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分型在单核细胞相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4/M5)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元峰 郑源海 +1 位作者 周艳贞 梅序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9期2520-2521,2523,共3页
目的探讨CD14、CD11b、CD64、CD4在鉴别诊断单核细胞相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M4/M5)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20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的免疫表型。结果在单核细胞相关性AML(M4/M5)中CD14、CD11... 目的探讨CD14、CD11b、CD64、CD4在鉴别诊断单核细胞相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M4/M5)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20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的免疫表型。结果在单核细胞相关性AML(M4/M5)中CD14、CD11b、CD64和CD4的表达率依次为45.4%、46.1%、83.0%和62.4%。与非单核细胞相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相比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D14、CD11b特异性高(100%和91.8%),CD64敏感性高(83.0%)。结论 CD14、CD11b、CD64、CD4有助于M4/M5与其他AML各亚型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相关性细胞白血病 CD14 CD11B CD64 CD4
下载PDF
菊粉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小鼠外周血、肝脏及脾脏单核细胞型髓源性抑制细胞比例并调节炎症因子的分泌 被引量:7
2
作者 鲍婷 王振 +6 位作者 朱丽丽 卢海霞 汪婷 张艳婷 张晓霞 王浩 杨少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8-235,共8页
目的探讨菊粉(INU)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单核细胞型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和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INU对照组、NAFLD模型组和INU处理的NAFLD模型组。正常饮食组和INU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NA... 目的探讨菊粉(INU)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单核细胞型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和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INU对照组、NAFLD模型组和INU处理的NAFLD模型组。正常饮食组和INU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NAFLD模型组和INU处理的NAFLD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含60%脂肪)。同时INU对照组和INU处理的NAFLD模型组给予INU(5 g/kg),喂养14周后,处死小鼠并收集小鼠外周血、肝脏和脾脏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肝脏和脾脏中M-MDSC比例。细胞因子流式微球阵列检测技术(CBA)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Pearson统计分析各组织M-MDSC比例和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饮食组相比,NAFLD模型组外周血、肝脏和脾脏中M-MDSC的比例明显增加,血浆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变化不明显。与NAFLD模型组相比,INU处理的NAFLD模型组外周血、肝脏和脾脏中M-MDSC的比例明显增加,TNF-α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NAFLD小鼠外周血、肝脏及脾脏中M-MDSC分别与TNF-α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结论INU可募集NAFLD小鼠外周血、肝脏及脾脏中M-MDSC,发挥抗炎作用,延缓NAFL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单核细胞源性抑制细胞(M-MDSC) 炎症因子 菊粉(INU)
下载PDF
单核样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在酒精性肝病进展中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苗苗 孙子健 +1 位作者 张纪元 邹正升 《传染病信息》 2018年第2期112-115,120,共5页
目的调查单核样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onocytic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 MDSCs)在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患者外周血中的特点,探讨其与ALD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检测技术对79例ALD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者外... 目的调查单核样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onocytic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 MDSCs)在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患者外周血中的特点,探讨其与ALD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检测技术对79例ALD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m MDSCs的频率及其产生精氨酸酶的能力进行调查,并进一步分析m MDSCs频率与患者疾病进展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ALD患者外周血m MDSCs频率显著升高(P<0.001),且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呈弱正相关(r=0.263,P=0.019)。进一步分析发现,ALD患者精氨酸酶阳性m MDSCs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同样与NLR呈弱正相关(r=0.305,P=0.015)。结论ALD患者外周血m MDSCs显著增多,且与ALD进展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m MDSCs在ALD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单核系来源抑制细胞 疾病进展
下载PDF
丁酸增加酒精性肝病小鼠单核细胞性髓源性抑制细胞数量及抑炎因子水平
4
