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脚斜面下蹲功能动作在运动员髌腱病靶向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罗平 林鸿生 张文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32期8-14,52,共8页
目的:探讨单脚25°斜面下蹲功能动作在运动员髌腱病靶向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52名确诊为髌腱病的运动员为髌腱病组,匹配52名非髌腱病的运动员为非髌腱病组。测试者A使用组织特征超声成像(UTC)技术扫描并量化两组运动员髌韧带的... 目的:探讨单脚25°斜面下蹲功能动作在运动员髌腱病靶向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52名确诊为髌腱病的运动员为髌腱病组,匹配52名非髌腱病的运动员为非髌腱病组。测试者A使用组织特征超声成像(UTC)技术扫描并量化两组运动员髌韧带的组织结构。测试者B测试两组运动员在单腿25°斜面下蹲时膝关节的角度(SLDS-KROM)。以上均测试两次,取平均值。分别比较两组运动员髌韧带纤维类型回声分别占总纤维回声的比例、SLDS-KROM的差异;分别比较两组中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占比与SLDS-KROM的相关关系。结果:1)髌腱病组运动员髌韧带纤维类型回声比例与非髌腱病组运动员髌韧带纤维类型回声比例相比,Ⅰ型+Ⅱ型占比下降非常显著,而Ⅲ型和Ⅳ型占比上升非常显著。2)髌腱病组与非髌腱病组相比,SLDS-KROM下降显著。髌腱病组SLDS-KROM在35°~75°之间波动,非髌腱病组SLDS-KROM在74°~110°之间波动。3)髌腱病组和非髌腱病组中,Ⅰ型+Ⅱ型占比分别与SLDS-KROM呈非常显著正相关,而Ⅲ型和Ⅳ型占比分别与SLDS-KROM呈非常显著负相关。结论:运动员单脚25°斜面下蹲能力受到髌韧带组织结构的影响。SLDS-KROM随着髌韧带中Ⅰ型+Ⅱ型占比的上升与Ⅲ型和Ⅳ型占比的下降而增大。SLDS-KROM大于75°时,髌韧带组织结构处于正常状态;SLDS-KROM小于75°时,髌韧带组织结构处于异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脚斜面下蹲 功能动作 髌腱病 靶向诊断 组织特征超声成像
下载PDF
离心训练结合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治疗髌腱末端病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子豪 王广兰 +4 位作者 陈鹏 孙像鸿 王婷 贾绍辉 郑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3-498,共6页
背景: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对肌力的影响,但对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髌腱末端病的疗效差异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股四头肌离心训练结合不同频率的全身振动训练对髌腱末端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22年4-6月于武汉体育学院... 背景: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对肌力的影响,但对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髌腱末端病的疗效差异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股四头肌离心训练结合不同频率的全身振动训练对髌腱末端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22年4-6月于武汉体育学院招募髌腱末端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离心训练组、30 Hz组、40 Hz组、50 Hz组,每组12例。离心训练组仅完成股四头肌离心训练,30 Hz组、40 Hz组、50 Hz组在股四头肌离心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振幅2 mm,频率分别为30,40,50 Hz的全身振动训练,干预8周,每周3次。在干预前后评定患者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跳深着陆触地时刻和垂直地反力峰值时刻膝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目测类比评分及维多利亚评分量表评分。结果与结论:①干预后与离心训练组相比,40 Hz和50 Hz组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中频值显著提高(P<0.05);②干预后触地时刻,40 Hz组和50 Hz组膝关节屈曲角度和外旋力矩显著低于离心训练组(P<0.05);50 Hz组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低于30 Hz组(P<0.05);垂直地反力峰值时刻,40 Hz组膝关节伸膝力矩显著低于离心训练组(P<0.05);50 Hz组膝关节屈曲角度和伸膝力矩显著低于离心训练组(P<0.05);③干预后50 Hz组和40 Hz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离心训练组(P<0.05);④干预后50 Hz组维多利亚评分量表评分显著高于离心训练组和30 Hz组(P<0.05);⑤结果说明:股四头肌离心训练结合50 Hz振动训练可以显著改善髌腱末端病患者股四头肌力量、肌耐力和股内侧肌激活率,降低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末端 离心训练 全身振动训练
下载PDF
耐受不同疼痛刺激的超声波治疗髌腱末端病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廖丽萍 宋琳 +3 位作者 戴惠超 崔立刚 王安利 陈成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6-749,共4页
目的:通过患者治疗过程中主观无痛、微痛、极痛的感觉,选择超声波治疗的强度和剂量,对比三种治疗的效果,从而有效地选择超声波治疗时的适宜强度。方法:选取24名患有髌腱末端病的二级运动员,随机分成3组(极痛组、微痛组、无痛组),8人/组... 目的:通过患者治疗过程中主观无痛、微痛、极痛的感觉,选择超声波治疗的强度和剂量,对比三种治疗的效果,从而有效地选择超声波治疗时的适宜强度。方法:选取24名患有髌腱末端病的二级运动员,随机分成3组(极痛组、微痛组、无痛组),8人/组,进行超声波治疗,10 min/次/天,10天/疗程;强度以各组规定的视觉类比疼痛评分(VAS)范围来选择;主要选取超声诊断、按压髌腱VAS评分、单脚跳跃测试、单腿下蹲测试4项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在炎症愈合程度方面,极痛组的疗效最为显著,达到87.5%,微痛组次之,无痛组效果不明显,极痛组与另两组疗效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在促进疼痛缓解方面,微痛组和极痛组的效果显著,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2.5%,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与无痛组有显著差异(P<0.05),无痛组效果不佳;在改善功能能力方面,微痛组的效果极为显著,两项测试提高率均位居首位,且与另两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无痛组和极痛组的效果基本相同。结论:超声波治疗过程中,微痛组和极痛组的疗效较好,无痛组的疗效不明显;在进行超声波治疗损伤时,建议治疗师采用能引起患者主观感觉轻微疼痛的强度和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疼痛 疗效 髌腱末端
