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解剖髓内支撑系统与自体髂骨填充联合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正国 白雪东 +4 位作者 常祖豪 郭浩 刘玉杰 陈华 唐佩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13,134,共7页
背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脆性骨折,重建内侧柱稳定性是治疗的关键,但重建方式存在差异。目的比较新型解剖髓内支撑系统与钢板结合髂骨髓内支撑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2018年9月... 背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脆性骨折,重建内侧柱稳定性是治疗的关键,但重建方式存在差异。目的比较新型解剖髓内支撑系统与钢板结合髂骨髓内支撑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2018年9月-2021年6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新型解剖髓内支撑系统组和钢板结合自体髂骨移植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复位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生活能力DASH(disability of the arm,shoulder,and hand)评分、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7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分型骨折患者,男12例,女35例;三部分骨折25例,四部分骨折22例。新型解剖髓内支撑系统组22例,钢板结合自体髂骨移植组2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随访时间为18.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短于/少于对照组[(6.43±0.78)cm vs(10.74±0.81)cm,(192.27±55.02)mL vs(250±57.8)mL,(101.27±13.8)min vs(116.72±11.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第1天相比,观察组颈干角变化值小于对照组[(0.71±0.63)°vs(3.2±1.14)°,P<0.05]。两组在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DASH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自体髂骨联合钢板组相比,新型解剖髓内支撑系统组具有创伤小、维持复位能力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骨质疏松 解剖髓内支撑 锁定钢板 自体髂骨移植
下载PDF
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治疗老年患者PHF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绪彪 林晓旭 +2 位作者 张清旭 邱雪立 吴晓滨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观察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PHF)的疗效。方法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92例,采用单纯钢板固定术(钢板固定组)治疗52例,采用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联合支撑组)治疗4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肩关节活... 目的观察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PHF)的疗效。方法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92例,采用单纯钢板固定术(钢板固定组)治疗52例,采用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联合支撑组)治疗4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肩关节活动度、Neer评分、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Constsant-Murley(CM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支撑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均大于钢板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个月的Neer评分、ASES评分、CMS评分、ROM评分均较术后第3个月增加,VAS评分较术后第3个月降低(P<0.05);术后第12个月联合支撑组的Neer评分、ASES评分、CMS评分、ROM评分高于钢板固定组,VAS评分低于钢板固定组(P<0.05)。联合支撑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钢板固定组(P<0.05)。结论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治疗PHF患者,骨折复位良好,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 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髓内支撑结合微型钢板治疗第1跖骨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5
3
作者 柯文 石晓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1期54-54,共1页
2014年6月~2016年12月,我科采用同种异体骨髓内支撑结合微型钢板治疗15例第1跖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髓内支撑 骨折 粉碎性 跖骨骨折
下载PDF
骨水泥髓内支撑与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生物力学特性比较
4
作者 朱德强 宗宇宁 周大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771-775,781,共6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技术,比较外侧锁定钢板联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髓内支撑、外侧锁定钢板联合硫酸钙(CSC)骨水泥髓内支撑及Multiloc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指标。方法在1名老年骨质疏松女性(69岁,...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技术,比较外侧锁定钢板联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髓内支撑、外侧锁定钢板联合硫酸钙(CSC)骨水泥髓内支撑及Multiloc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指标。方法在1名老年骨质疏松女性(69岁,骨密度T值为-2.6)志愿者肱骨CT数据基础上建立骨缺损肱骨近端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将外侧锁定钢板联合PMMA骨水泥髓内支撑(LLP-PMMA组)、外侧锁定钢板联合CSC骨水泥髓内支撑(LLP-CSC组)、Multiloc髓内钉(Multiloc组)3种不同内固定系统与骨折模型进行装配组合。模拟肱骨近端受力情况,对模型施加外展、内收、屈伸及旋转载荷。通过比较各组模型内植物的结构刚度、最大应力及应力分布、骨折断端位移及扭转角度评估不同内固定系统的力学稳定性。结果与Multiloc组比较,LLP-PMMA组和LLP-CSC组内收、外展、屈伸、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载荷下对应的结构刚度更强。在矢量载荷下,LLP-PMMA组和LLP-CSC组的内植物最大应力更小;在旋转载荷下,Multiloc组的内植物应力分布更均匀,最大应力更小。与Multiloc组比较,LLP-PMMA组和LLP-CSC组内收、外展、屈伸、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载荷下对应的断端位移和扭转角度更小。结论从有限元分析上看,外侧锁定钢板联合解剖状骨水泥髓内支撑占位器加强固定系统相较于联合Multiloc髓内钉固定系统具有更强的髓内支撑效果,生物力学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骨质疏松 髓内支撑 Multiloc髓内 骨水泥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常祖豪 张伟 +1 位作者 唐佩福 陈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5-380,共6页
