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余人——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老王》随议 被引量:2
1
作者 龚郑勇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8年第12期42-43,共2页
近来留心了一下诸多探讨老王悲剧的文字.多半停留在诸如“老王的善良与文革的丑陋”相对比的层面.而对于造成老王悲剧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和精神层面揭示不够,这未免有些肤浅。因为,探讨一个人的经历不可避免地应从形而下的“器”(其... 近来留心了一下诸多探讨老王悲剧的文字.多半停留在诸如“老王的善良与文革的丑陋”相对比的层面.而对于造成老王悲剧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和精神层面揭示不够,这未免有些肤浅。因为,探讨一个人的经历不可避免地应从形而下的“器”(其所处社会制度背景的物质层面)和行而上的“道”(其个体的精神层面)这两方面进行考虑。更何况,作者未必曰然,读者未必曰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第三册 《老王》 苏教版 多余人 精神层面 社会原因 物质层面 制度背景
下载PDF
基于避开“共性知识圈”的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说课稿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洁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2年第7期90-91,共2页
我说的课题是《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这篇文章,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文章借助自然景物跨越时空,怀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表现了大自然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文化、审美和艺术启迪.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珍爱、对生命的珍爱。
关键词 高中语文第三册 人教版 山村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性知识 自然景物 大自然
下载PDF
新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古诗文疑难词句臆解(四)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阿山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2-96,共5页
山居秋暝(王维)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高中语文第三册2000年版"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此注话题在浣女渔舟,有劳耳目,不合此诗闲适情调.话题应是竹喧莲动而无意中得之... 山居秋暝(王维)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高中语文第三册2000年版"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此注话题在浣女渔舟,有劳耳目,不合此诗闲适情调.话题应是竹喧莲动而无意中得之也,林庚先生<中国历代诗歌选>"竹林里一阵喧声,那是洗衣的女子们归来了;水面上莲花摇动,那是渔舟下来了",于是含有些许醒悟的意味.施蛰存先生<唐诗百话>"听见竹林中笑语喧哗,知道是洗衣姑娘回家了.看到荷叶摇动,知道有渔船下来了",措词益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 先生 女子 新版 唐诗 意味 莲花 高中语文第三册 知道 姑娘
下载PDF
山色“空”蒙境亦奇——高中语文第三册《山居秋暝》赏析
4
作者 武凤芹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09年第14期36-36,共1页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关键词 《山居秋暝》 高中语文第三册 “空” 赏析
下载PDF
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指瑕
5
作者 岳泽和 《语文知识》 2003年第7期31-31,共1页
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①“我要将我的所有亲爱的朋友们都叫来,好好端详他们的面孔……”句中的“好好端详”语义重复。“端详”意为“仔细地看”(《现代汉语词典》),它本身就含有“好好”的意思,前头不能再加“好好“。可改为“端... 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①“我要将我的所有亲爱的朋友们都叫来,好好端详他们的面孔……”句中的“好好端详”语义重复。“端详”意为“仔细地看”(《现代汉语词典》),它本身就含有“好好”的意思,前头不能再加“好好“。可改为“端详他们的面孔”或“好好看看他们的面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第三册 课文 《假如给我天光明》 《灯下漫笔》 《我为何而生》 语文教学
下载PDF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词牌简介
6
作者 李嗣颋 《语文知识》 2003年第11期32-33,共2页
一、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诃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虞美人令”“玉壶冰”“一江春水”等。双调56字,上下阕各4句,两仄韵两平韵。另有58字者,韵脚也有变化,皆变体。
关键词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 词牌 语文教学
下载PDF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境三解
7
作者 吴志强 《学语文》 2007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境 高中语文第三册 主旨句 离情别绪 主体部分 想象空间 《梦》
下载PDF
高中文言文单元重组教学案例探究
8
作者 胡俊璐 《发展》 2009年第11期77-77,共1页
