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玄胡索散通过下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抑制脾脏髓源抑制细胞分化发挥抗乳腺癌作用
1
作者 毛幼儿 刘曦 +3 位作者 贺凯 林晨 何冰倩 高建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100,共13页
目的:探讨玄胡索散抑制乳腺癌小鼠脾脏髓源抑制细胞(MDSC)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5周龄BALB/c雌性小鼠48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他42只采用小鼠左侧第二对乳腺皮下脂肪垫接种4T1细胞构建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目的:探讨玄胡索散抑制乳腺癌小鼠脾脏髓源抑制细胞(MDSC)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5周龄BALB/c雌性小鼠48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他42只采用小鼠左侧第二对乳腺皮下脂肪垫接种4T1细胞构建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照组、G-CSF敲减组、模型对照组、玄胡索散小剂量组、玄胡索散中剂量组、玄胡索散大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每组6只。其中G-CSF对照组和G-CSF敲减组分别采用shRNA慢病毒转染联合嘌呤霉素构建相应4T1稳转细胞模型。各组造模48 h后,玄胡索散小剂量组、玄胡索散中剂量组、玄胡索散大剂量组分别按2、4、8 g·kg^(-1)·d^(-1)玄胡索散灌胃,每天一次;环磷酰胺组按30 mg/kg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隔天一次;其他组给予等体积0.5%羟甲基纤维素纳。各组连续给药25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MDSC亚群比例,免疫荧光法检测脾脏CD11b、Ly6G共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外周血G-CSF浓度。在体外,建立荷瘤小鼠脾脏与4T1稳转株共培养体系,玄胡索散(30μg/mL)处理24 h,免疫荧光检测脾脏CD11b、Ly6G共表达;不同浓度的玄胡索散(10、30、100μg/mL)处理4T1细胞12 h,实时逆转录PCR检测G-CSF 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鼠脾脏红髓增宽伴巨核细胞浸润,脾脏多形核细胞样MDSC(PMN-MDSC)比例增加(P<0.01),脾脏CD11b、Ly6G共表达增多,外周血G-CSF浓度上升(P<0.01)。玄胡索散干预后脾脏PMNMDSC比例减小(P<0.05),脾脏CD11b、Ly6G共表达减少,4T1细胞G-CSF mRNA水平下调(P<0.01),模型鼠外周血G-CSF浓度减少(P<0.05),肿瘤体积缩小,脾脏增大情况改善(均P<0.05)。结论:玄胡索散可能通过下调G-CSF,阻碍MDSC向PMN-MDSC分化,重建脾脏髓系微环境,从而发挥抗乳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胡索散 乳腺癌 脾脏 髓源抑制细胞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4T1细胞 小鼠
下载PDF
淫羊藿苷调控髓源抑制细胞功能抑制大肠癌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栾玉玲 陈皖晴 冯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8-774,共7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调控髓源抑制细胞(MDSCs)功能抑制大肠癌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干预MDSCs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细胞凋亡、表达及分化情况,RT-qPCR法检测MDSCs细胞免疫抑制活性相关基因Arg-1...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调控髓源抑制细胞(MDSCs)功能抑制大肠癌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干预MDSCs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细胞凋亡、表达及分化情况,RT-qPCR法检测MDSCs细胞免疫抑制活性相关基因Arg-1、iNOS及其分化相关基因IRF8、RORC1 mRNA表达。建立MDSCs和MC38肠癌细胞共培养体系,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淫羊藿苷对MDSCs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可促进MDSCs细胞凋亡(P<0.01),降低PMN-MDSCs、Mo-MDSCs表达(P<0.01),下调MDSCs细胞免疫抑制相关基因Arg-1、iNOS及分化负调控基因RORC1 mRNA表达(P<0.05,P<0.01),促进DCs表达(P<0.01),上调分化基因IRF8 mRNA表达(P<0.05,P<0.01)。此外,与对照组比较,MDSCs细胞上清能促进大肠癌细胞侵袭(P<0.01);与MDSCs组比较,淫羊藿苷干预能抑制MDSCs对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P<0.01)。结论淫羊藿苷可通过调控MDSCs细胞凋亡及分化抑制其免疫抑制活性,抑制大肠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髓源抑制细胞 大肠癌转移 凋亡 免疫抑制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富集髓源抑制细胞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梁梦夏 刘怡文 +4 位作者 孙蔚 李婉莹 孔金玉 张宁 周福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Fn)富集髓源抑制细胞(MDSC)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Fn感染KYSE150细胞情况。将健康人PBMC分别给予:体外单独培养(对照组),与KYSE150体外共培养(KYSE150组),Fn感染(Fn组),F... 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Fn)富集髓源抑制细胞(MDSC)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Fn感染KYSE150细胞情况。将健康人PBMC分别给予:体外单独培养(对照组),与KYSE150体外共培养(KYSE150组),Fn感染(Fn组),Fn感染且与KYSE150体外共培养(KYSE150+Fn组);各组分别于培养24、48和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MDSC(CD45^(+)HLA-DR^(-)CD11b^(+)CD33^(+)细胞)百分比。采用RNAscope及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130例ESCC组织中Fn感染和MDSC富集情况。比较Fn+MDSC阳性组与阴性组E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Fn可成功感染KYSE150细胞,并定植于细胞质。与KYSE150共培养及Fn感染均可升高PBMC中MDSC百分比,且两者存在协同作用(P<0.05)。ESCC组织中Fn感染与MDSC富集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912,P<0.001)。与Fn+MDSC阴性组比较,Fn+MDSC阳性组中男性、有吸烟及饮酒史者居多,且肿瘤多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侵及外膜,临床分期多为Ⅲ、Ⅳ期(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n+MDSC阳性是影响ESCC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为2.997(1.417~6.341),P=0.004]。结论:Fn可通过富集MDSC削弱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ESCC的恶性进展,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 具核梭杆菌 髓源抑制细胞 预后