作者 任艺 张晓霞 +6 位作者 何芳 鲍婷 汪婷 李一唯 汪蕊 王浩 杨少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探讨丁酸对酒精性肝病(ALD)小鼠单核细胞性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以及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LD模型组、丁酸钠(NaB)干预对照组、NaB干预模型组。对照组给予Lieber-DeCarli对照液体... 目的探讨丁酸对酒精性肝病(ALD)小鼠单核细胞性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以及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LD模型组、丁酸钠(NaB)干预对照组、NaB干预模型组。对照组给予Lieber-DeCarli对照液体饮食,模型组给予等热量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饮食,同时NaB干预组给予含NaB(0.6 g/kg)的液体饮食喂养。喂养6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肝脏和脾脏细胞中M-MDSC比例;细胞因子流式微球阵列(CBA)技术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MDSC比例与血浆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ALD模型组外周血、肝脏和脾脏细胞中M-MDSC比例显著增加,血浆中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与ALD模型组相比,NaB模型组外周血、肝脏和脾脏细胞中M-MDSC比例明显增加。NaB干预后血浆TNF-α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外周血、肝脏和脾脏中M-MDSC分别与TNF-α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结论NaB通过招募外周血、肝脏、脾脏细胞中M-MDSC和抑制小鼠炎症反应进而缓解AL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ALD) 丁酸 单核细胞源性抑制细胞(M-MDSC)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对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李洁瑶 陈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0期3649-3653,共5页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粒系髓源抑制细胞(G-MDSC)与单核系髓源抑制细胞(M-MDSC)在化疗前后的比例变化,观察二者对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6例晚期肺癌患者和25名健康人外周血中两群MDSC的比例,检测其中22...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粒系髓源抑制细胞(G-MDSC)与单核系髓源抑制细胞(M-MDSC)在化疗前后的比例变化,观察二者对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6例晚期肺癌患者和25名健康人外周血中两群MDSC的比例,检测其中22例连续化疗患者不同化疗周期两群MDSC水平。结果 (1)患者外周血中G-MDSC(CD14-CD11b+)较M-MDSC(CD14+CD11b+)高(P <0. 05),健康人G-MDSC低于M-MDSC(P <0. 05)。与健康人相比,晚期肺癌患者G-MDSC比例较高(P <0. 001),但M-MDSC比例无显著差异。(2)在连续化疗患者中,随着化疗周期的进行,SD组与PR组的G-MDSC比例显著降低,而PD组无明显变化;在不同疗效组间,M-MDSC比例在化疗期间无明显差异。(3)化疗结束后,PR组G-MDSC比例低于SD组/PD组(P <0. 05)。(4)在化疗前,外周血中GMDSC比例高的患者疗效较差(P <0. 05)。结论在晚期肺癌患者中G-MDSC水平高于M-MD,G-MDSC高于健康对照组,其比例高低与化疗效果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单核源抑制性细胞 粒系源抑制性细胞 化疗
下载PDF
鸢尾素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抑制脂多糖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6
作者 符宗冬 李鸽 +5 位作者 林雪娟 陈丽君 张大启 李其富 廖小平 赵文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214-4218,共5页
目的探讨鸢尾素(Irisin)在脂多糖(LPS)诱导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巨噬细胞炎症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佛波酯诱导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LPS刺激构建THP-1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Irisin组、LPS组、L... 目的探讨鸢尾素(Irisin)在脂多糖(LPS)诱导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巨噬细胞炎症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佛波酯诱导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LPS刺激构建THP-1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Irisin组、LPS组、LPS+不同浓度Irisin组、LPS+Irisin+衣霉素(TM)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采用线粒体膜电位(MMP)试剂盒测定MMP。采用活性氧(ROS)试剂盒测定ROS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肌醇需要酶(IRE)1α、双链RNA激活的蛋白激酶类内质网激酶(PERK)、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phospho-核转录因子(NF)-κB p65和NF-κB p65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200 ng/ml Irisin处理后,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TNF-α、IL-6和IL-1β分泌显著下降(均P<0.05);200 ng/ml Irisin和TM共同处理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后,TNF-α、IL-6和IL-1β水平又显著升高(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ROS水平明显升高,MMP明显下降(均P<0.05),而Irisin则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ROS水平升高和MMP下降(均P<0.05)。与LPS组相比,LPS+Irisin组BIP、PERK和IRE1表达水平及phospho-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与LPS+Irisin组相比,LPS+Irisin+TM组以上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Irisin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NF-κB信号通路,改善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进而抑制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脂多糖 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巨噬细胞
下载PDF
LCMT1过表达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7
作者 李菡 蓝利 +7 位作者 王新航 刘彧冰 王名鸿 袁江浪 孔星星 陆彩玲 李习艺 唐深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933-1940,共8页