下载PDF
髌腱末端病运动员等速运动中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华英汇 陈世益 +2 位作者 刘广奇 封旭华 李淑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髌腱末端病与股内斜肌/股外侧肌平衡的关系。方法12名运动员分成两组(对照组6名无症状运动员;髌腱末端病组6名患有髌腱末端病运动员),分别接受等速肌力测试(60°/s)和表面肌电测试。比较两组运动员的股内斜肌(VMO)与股外侧... 目的探讨髌腱末端病与股内斜肌/股外侧肌平衡的关系。方法12名运动员分成两组(对照组6名无症状运动员;髌腱末端病组6名患有髌腱末端病运动员),分别接受等速肌力测试(60°/s)和表面肌电测试。比较两组运动员的股内斜肌(VMO)与股外侧肌(VL)的肌电积分比率(VMO∶VL)及其VMO和VL激发时间的差异。结果髌腱末端病组VMO∶VL比率更大。VMO和VL激发时间的差异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髌腱末端病运动员中存在股内斜肌/股外侧肌肌力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末端 运动员 股四头肌 表面肌电
下载PDF
专业运动员髌腱末端病保守疗法的超声随访 被引量:4
5
作者 郭丽娟 崔立刚 +2 位作者 李玉梅 廖丽萍 宋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0-584,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专业运动员髌腱末端病保守治疗中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24名髌腱末端病的专业运动员,根据体外超声波治疗强度随机分为无痛组、微痛组和极痛组,每组8名。记录治疗前后髌腱的高频声像图特征变化,包括二维病变范围、彩...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专业运动员髌腱末端病保守治疗中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24名髌腱末端病的专业运动员,根据体外超声波治疗强度随机分为无痛组、微痛组和极痛组,每组8名。记录治疗前后髌腱的高频声像图特征变化,包括二维病变范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血流情况,并与传统的临床疗效评估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2个疗程终止研究后,疼痛消失或缓解的运动员在无痛、微痛和极痛组的比例分别为37.5%、87.5%和62.5%。无痛、微痛和极痛组的疼痛评分治疗前分别为(4.50±2.07)、(4.88±1.13)和(6.13±1.55)分;治疗后分别为(4.88±2.17)、(3.00±1.77)和(5.13±2.36)分。其中,微痛组与极痛组的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均值均明显减少,微痛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髌腱厚度变薄、低回声面积变小及血流分布变少做为炎症好转的超声指标,将结果分为有效、无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无痛、微痛和极痛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8%、50%和62%,其中,微痛和极痛组均明显高于无痛组(P均<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客观、定量地显示髌腱末端病保守治疗中的声像图变化,较临床评估更能真实反映病变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末端 肌骨超声 超声波治疗
下载PDF
离心训练治疗髌腱末端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春雨 韩小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在已经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中,系统地回顾、总结,并比较治疗髌腱末端病的各种离心训练方法。方法:在各大数据库中检索关于离心训练治疗髌腱末端病的研究,纳入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9篇文献共计229例患者最终被纳入研究。结果:现有的... 目的:在已经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中,系统地回顾、总结,并比较治疗髌腱末端病的各种离心训练方法。方法:在各大数据库中检索关于离心训练治疗髌腱末端病的研究,纳入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9篇文献共计229例患者最终被纳入研究。结果:现有的证据表明离心训练是治疗髌腱末端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研究质量差异较大,未能进行meta分析。结论:离心训练对于髌腱末端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是否比其他形式的运动疗法(如向心训练、牵伸训练)更有效,仍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多数方案采用在25°斜面上进行缓慢的离心下蹲这种运动形式,运动中疼痛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自身体重开始,出现疼痛减轻或无痛等适应训练表现时逐渐增加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训练 髌腱末端 循证医学
下载PDF
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屈伸峰力矩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国祥 岳春林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6-59,共4页
