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研究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解剖重建与非解剖重建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为临床THA髋臼解剖重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研究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解剖重建与非解剖重建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为临床THA髋臼解剖重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例因左侧CroweⅢ型DDH伴终末期髋骨关节炎于2020年4月就诊并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女,57岁。术前、术后分别行骨盆CT平扫三维重建。在Mimics和3-Matic软件里建立14组髋臼杯不同前倾角、外展角、旋转中心高度模型并进行材料赋值,在Abaqus软件里设置边界和负载条件,计算并观察髋关节应力峰值和分布。结果:对于CroweⅢ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当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外展角设置为40°时,髋臼杯前倾角5°~25°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前倾角20°;当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前倾角设置为15°时,髋臼杯外展角30°~55°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外展角35°;当髋臼杯前倾角设置为15°、外展角设置为40°时,旋转中心上移0~20 mm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旋转中心上移10 mm。在所有14组髋臼杯参数模型中,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前倾角15°、外展角35°时,髋臼、髋臼杯、聚乙烯内衬Von Mises值最低。结论:在CroweⅢ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建议解剖重建旋转中心,髋臼杯前倾角15°、外展角35°,同时进行髋臼外上方植骨并增加螺钉以进一步减少髋关节应力峰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治疗高位脱位型(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骨科2012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5例高位脱位型DDH患者,均采用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治疗。[结果]本组患均顺利完...[目的]探讨应用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治疗高位脱位型(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骨科2012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5例高位脱位型DDH患者,均采用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治疗。[结果]本组患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5.13±9.67)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50.09±6.17)ml。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2个月,平均(32.11±9.4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7±3.45)分,显著改善至术后的(87.06±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生活完全自理,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治疗DDH,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和术后能早期活动的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治疗青年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3月采用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治疗的13例青年髋关节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1例;年龄14~34岁,平均24.2岁。脊柱裂后遗髋部发育不良...目的探讨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治疗青年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3月采用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治疗的13例青年髋关节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1例;年龄14~34岁,平均24.2岁。脊柱裂后遗髋部发育不良伴脱位1例,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后遗髋发育不良3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伴股骨头坏死拒绝行髋关节置换2例,青年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拒绝行髋关节置换6例,痉挛型脑瘫致双髋发育不良伴脱位1例。病程2~20年,平均8.5年。术前Trendelenburg征阳性12例,阴性1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3.5±8.9)分,双下肢不等长为(46.08±15.73)mm。术后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并根据患者自行打分评价疗效满意度。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6年。5例患者出现术后针道感染,经换药后感染控制;7例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经膝关节功能锻炼后改善。术后1年患者Harris评分为(84.5±6.1)分,较术前显著改善(t=-10.538,P=0.000);根据Harris评分评价疗效,获优4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69.2%。双下肢不等长为(15.38±7.27)mm,较术前显著改善(t=11.826,P=0.000)。末次随访时患者疗效满意度评分为80%~95%,平均88%。结论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可应用于治疗不适合或拒绝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青年髋关节疾病患者,其疗效可靠,在重建髋关节以及改善患肢跛行、纠正肢体短缩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步态周期中髋臼周围内外应力分布基本规律,探求这些规律对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侧重建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采用CT扫描获取1名男性和1名女性健康中年志愿者骨盆与股骨近端数据并构建三维模型...目的研究健康成人步态周期中髋臼周围内外应力分布基本规律,探求这些规律对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侧重建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采用CT扫描获取1名男性和1名女性健康中年志愿者骨盆与股骨近端数据并构建三维模型。通过基于CT值计算材料弹性模量的非均匀材料赋值方案及其收敛性分析为各个有限元网格单元独立赋值。根据正常步态行走中髋关节接触力在步态周期中的动态变化施加载荷条件。以模型内外节点的Von Mises应力为标准进行结果判断。结果在正常步行中,从男、女志愿者髋骨外表面看,应力主要从髋臼后上方沿髂翼后外侧经坐骨大切迹传递至耳状面,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坐骨大切迹附近;从男、女志愿者髋臼上、中、下3个剖面看,应力在髋臼后上方的骨皮质与骨松质均有分布,而在髋臼的前柱与后柱,应力则主要分布于骨皮质上。结论根据健康成人髋臼周围正常步态应力传递与分布规律,选择更合适大小的髋臼假体以及更精确地控制髋臼假体的安放位置有助于获得更符合正常步态应力分布的髋臼重建方案。展开更多