目的: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亮氨酸羟基甲基转移酶1(LCMT1)过表达THP-1细胞株,探讨LCMT1对THP-1细胞和THP-1源性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慢病毒技术,构建LCMT1过表达载体。设置blank组、OE-control组和OE-LCMT1组。荧光显微... 目的: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亮氨酸羟基甲基转移酶1(LCMT1)过表达THP-1细胞株,探讨LCMT1对THP-1细胞和THP-1源性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慢病毒技术,构建LCMT1过表达载体。设置blank组、OE-control组和OE-LCMT1组。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绿色荧光,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LCM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P2Ac甲基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将THP-1细胞经100 nmol/L佛波酯(PMA)处理48 h后诱导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M0型巨噬细胞经20 ng/mL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48 h,诱导分化为M2型巨噬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2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c型甘露糖受体1(MRC-1)、CC趋化因子配体22(CCL22)、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结合非整合素(CD209)的mRNA表达。结果:与blank组相比,OE-control和OE-LCMT1组表达绿色荧光,OE-control组的增殖曲线下降(P<0.001),LCMT1和PP2Ac甲基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E-control组相比,OE-LCMT1组增殖曲线下降(P<0.05),LCMT1和PP2Ac甲基化蛋白表达升高(P<0.05),PPME-1和PP2Ac去甲基化蛋白表达降低(P<0.01),总PP2Ac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lank M0组相比,Blank M2组的M2极化标志物MRC-1、CD209、CCL22 mRNA水平升高(P<0.05);与OE-control M2组比较,OE-LCMT1 M2组的M2极化标志物MRC-1、CD209、CCL22 mRNA水平降低(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LCMT1过表达的THP-1细胞株,LCMT1过表达可抑制THP-1细胞的增殖;维持总PP2Ac蛋白水平,增强PP2Ac甲基化并伴随PPME-1和PP2Ac去甲基化水平降低;下调M2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的表达,抑制M2型巨噬细胞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羟基甲基转移酶1 系白血病单核细胞 慢病毒载体 M2型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慢性感染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对调节性B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
8
作者 孙芬芬 徐大祥 +3 位作者 赵进秀 蒋鹏飞 李向阳 潘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5-302,共8页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蚴慢性感染小鼠不同亚群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对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0只C57 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小鼠腹腔注射活原...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蚴慢性感染小鼠不同亚群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对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0只C57 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小鼠腹腔注射活原头节2000个/只,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感染第180天后,解剖并观察小鼠腹腔和各脏器的病变。无菌条件下取其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及其亚群比例。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MDSCs亚群以及正常对照组小鼠CD19^(+)B细胞,将二者以1∶1比例共培养,3 d后流式检测Bregs比例。结果细粒棘球慢性感染小鼠腹腔和内脏器官中发现单房性包囊。MDSCs、多核MDSCs(PMN-MDSCs)及单核MDSCs(M-MDSCs)的比例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M-MDSCs与B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与单纯B细胞组相比,正常对照及感染小鼠M-MDSCs均能显著增加CD19^(+)IL-10^(+)B以及CD19^(+)CD5^(+)CD1d^(high)IL-10^(+)B(即Bregs)细胞的比例(P<0.05),但正常对照组和感染组M-MDSCs调控二者的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PMN-MDSCs与B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与单纯B细胞组相比,正常对照小鼠PMN-MDSCs能显著增加CD19^(+)IL-10^(+)B以及Bregs比例(P<0.05),增加培养上清中IL-10及TGF-β含量(P<0.01);与对照小鼠PMN-MDSCs相比,感染小鼠PMN-MDSCs则可显著减少CD19^(+)IL-10^(+)B以及Bregs比例(P<0.01),降低培养上清中IL-10及TGF-β含量(P<0.01)。结论细粒棘球蚴慢性感染小鼠MDSCs及其亚群比例均升高;且在体外,感染小鼠PMN-MDSCs可抑制Bregs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绦虫 源抑制性细胞 多核源抑制性细胞 单核源抑制性细胞 调节性B细胞
下载PDF
达格列净在ox-LDL诱导形成的THP-1源性泡沫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9