目的:比较与分析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力学特征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规律,为髌腱末端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正常对照组10名,髌腱末端病组10名),分别进行膝关节力量和sEMG的测试,比较与分析膝... 目的:比较与分析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力学特征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规律,为髌腱末端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正常对照组10名,髌腱末端病组10名),分别进行膝关节力量和sEMG的测试,比较与分析膝关节屈肌力矩、伸肌力矩和股四头肌sEMG的变化;结果:1)在等长运动时,末端病组的伸肌PT明显小于对照组、F/E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组;2)在等速运动时,末端病组的伸肌PT明显小于对照组,并随着运动角速度增加而变化显著;3)末端病组iEMG的VM/VL比值在等长运动和等速运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屈肌与伸肌的力量差距较为突出,存在股内侧肌活动低下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不平衡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末端 等长运动 等速运动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动作反应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国祥 张秋霞 鲍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8-842,共5页
目的:通过对股四头肌收缩过程中的电机械应答现象分析,探讨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动作反应特征。方法:选择单侧膝关节患有髌腱末端病(PT)的男性运动员11例,分别在屈膝30°、60°和90°条件下,进行膝关节最大伸膝力量(MVC)... 目的:通过对股四头肌收缩过程中的电机械应答现象分析,探讨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动作反应特征。方法:选择单侧膝关节患有髌腱末端病(PT)的男性运动员11例,分别在屈膝30°、60°和90°条件下,进行膝关节最大伸膝力量(MVC)、动作反应时(TRT)和股四头肌sEMG的测试,比较PT侧和对侧膝关节的TRT和股四头肌的反应前时(PMT)、电机械延迟(EMD)以及sEMG积分值的变化。结果:屈膝30°、60°和90°时,PT侧膝关节TRT均较对侧延长(P<0.05),PT侧膝关节在屈膝30°时的股内侧肌PMT和屈膝90°时的股外侧肌PMT,与对侧比较均延长(P<0.05);PT侧膝关节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直肌的EMD与对侧比较均延长,且以股内侧肌EMD变化最为显著。结论:髌腱末端病股四头肌存在肌电激发和收缩时间延迟现象,股四头肌收缩非同步化增加是引起膝关节动作反应迟缓和力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末端 动作反应时 股四头肌 电机械应答
下载PDF
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等速向心和离心运动时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的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国祥 严永军 岳春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6期9105-9108,共4页
背景:髌腱末端病是腱止点部位的微细损伤,股四头肌群中的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变化,可直接导致髌骨产生异常运动从而对腱止点部位产生影响。目的:比较与分析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力学特征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 背景:髌腱末端病是腱止点部位的微细损伤,股四头肌群中的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变化,可直接导致髌骨产生异常运动从而对腱止点部位产生影响。目的:比较与分析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力学特征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规律,为髌腱末端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观察,于2009-06/07在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机能评定实验室完成。对象:选择患有髌腱末端病的男性运动员10人为髌腱末端病组,年龄(21.44±1.51)岁。配对选择10名无膝关节伤病的运动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1.37±1.36)岁。方法: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膝关节力量和表面肌电测试,比较与分析膝关节屈肌力矩、伸肌力矩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等速运动时两组对象屈伸肌力矩的比较。②两组对象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的比较。③两组对象股内侧肉和股外侧肌表面肌电积分值比率的比较。结果: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时,末端病组屈伸肌峰力矩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股内侧肌表面肌电积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股外侧肌和股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时,末端病组股内侧肌/股外侧肌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屈肌与伸肌的力量差距较为突出,存在股内侧肌活动低下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不平衡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末端 等速运动 股四头肌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冲击波用于优秀运动员髌腱末端病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雪峰 程亮 +3 位作者 钱莉 陈诗 蒋云飞 邓燕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58-860,共3页