下载PDF
亚麻木酚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髓源抑制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柳媛媛 汪婷 +8 位作者 李一唯 郭米雪 马平 海清 李鋆钰 张凤 杨佳潇 张晓霞 王浩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探讨亚麻木酚素(SD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及血浆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32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来曲唑造模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每日监测动情周期变化。造模成功后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 目的探讨亚麻木酚素(SD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及血浆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32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来曲唑造模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每日监测动情周期变化。造模成功后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SDG对照组和SDG干预模型组灌胃等量SDG溶液。干预8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脾脏、肝脏和骨髓中MDSCs比例;ELISA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水平;Pearson统计分析MDSCs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DG干预模型组脾脏、肝脏和骨髓中MDSCs的比例显著增加,外周血MDSCs比例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浆中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显著升高(P<0.05),IL-6水平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MDSCs与TNF-α、IL-6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结论SDG通过代偿性增加PCOS大鼠脾脏、肝脏和骨髓的MDSCs以及抑制炎症改善PC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亚麻木酚素 髓源抑制细胞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髓源抑制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郝文斌 相芬芬 +2 位作者 刘巧丽 乐红红 康向东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9-732,共4页
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肿瘤微环境的主要成分之一。这些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强效的免疫抑制活性。MDSCs与肿瘤细胞之间通过高度的级联效应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而进一步发展... 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肿瘤微环境的主要成分之一。这些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强效的免疫抑制活性。MDSCs与肿瘤细胞之间通过高度的级联效应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而进一步发展。癌症免疫治疗的精髓是促进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本文就近几年来关于MDSCs协助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对MDSCs募集的机制以及中医药对MDSCs调控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抑制细胞 免疫逃逸 级联效应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髓源抑制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勇强 黎丽 +3 位作者 胡丽 梁瑜 曹劲松 肖建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中的髓源抑制细胞(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及对T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感染BALB/c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动态比例变化,免疫磁珠分选小鼠骨髓中单核系MDSCs(CD11b+Gr1+Ly6G-)和粒系MD...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中的髓源抑制细胞(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及对T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感染BALB/c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动态比例变化,免疫磁珠分选小鼠骨髓中单核系MDSCs(CD11b+Gr1+Ly6G-)和粒系MDSCs (CD11b^+Gr1^+Ly6G^+)亚群细胞,Write-Giemsa染色进行形态学鉴定; CFSE法检测单核系和粒系MDSCs亚群对CD4^+T、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4、IL-10、IL-13、TGF-β和精氨酸酶(ArgⅠ)、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表达。结果: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的MDSCs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增多,以粒系MDSCs(CD11b+Gr1+Ly6G+)亚群增多为主。