作者 龚才伟 赵广建 +3 位作者 刘大男 欧航君 赵权威 李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66-1373,共8页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DAPA)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形成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源性泡沫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通过ox-LDL诱导THP-1源性巨噬细胞构建THP-1源性泡沫细胞焦亡模型。设置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NC)组、ox-LDL组...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DAPA)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形成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源性泡沫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通过ox-LDL诱导THP-1源性巨噬细胞构建THP-1源性泡沫细胞焦亡模型。设置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NC)组、ox-LDL组和药物干预(ox-LDL+DAPA)组;以油红O法检测巨噬细胞泡沫化水平;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DAPA对泡沫细胞活力的影响;Hoechst 33342/PI双染检测THP-1源性泡沫细胞焦亡;细胞免疫荧光双染检测DAPA对泡沫细胞焦亡中焦亡关键因子Caspase-1表达的影响;采用微量酶标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消皮素D(GSDMD)、白细胞介素(IL)-18、IL-1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提示DAPA的最佳干预浓度为10μmol/L;油红O染色结果示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焦亡模型构建成功;与NC组比较,ox-LDL组中NLRP3、Caspase-1、ASC、GSDMD、IL-18、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碘化丙啶(PI)阳性细胞数及LDH活性增加(P<0.05),Caspase-1的荧光强度增强,细胞胞质内的红色脂滴增多;予DAPA干预后,ox-LDL+DAPA组中前述焦亡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PI阳性细胞数及LDH活性降低(P<0.05),Caspase-1的荧光强度减弱,细胞胞质内的红色脂滴减少(P<0.05)。结论DAPA对ox-LDL诱导形成的THP-1源性泡沫细胞焦亡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系白血病单核细胞 泡沫细胞 细胞焦亡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7例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珏 陆焱 +2 位作者 顾中华 陈亨 姜宇海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074-1075,共2页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是一组克隆性造血组织肿瘤性疾患,在就诊时既有一些临床、实验室或形态学表现符合MDS,又有另一些表现符合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临床和血液学特点是骨髓髓系有核细胞增多,其中一系或多系是有效增...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是一组克隆性造血组织肿瘤性疾患,在就诊时既有一些临床、实验室或形态学表现符合MDS,又有另一些表现符合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临床和血液学特点是骨髓髓系有核细胞增多,其中一系或多系是有效增殖,导致外周血中该系细胞增多,而另一系或多系是无效增殖,导致外周血中该系细胞减少,同时,髓系各系细胞可有发育异常的形态学表现或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异常/骨增殖性肿瘤 慢性髓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非典型慢性系白血病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M-MDSCs、TNF-α、IL-10的差异性分析
11
作者 刘力源 李一唯 +3 位作者 申文科 王雷 马钧柏 王浩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66-370,399,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单核细胞型髓源抑制性细胞(M-MDSC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9月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维生素D缺乏症患者24例(维生素...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单核细胞型髓源抑制性细胞(M-MDSC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9月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维生素D缺乏症患者24例(维生素D缺乏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4例(正常对照组),收集基础临床指标,采集外周抗凝血,分离外周血浆和血细胞后,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5+白细胞和CD45^(+)CD15^(-)CD11b^(+)HLA^(-)DR^(-)CD14^(+)M-MDSCs,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TNF-α、IL-10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25(OH)D与M-MDSCs、TNF-α及IL-10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加、M-MDSCs增高(P均<0.05),血浆中TNF-α水平升高、IL-10降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5(OH)D与CD45^(+)白细胞、M-MDSCs和TNF-α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患者25(OH)D水平降低后可促进炎症发生,并与M-MDSCs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25羟维生素D 单核细胞源抑制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HL-60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VEGF表达的改变
12
作者 李英 章红涛 +2 位作者 林宏杨 徐功立 刘新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人髓系白血病HL 6 0细胞分化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变化。方法 :以HL 6 0细胞为研究对象 ,通过细胞形态、NBT还原试验、半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等方法 ,对不同浓度的维甲酸作用HL 6 ...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人髓系白血病HL 6 0细胞分化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变化。方法 :以HL 6 0细胞为研究对象 ,通过细胞形态、NBT还原试验、半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等方法 ,对不同浓度的维甲酸作用HL 6 0细胞不同时间的细胞形态、增殖抑制率、VEGFmRNA的表达进行系列研究测定。结果 :0 .1、1.0、10 μmmol/LATRA作用HL 6 0细胞 2 4h其VEGFmRNA的表达强度的相对系数分别为 1.6 0 7、1.389、0 .899,4 8h的VEGFmRNA的表达强度相对系数分别为 1.0 98、0 .74 8、0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1.0 μmmol/LATRA作用HL 6 0细胞 2 4h、4 8h、72h ,VEGFmRNA的表达强度的相对系数分别为 1.389、0 .74 8、0 ,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 ,VEGFmRNA的表达强度逐渐下降。结论 :白血病细胞存在VEGF的高表达 ,ATRA可抑制白血病细胞表达VEGF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单核细胞 急性 HL-60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维甲酸