一、案例背景 本学期笔者所教读课本是高中语文第三册。很长时间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苦于“之乎者也”的诵读,教师苦于讲解起来的繁琐,在这种文言文教学的共性现状中,笔者的古文课也只能一直用“枯燥... 一、案例背景 本学期笔者所教读课本是高中语文第三册。很长时间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苦于“之乎者也”的诵读,教师苦于讲解起来的繁琐,在这种文言文教学的共性现状中,笔者的古文课也只能一直用“枯燥”二字来形容。上文言文,也和别的语文教师~样采取同样步骤: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然后对课文主要内容做简单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第三册 文言文教学 教学案例 重组 语文教师 语文教学 课文 课本
下载PDF
语文研究性学习——《解意象 品诗歌 作诗词》教学设计
9
作者 徐金凤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第2期80-82,共3页
一、设计背景及目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收录的全是唐宋名家的诗和词。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自学,以及写《走进唐诗宋词》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深厚积淀。在这些古诗... 一、设计背景及目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收录的全是唐宋名家的诗和词。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自学,以及写《走进唐诗宋词》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深厚积淀。在这些古诗词的熏陶下,他们深深地喜欢上了品诗背词,并把它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鉴于此,我就想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将前面学到的诗词知识来一次迁移运用,这样,既可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又能让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刻的解读,于是进行了以下研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计 古诗词 高中语文第三册 学生自学 诗歌 意象 设计背景
下载PDF
以《我的空中楼阁》为例谈高中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10
作者 陈霏 《中小学电教(综合)》 2008年第12期66-69,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已经成为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极大的共享性和充足的信息量等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的空中楼阁》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已经成为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极大的共享性和充足的信息量等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的空中楼阁》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言词十分优美,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难以为学生营造出文章中所描写的意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空中楼阁》 高中语文第三册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 应用 制作 信息技术 学校教学
原文传递
琵琶行(高中第三册/10)
11
作者 谭轶斌 《语文学习》 2003年第7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琵琶行》 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古诗词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第三册 白居易
原文传递
梦游天姥吟留别(高中第三册/9)
12
作者 陈小英 《语文学习》 2003年第7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梦游天姥吟留别》 高中语文第三册 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诗歌 教学设计
原文传递
谈《归园田居》中的“拙”
13
作者 胡建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21,共1页
在《归园田居》(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一单元)中有这么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课文将“拙”解释为“愚拙”,“守拙”就是“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这种解释太笼统,没有解释出... 在《归园田居》(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一单元)中有这么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课文将“拙”解释为“愚拙”,“守拙”就是“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这种解释太笼统,没有解释出“拙”的具体含义。其实,这里的“拙”就是上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中的“韵”“性”,即作者的“本性、天性”。那么,作者的“本性、天性”是什么呢?那就是“不适俗”“爱丘山”:不适合在世俗官场中交际应酬,热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园田居》 高中语文第三册 交际应酬 “韵” “性” 世俗 本性 作者
下载PDF
“效慕”辨义
14
作者 朱文成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6年第2期54-55,共2页
