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高世代回交群体定位大豆荚粒性状的QTL及上位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毛彦芝 蒋洪蔚 +4 位作者 刘春燕 辛大伟 车京玉 胡国华 陈庆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7-472,共6页
为进一步利用野生大豆资源,挖掘大豆荚粒性状关键基因,以黑龙江省大面积种植推广的绥农14为轮回亲本,野生种ZYD00006为供体亲本进行多代回交和自交,得到157株BC3F3株系,对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进行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利用野生大豆资源,挖掘大豆荚粒性状关键基因,以黑龙江省大面积种植推广的绥农14为轮回亲本,野生种ZYD00006为供体亲本进行多代回交和自交,得到157株BC3F3株系,对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 network 2.0软件和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测验两种方法进行QTL定位,同时采用QTL network进行了上位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都与单株粒重、分枝数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极显著负相关。用两种方法共检测到4个单株荚数QTL,分别定位在B2,D1a,G和N连锁群上;5个单株粒数QTL,分别定位在F,J,D2和K连锁群上,其中定位在F连锁群上的Satt425~Satt663用两种方法都可以检测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上位性分析均检测到3对互作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世代回交群体 单株荚数 单株粒数 遗传搭车原理 QTL定位
下载PDF
利用野生稻高代回交群体分析水稻农艺性状QTL 被引量:12
2
作者 董华林 张晨昕 +2 位作者 曾波 孙文强 余四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5-650,共6页
本研究用来源于马来西亚的普通野生稻(IRGC-105491)与珍汕97B杂交并回交构建148个株系的高代回交群体(BC2F4),用152个均匀分布的SSR标记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其图谱长为1 342.1 cM,相邻标记间距为8.8 cM。利用该群体检测定位到影响株... 本研究用来源于马来西亚的普通野生稻(IRGC-105491)与珍汕97B杂交并回交构建148个株系的高代回交群体(BC2F4),用152个均匀分布的SSR标记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其图谱长为1 342.1 cM,相邻标记间距为8.8 cM。利用该群体检测定位到影响株高、生育期、穗数、穗长及千粒重、粒长、粒宽等农艺性状的27个QTL;在这些QTL中约有59%有利基因来源于野生稻。野生稻中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将为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高世代回交群体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高世代回交玉米矮秆种质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亚丽 陈煜东 王益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0-288,共9页
株高影响株型建成,与抗倒性、收获指数以及最终产量相关。对矮秆材料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对株高调控机理的认识。在前期研究中,对玉米矮秆材料D11的农艺与生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基于高世代回交群体,通过转录组测序,对矮秆材料D11的基... 株高影响株型建成,与抗倒性、收获指数以及最终产量相关。对矮秆材料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对株高调控机理的认识。在前期研究中,对玉米矮秆材料D11的农艺与生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基于高世代回交群体,通过转录组测序,对矮秆材料D11的基因表达调控进行解析。与株高正常植株相比,矮秆材料中共检测到2537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1120个基因表达上调、1417个基因表达下调。功能注释、GO富集、通路富集的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细胞延伸、细胞骨架功能、微管组织、叶绿体功能、植物激素合成代谢等。差异表达基因最显著富集的通路与糖酵解相关。共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编码果糖-1,6-双磷酸酶的基因与多个差异表达基因存在功能关联。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玉米矮秆材料中的基因表达调控,为后续玉米株高调控节点的发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秆 高世代回交群体 转录组测序 共表达 玉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