两个亚群细胞均能降低CD4+T、CD8+T细胞的增殖活性,粒系亚群MDSCs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两个亚群细胞的细胞因子IL-4、IL-10、IL-13、TNF-α、IFN-γ以及ArgⅠ、NOS2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体内的MDSCs显著增高,单核系MDSCs(CD11b+Gr1+Ly6G-)和粒系MDSCs(CD11b+Gr1+Ly6G+)亚群均能抑制CD4^+T、CD8^+T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两亚群细胞均能上调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IL-13和ArgⅠ、NOS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髓源抑制细胞(MDSCs) 免疫抑制 T细胞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比例变化及CD73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封全灵 王红丽 +2 位作者 张毅 史惠蓉 张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粒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G-MDSCs)和单核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MMDSCs)的比例及其CD73的表达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7例宫颈癌患者和21例健康人外周血,以CD11b+CD14-为G-MDSCs标志物,CD11b+CD14+为M-M...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粒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G-MDSCs)和单核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MMDSCs)的比例及其CD73的表达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7例宫颈癌患者和21例健康人外周血,以CD11b+CD14-为G-MDSCs标志物,CD11b+CD14+为M-MDSCs标志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群MDSCs的比例及其CD73表达。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G-MDSCs、M-MDSCs的表达水平[(52.5±2.9)%、(27.7±15.2)%]均高于健康组[(20.1±9.2)%、(22.0±6.3)%](t=7.584、2.021,P<0.05);宫颈癌组外周血M-MDSCs上CD73的表达水平[(21.4±17.1)%]高于健康组[(5.9±5.0)%](t=5.128,P<0.001);宫颈癌组外周血G-MDSCs比例及其CD73的表达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均>0.05),M-MDSCs比例与临床分期有关(F=9.566,P=0.001),其CD7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t/F=7.664、2.419,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MDSCs的比例与肿瘤发生相关,其中M-MDSCs的水平可能与病情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髓源抑制细胞 CD73 免疫抑制
下载PDF
西地那非对胃癌移植瘤小鼠髓源抑制细胞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健 张尤历 +3 位作者 徐萍 朱立宁 蒋晓猛 徐岷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比例以及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胃癌MFC荷瘤小鼠模型,6周龄雌性615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荷瘤PBS组和荷瘤西地那非组...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比例以及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胃癌MFC荷瘤小鼠模型,6周龄雌性615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荷瘤PBS组和荷瘤西地那非组。接种移植瘤24 h后荷瘤西地那非组每天给予西地那非灌胃,荷瘤PBS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的PBS灌胃。通过计算抑瘤率观察西地那非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升高(P<0.05),外周血CD4+/CD8+的比值降低(P<0.05)。外周血MDSC比例与CD4+/CD8+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858,P<0.01)。与荷瘤PBS组相比,西地那非可抑制胃癌移植瘤小鼠肿瘤生长,28 d后抑瘤率为41.2%,且可以降低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P<0.05),提高外周血CD4+/CD8+的比值(P<0.05)。结论: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MDSC比例升高,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西地那非可能通过抑制MDSC数量,调节T细胞亚群的比例,增强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那非 髓源抑制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胃癌
下载PDF
髓源抑制细胞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岷 蒋健 《医学综述》 2015年第6期1003-1005,共3页
肿瘤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识别,其中肿瘤诱导产生的髓源抑制细胞(MDSC)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DSC是一群异质性细胞,来源于骨髓祖细胞和未成熟的髓细胞,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机体的先天性和获得性抗肿瘤免疫,促... 肿瘤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识别,其中肿瘤诱导产生的髓源抑制细胞(MDSC)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DSC是一群异质性细胞,来源于骨髓祖细胞和未成熟的髓细胞,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机体的先天性和获得性抗肿瘤免疫,促进肿瘤发展。该文就MDSC的表面标志物、募集和活化、介导的免疫逃逸机制及当前靶向MDSC抗肿瘤治疗策略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髓源抑制细胞 免疫逃逸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细胞的表达
10
作者 刘佳 魏明 +3 位作者 涂玲 梁颖红 龚艳杰 张宜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2473-2475,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s)的表达在诊断MODS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集66例MODS患者、78例非MODS患者和37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以CD14-CD11b+CD33+作为MDSCs的标志... 目的探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s)的表达在诊断MODS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集66例MODS患者、78例非MODS患者和37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以CD14-CD11b+CD33+作为MDSCs的标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细胞的表达;以MODS评分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析患者MDSCs的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和IL-10和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MODS患者外周血CD14-CD11b+CD33+细胞表达为(11.84±2.18)%明显高于非MODS组的(6.52±0.37)%和健康对照组的(1.18±0.22)%(P<0.05);MODS患者死亡组(15.66±1.68)%较存活组(9.48±1.56)%明显升高(P<0.05)。