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多余人——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老王》随议 |
龚郑勇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08 |
2
|
|
2
|
基于避开“共性知识圈”的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说课稿 |
赵洁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12 |
1
|
|
3
|
新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古诗文疑难词句臆解(四) |
李阿山
|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1
|
|
4
|
山色“空”蒙境亦奇——高中语文第三册《山居秋暝》赏析 |
武凤芹
|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
2009 |
0 |
|
5
|
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指瑕 |
岳泽和
|
《语文知识》
|
2003 |
0 |
|
6
|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词牌简介 |
李嗣颋
|
《语文知识》
|
2003 |
0 |
|
7
|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境三解 |
吴志强
|
《学语文》
|
2007 |
0 |
|
8
|
高中文言文单元重组教学案例探究 |
胡俊璐
|
《发展》
|
2009 |
0 |
|
9
|
语文研究性学习——《解意象 品诗歌 作诗词》教学设计 |
徐金凤
|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
2009 |
0 |
|
10
|
以《我的空中楼阁》为例谈高中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
陈霏
|
《中小学电教(综合)》
|
2008 |
0 |
|
11
|
琵琶行(高中第三册/10) |
谭轶斌
|
《语文学习》
|
2003 |
0 |
|
12
|
梦游天姥吟留别(高中第三册/9) |
陈小英
|
《语文学习》
|
2003 |
0 |
|
13
|
谈《归园田居》中的“拙” |
胡建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4
|
“效慕”辨义 |
朱文成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06 |
0 |
|
15
|
“胁息”不是用“两胁”运动换气 |
谢序华
|
《语文知识》
|
2003 |
0 |
|
16
|
如何评论诗歌意象 |
杨云萍
|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
2007 |
0 |
|
17
|
释“宿昔”、“参差”——《白马篇》注释指瑕 |
谢序华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07 |
0 |
|
18
|
运用两种思维方式化解教学难点——《灯下漫笔》课例谈 |
罗安捷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9
|
从质疑到释疑的四种意识 |
李征
|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
2007 |
1
|
|
20
|
《泪珠与珍珠》是思乡怀人之作吗? |
巩靖宇
刘向军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