背景:髋关节初次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或感染性松动下沉、髋臼磨损、疼痛、骨溶解等诸多因素导致假体稳定性丧失、关节功能丢失是髋关节翻修的常见原因,其中髋臼侧的翻修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修手术的成败。目的:探讨目前国内外人工...背景:髋关节初次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或感染性松动下沉、髋臼磨损、疼痛、骨溶解等诸多因素导致假体稳定性丧失、关节功能丢失是髋关节翻修的常见原因,其中髋臼侧的翻修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修手术的成败。目的:探讨目前国内外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侧重建的现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8年1月至2014年3月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有关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侧重建方面的文献,以"reconstructed acetabulum,total hip arthroplasty"为英文检索词,"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侧重建,研究现状"为中文检索词。所选文章所述内容与髋关节翻修、髋臼旋转中心重建、髋臼骨缺损重建、假体的选择与重建、软组织平衡相关。排除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最终选取符合标准的26篇文献。较完美的髋臼翻修应该是:翻修后的髋臼能够稳定髋臼假体;恢复髋关节的旋转中心和生物力学特性;修复髋臼的骨质缺损,增大髋骨骨量。充分的术前准备是翻修顺利进行并获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无菌及感染性松动下沉、髋臼磨损是髋关节翻修的常见原因。术中对髋臼前倾角及外倾角的重建、髋臼旋转中心重建、髋臼骨缺损的重建、髋臼假体的选择与重建、软组织平衡的重建是人工关节髋臼侧翻修的技术核心。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行髋臼原位重建及高髋关节中心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THA治疗C...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行髋臼原位重建及高髋关节中心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THA治疗Crowe Ⅱ、Ⅲ型DDH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Tonnis Ⅲ期)的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髋臼重建方式分组:其中髋臼原位重建组17例,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2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Harris评分、影像学假体松动率。结果37例病人平均随访41个月(25~63个月)。髋臼原位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19±16)min、(413±36)ml,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92±21)min、(389±44)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61,P=0.021;t=0.682,P=0.231)。两组术后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但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髋臼原位重建组中有2例少量植骨吸收,两组随访未见影像学假体松动。结论高髋关节中心技术的手术时间较髋臼原位重建更短,两种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DDH的中期临床疗效较好,均可显著恢复病人的髋关节功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研究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解剖重建与非解剖重建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为临床THA髋臼解剖重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例因左侧CroweⅢ型DDH伴终末期髋骨关节炎于2020年4月就诊并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女,57岁。术前、术后分别行骨盆CT平扫三维重建。在Mimics和3-Matic软件里建立14组髋臼杯不同前倾角、外展角、旋转中心高度模型并进行材料赋值,在Abaqus软件里设置边界和负载条件,计算并观察髋关节应力峰值和分布。结果:对于CroweⅢ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当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外展角设置为40°时,髋臼杯前倾角5°~25°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前倾角20°;当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前倾角设置为15°时,髋臼杯外展角30°~55°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外展角35°;当髋臼杯前倾角设置为15°、外展角设置为40°时,旋转中心上移0~20 mm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旋转中心上移10 mm。在所有14组髋臼杯参数模型中,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前倾角15°、外展角35°时,髋臼、髋臼杯、聚乙烯内衬Von Mises值最低。结论:在CroweⅢ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建议解剖重建旋转中心,髋臼杯前倾角15°、外展角35°,同时进行髋臼外上方植骨并增加螺钉以进一步减少髋关节应力峰值。