MODS患者血清IL-10、TNF-α水平较非MODS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MODS患者中死亡组血清IL-10、TNF-α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MODS患者外周血CD14-CD11b+CD33+细胞表达率与TNF-α水平和MODS评分成正相关(r分别为0.342 6、0.387 9,P<0.05)。结论外周血MDSCs水平变化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髓源抑制细胞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的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红胜 胡红心 +2 位作者 刘莱 陆恽 张剑峰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554-555,558,共3页
目的探讨髓源抑制细胞(MDSCs)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8~50岁,平均36岁)和59名新诊断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年龄27。80岁,平均59岁)的外周血,用荧光标记的抗人Linl、HLADR... 目的探讨髓源抑制细胞(MDSCs)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8~50岁,平均36岁)和59名新诊断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年龄27。80岁,平均59岁)的外周血,用荧光标记的抗人Linl、HLADR、CD33及CDllb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细胞.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MDSCs(Lin-/Le HLA DR-CD33+ CD11b+)细胞的表达。结果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MDSCs百分比为(3.99±1.241%,明显高于健康人群(1.81±0.74,P〈O.01);伴肿瘤转移者(5.34±1.54)%和非转移肿瘤患者(3.71±1.4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胃癌患者MDSCs(3.57±1.59)%和肠癌(4.31±1.71)%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O.051;所有肿瘤患者中,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者19例。MDSCs平均(3.62±1.16)%,和一般肿瘤病人比较,无差异(Jp〉0.05)。结论MDSCs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肿瘤继发转移者增加更明显,可用于判断病情和预后;但在不同组织来源肿瘤中的表达不具有特异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MDSCs在影响肿瘤发生发展方面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抑制细胞 胃肠道恶性肿瘤 流式细胞分析术 抗肿瘤免疫
下载PDF
富含亚麻酸的膳食亚麻籽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外周血和脾脏髓源抑制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丽丽 张晓霞 +3 位作者 王振 薛静 汪婷 王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40,153,共6页
目的:探讨富含亚麻酸的膳食亚麻籽油(FO)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髓源抑制细胞(MDSCs)比例变化及其与血浆炎症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糖尿病组(T2DM)、亚麻籽油干预对照组(NC+FO)和亚麻籽油干预组(T2DM+FO)。NC... 目的:探讨富含亚麻酸的膳食亚麻籽油(FO)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髓源抑制细胞(MDSCs)比例变化及其与血浆炎症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糖尿病组(T2DM)、亚麻籽油干预对照组(NC+FO)和亚麻籽油干预组(T2DM+FO)。NC+FO组和T2DM+FO组每天摄取亚麻籽油饮食(10%w/w),NC组和T2DM组给予10%玉米油饲料喂养。干预5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脏MDSCs含量;ELISA检测各组血浆中IL-1β、TNF-α和IL-10水平,Pearson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与T2DM组相比,T2DM+FO组大鼠外周血和脾脏中MDSCs含量显著增加(P均<0.05),血浆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IL-10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外周血和脾脏细胞中MDSCs含量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发现MDSCs与IL-1β和TNF-α呈负相关。结论:FO可募集血浆和脾脏中MDSCs,降低血浆中IL-1β、TNF-α含量,进而发挥抗炎作用,延缓T2DM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亚麻籽油 髓源抑制细胞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髓源抑制细胞在非肿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焦肖宁 苏琳 +3 位作者 朱杨壮壮 侯怡飞 胥孜杭(指导) 邹纯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30-1137,共8页
髓源抑制细胞(MDSC)是来源于骨髓的一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异质性细胞群体,在病理状态下扩增,发挥调节机体自身免疫的作用。MDSC的早期研究聚焦于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活性方面,近年逐渐有研究者将视角拓展至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髓源抑制细胞(MDSC)是来源于骨髓的一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异质性细胞群体,在病理状态下扩增,发挥调节机体自身免疫的作用。MDSC的早期研究聚焦于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活性方面,近年逐渐有研究者将视角拓展至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妊娠和炎症等非肿瘤领域的作用。在非肿瘤疾病中,MDSC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其通过调节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抑制过激的免疫反应,进而影响疾病的发展。加强MDSC在非肿瘤疾病中作用的研究,才能更加全面地认识MDSC,从而更好地阐明MDSC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抑制细胞 非肿瘤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移植 感染
