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产春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 被引量:93
1
作者 杨恒山 张玉芹 +3 位作者 徐寿军 李国红 高聚林 王志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5-323,共9页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通过2009、2010年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超高产春玉米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下春玉米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极显著高于普通高产栽培...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通过2009、2010年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超高产春玉米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下春玉米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极显著高于普通高产栽培,尤以吐丝后为甚,吐丝后干物质积累率较普通高产栽培高4.5%(2009)和3.2%(2010),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较普通高产栽培高8.5%(2009)和3.9%(2010)。超高产栽培春玉米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率为15.1%(2009)和14.9%(2010),转运量对产量贡献率为16.6%(2009)和18.5%(2010),确保了协调的源库关系。超高产栽培植株吐丝后氮、磷、钾的积累率及其对子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普通高产栽培,其中,氮积累对子粒贡献较普通高产栽培高30.0%(2009)和16.3%(2010),磷积累对子粒贡献较普通高产栽培高10.8%(2009)和6.0%(2010),钾积累对子粒贡献较普通高产栽培高7.9%(2009)和8.2%(2010),在生育后期保持了较强的养分吸收能力。超高产栽培玉米茎鞘中氮、磷转运率均高于普通高产栽培,叶片中氮、钾转运率低于普通高产栽培。其中,超高产栽培玉米叶片氮的转运率为41.0%(2009)和42.9%(2010),对子粒氮的贡献率小于普通高产栽培,超高产栽培使叶片在玉米生育后期维持了较高的光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春玉米 干物质 NPK养分 积累 转运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基因型高产春玉米花粒期干物质与氮素运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崔超 高聚林 +5 位作者 于晓芳 王志刚 孙继颖 胡树平 苏治军 谢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7-1345,共9页
以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内单314(ND314)及四单19(SD19)4个不同氮效率基因型高产春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当地农户常规施氮(FCN)和高产施氮(HYN)水平下其花粒期的干物质、氮素转移及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两个施氮水平下先玉... 以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内单314(ND314)及四单19(SD19)4个不同氮效率基因型高产春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当地农户常规施氮(FCN)和高产施氮(HYN)水平下其花粒期的干物质、氮素转移及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两个施氮水平下先玉335与郑单958均较内单314与四单19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农户常规施氮水平下,产量高低为郑单958、先玉335>内单314、四单19,分别为13512、13381、12260和11932kg/hm2;高产施氮水平下,各品种产量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内单314>四单19,分别为16364、15895、13916和12717kg/hm2。农户常规施氮水平下,氮高效型品种与氮低效型品种间产量形成的差异主要来自于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量;而在子粒氮素积累上,氮高效型品种与氮低效型品种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吐丝期之后的氮素合成量。高产施氮水平下,氮高效型品种与氮低效型品种间产量形成的差异来自于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量与吐丝期之后干物质的合成,且在子粒氮素积累上,氮高效型品种与氮低效型品种间的差异来自于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与吐丝期之后氮素合成量。氮高效型品种在农户常规施氮及高产施氮水平下均能有效提高子粒产量及氮素含量,且在高施氮量条件下更能有效利用氮素,增加花粒期干物质及氮素吸收转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春玉米 氮效率 基因型 干物质转移
下载PDF
我国北方40个高产春玉米品种的磷素利用特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晓慧 曹玉军 +5 位作者 魏雯雯 刘双利 吕艳杰 刘春光 王永军 王立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0-589,共10页
【目的】探明我国北方目前主推高产春玉米品种的磷素利用特性,揭示不同玉米品种磷素积累和转运差异,为磷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东北区40个不同熟期的高产春玉米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按照大田60000 pla... 【目的】探明我国北方目前主推高产春玉米品种的磷素利用特性,揭示不同玉米品种磷素积累和转运差异,为磷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东北区40个不同熟期的高产春玉米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按照大田60000 plants/hm2种植密度进行摆放。在开花期和生理成熟期,每个品种取样3株,分成根、茎秆、叶片和子粒4部分,测定干物质重;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植株各器官磷含量;依据磷素子粒生产效率(PEPG)划分不同玉米品种的磷效率类型,计算磷素利用特性的相关参数;分析磷素利用特性相关参数与磷素子粒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依据磷素子粒生产效率将供试玉米品种划分为4个类型,即磷高效型(Ⅰ)、磷中效型(Ⅱ)、磷低效型(Ⅲ)及磷超低效型(Ⅳ )。其中,Ⅲ型品种最多(45%),Ⅳ型品种最少(5%),Ⅱ型和Ⅰ型品种分别为27.5%和22.5%。在开花前4个类型品种的磷含量及磷素分配比例差异不显著,开花后是产生差异的关键时期。开花期,Ⅳ型品种茎秆的磷素积累量最高(P<0.05),Ⅰ、Ⅱ和Ⅲ型品种根、茎秆和叶片的磷素积累量差异不显著(P>0.05)。