因国产髋臼假体出现松动伴中重度骨溶解的患者进行髋臼翻修治疗并进行短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 打压植 生物型 溶解 关节翻修术 远期随访 缺损 关节置换 异体 腔隙缺损
原文传递
经皮髋臼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髋臼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李坡 张鹏 +4 位作者 田文 王家强 王鑫 田志超 姚伟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418-1426,共9页
目的探讨经皮髋臼成形术(percutaneous acetabuloplasty)联合放疗治疗髋臼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24例髋臼转移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男9例、女15例,年龄56.0(50.0,67.5)岁(范围40~85岁),左侧12例、右侧1... 目的探讨经皮髋臼成形术(percutaneous acetabuloplasty)联合放疗治疗髋臼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24例髋臼转移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男9例、女15例,年龄56.0(50.0,67.5)岁(范围40~85岁),左侧12例、右侧12例。原发肿瘤为乳腺癌8例(33%)、肺癌7例(29%)、前列腺癌4例(17%)、肠癌2例(8%)、宫颈癌1例(4%)、肾癌1例(4%)、肝癌1例(4%)。骨转移灶均为多发,其中16例(67%)伴有其他脏器转移。转移灶性质:溶骨性19例(79%)、混合性5例(21%)。病灶分布区域:臼顶11例、臼顶+前柱2例、臼顶+后柱8例、臼顶+前柱+后柱3例。病灶大小2.0 cm×1.5 cm×2.0 cm~4.5 cm×4.0 cm×11.0 cm。髋臼转移灶周围存在骨皮质缺损11例(46%),存在软组织肿块8例(33%)。于局麻或全麻下行经皮髋臼成形术,术后1周内行局部放疗治疗(体外放疗,30 Gy,10 d)。记录患者原发灶位置、确诊肿瘤时间、骨转移时间、骨转移灶数量、转移灶性质、分布区域、病灶大小、有无骨皮质缺损、有无软组织肿块、有无其他脏器转移、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填充效果及并发症等。比较术前、术后、放疗后、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行走评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简化活动状态评分量表评估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23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失败。失败原因为穿刺针刺破髂骨内板致大量骨水泥向骨盆内渗漏,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未改行开放性手术,髋臼处疼痛缓解不明显,继续口服镇痛药物及综合治疗,术后4个月死亡。随访时间为18.0(11.8,23.5)个月(范围3~49个月)。VAS评分、行走评分及ECOG评分自术前(7.2±1.1)分、(1.4±1.4)分、(2.5±0.7)分改善至术后48 h的(2.6±1.9)分、(2.5±1.4)分、(2.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与放疗后48 h各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末次随访时92%(22/24)的患者局部症状无进展。结论经皮髋臼成形术可快速恢复髋臼的稳定性,缓解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经皮髋臼成形术疗效不佳的患者放疗可能无效,但放疗可控制局部症状进展,两者联合可提高髋臼转移瘤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水泥成形术 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骨肉瘤骨溶解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小红 刘云 +1 位作者 谢天裕 韦庆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156-1164,共9页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骨溶解是所有骨肉瘤(传统型、髓内和骨膜骨肉瘤)的共同病理改变。但骨溶解的具体机制不明,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骨溶解是一个生理性骨重建被劫持利用及过度骨吸收的过程,破...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骨溶解是所有骨肉瘤(传统型、髓内和骨膜骨肉瘤)的共同病理改变。但骨溶解的具体机制不明,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骨溶解是一个生理性骨重建被劫持利用及过度骨吸收的过程,破骨细胞作为人体内唯一具有骨吸收功能的细胞,在骨肉瘤骨溶解的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破骨细胞即可通过分泌高浓度的酸性物质和胶原酶主导骨溶解,也可通过与骨肉瘤细胞相互作用协同介导骨肉瘤骨溶解的发生和发展。同时,骨溶解是骨肉瘤病理过程的关键部分,可促进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抑制骨溶解对打破此循环进而抑制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骨肉瘤细胞与破骨细胞间的具体调控机制以及骨肉瘤的其他细胞是否也参与了该病理学过程仍不清楚。目前治疗骨肉瘤骨溶解的药物主要有双膦酸盐、小分子抑制剂和天然化合物等,但其疗效及机制尚未明确,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既往对肿瘤性骨溶解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转移性骨肿瘤,而近年来针对骨肉瘤骨溶解的研究获得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对破骨细胞和骨肉瘤细胞在肿瘤介导的骨溶解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这两类细胞作为治疗靶点的药物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更深刻地理解骨溶解在骨肉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为骨肉瘤相关骨溶解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肉瘤细胞 小分子抑制剂 转移肿瘤 肿瘤 细胞 天然化合物 物质
原文传递
马鞍型假体置换术患者的护理
14
作者 张晓琳 高小雁 孙宇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7年第5期31-32,共2页
马鞍型假体置换术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髋臼肿瘤切除术后髋关节的重建方式。髋臼肿瘤切除术后可造成患者骨盆巨大的骨性缺损,应用这种假体后仍易残留巨大死腔并且使髋关节中心处于非解剖位置,加大了护理难度。本研究对14例接受马鞍... 马鞍型假体置换术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髋臼肿瘤切除术后髋关节的重建方式。髋臼肿瘤切除术后可造成患者骨盆巨大的骨性缺损,应用这种假体后仍易残留巨大死腔并且使髋关节中心处于非解剖位置,加大了护理难度。本研究对14例接受马鞍型假体置换术患者进行移埋,制订护理计划,指导其进行术前、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置换术 护理计划 切除术后 肿瘤 重建方式 缺损 解剖位置 功能锻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