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内延长钉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进 张永红 +1 位作者 王钞琦 秦泗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2-647,共6页
目的综述髓内延长钉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外有关髓内延长钉的发展史、类型和优缺点、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髓内延长钉系统主要包括机械型、电力马达驱动型及磁力驱动型。与传统外固... 目的综述髓内延长钉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外有关髓内延长钉的发展史、类型和优缺点、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髓内延长钉系统主要包括机械型、电力马达驱动型及磁力驱动型。与传统外固定延长技术相比,该技术在并发症发生率、骨愈合、术后功能康复、切口美观度、便利性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不足,例如疼痛、牵张率不可控、器械故障等。临床应用髓内延长钉进行肢体延长时,应合理掌握其适应证,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髓内延长钉为肢体延长提供了新的选择,初步临床疗效良好,是肢体延长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延长钉 肢体延长 牵拉组织再生
原文传递
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及其临床治疗理念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甫寰 Peter H.Thaller 秦泗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23-1629,共7页
Ilizarov技术是国际公认的肢体矫形临床治疗方法,但外固定相关的并发症较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Ilizarov技术基础上形成了第2代肢体矫形技术——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自20世纪80年代首个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出现,... Ilizarov技术是国际公认的肢体矫形临床治疗方法,但外固定相关的并发症较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Ilizarov技术基础上形成了第2代肢体矫形技术——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自20世纪80年代首个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出现,经过4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有超过3种延长机制的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而且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已经形成了成熟稳定的临床治疗模式,如德国Peter H.Thaller教授提出的End-Point-First(EPF)方案。与Ilizarov技术相比,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在便利性、舒适度、感染风险、软组织损伤、术后疼痛感以及肢体延长可控性方面均有明显优势。目前,国内尚无相关器械及其临床应用,该文主要对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的发展、临床治疗理念以及目前国外肢体延长治疗现状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国内肢体矫形进一步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 肢体矫形 ILIZAROV技术 治疗理念
原文传递
可延长髓内钉治疗儿童成骨不全下肢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3
作者 熊竹 曾帅丹 +2 位作者 刘丹 邱鑫 唐盛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针对可延长髓内钉治疗儿童成骨不全下肢骨折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对该内固定方法的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 Med、Em 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有关可延长髓内钉治疗成骨不全(ost... 目的针对可延长髓内钉治疗儿童成骨不全下肢骨折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对该内固定方法的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 Med、Em 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有关可延长髓内钉治疗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患儿下肢骨折的文献,筛选后将文献中报道的随访结果相关数据进行提取,采用Stata10. 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的文献共8篇,研究对象为258例经可延长髓内固定的OI患儿下肢骨,其中股骨157例,胫骨101例;患儿年龄范围为3. 1~8. 0岁,术后随访时间为17~228个月。合并分析后得出术后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5. 00%(95%CI:15. 00%~34. 00%),主要为钉移位,Egger和Begg检验结果显示无发表偏倚(P_(Egger)=0. 248,P_(Begg)=0. 386);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6. 00%(95%CI:9. 00%~23. 00%),主要为再骨折,Egger和Begg检验结果显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P_(Egger)=0. 040,P_(Begg)=0. 086);而再手术率的研究分析得出其发生率约23. 00%(95%CI:12. 00%~35. 00%),Egger和Begg检验结果显示无发表偏倚(P_(Egger)=0. 734,P_(Begg)=0. 806)。结论钉移位和再骨折是可延长髓内钉治疗OI患儿下肢骨折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但与非延长髓内钉治疗组相比发生率显著降低,随着内固定系统的不断完善,该手术方法将帮助OI患儿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延长髓内 成骨不全 下肢骨折
下载PDF
六轴外固定器延长后置入髓内钉术治疗胫骨短缩
4
作者 杜辉 李恒 +3 位作者 何啸天 王建业 杨敬 武勇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4-451,共8页
