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海娜 梁慧 +4 位作者 王振平 冯志慧 赵应满 钟健 秦鑫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磁共振(HR-MRI)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应用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AIS患者,均予以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后90 d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其纳入预后良好组...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磁共振(HR-MRI)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应用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AIS患者,均予以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后90 d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其纳入预后良好组(66例,mRS评分≤2分)与预后不良组(26例,m RS评分>2分)。所有患者于入院1周内行MagnetomTrio型3.0T HR-MRI检查,对比管腔狭窄率、最狭窄处管腔面积、斑块负荷、T_(2)加权成像(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及斑块强化率参数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0THR-MRI参数对AIS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I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梗死灶直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74,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最狭窄处管腔面积低于预后良好组,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及斑块强化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8、4.443、4.413、3.89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及斑块强化率预测AI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43、0.739、0.706和0.7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灶直径>3.0 cm、T_(1)WI信号强度指数、T_(2)WI信号强度指数、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及斑块强化率是影响AI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89、257.151、105.073、4.091、1.121,P<0.05)。结论:3.0THRMRI在AIS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效能,能通过观察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最狭窄处管腔面积、斑块强化率等参数变化,为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指导,且上述参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往往代表患者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磁共振(HR-MRI)成像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宗露 秦伟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目的 探究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3D黑血技术与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2-1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颈部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 目的 探究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3D黑血技术与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2-1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颈部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A扫描,比较不同检查方法所得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外界面积。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狭窄、溃疡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与CTA所测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外界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金标准,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血管狭窄>70%真阳性62例,假阳性2例,真阴性35例,假阴性3例;CTA诊断真阳性62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34例,假阴性3例。两种方式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溃疡斑块真阳性49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50例,假阴性2例;CTA诊断真阳性38例,假阳性17例,真阴性35例,假阴性12例。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溃疡斑块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高于CTA(P<0.05)。结论 两种检查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均有较高参考价值,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对于溃疡斑块的诊断参考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分辨磁共振成像 3D黑血技术 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3
作者 王子堂 张凌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山东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山东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作为参照,随后再依次开展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HRMR-VWI)、头颈CT血管成像(CTA)诊断。对比分析不同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头颈血管CTA诊断(P<0.05)。两种诊断方法的漏诊率、误诊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方法诊断动脉狭窄程度、鉴别斑块性质结果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期间应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其诊断结果接近于金标准,其临床应用可保障诊断结果准确性,明确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为后期临床诊疗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动脉狭窄 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 头颈CT血管成像诊断
下载PDF
基于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技术的高分辨率磁畴成像 被引量:3
4
作者 吕浩昌 赵云驰 +16 位作者 杨光 董博闻 祁杰 张静言 朱照照 孙阳 于广华 姜勇 魏红祥 王晶 陆俊 王志宏 蔡建旺 沈保根 杨峰 张申金 王守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4,共14页
基于磁二色效应的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磁成像技术是研究薄膜磁畴结构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可实时成像以及对表面信息敏感等优点.以全固态深紫外激光(波长为177.3 nm;能量为7.0 eV)为激发光源的光发射电子显微技术相比于... 基于磁二色效应的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磁成像技术是研究薄膜磁畴结构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可实时成像以及对表面信息敏感等优点.以全固态深紫外激光(波长为177.3 nm;能量为7.0 eV)为激发光源的光发射电子显微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磁成像技术(以同步辐射光源或汞灯为激发源),摆脱了大型同步辐射光源的限制;同时又解决了当前阈激发研究中由于激发光源能量低难以实现光电子直接激发的技术难题,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了高分辨磁成像.本文首先对最新搭建的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系统做了简单介绍.然后结合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薄膜沉积技术,成功实现了L10-FePt垂直磁各向异性薄膜的磁畴观测,其空间分辨率高达43.2 nm,与利用X射线作为激发源的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磁成像技术处于同一量级,为后续开展高分辨磁成像提供了便利.最后,重点介绍了在该磁成像技术方面取得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引入Cr的纳米"台阶",成功设计出FePt的(001)与(111)双取向外延薄膜;并在"台阶"区域使用线偏振态深紫外激光观测到了磁线二色衬度,其强度为圆二色衬度的4.6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磁成像技术在磁性薄膜/多层膜体系磁畴观测方面具备了出色的分辨能力,通过超高真空系统与分子束外延薄膜制备系统相连接,可以实现高质量单晶外延薄膜制备、超高真空原位传输和高分辨磁畴成像三位一体的功能,为未来磁性薄膜材料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发射电子显微 深紫外激光 磁圆/线二色 分辨成像