优秀运动员发生髌腱末端病(patellar tendenopathy,PT)的主因是训练强度过大,髌骨和髌腱长期处在超负荷状态,引起髌腱的髌尖附着处反复牵拉进而导致慢性损伤。
关键词 髌腱末端 优秀运动员 冲击波 治疗 训练强度 慢性损伤 超负荷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运动员髌腱末端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34-935,共2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髌腱末端病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67例运动员髌腱末端病患者全部采用保守治疗,其中38例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29例采用手法按摩、针灸等其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与其他疗法之间的效果有无差异。结果...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髌腱末端病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67例运动员髌腱末端病患者全部采用保守治疗,其中38例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29例采用手法按摩、针灸等其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与其他疗法之间的效果有无差异。结果:经相同疗程治疗后,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者显效65.79%,有效26.32%,效果不明显7.89%。采用其他保守疗法者显效31.03%,有效41.38%,效果不明显27.59%。两组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髌腱末端病方法简便,操作安全,疗效显著,较其他保守治疗方法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髌腱末端 运动员 按摩 针灸
下载PDF
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屈伸峰力矩和表面肌电图的特征(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岳春林 王国祥 王文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03-306,共4页
背景:髌腱末端病是腱止点部位的微细损伤,股四头肌群中的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变化,可直接导致髌骨产生异常运动从而对腱止点部位产生影响。目的:分析髌腱末端病发生机制和髌腱末端病对膝关节及其周围肌肉活动产生的影... 背景:髌腱末端病是腱止点部位的微细损伤,股四头肌群中的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变化,可直接导致髌骨产生异常运动从而对腱止点部位产生影响。目的:分析髌腱末端病发生机制和髌腱末端病对膝关节及其周围肌肉活动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0名患有髌骨肌腱病的男运动员及10名运动项目、身高和年龄匹配的正常男运动员,采用瑞士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分别进行膝关节力量和表面肌电图的测试,比较与分析膝关节屈肌力矩、伸肌力矩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发现在等长运动时,末端病组的伸肌伸肌峰力矩明显小于对照组、峰值转矩比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在等速运动时,末端病组的伸肌伸肌峰力矩明显小于对照组,并随着运动角速度增加而变化显著,而峰值转矩比比值均不同程高于对照组;末端病组的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整合肌电图比值在等长运动和等速运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屈肌与伸肌的力量差距较为突出,存在股内侧肌活动低下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不平衡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末端 运动员 等长运动 等速运动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阻断法”辅以康复方案治疗篮球运动员髌腱末端病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良祥 于亮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8-49,共2页
介绍"阻断法"的操作方法,并以实验对用此方法配合康复方案治疗篮球运动员髌腱末端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阻断法"配合康复方案比单纯使用该康复方案效果更为明显。篮球运动员在实践中熟练地使用该技术对损伤的预防... 介绍"阻断法"的操作方法,并以实验对用此方法配合康复方案治疗篮球运动员髌腱末端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阻断法"配合康复方案比单纯使用该康复方案效果更为明显。篮球运动员在实践中熟练地使用该技术对损伤的预防与康复均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断法 篮球 髌腱末端
下载PDF
冲击波疗法治疗排球运动员髌腱末端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排球运动员髌腱末端病采用冲击波疗法(shock wave therapy,SW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0例2008年3月~2009年4月我院体育系排球运动员因髌腱末端病在附属医院理疗科接受非手术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治疗方式的... 目的:探讨排球运动员髌腱末端病采用冲击波疗法(shock wave therapy,SW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0例2008年3月~2009年4月我院体育系排球运动员因髌腱末端病在附属医院理疗科接受非手术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SWT治疗(SWT组)33例,对照组37例,采用支具固定和离子电渗透疗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Victorian运动学会评价标准(victorian institute of sport assessment,VISA)评分以及Roles-Maudsley(RM)评分评估两组运动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12个月时VAS疼痛评分、VISA评分以及R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WT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SWT组33例运动员均返回排球赛场;而对照组37例运动员中只有26例(70.2%)返回赛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40,P=0.001)。