下载PDF
一线和二线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免疫抑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九星 陈淑靖 +3 位作者 郑添琪 李双琦 李佳旻 蒋进军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目的:探讨一线和二线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免疫抑制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27例,其中接受PD-1抑制剂一线免疫治疗者7... 目的:探讨一线和二线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免疫抑制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27例,其中接受PD-1抑制剂一线免疫治疗者7例(一线组)、二线免疫治疗20例(二线组),分析PD-1抑制剂一线和二线免疫治疗对27例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主要免疫抑制细胞,包括单核细胞-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on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MDSCs)、粒细胞-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granul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G-MDSCs)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影响。结果:一线组中,57.1%(4/7)患者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8.6%(2/7)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4.3%(1/7)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二线组中,15%(3/20)为PR,55%(11/20)为SD,30%(6/20)为PD。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在第1次免疫治疗(3周)后,一线组M-MDSCs显著下降(P<0.05),而二线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线组较二线组M-MDSCs水平更低,但G-MDSCs没有相应变化;Tregs水平在2组中均显著上升,但二线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M-MDSCs下降值与疗效相关(r=-0.04,P<0.05),Tregs增加值与疗效不相关。结论:晚期NSCLC患者接受PD-1抑制剂一线免疫治疗较二线免疫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一线免疫治疗患者外周血M-MDSCs显著下降,与疗效相关,二线免疫治疗后Tregs显著增加,但与疗效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D-1抑制剂 免疫治疗 单核细胞-系来源抑制性细胞 细胞-系来源抑制性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敲除CCR2基因对肺气肿模型小鼠单核细胞型髓源性抑制细胞向肺脏迁移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杨静 高巧营 +2 位作者 关鑫 何思梦 吴晓炀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71-478,共8页
目的探讨CC类趋化因子受体2 ( 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对肺气肿小鼠模型中单核细胞型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on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MDSC)向肺脏迁移的影响。方法将10只雄性野生型(wild type,WT)C57BL/... 目的探讨CC类趋化因子受体2 ( 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对肺气肿小鼠模型中单核细胞型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on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MDSC)向肺脏迁移的影响。方法将10只雄性野生型(wild type,WT)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肺气肿模型组,每组5只。分别应用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方法观察两组小鼠肺组织病理特征;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小鼠肺组织中M-MDSC比例以及M-MDSC表达CCR2水平。采集WT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刺激诱导生成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标记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5,6-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CFSE)后分别过继转移给WT小鼠(WT组)和基因敲除肺气肿小鼠(CCR2-/-组),每组各3只,流式细胞术观察CFSE+ M-MDSC在两组受体鼠肺脏等组织的分布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肺气肿模型小鼠较对照组小鼠肺泡腔直径明显扩大,肺泡壁破坏增加,肺泡间隔断裂融合;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肺气肿模型小鼠肺组织中出现胶原纤维沉积。与对照组相比,肺气肿模型组小鼠M-MDSC占CD11b+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M-MDSC表达CCR2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40±1.58)%比(12.96±3.79)%,(6424.56±2280.61)比(15660.02±945.95),t=3.575、7.481,P值均<0.05]。过继转移实验发现,与WT组相比,CCR2-/-组小鼠脾脏、肠系膜淋巴结、肺脏、派式结、血液中CFSE+ M-MDSC的百分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8.30±3.68)比(39.80±7.14),(47.17±7.98)比(21.53±4.82),(31.73±13.77)比(6.08±2.33),(42.87±4.38)比(0.01±0.00),(88.73±3.18)比(62.87±13.15),t=6.155、4.761、3.187、16.970、3.313,P值均<0.05]。WT组与CCR2-/-组小鼠骨髓中CFSE+ M-MDSC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敲除CCR2基因能够有效抑制M-MDSC向肺气肿小鼠肺脏及肺外组织的聚集,提示CCR2通路可能参与肺气肿的发生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 CC类趋化因子受体2 单核细胞源性抑制细胞
原文传递
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M-MDSC对Treg和Th17细胞增殖的调控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小丹 王二强 +7 位作者 刘坪 孟娟娟 桂显伟 武杰 侯隽 王仙 吴向未 陈雪玲(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832-2836,共5页