柳宗元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一句,课本注释为:“(窥伺效慕)暗中观祭,仿效羡慕。”笔者认为,编者对“效慕”的解释是错误的,“效慕”应是同义复词,意为模仿、仿效。理... 柳宗元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一句,课本注释为:“(窥伺效慕)暗中观祭,仿效羡慕。”笔者认为,编者对“效慕”的解释是错误的,“效慕”应是同义复词,意为模仿、仿效。理由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树郭橐驼传》 高中语文第三册 辨义 课本注释 同义复词 人教版 柳宗元 仿效 模仿
下载PDF
“胁息”不是用“两胁”运动换气
15
作者 谢序华 《语文知识》 2003年第7期43-43,共1页
李白《蜀道难》中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一句,高中《语文》第三册注释说:“胁息,鼻不敢出气,唯有两胁暗暗地运动,用以换气。”这个注解沿袭《通鉴》注解“胁息者,屏气鼻不敢息,唯两胁潜动以舒息耳”,把“胁息”之“胁”理解为“两胁”之... 李白《蜀道难》中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一句,高中《语文》第三册注释说:“胁息,鼻不敢出气,唯有两胁暗暗地运动,用以换气。”这个注解沿袭《通鉴》注解“胁息者,屏气鼻不敢息,唯两胁潜动以舒息耳”,把“胁息”之“胁”理解为“两胁”之“胁”,字的读音和意义都有失误。“两胁”之“胁”,读xie。《说文》:“胁,两膀也。”《释名·释形体》:“胁,挟也。在两旁臂所挟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息” 高中语文第三册 《蜀道难》 李白 注释 训诂 文言文 语文教学
下载PDF
如何评论诗歌意象
16
作者 杨云萍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7年第11期18-19,共2页
人教2004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在安排了第一、第二单元的中国古典诗词的集中学习后,于单元后综合性学习板块要求学生以“解意象、品诗歌”为主题,从“认识意象”“意象归类”“评论意象”等几项活动中任选一项或几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 人教2004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在安排了第一、第二单元的中国古典诗词的集中学习后,于单元后综合性学习板块要求学生以“解意象、品诗歌”为主题,从“认识意象”“意象归类”“评论意象”等几项活动中任选一项或几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评论意象是从微观人手进行诗歌评论,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评价能力的切实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意象 诗歌评论 综合性学习活动 高中语文第三册 中国古典诗词 集中学习 评价能力 诗歌鉴赏
下载PDF
释“宿昔”、“参差”——《白马篇》注释指瑕
17
作者 谢序华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7年第3期52-53,共2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白马篇》有这样两句:“宿昔秉良弓.梏矢何参差。”对这两句,课文注释说:“宿昔秉良弓:平对手执良弓。宿,平时。昔,过去。梏矢何参差:梏木杆的箭(装在箭袋里)是那么不整齐。”笔者认为。这两个注释中,对“宿... 高中语文第三册《白马篇》有这样两句:“宿昔秉良弓.梏矢何参差。”对这两句,课文注释说:“宿昔秉良弓:平对手执良弓。宿,平时。昔,过去。梏矢何参差:梏木杆的箭(装在箭袋里)是那么不整齐。”笔者认为。这两个注释中,对“宿”、“昔”和“参差”的解释都欠妥。因为一方面“平时”和“过去”这两个意思.在汉语里无论如何也揉不到一块.违背汉语的语义关系;另一方面“梏木杆的箭(装在箭袋里)是那么参差不齐”,这个解释与作者要刻画的主人公的英武形象的意图相矛盾.甚至破坏了人物形象一箭囊中的箭尚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篇》 课文注释 高中语文第三册 指瑕 人物形象 语义关系 主人公
下载PDF
运用两种思维方式化解教学难点——《灯下漫笔》课例谈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安捷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2,共2页
《灯下漫笔》是鲁迅先生创作于1925年的一篇杂文,被选入人教版大纲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对于这篇文章的教与学,历来为老师和学生所畏惧。因为大家都觉得鲁迅的文章难读,而这篇尤甚。原因是:第一,文章的语言不属于规范的白话文范畴... 《灯下漫笔》是鲁迅先生创作于1925年的一篇杂文,被选入人教版大纲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对于这篇文章的教与学,历来为老师和学生所畏惧。因为大家都觉得鲁迅的文章难读,而这篇尤甚。原因是:第一,文章的语言不属于规范的白话文范畴,文白夹杂的表达方式,给大家带来了阅读上的困难。第二,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和杂文居多,而他小说中的人物以及杂文中的议题已离我们远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下漫笔》 教学难点 思维方式 高中语文第三册 课例 文白夹杂 杂文 鲁迅
下载PDF
从质疑到释疑的四种意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征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7年第6期51-51,共1页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削体验、共同认识的过程,它决定了语文教师从质疑到释疑必须保持十足的师生观照。笔者对自己教学《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教前、教中、教后的感受很深,试欲借此说明。
关键词 四种意识 高中语文第三册 《泪珠与珍珠》 教学过程 语文教师 人教版 师生
下载PDF
《泪珠与珍珠》是思乡怀人之作吗? 被引量:1
20
作者 巩靖宇 刘向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珍珠 高中语文第三册 当代中学生 思乡 自读课文 情感表达 人教版 教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