目的:评估六轴外固定器延长后置入髓内钉术(LATN)治疗胫骨短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2年9月采用LATN治疗的10例胫骨短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17~33岁,平均(23.5±6.2)岁。测量手术前后... 目的:评估六轴外固定器延长后置入髓内钉术(LATN)治疗胫骨短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2年9月采用LATN治疗的10例胫骨短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17~33岁,平均(23.5±6.2)岁。测量手术前后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和机械轴过胫骨平台位置的百分比。末次随访时记录踝关节屈伸活动度、使用基于外固定器联合髓内钉延长术(LON)评分加以改良的积水潭(JST)胫骨延长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并采用Likert量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LATN疗效指标与年龄、预期和实际延长长度的相关性。结果:1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59个月,平均(35.2±12.8)个月。延长长度为2.0~10.6 cm,平均(6.2±2.3)cm;带外固定器时间为1.9~6.1个月,平均(4.7±1.2)个月,外固定指数(EFI)为0.6~1.4个月/厘米,中位数(四分位数)为0.71(0.67,1.00)个月/厘米。骨愈合时间为4.2~14.4个月,平均(8.6±2.8)个月,骨愈合指数(BHI)为1.0~2.6个月/厘米,平均(1.5±0.5)个月/厘米。手术前后MPTA、机械轴线通过胫骨平台位置的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平均减小9.0°±3.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ST胫骨延长评分显示优7例,良3例,中和差均0例;患者满意度为非常满意9例,满意1例。无一例出现深部感染。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实际延长长度与BHI均呈正相关(r=0.679、P=0.031,r=0.640、P=0.046),实际延长长度与EFI呈负相关(r=−0.688,P=0.028)。结论:LATN是安全、有效的胫骨延长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延长后置入髓内 六轴外固定器 胫骨
下载PDF
肢体延长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 张德文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78-779,共2页
关键词 肢体延长 髓内延长钉
下载PDF
成骨不全患儿合并股骨干骨折或畸形的外科治疗与康复
6
作者 李高磊 郑水长 +3 位作者 朱宇 卢文龙 樊晓韩 黎少言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并评价儿童成骨不全症外科治疗及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成骨不全患儿资料31例,共计51根股骨,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岁3个月至14岁6个月,平均(124.41±33.13)个月... 目的探讨并评价儿童成骨不全症外科治疗及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成骨不全患儿资料31例,共计51根股骨,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岁3个月至14岁6个月,平均(124.41±33.13)个月,所有患者均行FD可延长髓内钉手术,术后指导康复锻炼,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辅助双磷酸盐药物应用,定期随访,术前和术后1.5 a,应用Barthel评分和功能独立评定表(WeeFIM)评估疗效。结果31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除1例患儿二次选用FD可延长髓内钉翻修外,均未发生再骨折情况,Barthel评分由术前(52.10±5.88)分提升为术后(85.16±7.13)分,WeeFIM评分由术前(58.00±13.80)分提升为(83.14±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延长髓内钉,结合术后抗骨质疏松用药、正规康复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成骨不全患儿的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延长髓内 康复
下载PDF
成骨不全症下肢畸形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陆叶 高鹏 李梅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7期551-555,共5页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种编码Ⅰ型胶原蛋白基因突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的骨脆性增加疾病。由于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轻微外伤就会导致OI患者反复骨折、进行性骨骼畸形。临床上尚无根治OI的方法。应用双膦...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种编码Ⅰ型胶原蛋白基因突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的骨脆性增加疾病。由于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轻微外伤就会导致OI患者反复骨折、进行性骨骼畸形。临床上尚无根治OI的方法。应用双膦酸盐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有助于控制病情。对于合并严重下肢骨骼畸形的OI,手术矫形及固定并结合内科及康复等综合治疗是目前恢复此类患者功能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石膏固定、截骨后接骨板固定、多段截骨联合弹性髓内钉固定以及可延长髓内钉固定等方式。其中多段截骨联合弹性髓内钉和可延长髓内钉固定是当前治疗重度下肢长骨畸形的最主要方法。近些年发展的产前筛查技术、异体干细胞移植、基因靶向治疗等技术有望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症 多段截骨矫形 弹性髓内 延长髓内
下载PDF
新法增高术136例临床报告
8
作者 张义生 夏和桃 《中华综合医学》 2002年第6期514-514,共1页
目的:探讨改进后新方法延长胫骨手术操作方法,减少手术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胫骨髓腔内置入带锁髓内钉,外置延长器跨踝关节固定。结果;136你矮身材双下肢延长病人随访1-5年满意度98%。结论:新法延长胫骨延长段骨质愈合时... 目的:探讨改进后新方法延长胫骨手术操作方法,减少手术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胫骨髓腔内置入带锁髓内钉,外置延长器跨踝关节固定。结果;136你矮身材双下肢延长病人随访1-5年满意度98%。结论:新法延长胫骨延长段骨质愈合时间缩短。并发症少,跟腱挛缩程度轻,病人下床锻炼时间提前,手术年龄宽松,同时可矫正膝内外翻畸形,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法增高术 临床报告 胫骨截骨延长 带锁髓内延长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