文摘[目的]探讨应用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治疗高位脱位型(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骨科2012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5例高位脱位型DDH患者,均采用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治疗。[结果]本组患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5.13±9.67)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50.09±6.17)ml。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2个月,平均(32.11±9.4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7±3.45)分,显著改善至术后的(87.06±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生活完全自理,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治疗DDH,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和术后能早期活动的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文摘目的探讨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治疗青年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3月采用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治疗的13例青年髋关节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1例;年龄14~34岁,平均24.2岁。脊柱裂后遗髋部发育不良伴脱位1例,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后遗髋发育不良3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伴股骨头坏死拒绝行髋关节置换2例,青年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拒绝行髋关节置换6例,痉挛型脑瘫致双髋发育不良伴脱位1例。病程2~20年,平均8.5年。术前Trendelenburg征阳性12例,阴性1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3.5±8.9)分,双下肢不等长为(46.08±15.73)mm。术后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并根据患者自行打分评价疗效满意度。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6年。5例患者出现术后针道感染,经换药后感染控制;7例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经膝关节功能锻炼后改善。术后1年患者Harris评分为(84.5±6.1)分,较术前显著改善(t=-10.538,P=0.000);根据Harris评分评价疗效,获优4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69.2%。双下肢不等长为(15.38±7.27)mm,较术前显著改善(t=11.826,P=0.000)。末次随访时患者疗效满意度评分为80%~95%,平均88%。结论改良Ilizarov髋重建术可应用于治疗不适合或拒绝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青年髋关节疾病患者,其疗效可靠,在重建髋关节以及改善患肢跛行、纠正肢体短缩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文摘目的研究健康成人步态周期中髋臼周围内外应力分布基本规律,探求这些规律对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侧重建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采用CT扫描获取1名男性和1名女性健康中年志愿者骨盆与股骨近端数据并构建三维模型。通过基于CT值计算材料弹性模量的非均匀材料赋值方案及其收敛性分析为各个有限元网格单元独立赋值。根据正常步态行走中髋关节接触力在步态周期中的动态变化施加载荷条件。以模型内外节点的Von Mises应力为标准进行结果判断。结果在正常步行中,从男、女志愿者髋骨外表面看,应力主要从髋臼后上方沿髂翼后外侧经坐骨大切迹传递至耳状面,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坐骨大切迹附近;从男、女志愿者髋臼上、中、下3个剖面看,应力在髋臼后上方的骨皮质与骨松质均有分布,而在髋臼的前柱与后柱,应力则主要分布于骨皮质上。结论根据健康成人髋臼周围正常步态应力传递与分布规律,选择更合适大小的髋臼假体以及更精确地控制髋臼假体的安放位置有助于获得更符合正常步态应力分布的髋臼重建方案。
文摘背景:髋关节初次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或感染性松动下沉、髋臼磨损、疼痛、骨溶解等诸多因素导致假体稳定性丧失、关节功能丢失是髋关节翻修的常见原因,其中髋臼侧的翻修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修手术的成败。目的:探讨目前国内外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侧重建的现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8年1月至2014年3月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有关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侧重建方面的文献,以"reconstructed acetabulum,total hip arthroplasty"为英文检索词,"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侧重建,研究现状"为中文检索词。所选文章所述内容与髋关节翻修、髋臼旋转中心重建、髋臼骨缺损重建、假体的选择与重建、软组织平衡相关。排除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最终选取符合标准的26篇文献。较完美的髋臼翻修应该是:翻修后的髋臼能够稳定髋臼假体;恢复髋关节的旋转中心和生物力学特性;修复髋臼的骨质缺损,增大髋骨骨量。充分的术前准备是翻修顺利进行并获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无菌及感染性松动下沉、髋臼磨损是髋关节翻修的常见原因。术中对髋臼前倾角及外倾角的重建、髋臼旋转中心重建、髋臼骨缺损的重建、髋臼假体的选择与重建、软组织平衡的重建是人工关节髋臼侧翻修的技术核心。
文摘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行髋臼原位重建及高髋关节中心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THA治疗Crowe Ⅱ、Ⅲ型DDH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Tonnis Ⅲ期)的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髋臼重建方式分组:其中髋臼原位重建组17例,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2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Harris评分、影像学假体松动率。结果37例病人平均随访41个月(25~63个月)。髋臼原位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19±16)min、(413±36)ml,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92±21)min、(389±44)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61,P=0.021;t=0.682,P=0.231)。两组术后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但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髋臼原位重建组中有2例少量植骨吸收,两组随访未见影像学假体松动。结论高髋关节中心技术的手术时间较髋臼原位重建更短,两种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DDH的中期临床疗效较好,均可显著恢复病人的髋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