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的文质思想
1
作者 陆双祖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68-70,共3页
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代表了大历时期的诗歌创作成就和审美追求,是中唐"大历诗风"的集中展示,也体现了这一时期文质观的变化。高仲武提出了"体被风雅,理致清新"的文质观,体现了以审美为本位的重文倾向,表现出与... 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代表了大历时期的诗歌创作成就和审美追求,是中唐"大历诗风"的集中展示,也体现了这一时期文质观的变化。高仲武提出了"体被风雅,理致清新"的文质观,体现了以审美为本位的重文倾向,表现出与盛唐诗学不同的美学趣尚,表明了这一时期文学观念的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 理致清新 文质观
下载PDF
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被引量:4
2
作者 孟二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5-94,共10页
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为今存唐人选唐诗中重要的选本之一,历来受到唐诗研究者的重视。但学术界对该集毁誉悬殊,往往使后学无所适从。故本文结合唐代诗歌创作与诗歌评论的实际。
关键词 唐诗 唐人选唐诗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
原文传递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与唐人选本批评风尚的嬗变 被引量:2
3
作者 卢燕新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0-66,共7页
唐人选唐诗至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无论是选本批评对象,还是选本的批评特征、对女性诗人的态度、编选家的时代感及其遴选的审美标准等,与其前人相比,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唐人选唐诗至中唐高仲武,其选本批评风尚已嬗... 唐人选唐诗至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无论是选本批评对象,还是选本的批评特征、对女性诗人的态度、编选家的时代感及其遴选的审美标准等,与其前人相比,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唐人选唐诗至中唐高仲武,其选本批评风尚已嬗变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 选本批评 嬗变
原文传递
文化选择及其从俗趋势——文学演进的文化动力讨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林继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13,共7页
万历汤评本《花间集》汤显祖叙称:“自三百篇降而骚、赋,骚、赋不便入乐,降而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降而以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宛转,则又降而为词.”还可以接下说:词降而为元曲,为明传奇.中国韵文演进史一个“俗”字了得.然而,这是一个需... 万历汤评本《花间集》汤显祖叙称:“自三百篇降而骚、赋,骚、赋不便入乐,降而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降而以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宛转,则又降而为词.”还可以接下说:词降而为元曲,为明传奇.中国韵文演进史一个“俗”字了得.然而,这是一个需要证明的规律.我们尤感兴趣的是:什么力量驱动了这一演进?也就是汤因比所谓的“这个怎样从那个产生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选择 文学演进 文化动力 审美趣味 刘长卿 高仲武 期待视野 精神气候 中国文学史 文化目的
下载PDF
对中国最初诗歌评点形态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琴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0-74,共5页
关键词 诗歌评点 《河岳英灵集》 评点文学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 文学作品 《文选》 唐诗选本 生平事迹 王昌龄
下载PDF
追求者的歌唱和绝望者的哀吟─—“大历继王维说”质疑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金焕 荆立民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91-95,共5页
追求者的歌唱和绝望者的哀吟─—“大历继王维说”质疑王金焕,荆立民最早提出大历、王维一脉相承这一观点的是高仲武和司空图。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说:钱起“文宗右丞,许以高格”,“右丞没后,员外内雄”。他在介绍郎土元时又... 追求者的歌唱和绝望者的哀吟─—“大历继王维说”质疑王金焕,荆立民最早提出大历、王维一脉相承这一观点的是高仲武和司空图。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说:钱起“文宗右丞,许以高格”,“右丞没后,员外内雄”。他在介绍郎土元时又说:“右丞以往,(郎)与钱(起)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诗风 大历诗歌 追求者 韦应物 刘长卿 山水田园诗 审美心态 司空曙 高仲武 热爱生活
下载PDF
唐代诗人李嘉祐的创作道路和艺术倾向 被引量:2
7
作者 蒋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26-34,共9页
唐代诗人李嘉祐的创作道路和艺术倾向蒋寅李嘉是唐代大历年间一位声名卓著的诗人。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里选李诗八首,评曰:“袁州自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缓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如... 唐代诗人李嘉祐的创作道路和艺术倾向蒋寅李嘉是唐代大历年间一位声名卓著的诗人。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里选李诗八首,评曰:“袁州自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缓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又‘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道路 唐代诗人 戴叔伦 大历诗风 刘长卿 高仲武 意象形态 风格意义 报告文学 直觉印象
