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样来源抑制性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一 黎燕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8-451,共4页
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细胞的统称,通常认为它们是正常单核/巨噬细胞、DC细胞、粒细胞等处于分化的未成熟阶段,且可以分为单个核和分叶核两类。肿瘤模型小鼠中,单个核类M... 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细胞的统称,通常认为它们是正常单核/巨噬细胞、DC细胞、粒细胞等处于分化的未成熟阶段,且可以分为单个核和分叶核两类。肿瘤模型小鼠中,单个核类MDSC典型的标记性分子是CD11b和Ly-6C,而分叶核类MDSC的典型标记分子是CD11b和Ly-6G;在肿瘤患者中,MDSC同时表达CD11和CD33等分子而不表达人白细胞抗原DR。MDSC由肿瘤微环境诱导产生,肿瘤产生过程中其在淋巴器官、血液以及病变部位聚集;针对不同的免疫细胞群,其通过分泌抑制性因子、接触性抑制以及诱导产生其他抑制性细胞等各种方式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进而抑制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目前发现,MDSC抑制功能可以通过抗原特异性和抗原非特异性两种方式发挥作用,这是由其所处的局部微环境以及诱发其产生的肿瘤的性质来决定的。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是其对NK细胞和T细胞的抑制作用,认为其主要可以通过产生精氨酸酶-1(arginase-1)、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及抑制性的表面分子来实现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在肿瘤的生长以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抑制作用 肿瘤
下载PDF
洛罗兰糖苷激活Bcl-2通路诱导髓样抑制性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秦越 庞宗然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促进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s)凋亡是抑制肿瘤生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该实验旨在探究盘龙参活性成分络罗兰糖苷对MDSCs的抑制效应以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洛罗兰糖苷对MDSCs细胞系(MSC-2)的毒性;采用流式分析法检... [目的]促进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s)凋亡是抑制肿瘤生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该实验旨在探究盘龙参活性成分络罗兰糖苷对MDSCs的抑制效应以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洛罗兰糖苷对MDSCs细胞系(MSC-2)的毒性;采用流式分析法检测洛罗兰糖苷对MSC-2的促凋亡作用;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洛罗兰糖苷作用后MSC-2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细胞活性检测证实洛罗兰糖苷可以抑制MSC-2的活性;凋亡抗体染色结果显示洛罗兰糖苷可以促进MSC-2凋亡;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洛罗兰糖苷作用下,JNK2、细胞色素C、caspase-9、caspase-3表达明显上调,而Bcl-2表达下降。[结论]洛罗兰糖苷可以通过激活Bcl-2信号通路,促进MDSCs凋亡增强免疫正调控,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罗兰糖苷 抑制肿瘤生长 抑制性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髓样来源抑制性细胞表达浓度及意义分析
3
作者 许晓松 龙飞 +2 位作者 姜军 尚悦 吴超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10期993-996,共4页
目的:分析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髓样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表达浓度及意义。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我院肿瘤外科初次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1例,入选对象均未接受过各种治疗。对照组选择同期参加我院医院体检结论健康志愿... 目的:分析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髓样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表达浓度及意义。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我院肿瘤外科初次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1例,入选对象均未接受过各种治疗。对照组选择同期参加我院医院体检结论健康志愿者26例。乳腺癌组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外周血MDSC(CD11b+、CD33+、CD14-)表达浓度检测,对照组在体检期间接受了相同检查。结果:荷瘤乳腺癌女性患者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年龄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均明显高于相同年龄对照组(P均<0.001)。不同临床表现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比较中,肿瘤淋巴结转移(TNM)Ⅲ期组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明显高于TNMⅠ期和Ⅱ期组(P<0.01),而年龄小组与年龄大组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分布无明显区别(P>0.05)。不同病理情况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比较中,淋巴结转移组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而肿瘤体积小组与肿瘤体积大组、组织学Ⅰ级和Ⅱ级组与组织学Ⅲ级组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分布均无明显区别(P均>0.05)。不同分子学分型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比较中,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乳腺癌等分子学分型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分布均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外周血MDSC可作为乳腺癌生物学辅助诊断特异性标识,且与乳腺癌临床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荷瘤 来源的抑制性细胞/外周血 临床分期 病理特征
下载PDF