结论:SWT是治疗排球运动员髌腱末端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有利于运动员尽早返回运动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疗法 排球运动员 髌腱末端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运动员髌腱末端病患者对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兰坤 李鑫 何海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733-1737,共5页
目的:探究身痛逐瘀汤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运动员髌腱末端病(Patellar Tendinopathy,PT)患者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PT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身痛逐瘀汤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运动员髌腱末端病(Patellar Tendinopathy,PT)患者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PT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身痛逐瘀汤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均同时治疗6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并比较;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平衡能力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在等速肌力、肌肉耐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并比较;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的肌电积分、中位频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0°/s峰力矩、60°/s峰力矩、肌肉耐力屈伸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VAS评分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0°/s峰力矩屈、60°/s峰力矩屈、肌肉耐力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40°/s峰力矩伸、60°/s峰力矩伸、肌肉耐力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后轴、左右轴、A2-A6轴、A4-A8轴和圆周轴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体外冲击波能通过改善运动员PT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稳定关节,重建平衡,从而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体外冲击波 运动员 髌腱末端 股四头肌表面肌电 平衡能力 等速肌力 视觉模拟评分法 疗效
下载PDF
八段锦训练治疗髌腱末端病的随机对照:改善疼痛、肌肉柔韧性及下肢平衡稳定性 被引量:15
16
作者 赵田芋 晋松 +3 位作者 张迪 刘晓潇 马江 王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62-1668,共7页
背景:髌腱末端病的现有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探索针对髌腱末端病的普适性运动训练方案对于优化髌腱末端病的临床治疗措施具有积极意义。目的:探究八段锦训练联合冲击波治疗对髌腱末端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髌腱末端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 背景:髌腱末端病的现有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探索针对髌腱末端病的普适性运动训练方案对于优化髌腱末端病的临床治疗措施具有积极意义。目的:探究八段锦训练联合冲击波治疗对髌腱末端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髌腱末端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干预,对照组采用冲击波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八段锦训练。以目测类比评分、闭目单足站立时长、改良托马斯试验膝屈曲角度、垂直纵跳状态、三维步态等为观察指标,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的疼痛程度、肌肉柔韧性和运动功能等进行评估,并对受试者的疼痛情况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观察,通过对比两组差异来评估八段锦训练对髌腱末端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随访1个月,试验组髌腱末端病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744,P<0.05);(2)干预4周后,试验组改良托马斯试验时的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2.738,P<0.05);(3)干预4周后,试验组患者闭目单足站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z=-4.544,P<0.05);(4)干预4周后,试验组患者落地时的髋关节屈曲角度(t=2.584,P<0.05)、膝关节屈曲角度(t’=2.053,P<0.05)均显著大于对照组;(5)干预4周后,试验组患者步行过程中的膝伸展角度小于对照组(t=-3.081,P<0.05);(6)结果表明八段锦训练可以缓解髌腱末端病患者的疼痛,增加患者下肢平衡稳定性以及肌肉的柔韧性,提升下肢发力与缓冲能力,减少患者步行过程中的异常膝伸展,缩短整个康复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髌腱末端 冲击波 三维步态 膝关节 髋关节 随机对照