下载PDF
《中兴间气集》《诗源辩体》对朱湾诗的两极评判及原因探析
8
作者 常崇桦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1-97,共7页
《中兴间气集》基于风雅新颖的选诗标准及才性批评的论诗方法,先认可朱湾故作隐逸的行为,再赞赏其诗具有契合隐者身份的脱俗、含蓄优点;而且高仲武肯定大历诗坛的交游风气,所以偏好朱湾的席间应酬之作。《诗源辩体》基于律诗以初盛唐为... 《中兴间气集》基于风雅新颖的选诗标准及才性批评的论诗方法,先认可朱湾故作隐逸的行为,再赞赏其诗具有契合隐者身份的脱俗、含蓄优点;而且高仲武肯定大历诗坛的交游风气,所以偏好朱湾的席间应酬之作。《诗源辩体》基于律诗以初盛唐为典范,大历趋于衰变的贯通诗学视野,以初盛唐诗为参照凸显朱湾诗的语言浅俗之弊;而且许学夷反感交游权贵,故而鄙夷朱湾的席间之作,同时借贬斥朱湾诗,表达了对公安派俚俗倾向的批判。探析《中兴间气集》《诗源辩体》对朱湾诗的两极化评判,可窥见二者不同的诗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湾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 许学夷 《诗源辩体》 诗学观念
下载PDF
唐代“格诗”体式考原 被引量:2
9
作者 杜晓勤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73,共13页
“格诗”是唐人对古体诗的概称。由于年代隔阂且词义变异,不少学者或望文生义,或据后世用法,在唐代“格诗”研究中提出了省试诗“格样”、省试诗、“齐梁格”、律诗等误说,有些说法相沿至今而未能得到纠正。如果仔细分析唐人“格诗”一... “格诗”是唐人对古体诗的概称。由于年代隔阂且词义变异,不少学者或望文生义,或据后世用法,在唐代“格诗”研究中提出了省试诗“格样”、省试诗、“齐梁格”、律诗等误说,有些说法相沿至今而未能得到纠正。如果仔细分析唐人“格诗”一词之用例和所指作品之体格律,即可发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序》中“格律兼收”之“格”,乃指与“律诗”相对之体,即此集所有古体诗,含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杂言诗,苏涣《变律诗》亦属“格诗”。白居易和元稹所云之“格诗”,亦涵盖所有非律诗,并不等同于“古调诗”,更非单指“齐梁格”诗。中唐人标举“格诗”、创作“格诗”,反映了对近体诗因声律精切而导致骨格不存这一创作流弊进行反拨的艺术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诗 省试诗 齐梁格 高仲武 白居易
原文传递
诗人刘长卿的两次迁谪
10
作者 陈尚君 《文史知识》 2021年第12期66-76,共11页
刘长卿(约720—约790),字文房,是安史之乱后崛起的杰出诗人,时有五言长城之誉。他早年在科场上度过漫长岁月,后入国子监为诸生,曾任棚头。所谓棚头,是指同棚举子中的领袖。他有组织与行动能力,因而被众人拥戴。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说他... 刘长卿(约720—约790),字文房,是安史之乱后崛起的杰出诗人,时有五言长城之誉。他早年在科场上度过漫长岁月,后入国子监为诸生,曾任棚头。所谓棚头,是指同棚举子中的领袖。他有组织与行动能力,因而被众人拥戴。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说他"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写这段话时,刘长卿还在世,相信不会诬枉。他从棚头最后官至随州刺史,吏干是确实有的。"刚而犯上",做棚头可以,进入官场就难免处处碰壁。两次迁谪,史籍载之不详,据他存诗可以勾勒出大致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长卿 五言长城 迁谪 《中兴间气集》 杰出诗人 高仲武 安史之乱 国子监
原文传递
刘长卿与唐诗范式的演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1-52,共12页
刘长卿与唐诗范式的演变蒋寅刘长卿(726?~787?)是大历时期最出名的诗人①。他的诗歌创作一方面保留着盛唐的范式,一方面又最显著地体现出大历诗风的主要特征,可以说是盛唐诗向大历诗过渡的桥梁。他的诗中留下了唐诗范式演... 刘长卿与唐诗范式的演变蒋寅刘长卿(726?~787?)是大历时期最出名的诗人①。他的诗歌创作一方面保留着盛唐的范式,一方面又最显著地体现出大历诗风的主要特征,可以说是盛唐诗向大历诗过渡的桥梁。他的诗中留下了唐诗范式演变的轨迹,值得我们去作深入细致的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长卿 程式化 杜甫七律 五言长城 范式 唐诗 象征意象 类型化 作品 高仲武
原文传递
论郎士元《别郑礒》是否“工于发端”
12
作者 付佳奥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344-357,共14页
《别郑礒》,即《盩屋县郑礒宅送钱大》,在《中兴间气集》中被高仲武评为“工于发端”,可以掩映谢朓,引发了后来的争议,争议又主要集中在格调、神韵两派之间.回到唐代,还原当时语境,可以发现这句诗一则是对谢朓发端的模仿,二则是对吴均... 《别郑礒》,即《盩屋县郑礒宅送钱大》,在《中兴间气集》中被高仲武评为“工于发端”,可以掩映谢朓,引发了后来的争议,争议又主要集中在格调、神韵两派之间.回到唐代,还原当时语境,可以发现这句诗一则是对谢朓发端的模仿,二则是对吴均诗的巧妙化用.在三四句的承接上,又可以见到郎士元自己的风格,体现出大历诗人对于五律新结构的自觉追求.从整体上看,郎士元堪称善于借鉴前人,工于诗之发端.而高仲武持论之原因,又是出于他对于钟嵘、刘勰诗学观念的继承以及对同辈人有意的推举,有特别的时代因素.同时,以此为例,也可见在文本前后积累产生互文性的过程中,如果前面的文本消失在后人的视野中,连带着后来受影响的文本也会遭受不一样的命运.从文本的产生到接下来面临何种命运,都受到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后人评价文本时需要廓清迷雾、还原语境,才能得到较为客观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士元 发端 高仲武 章法结构
原文传递
读杜札記
13
作者 万曼 《开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1年第0期66-72,共7页
一 杜甫自来认为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其实杜甫诗在开元天宝间,并不怎样被当时人所重视,现存杜诗约一千四百多首中,开天间的作品不足十分之一;至德以来诗作,才灿然成帙。至德元载,杜甫四十五岁。是四十五岁以前开天间作品,因不甚为人注意... 一 杜甫自来认为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其实杜甫诗在开元天宝间,并不怎样被当时人所重视,现存杜诗约一千四百多首中,开天间的作品不足十分之一;至德以来诗作,才灿然成帙。至德元载,杜甫四十五岁。是四十五岁以前开天间作品,因不甚为人注意,几全部淪沒。据杜甫自己说:“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严武 李杜 州刺史 高仲武 至德 沈宋 永泰元年 潭州 开元天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