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刀治疗髌骨外移56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仁明 赖志刚 《科学之友》 2007年第04B期206-206,208,共2页
目的:探讨髌骨外偏移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针刀手法中药功能锻炼综合疗法治疗髌骨外偏移。结果:治疗优良率达85%。结论:针刀综合疗法是治疗髌骨外偏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针刀 手法 髌骨外移
下载PDF
杨式太极拳演习者髌骨外移现象及其纠正 被引量:18
2
作者 徐伟军 李英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14-1415,1424,共3页
从形态学和解剖学的角度,对杨式太极拳演习者下肢膝关节髌骨外移现象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杨式太极拳演习者膝关节髌骨外移现象比较严重,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髌骨外移是导致太极拳演习者膝病痛的主要原因;膝关节髌骨外移是由于动作错... 从形态学和解剖学的角度,对杨式太极拳演习者下肢膝关节髌骨外移现象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杨式太极拳演习者膝关节髌骨外移现象比较严重,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髌骨外移是导致太极拳演习者膝病痛的主要原因;膝关节髌骨外移是由于动作错误造成"膝移距"的结果。研究提示,下肢动作"圆裆开胯",运动中膝与脚尖保持同向,是避免髌骨外移,提高太极拳健身效果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演习者 髌骨外移 纠正方法
原文传递
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与髌股关节适合角及髌骨外移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强 殷力 +3 位作者 乔志 韩奇财 娄超举 李弘帅 《医药论坛杂志》 2014年第4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髌股关节适合角及髌骨外移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进行的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52例患者(共计68例膝关节)进行随访,测量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并拍摄膝关节屈曲45°及90°时的...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髌股关节适合角及髌骨外移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进行的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52例患者(共计68例膝关节)进行随访,测量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并拍摄膝关节屈曲45°及90°时的髌骨轴线位片,按Aglietti提供的正常人的髌股适合角范围(-8°±6)为标准将68例膝分为A、B组,对两组间的膝关节活动度、髌骨外移度及髌股适合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例膝关节的髌骨外移及髌股关节适合角在45°及90°时有明显差异性(P<0.05),A、B两组间的膝关节活动度、髌股关节适合角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髌骨外移在45°及90°时A、B组间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非髌骨置换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与其髌股适合角关系密切,而与其髌骨外移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髌股关节适合角 膝关节活动度 髌骨外移
原文传递
膝关节外侧盘状软骨全切后晚期髌骨外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伟锋 王顺义 +1 位作者 王倩 李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872-1876,共5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盘状软骨全切术后晚期对髌骨轨迹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外侧盘状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52例;年龄14~38岁,平均(25.03±9.45)岁。左膝50例,右膝46例。所有患者均于...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盘状软骨全切术后晚期对髌骨轨迹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外侧盘状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52例;年龄14~38岁,平均(25.03±9.45)岁。左膝50例,右膝46例。所有患者均于关节镜下行盘状软骨全切手术。行负重位X线片和膝关节CT扫描检查,测量胫骨股骨角、外侧胫股关节间隙、髌骨外移度和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手术前后数据对比观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56±2.31)年。患者膝外侧关节间隙由术前(5.95±1.50) mm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3.95±0.8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髌骨外移度由术前(0.15±0.10) mm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3.2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股骨角由术前(176.56±2.54)°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167.52±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TG值由术前(11.60±2.85) mm显著增加至(20.35±2.2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外侧盘状软骨全切手术可能导致髌骨外移,引发髌股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盘状半月板 全切除术 髌骨外移 关节镜
原文传递
股骨下端的形态及其在膝关节运动中对髌骨的限制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玉莲 夏玉军 +1 位作者 王守彪 丁士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通过对股骨下端关节面形态的测量分析,探讨其在膝关节运动中对骸骨的限制作用。方法:用精度为0.01mm的电子数显游标卡尺对50副完整股骨的下端关节面进行了26个项目的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股骨内侧髁... 目的:通过对股骨下端关节面形态的测量分析,探讨其在膝关节运动中对骸骨的限制作用。方法:用精度为0.01mm的电子数显游标卡尺对50副完整股骨的下端关节面进行了26个项目的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股骨内侧髁较外髁不仅前后径线长,而且其长轴与关节面横轴之夹角也大;外侧髁髌面较内侧髁髌面宽、长而突起。结论:在伸膝过程中,小腿有一外旋过程使膝外翻;股骨外侧髁髌面对髌骨的外移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下端 形态 髌骨外移 膝关节运动
下载PDF
髌骨倾斜角动态变化分析对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谭珊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髌骨倾斜角动态变化分析对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髌股关节不稳定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本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人员进行核磁共振检查,记录横... 目的:探讨髌骨倾斜角动态变化分析对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髌股关节不稳定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本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人员进行核磁共振检查,记录横轴位、矢状位以及膝关节屈膝0°和30°时的髌骨倾斜角。结果:研究组外侧滑车倾斜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0°髌骨倾斜角、30°髌骨倾斜角以及倾斜角变化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偏移加重型患者出现倾斜角增大概率均明显高于髌骨倾斜型与偏移减轻型患者(P<0.05),髌骨倾斜型患者出现倾斜角增大概率明显高于偏移减轻型(P<0.05);Wiberg分型Ⅲ型患者0°位髌骨倾斜角、30°位髌骨倾斜角均大于Wiberg分型Ⅰ、Ⅱ型患者(P<0.05)。结论:在髌骨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中,对髌骨倾斜角变化值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结合髌骨外移比值对患者进一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倾斜角动态变化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 诊断价值 髌骨外移比值
下载PDF
MRI图像定量测量在髌股关节不稳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五艳 李辉 +2 位作者 王改梅 李彩霞 唐俊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评估MRI图像定量测量的相关参数在髌股关节不稳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髌股关节不稳组纳入自2015-01—2020-05确诊并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47例髌股关节不稳患者,髌股关节正常组纳入55例无髌股关节不稳的正常单侧膝关节MRI图像,... 目的评估MRI图像定量测量的相关参数在髌股关节不稳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髌股关节不稳组纳入自2015-01—2020-05确诊并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47例髌股关节不稳患者,髌股关节正常组纳入55例无髌股关节不稳的正常单侧膝关节MRI图像,比较髌股关节不稳组与髌股关节正常组在MRI图像上测量的髌骨偏移指数、髌骨倾斜度、髌骨外移度、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滑车沟角度、TT-TG距离共6项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MRI图像定量测量的诊断效能。结果髌股关节不稳组的髌骨偏移指数、髌骨倾斜度、髌骨外移度、滑车沟角度、TT-TG距离均大于髌股关节正常组,而髌股关节正常组髌骨外侧滑车倾斜度大于髌股关节不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图像定量测量6项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8,诊断髌股关节不稳的敏感度如下:髌骨偏移指数为0.834,髌骨倾斜度为0.785,髌骨外移度为0.762,滑车沟角度为0.849,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为0.883,TT-TG距离为0.792;诊断髌股关节不稳的特异度如下:髌骨偏移指数为0.716,髌骨倾斜度为0.642,髌骨外移度为0.855,滑车沟角度为0.794,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为0.671,TT-TG距离为0.825。结论MRI图像定量测量对于髌股关节不稳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且可以评估髌股关节不稳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不稳 膝关节 MRI图像定量测量 髌骨偏移指数 髌骨倾斜度 髌骨外移 滑车沟角度 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 胫骨结节-滑车间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