成熟期,各器官的磷含量以Ⅳ型品种最高(P<0.05);Ⅱ和Ⅲ型品种的子粒磷含量高于Ⅰ型品种(P<0.05),但Ⅱ和Ⅲ型品种的子粒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Ⅳ型品种根、茎秆和叶片的磷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较高(P<0.05),而Ⅰ、Ⅱ和Ⅲ型品种子粒的磷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较高(P<0.05),Ⅰ、Ⅱ和Ⅲ型品种根、茎秆、叶片和子粒的磷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4个类型品种中,Ⅳ型品种的磷干物质生产效率(PDMPE)、磷收获指数(PHI)、磷偏生产力(PFP)、磷转移量(PTA)、磷转移效率(PTE)及磷贡献率(PCR)最低(P<0.05),Ⅰ和Ⅱ型品种的PFP、PHI、PTA及PTE显著高于Ⅲ型品种(P<0.05),但Ⅰ和Ⅱ型品种的差异不显著(P>0.05);4个类型品种的磷素吸收效率(PUp E)和磷素农艺效率(PAE)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粒重与磷素子粒生产效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我国北方目前主推的大部分高产春玉米为磷低效型品种;磷高效型品种在生育后期向子粒分配的磷素比例较多,而磷超低效型品种向根、茎秆和叶片分配的磷素比例较多;较高粒重和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是磷高效型品种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春玉米 磷素积累与分配 磷素利用特性
下载PDF
高产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与氮磷钾施用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曹国军 刘宁 +3 位作者 杜立平 陈世纪 李可 李刚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0-833,838,共5页
在吉林省中部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探讨了氮、磷、钾施用量对高产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N26.7~33.3kg/667m2、P20513.3~20kg/667m2、K2013.3~20kg/667m2,产量均达到900kg/667m2以上的高... 在吉林省中部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探讨了氮、磷、钾施用量对高产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N26.7~33.3kg/667m2、P20513.3~20kg/667m2、K2013.3~20kg/667m2,产量均达到900kg/667m2以上的高产水平,单位面积(667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达4602穗、540粒和410g以上。其中施N26.7kg/667m2,P20513.3kg/667m2,K2013.3kg/667m2处理的产量、单位面积(667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最高,平均值分别为973.5kg/667m2、4749.5穗、571.7粒和437.2g。施氮处理对单位面积(667m2)穗数的影响最大,施磷处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春玉米 产量 氮磷钾施用量
下载PDF
一熟区高产春玉米潜在区域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宏 张永恩 +1 位作者 石全红 褚庆全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4-399,共6页
此文采用一熟区主要春玉米高产的7个典型站点的气象数据,对一熟区高产春玉米的气候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基于气候要素的春玉米高产田的区域分布,表明热量和降雨量是制约一熟区春玉米高产的主要自然因素,其中降雨量的限制作用更大,一... 此文采用一熟区主要春玉米高产的7个典型站点的气象数据,对一熟区高产春玉米的气候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基于气候要素的春玉米高产田的区域分布,表明热量和降雨量是制约一熟区春玉米高产的主要自然因素,其中降雨量的限制作用更大,一熟区有53.56%的玉米播种面积满足高产需求;在气候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EZ模型对一熟区春玉米高产区域进行了验证,表明一熟区49.25%玉米面积光温水土生产条件理论上满足春玉米高产田的需求,其中有灌溉条件的占25.3%,2种结果较为接近,验证了通过气象要素分析潜在高产区域的可行性。从地理空间看,潜在的春玉米高产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495万hm2),河套平原(10万hm2)、华北平原一熟区(77万hm2)以及绿洲灌区(7万hm2),这些区域均是未来高产田开发的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春玉米 区域分布 一熟区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下高产春玉米氮素吸收、积累及利用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峰 高聚林 +5 位作者 王志刚 于晓芳 胡树平 苏治军 孙继颖 谢岷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年第4期47-49,共3页
针对高产玉米氮肥生产效率低限制高产高效协调的问题,以明确高产春玉米氮素利用效率为目标,以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0、30、450、600kg/hm2)下对比分析了高产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转运特征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差异。结... 针对高产玉米氮肥生产效率低限制高产高效协调的问题,以明确高产春玉米氮素利用效率为目标,以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0、30、450、600kg/hm2)下对比分析了高产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转运特征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当施氮量超过300kg/hm2以上时,产量的增加幅度渐小。增加施氮量能增加生物产量和成熟期氮积累量,但减少花后吸氮和氮素再分配,降低收获指数。氮吸收效率和氮生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下降,其中氮素吸收效率与氮肥利用率极显著相关,该值的明显降低是导致氮肥利用率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春玉米 施氮量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密度和滴灌量对高产春玉米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江鲁 王群 +1 位作者 蒋兴星 张小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62,共8页