目的对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肱骨近... 目的对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和/或粉碎性骨折,在现有锁定钢板基础上进行内侧支撑增强固定十分必要。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主要分为髓外支撑和髓内支撑,进一步可根据支撑物材料和来源分为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支撑,根据支撑位点分为内侧柱支撑、Calcar区支撑和肱骨头支撑,根据增强固定物形态可分为腓骨干、股骨头、解剖型腓骨等支撑。临床研究和生物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是肱骨近端骨折重要的增强固定方式。结论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作为肱骨近端骨折最为重要的治疗策略,是当前临床治疗和研究的热点,但对于支撑方式、支撑位点、支撑物形态和种类等问题尚存在广泛争议,仍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和生物力学试验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以及进行多学科有机融合探究,以期为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提供更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 髓内支撑 髓外支撑 骨质疏松性骨折
原文传递
解剖状骨水泥占位器在治疗内侧柱缺失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实用性的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宗宇宁 薛海鹏 +5 位作者 韩天宇 张昊 王帅 马翔宇 纪振钢 周大鹏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242-251,共10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比较腓骨、柱状骨水泥、解剖状骨水泥占位器联合锁定钢板治疗内侧柱缺失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建立肱骨近端骨折伴内侧柱缺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后,将单纯外侧锁定钢板(lateral locking plate,L...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比较腓骨、柱状骨水泥、解剖状骨水泥占位器联合锁定钢板治疗内侧柱缺失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建立肱骨近端骨折伴内侧柱缺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后,将单纯外侧锁定钢板(lateral locking plate,LLP)、外侧锁定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lateral locking plate-fibular shaft allograft,LLP-FS)、外侧锁定钢板联合柱状骨水泥髓内支撑占位器(lateral locking plate-column cement spacer,LLP-CC)、外侧锁定钢板联合解剖状骨水泥髓内支撑占位器(lateral locking plate-anatomic cement spacer,LLP-AC)、以及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前内侧重建钢板(lateral locking plate-medial reconstruction plate,LLP-MRP)五种不同内固定系统植入进行装配组合。在正常和骨质疏松的情况下,对模型施加外展、内收、屈伸、轴向压缩和旋转载荷。通过比较各组模型内固定物的结构刚度、最大应力及应力分布、骨折断端位移来评估比较生物力学特性。结果LLP-FS、LLP-CC、LLP-AC三组髓内支撑的生物力学特性均较LLP组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与其他两种髓内支撑方法相比,在各项载荷下LLP-AC组整体结构刚度明显更高,内植物最大应力更小,应力分布更均匀,骨折断端位移最小。其生物力学特性更接近甚至优于LLP-MRP组。结论从有限元的角度看,解剖状骨水泥髓内支撑占位器可以提供强而有效的内侧柱支撑,从而更好地分散LLP上的应力,增强LLP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解剖状骨水泥髓内支撑占位器联合锁定钢板可以有效地治疗内侧柱缺失型肱骨近端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髓内支撑 骨水泥占位器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C2型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孝均 陈红生 +4 位作者 邹永根 冯会容 吴健 张箭 彭忠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C2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采用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髓内支撑、锁定钢板固定治疗AO分型为C2型肱骨近端骨折且随访完整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11例;...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C2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采用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髓内支撑、锁定钢板固定治疗AO分型为C2型肱骨近端骨折且随访完整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11例;年龄55~70岁,平均64岁。致伤原因:跌伤12例,交通事故伤3例,运动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6d,平均4.5d。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评判骨折愈合情况,并测量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采用前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Neer评分评判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8~24周,平均20周。无大、小结节再移位,肱骨头移位或坏死发生,无明显排斥反应,无螺钉松动、拔出、切割等并发症。术中颈干角为130.5~138.0°,平均134.0°;末次随访时为126.6~136.9°,平均132.50,较术中略有丢失。术后12个月,肱骨头高度丢失1.8~4.6mm,平均2.0mm;被动前屈130~1600,平均1480;主动前屈120~145°,平均136°;外旋30~65°,平均56°;内旋15~25°,平均19°。DASH评分为2~53分,平均12分;SF-36量表评分为50~95分,平均89分。肩关节功能根据Neer评分评定: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固定能够有效复位和固定C2型肱骨近端骨折块,改善临床评分,降低内固定失败(如螺钉松动、切割)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同种异体腓骨移植 髓内支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