目的:分析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单核型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分别对Th17和Treg细胞增殖的调控。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小鼠肝脏注射活原头节5000只感染,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于感染后的第30、90天无菌条件下取... 目的:分析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单核型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分别对Th17和Treg细胞增殖的调控。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小鼠肝脏注射活原头节5000只感染,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于感染后的第30、90天无菌条件下取其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表达水平。采用磁珠分选技术分离出感染30、90 d小鼠脾脏中的M-MDSC,Ficoll分离液分离出naive小鼠脾脏中淋巴细胞,将M-MDSC与淋巴细胞以1∶1比例共培养,4 d后流式检测Th17和Treg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细粒棘球蚴组小鼠(30、90 d)脾脏中MDSC的表达率较对照组升高(P<0.01)。与naive组相比,感染第30天时M-MDSC促进Th17增殖(P<0.05),但对Treg作用不明显,而感染第90天时,M-MDSC能够抑制Th17表达同时促进Treg表达。结论: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M-MDSC可能通过调节Th17和Treg的增殖参与宿主的免疫逃逸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单核细胞源性抑制细胞 TH17 TREG
下载PDF
熊果酸对脂多糖诱导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史颖颖 冯金梅 +2 位作者 黄丽霞 刘永娟 施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63-1667,共5页
目的探讨熊果酸(U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来源巨噬细胞(Mφ)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调节和可能机制。方法对照组用佛波酯(PMA)处理THP-1细胞使其分化成... 目的探讨熊果酸(U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来源巨噬细胞(Mφ)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调节和可能机制。方法对照组用佛波酯(PMA)处理THP-1细胞使其分化成巨噬细胞,模型组用脂多糖刺激THP-1源巨噬细胞建立炎症细胞模型,低、中、高浓度实验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加入5,10和20μmol·mL^(-1)熊果酸处理12 h,然后加入脂多糖处理6 h。以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OS)产生,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1)β、IL-6和TNF-αmRNA水平,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和低、中、高浓度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0±0.52)%,(2.40±0.26)%,(5.23±0.52)%和(11.27±1.03)%。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浓度实验组的IL^(-1)β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14,16.46±2.99,14.22±0.50,7.41±0.79和2.20±0.57;IL-6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8±0.28,17.61±5.55,4.42±0.41,2.14±0.23和1.56±0.37;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10,7.62±0.33,6.40±0.84,3.79±0.88和4.03±0.35;细胞ROS产生情况分别为(100.00±1.16)%,(131.70±4.41)%,(124.70±2.60)%,(107.30±1.45)%和(107.30±3.71)%;NLRP3蛋白表达的相对水平分别为1.18±0.01,1.31±0.02,1.20±0.02,0.94±0.01和0.97±0.01;caspase-1蛋白表达的相对水平分别为1.20±0.01,1.31±0.03,1.17±0.02,0.97±0.01和0.81±0.01;IL^(-1)β蛋白表达的相对水平分别为0.89±0.01,1.10±0.01,1.22±0.02,0.95±0.02和0.89±0.01;上述指标,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中、高浓度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熊果酸可能通过抑制ROS产生和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下调THP-1源巨噬细胞中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以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系白血病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炎性细胞因子 炎症小体
原文传递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单核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改变及意义初探
17
作者 俞灵盈 王国兵 +5 位作者 温鹏强 梅洁花 齐中香 徐明国 刘琮 李成荣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64-77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单核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mon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MDSC)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8例,分别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单核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mon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MDSC)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8例,分别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32例正常同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HLA-DR-CD11b+CD33+CD15-CD14+M-MDSC和CD4+CD25+CD127-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浓度及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CD39、CD73、CD40、CD40L、CCR5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NO、CCL3、CCL4、CCL5、IL-10、TGF-β浓度。