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髓样细胞抑制T细胞活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雨晴 尹宝靓 +1 位作者 姚毅波 王子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在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中,肿瘤疫苗前景广阔。在设计肿瘤疫苗时,由于许多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弱,必须加入一些佐剂才能诱导出机体免疫应答。不完全弗氏佐剂(IFA)是目前肿瘤疫苗研究动物实验中最常用的佐剂之一,已知它能够有效诱导产生... 目的:在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中,肿瘤疫苗前景广阔。在设计肿瘤疫苗时,由于许多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弱,必须加入一些佐剂才能诱导出机体免疫应答。不完全弗氏佐剂(IFA)是目前肿瘤疫苗研究动物实验中最常用的佐剂之一,已知它能够有效诱导产生高滴度抗体。然而,实验发现,应用含有弗氏佐剂的肿瘤疫苗治疗肿瘤时并未出现期望的结果,原因仍不清楚。方法:BALB/c小鼠接受单次剂量的IFA注射,观察脾脏中CD11b+细胞的比例。使用MTT法检测CD11b+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和γ干扰素(IFN-γ)分泌能力的影响。结果:IFA可诱导机体产生一群CD11b+细胞,其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IFN-γ分泌。结论:CD11b+细胞可能是导致含有IFA肿瘤疫苗临床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佐剂的选择会影响肿瘤疫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弗式佐剂 肿瘤免疫 免疫治疗 抑制性细胞
下载PDF
髓样抑制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范舒萍 王艳红 +6 位作者 赵永华 米洋 侯星生 王姝月 邓志华 罗旭光 王桂琴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髓样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S-100建立C57BL/6小鼠AIH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从模型组和对照组C57BL/6... 目的探讨髓样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S-100建立C57BL/6小鼠AIH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从模型组和对照组C57BL/6小鼠的肝脏和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数量变化。结果 CD11b+MDSCs在模型组小鼠的肝脏和骨髓中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骨髓中增高的比例显著大于肝脏,CD14+的细胞数量在模型组小鼠低于对照组的数量(P<0.05)。结论 AIH发生发展中MDSCs参与了局部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细胞 自身免疫性肝炎 CD11B CD14
下载PDF
髓样来源抑制性细胞在消化系统非肿瘤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宁 刘近春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6期-,共5页
髓样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是高度异质性的细胞亚群,可扰乱内源性和适应性免疫,在许多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初对MDSCs的认识主要是从对肿瘤的研究中得到的。近年来MDSCs在众多非肿瘤疾病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并逐渐得到证实... 髓样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是高度异质性的细胞亚群,可扰乱内源性和适应性免疫,在许多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初对MDSCs的认识主要是从对肿瘤的研究中得到的。近年来MDSCs在众多非肿瘤疾病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并逐渐得到证实。本文主要就目前MDSCs在各类消化系统非肿瘤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抑制性细胞 消化系统 非肿瘤疾病
原文传递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降低恶黑患者外周血髓样抑制性细胞的数量研究
7
作者 张勇 王子兵 +3 位作者 赵玲娣 付晓敏 李威 高全立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s)的数量及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MDSCs数量的影响。方法采集20例MM患者CIK细胞治疗前后和18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anti—CD33-mAb和anti—CD11b-mAb标记...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s)的数量及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MDSCs数量的影响。方法采集20例MM患者CIK细胞治疗前后和18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anti—CD33-mAb和anti—CD11b-mAb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SCs比例。结果MM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经CIK治疗后,其MDSCs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CIK可降低MM患者外周血MDSCs水平,这一结果揭示了CIK抗肿瘤作用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髓样抑制性细胞.
原文传递
丁酸通过促进髓样抑制性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以缓解小鼠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桃桃 曹应姣 +1 位作者 李星 周洁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24-429,共6页
目的探讨丁酸对髓样抑制性免疫细胞(MDSCs)分化发育的影响,进而探究丁酸对于缓解小鼠结肠炎的意义。方法在小鼠髓样抑制性免疫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体系中加不同浓度的丁酸,流式检测丁酸对MDSCs分化发育的影响;体内通过给对照组和实验组小... 目的探讨丁酸对髓样抑制性免疫细胞(MDSCs)分化发育的影响,进而探究丁酸对于缓解小鼠结肠炎的意义。方法在小鼠髓样抑制性免疫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体系中加不同浓度的丁酸,流式检测丁酸对MDSCs分化发育的影响;体内通过给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PBS和丁酸,持续2周,14 d后流式检测丁酸体内给药对小鼠主要免疫器官中MDSCs及亚群比例的影响;并通过给结肠炎模型小鼠过继转移一定量体外诱导分化的丁酸来源的PMN-MDSCs,观察丁酸诱导的PMN-MDSCs对小鼠结肠炎的缓解情况。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丁酸可显著促进PMN-MDSCs的聚集,实验组PMN-MDSCs的比例为62.1%,对照组PMN-MDSCs的比例为24.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主要免疫器官中PMN-MDSCs的比例相比于对照组小鼠有2倍左右的提升。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丁酸可以增强PMN-MDSCs对T细胞应答的免疫抑制功能,且该作用是通过诱导PMN-MDSCs中iNOS的高表达来实现。过继实验结果显示,给结肠炎小鼠过继转移丁酸体外诱导的PMN-MDSCs,有效缓解了小鼠结肠炎的有关症状。结论体内体外实验结果证明,丁酸可通过促进PMN-MDSCs的增殖和活化,进而缓解小鼠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 抑制性免疫细胞 结肠炎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2信号对肿瘤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分化和浸润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菲 王海 +1 位作者 陈尧清 吴贵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7-904,共8页