下载PDF
维多利亚运动评估研究院髌腱肌腱病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新丰 周义钦 +2 位作者 张健 郑昱新 钱齐荣 《骨科》 CAS 2021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将维多利亚运动评估研究院髌腱肌腱病量表(VISA⁃P)翻译成中文版量表(VISA⁃P⁃Ch),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方法将英文版的VISA⁃P按规定翻译成中文版的VISA⁃P⁃Ch,用该评分表对30名髌腱肌腱病病人及3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试,1周内进... 目的将维多利亚运动评估研究院髌腱肌腱病量表(VISA⁃P)翻译成中文版量表(VISA⁃P⁃Ch),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方法将英文版的VISA⁃P按规定翻译成中文版的VISA⁃P⁃Ch,用该评分表对30名髌腱肌腱病病人及3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试,1周内进行重测,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s)评价重测信度。用主成分及因子分析结构效度;通过VISA⁃P⁃Ch与Bla⁃zina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来分析量表的效标效度;对髌腱肌腱病组和对照组进行区分效度评价。结果VISA⁃P⁃Ch评分量表重测的ICC=0.972。主成分及因子分析共选出3个公因子,解释总变量的78.6%。髌腱肌腱病组和对照组的VISA⁃P⁃Ch评分分别为(71.0±10.5)分、(98.9±1.2)分,两组间总分和量表内各问题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VISA⁃P⁃Ch评分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可实施性,能用于中文区髌腱肌腱病病人的评价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版VISA⁃P评分表 髌腱肌腱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运动员髌腱末端病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捷 李文彦 +4 位作者 刘瑞瑞 方相 贾敏 王晨 张美珍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第11期10-13,16,共5页
髌腱末端病是膝关节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高致病率和复发率对运动员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因此确定引起髌腱末端病的具体原因和有效治疗方案尤为重要。通过检索和总结1990年-2020年国内外对髌腱末端病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表... 髌腱末端病是膝关节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高致病率和复发率对运动员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因此确定引起髌腱末端病的具体原因和有效治疗方案尤为重要。通过检索和总结1990年-2020年国内外对髌腱末端病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篮球和排球是髌腱末端病的高发项目;髌腱末端病是由内部与外部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外部危险因素可以通过人为手段进行干预,内部危险因素多是由于人体生理结构特征而较难改变;离心训练和体外冲击波是治疗髌腱末端病最常用且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案,而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可以优先考虑关节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末端 危险因素 治疗方案
下载PDF
物理疗法在运动员髌腱末端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新通 覃华生 +4 位作者 陈沛 范宝珠 黄晓宇 潘玮敏 于彩钰 《中国康复》 2022年第1期47-51,共5页
髌腱末端病(Patellar Tendinopathy,PT)是一种因长期过度使用所致的髌腱损伤,主要表现为髌腱疼痛、局限性或弥漫性肿胀以及运动功能受限,常见于长期进行跳跃或落地等相关体育项目的年轻运动员[1]。据报道,排球和篮球运动员的PT患病率约... 髌腱末端病(Patellar Tendinopathy,PT)是一种因长期过度使用所致的髌腱损伤,主要表现为髌腱疼痛、局限性或弥漫性肿胀以及运动功能受限,常见于长期进行跳跃或落地等相关体育项目的年轻运动员[1]。据报道,排球和篮球运动员的PT患病率约占32%~45%,而田径运动员、手球运动员以及足球运动员的患病率约占13%~2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末端 运动员 物理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贴扎技术结合针刀治疗运动员髌腱末端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江飞 姚新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7期676-678,共3页
运动员髌腱末端病主要表现为跳跃、负重、突然加速及变向跑时髌骨下方疼痛的一种慢性创伤性病变。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技术特点决定了其与此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治疗与康复比较困难,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与竞技水平。贴扎技术是运动医学... 运动员髌腱末端病主要表现为跳跃、负重、突然加速及变向跑时髌骨下方疼痛的一种慢性创伤性病变。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技术特点决定了其与此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治疗与康复比较困难,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与竞技水平。贴扎技术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肌内贴对容易损伤的肌肉、关节、韧带予以贴扎保护,对运动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末端 运动员 针刀 贴扎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