下载PDF
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勇超 李潜 +4 位作者 谢建国 王家祥 韩广森 张永磊 张金岱 《癌症进展》 2018年第4期503-505,521,共4页
目的检测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95例外周血标本进行检测,其中健康体检者40例,直肠增生型息肉患者45例,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52例,直肠癌患者58例,检测其外周血MDSC、T... 目的检测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95例外周血标本进行检测,其中健康体检者40例,直肠增生型息肉患者45例,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52例,直肠癌患者58例,检测其外周血MDSC、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结果直肠癌组MDSC比例及Treg比例最高,直肠绒毛状腺瘤组、直肠增生型息肉组及健康对照组依次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最高,直肠绒毛状腺瘤组、直肠增生型息肉组及健康对照组依次下降;直肠癌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最低,直肠绒毛状腺瘤组、直肠增生型息肉组及健康对照组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MDSC比例与Treg比例呈正相关(P<0.05),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MDSC比例的升高与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可能在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髓源抑制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免疫逃逸
下载PDF
髓源抑制细胞介导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塑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皖晴 张博 +2 位作者 曹亚娟 骆莹滨 李雁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1期92-97,共6页
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是促进肿瘤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参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的主要免疫抑制性细胞,代表一群未成熟骨髓细胞的异质群体,在病理条件下增殖、活化并发挥显著的免... 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是促进肿瘤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参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的主要免疫抑制性细胞,代表一群未成熟骨髓细胞的异质群体,在病理条件下增殖、活化并发挥显著的免疫抑制活性。MDSCs也是肿瘤免疫疗法的潜在治疗靶点。通过综述有关MDSCs的来源、表型、生物学特质、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MDSCs靶向治疗策略及中药单体对MDSCs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髓源抑制细胞 免疫抑制 中药单体 综述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外周循环及肝脏局部髓源抑制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加元 郑丽 +3 位作者 莫娟芬 郭丽 曹晨曦 鲍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9期989-996,共8页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局部及系统性免疫细胞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异常,并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MDSCs...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局部及系统性免疫细胞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异常,并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MDSCs及相关促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三组雄性C57B/L6小鼠,每组10只:对照组(Lean)、模型组(HFD)、HFD+NAC给药组(NAC)。16周后,HE与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外周血与肝脏中MDSCs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与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肝脏中MDSCs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与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的改变。结果:与Lean组相比,HFD组小鼠肝发生脂肪变与炎性细胞浸润,外周血CD11b+Gr-1+MDSCs细胞百分比升高(P<0.01),浸润至肝脏的Gr-1+细胞也增加,且肝脏中S100A8与S100A9的mRNA与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与HFD组对比,NAC改善小鼠肝脂肪变,减少炎性细胞浸润,降低MDSCs细胞百分比(P<0.05),并抑制S100A8与S100A9的表达(P<0.05)。NAC有效抑制肝脏中纤维化相关蛋白α-SMA的水平,缓解肝纤维化。结论:NAC可能通过调控NAFLD小鼠体内MDSCs的异常聚积,抑制炎症反应与纤维化,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抑制细胞 N-乙酰半胱氨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髓源抑制细胞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雪飞 李红兵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07-310,共4页