目的明确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信号是否通过增强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肿瘤组织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分化和浸润。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P2信号诱导MDSC的TGF-βmRNA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明确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信号是否通过增强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肿瘤组织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分化和浸润。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P2信号诱导MDSC的TGF-βmRNA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BMP2信号诱导MDSC分泌的TGF-β蛋白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P2信号诱导MDSC分泌的TGF-β对Treg分化的影响。将人源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材料埋植于荷瘤小鼠体内以检测生物体内BMP2通过诱导MDSC分泌TGF-β对Treg细胞活化的作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的TGF-β蛋白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检测Treg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情况。结果BMP2在体外可以促进MDSC TGF-β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升高,BMP2信号诱导MDSC分泌的TGF-β可于体外诱导Treg细胞分化。rhBMP2的局部埋植可以促进小鼠外周血和肿瘤组织TGF-β蛋白水平的升高,且可促进Treg细胞浸润肿瘤组织。结论BMP2信号通过促进MDSC分泌TGF-β诱导Treg的分化,并诱导肿瘤组织Treg细胞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抑制性细胞 调节性T淋巴细胞 肿瘤
下载PDF
亚麻籽油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M-MDSC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一唯 汪婷 +8 位作者 鲍婷 任艺 戴建勤 申文科 禹文文 马志英 张晓霞 贾绍斌 王浩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37-745,共9页
目的分析富含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的亚麻籽油(flaxseed oil,FO)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症(atherosclerosis,AS)ApoE-/-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中单核细胞样MDSCs(M-MDSCs)比例的变化,检测... 目的分析富含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的亚麻籽油(flaxseed oil,FO)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症(atherosclerosis,AS)ApoE-/-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中单核细胞样MDSCs(M-MDSCs)比例的变化,检测血浆和主动脉炎症因子及其与M-MDSCs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CON)、AS模型组(MOD)和亚麻籽油干预组(MOD/FO)。干预10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脏中M-MDSCs含量,采用流式微球阵列检测技术(CBA)检测血浆及主动脉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IL-10的水平;采用Pearson方法分析M-MDSCs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FO干预后的AS斑块减轻(P<0.05),且外周血和脾脏M-MDSCs比例显著高于MOD组(P<0.05);此外,外周血IL-1β和TNF-α水平较MOD组显著降低,主动脉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较MOD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IL-10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周血MMDSCs与主动脉组织TNF-α、IL-1β、IL-6呈负相关,与主动脉组织IL-10呈正相关,并与血浆TNF-α、IL-1β呈负相关。结论富含ALA的FO能够升高AS小鼠M-MDSCs比例并抑制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动脉粥硬化 α-亚麻酸 单核细胞抑制性细胞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肿瘤生长与转移中的免疫学问题 被引量:23
11
作者 曹雪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6,共5页
关键词 肿瘤免疫逃逸 抑制性细胞 免疫抑制因子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VEGF在溃疡性结肠炎癌变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柯 王一 +8 位作者 刘桂君 韩根成 王仁喜 肖鹤 侯春梅 彭晖 沈倍奋 黎燕 陈国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癌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模...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癌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模型,用流式细胞术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模型小鼠外周血、脾脏、骨髓及瘤组织中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比例和MDSC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和CAC组织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以索拉菲尼(sorafenib)或VEGF单抗阻断VEGF信号后,检测小鼠结肠和CAC部位MDSC比例的变化和病理改变。结果:成功建立小鼠CAC的模型,并根据多项评价指标确定建模后1个月和3个月为CAC的早期和晚期。在CAC形成过程中,小鼠体内Gr-1+CD11b+MDSC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病灶部位MDSC的积聚尤甚,对照组为(0.30±0.18)%、CAC早期组为(1.32±0.04)%、CAC晚期组为(3.08±0.29)%(P<0.05)。这些MDSC细胞高表达Arg-1和iNOS(P<0.05),但病灶部位L-精氨酸含量显著降低[早期组为(4.22±0.17)μg/ml、晚期组为(2.95±1.08)μg/ml、对照组为(4.41±0.16)μg/ml,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AC早期和晚期病灶组织高表达VEGF[CAC早期组为(1 170±94.43)pg/ml、晚期组为(1 117±71.92)pg/ml、对照组为(877.6±31.67)pg/ml,P<0.05]。索拉菲尼或VEGF抗体的治疗可显著抑制病灶部位MDSC的积聚。结论:VEGF信号在CAC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瘤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MDSC在病灶部位的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肠炎相关结肠直癌 索拉菲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