以先玉335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滴灌量对春玉米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新疆高产春玉米节水灌溉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密度(D)共4个水平,即D1(4.5万株/hm^(2))、D2(7.5万株/hm^(2))、D3(10.5万株/hm^... 以先玉335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滴灌量对春玉米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新疆高产春玉米节水灌溉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密度(D)共4个水平,即D1(4.5万株/hm^(2))、D2(7.5万株/hm^(2))、D3(10.5万株/hm^(2))、D4(13.5万株/hm^(2)),以滴灌量(I)为副区,设置3个不同灌量(6000、4800、3600 m^(3)/hm^(2)),在玉米生长的主要生育时期,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和可溶性糖(SS)含量。结果发现,滴灌量降低会使保护性酶活性略有升高或变化不显著;但灌浆后部分密度受水分亏缺时,酶活性降低。MDA、Pro含量在前期均不随滴灌量降低有显著差异;灌浆初期D3密度下,MDA含量随滴灌量减少有升高趋势;D4密度和乳熟期的MDA含量均随滴灌量减少有降低趋势。SS既是分解的产物,也是最初的同化产物;SP含量随滴灌量减少有降低趋势或差异不显著。总体来看,即使在高密度群体内,先玉335的叶片对轻中度水分胁迫仍有一定弹性,即灌水可以缓解植株群体密度增加的压力,以保证玉米叶片正常的生理特性,减轻水分胁迫对细胞代谢过程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春玉米 种植密度 滴灌量 保护性酶 渗透调节物质
下载PDF
松辽平原春玉米高产农田土壤有机碳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翠兰 张晋京 +5 位作者 高强 王青贺 冯国忠 刘淑霞 王立春 赵兰坡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9-163,共5页
以松辽平原中部吉林省梨树县的春玉米高产示范田为对象,应用化学分析和固态13 C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和组成特征,并与邻近的农民常规生产田(对照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常规生产的对照田相比,高产农田土壤中... 以松辽平原中部吉林省梨树县的春玉米高产示范田为对象,应用化学分析和固态13 C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和组成特征,并与邻近的农民常规生产田(对照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常规生产的对照田相比,高产农田土壤中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含量均较高;<1mm各粒级干团聚体以及<2mm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通常也较高;高产农田土壤胡敏酸(HA)通常含有较低比例的烷基碳和烷氧碳以及较高比例的芳香碳和羰基碳,其腐殖化程度和脂族化程度较低而疏水化程度较高。上述结果说明,高产培育措施在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同时,也改善了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胡敏酸 固态13C核磁共振 高产春玉米
下载PDF
简述汾阳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史平 《新农村(黑龙江)》 2017年第12期77-77,共1页
玉米是汾阳市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本文重点介绍春玉米选地、整地、种子精选与处理、田间精细管理、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汾阳的玉米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高产 技术 山西汾阳
下载PDF
Study on Matter Production and Populati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High-yielding Spring Maize under Different Modes
10
作者 王永亮 梁志英 +3 位作者 杨治平 郭军玲 郭彩霞 王琦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2期2779-2783,共5页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good population structure, improve the light energy utilization ratio, and give a full play to the high-yielding potential of spring maize, the effects of maize variety, planting density and fe...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good population structure, improve the light energy utilization ratio, and give a full play to the high-yielding potential of spring maize, the effects of maize variety, planting density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on matter production and population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spring maize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ree different modes (traditional mode, optimized mode and high- yielding mo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ose under the traditional mode, the yield of spring maize under the optimized mode and high-yielding mode was increased by 10.79% and 27.62%, respectively, and the barren tip length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three modes, the leaf area index (LA/), leaf area duration (LA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DMA) and crop growth rate (CGR) all ranked as high-yielding rnode's〉optimized mode's〉traditional mode's. In conclusion, optimized variety, appropriately increased planting density and strengthened fertilizer management are the key measures to obtain high yield of spring ma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 maize High yield High efficiency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DENS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