目的研究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对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使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临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渭南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CHC患者100例,均给... 目的研究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对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使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临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渭南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CHC患者100例,均给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同时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MDSCs表型,将其分为粒系髓源抑制细胞(G-MDSCs)和单核系髓源抑制细胞(M-MDSCs)。分析CHC患者和对照组MDSCs、CD4^+T和CD8^+T水平,分析CHC患者经治疗后病毒HCV-RNA、MDSCs、CD4^+T、CD8^+T水平,治疗后的CHC患者分为获得持久病毒学应答(SVR)和未获得持久病毒学应答(nonSVR),分析non-SVR患者中剔除MDSCs组和未剔除MDSCs组的CD4^+T和CD8^+T水平。结果治疗前,CHC患者CD4^+T、CD8^+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HC患者HCV-RNA、G-MDSC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MDSCs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HC组、治疗后SVR组和non-SVR组HCV-RNA、G-MDSCs、CD4^+T、CD8^+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DSC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Cs剔除组和MDSCs未剔除组CD4^+T和CD8^+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患者HCV-RNA水平,而HCV-RNA对G-MDSCs有促进作用,G-MDSCs对CD4^+T、CD8^+T有抑制作用,对CHC患者使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起到不良的临床预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抑制细胞 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下载PDF
髓源抑制细胞与胃癌肝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
18
作者 霍泽民 霍丽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63-567,共5页
胃癌是国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不足30%。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远处器官转移,肝脏是转移最先累及靶器官。肝转移的发生显著增加了胃癌治疗难度。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 胃癌是国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不足30%。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远处器官转移,肝脏是转移最先累及靶器官。肝转移的发生显著增加了胃癌治疗难度。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的形成是恶性肿瘤发生转移的关键环节,免疫抑制是其特点之一。恶性肿瘤与机体免疫密切相关,尤其是骨髓来源的细胞群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定植转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继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之后发现的一群具有负性调控作用的异质性细胞,该细胞群与PMN的形成密切相关,进而参与肿瘤转移。本文通过总结MDSCs的分类、分化及功能特点、MDSCs对PMN形成的影响,旨在为胃癌肝转移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为深入研究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抑制细胞 转移前微环境 胃癌 肝转移
下载PDF
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对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李洁瑶 陈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0期3649-3653,共5页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粒系髓源抑制细胞(G-MDSC)与单核系髓源抑制细胞(M-MDSC)在化疗前后的比例变化,观察二者对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6例晚期肺癌患者和25名健康人外周血中两群MDSC的比例,检测其中22...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粒系髓源抑制细胞(G-MDSC)与单核系髓源抑制细胞(M-MDSC)在化疗前后的比例变化,观察二者对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6例晚期肺癌患者和25名健康人外周血中两群MDSC的比例,检测其中22例连续化疗患者不同化疗周期两群MDSC水平。结果 (1)患者外周血中G-MDSC(CD14-CD11b+)较M-MDSC(CD14+CD11b+)高(P <0. 05),健康人G-MDSC低于M-MDSC(P <0. 05)。与健康人相比,晚期肺癌患者G-MDSC比例较高(P <0. 001),但M-MDSC比例无显著差异。(2)在连续化疗患者中,随着化疗周期的进行,SD组与PR组的G-MDSC比例显著降低,而PD组无明显变化;在不同疗效组间,M-MDSC比例在化疗期间无明显差异。(3)化疗结束后,PR组G-MDSC比例低于SD组/PD组(P <0. 05)。(4)在化疗前,外周血中GMDSC比例高的患者疗效较差(P <0. 05)。结论在晚期肺癌患者中G-MDSC水平高于M-MD,G-MDSC高于健康对照组,其比例高低与化疗效果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单核系抑制细胞 粒系抑制细胞 化疗
下载PDF
骨髓来源抑制细胞在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免疫抑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尹璐绮 辛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72-75,共4页
创伤应激可导致宿主产生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这些异常是由于对感染的不受控制的反应而发生的,而后期多种机制的作用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增加脓毒症、多器官衰竭和死亡的风险。免疫抑制机制可调节宿主在清除抗原同时防... 创伤应激可导致宿主产生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这些异常是由于对感染的不受控制的反应而发生的,而后期多种机制的作用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增加脓毒症、多器官衰竭和死亡的风险。免疫抑制机制可调节宿主在清除抗原同时防止继发组织损伤和促进组织修复,而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是介导免疫抑制的主要活性细胞之一,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创伤早期主要功能是促进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而创伤远期可能导致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综合征。本文从多发创伤后免疫炎症反应的不同病理生理阶段,探讨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早期的短暂激活和后期的持续病理激活介导的免疫抑制机制对疾病及转归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抑制细胞 创伤 全身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