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M-MDSC比例、胞内ROS浓度及iNOS、CD39、CD7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经LPS刺激后M-MDSC培养上清中NO、IL-10、TGF-β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IVIG治疗后呈不同程度恢复(P<0.05)。各组间Arg-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期KD患儿M-MDSC共刺激分子CD40表达显著降低(P<0.05),LPS刺激后M-MDSC培养上清中趋化因子CCL3、CCL4、CCL5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IVIG治疗后显著上调(P<0.05),但CD40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细胞比例及CTLA4、LAG3、CD40L、CCR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Treg和M-MDSC比例呈正相关关系(r=0.58,P<0.05),经IVIG治疗后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M-MDSC数量不足及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急性期KD患儿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源抑制细胞 川崎病 iNOS 共刺激分子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与病理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方铣华 程晔 张谷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分析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组织学形态,并采用免疫组化研究其免疫表型.结果 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2例为复发病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下或软组织的孤立性无痛性结...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分析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组织学形态,并采用免疫组化研究其免疫表型.结果 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2例为复发病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下或软组织的孤立性无痛性结节,位于内脏器官体积较大的肿瘤主要表现为相应部位的压迫症状.肿瘤分别位于胸膜、心包、纵隔、眼眶、口咽部、腹壁、大腿、盆腔及腹膜后各1例.病理组织学上无固定结构,主要有细胞稀疏区和细胞密集区交替分布,并可见粗大的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和分支状的血管外皮瘤样血管.免疫组化Vimentin、CD34、CD99均为阳性,8例Bcl-2阳性,2例S-100蛋白弱阳性,而CD117、EMA、HBME-1均阴性.随访8例5~56个月,2例复发者已死亡,6例无复发.结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可能来源于CD34阳性的树突状间叶细胞,需与多种梭形细胞肿瘤鉴别,部分病例表现为恶性的生物学行为,有复发倾向,必须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S-100蛋白质类 抗原 CD34 抗原 分化 髓单核细胞
下载PDF
三种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肝细胞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学君 陈烨 +2 位作者 张国荣 邵健忠 项黎新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索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诱导条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得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在含有100g/L新生牛血清的IMDM培养液中添加细胞因子HGF20ng/ml、FGF-4 10ng/ml和OSM10ng/ml,诱导骨髓来源的单个... 目的探索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诱导条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得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在含有100g/L新生牛血清的IMDM培养液中添加细胞因子HGF20ng/ml、FGF-4 10ng/ml和OSM10ng/ml,诱导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结果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3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下,随着时间的延长,体积逐渐增大、形态上向上皮样细胞转变,胞浆丰富,出现双核或多核细胞;半定量RT-PCR的结果显示,甲胎蛋白(AFP)和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量在诱导初期首先增加,在诱导后期逐渐减少,而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18(CK18)以及酪胺酸胺基转移酶(TAT)的表达与诱导时间呈线性关系;免疫荧光检测诱导3周后的细胞,AFP、CK19、CK18和ALB均为阳性表达;诱导3周的细胞PAS糖原合成反应呈阳性,说明已经具备糖元合成和储存这一肝细胞的特征性功能。结论培养液中添加3种细胞因子(HGF、FGF-4和OSM)组合可以诱导小鼠单个核细胞向肝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分化 髓单核细胞 细胞
原文传递
骨化三醇,全反式维甲酸和乌索酸对参与单核分化的转录因子以及单核细胞表面标记的调节(英文)
20
作者 沈晓 杨珏 +3 位作者 李同 郑禄枫 邢莹莹 奚涛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3年第5期392-395,共4页
骨化三醇,全反式维甲酸和乌索酸是3种能诱导U937细胞单核分化的试剂,但它们对单核分化的影响并不是完全相同。为了研究这3种试剂促进单核分化的机制,采用qRT-PCR来检测它们对一组参与单核分化的转录因子和3个单核细胞表面标记的mRNA表... 骨化三醇,全反式维甲酸和乌索酸是3种能诱导U937细胞单核分化的试剂,但它们对单核分化的影响并不是完全相同。为了研究这3种试剂促进单核分化的机制,采用qRT-PCR来检测它们对一组参与单核分化的转录因子和3个单核细胞表面标记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试剂均上调RBSP3,Egr-1,Egr-2和E2F1的表达,此外,ATRA和UA对CD64,CEBPA和E2F3具有相似的影响,但对CD11c和CD18的影响则相反,骨化三醇对所检测的基因除了对CEBPA无显著影响外,对其它基因均上调。以上结果表明,尽管这3种试剂均能诱导U937的单核分化,它们对所检测的基因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这表明它们影响单核分化的机制是不同的。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骨化三醇,全反式维甲酸和乌索酸促进单核分化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全反式维甲酸 乌索酸 转录因子 髓单核细胞表面标记 单核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