下载PDF
浅谈机载高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与发展
5
作者 严建伟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本文浅谈机载高光谱成像技术的起源、原理与特点、应用、发展历程与展望,总结了目前的应用发展状况,同时根据全球环境保护工作要求与国家科研、军事领域需求,结合人工智能、软件算法、成像光谱仪、机载和星载、航天航空的发展方向,提出... 本文浅谈机载高光谱成像技术的起源、原理与特点、应用、发展历程与展望,总结了目前的应用发展状况,同时根据全球环境保护工作要求与国家科研、军事领域需求,结合人工智能、软件算法、成像光谱仪、机载和星载、航天航空的发展方向,提出机载高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与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成像技术 成像光谱仪 光谱分辨 空间分辨 时间分辨 多光谱 光谱 超光谱
下载PDF
低剂量电子显微表征下的出射波重构技术
6
作者 施鸿晟 于奕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758,共11页
原子级分辨率的成像表征对探究材料结构与性质间的联系具有重大意义。应用像差校正的高分辨电子显微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可以实现亚埃尺度分辨率的图像表征,但电子束辐照敏感材料受限于... 原子级分辨率的成像表征对探究材料结构与性质间的联系具有重大意义。应用像差校正的高分辨电子显微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可以实现亚埃尺度分辨率的图像表征,但电子束辐照敏感材料受限于辐照引起的结构损伤,无法用常规辐照剂量进行HRTEM成像表征。将出射波重构(exit wave reconstruction,EWR)技术应用于辐照敏感材料,一方面可以解决HRTEM图像中衬度反转的问题并提高图像分辨率至信息极限;另一方面,通过算法实现对信息的充分利用,适合于从低剂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采用低剂量EWR技术可以实现电子束敏感材料的原子级分辨率图像,为研究电子束辐照敏感材料提供更多可能性,也使针对出射波重构技术的研究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与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射波重构 高分辨电子显微成像技术 低剂量显微成像
下载PDF
《现代雷达》专题征稿通知“多平台多体制雷达成像和识别技术”专题
7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05-I0005,共1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作为一种先进的雷达成像技术,具备对观测对象高分辨成像及目标精细化表征能力,在地形测绘、环境监视、灾情调查和信息获取等方面具有重大应用价值。随着雷达平台与应用场景不同,SAR自发...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作为一种先进的雷达成像技术,具备对观测对象高分辨成像及目标精细化表征能力,在地形测绘、环境监视、灾情调查和信息获取等方面具有重大应用价值。随着雷达平台与应用场景不同,SAR自发展以来已演变出多种典型成熟成像体制,可大致分为机载SAR、星载SAR、弹载SAR、地基ISAR等。由于不同平台运动特性具有差异性,多平台多体制雷达成像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技术具有一定区别,如机载SAR成像更多关注运动补偿问题、星载SAR成像更多关注非线性轨迹深度聚焦等。因此,随着未来雷达高分辨成像需求不断增加,开展多平台多体制雷达成像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成像 现代雷达 运动补偿 分辨成像 环境监视 灾情调查 识别技术 信息获取
下载PDF
《现代雷达》专题征稿通知 “多平台多体制雷达成像和识别技术”专题
8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作为一种先进的雷达成像技术,具备对观测对象高分辨成像及目标精细化表征能力,在地形测绘、环境监视、灾情调查和信息获取等方面具有重大应用价值。随着雷达平台与应用场景不同,SAR自发...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作为一种先进的雷达成像技术,具备对观测对象高分辨成像及目标精细化表征能力,在地形测绘、环境监视、灾情调查和信息获取等方面具有重大应用价值。随着雷达平台与应用场景不同,SAR自发展以来已演变出多种典型成熟成像体制,可大致分为机载SAR、星载SAR、弹载SAR、地基ISAR等。由于不同平台运动特性具有差异性,多平台多体制雷达成像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技术具有一定区别,如机载SAR成像更多关注运动补偿问题、星载SAR成像更多关注非线性轨迹深度聚焦等。因此,随着未来雷达高分辨成像需求不断增加,开展多平台多体制雷达成像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成像 现代雷达 运动补偿 分辨成像 环境监视 灾情调查 识别技术 信息获取
下载PDF
《现代雷达》专题征稿通知 “多平台多体制雷达成像和识别技术”专题
9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4-I0004,共1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作为一种先进的雷达成像技术,具备对观测对象高分辨成像及目标精细化表征能力,在地形测绘、环境监视、灾情调查和信息获取等方面具有重大应用价值。随着雷达平台与应用场景不同,SAR自发...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作为一种先进的雷达成像技术,具备对观测对象高分辨成像及目标精细化表征能力,在地形测绘、环境监视、灾情调查和信息获取等方面具有重大应用价值。随着雷达平台与应用场景不同,SAR自发展以来已演变出多种典型成熟成像体制,可大致分为机载SAR、星载SAR、弹载SAR、地基ISAR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成像 环境监视 分辨成像 灾情调查 信息获取 识别技术 地形测绘 观测对象
下载PDF
像的解卷处理在球差校正场发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中的应用
10
作者 唐春艳 陈江华 李方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9-359,共1页
关键词 场发射分辨电子显微 图像解卷处理 球差校正 球差系数 成像参数
下载PDF
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显示脑血管内软斑块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石永久 杨俊军 +2 位作者 蔡世昌 肖新华 左学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技术在显示脑血管内软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0... 目的:探究分析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技术在显示脑血管内软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0例,据患者病情是否为急性期分为急性期组与非急性期组,各25例。患者入院3 d内均接受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与HRMR-VWI检查。比较两组软斑块检出率、斑块强化情况与重构指数。结果:急性期组软斑块检出率44.00%显著高于非急性期组的28.00%,且急性期组明显强化斑块显著多于非急性期组(P<0.05);急性期组重构指数(1.09±0.11)高于非急性期组的(0.93±0.09),且急性期组正性重构斑块多于非急性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病发急性脑梗死时其脑血管中软斑块数量较多,且大脑中动脉最狭窄处存在明显强化斑块时,极易诱导脑梗死急性发作,因而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HRMR-VWI)技术在脑血管内软斑块诊断中具显著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 分辨血管壁成像技术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软斑块
下载PDF
表面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平面像的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树有 关若男 +1 位作者 李日升 叶恒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82-193,共12页
本文全面讨论了多层法用于表面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平面像模拟计算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需要注意的技术细节。包括光阑大小、欠焦量、样品厚度、色差与束发散度、吸收系数等的影响。
关键词 分辨 电子显微 表面正面成像 成像条件
下载PDF
1.5T高分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应用于颅内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为标 陆大军 +1 位作者 高辉 许明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8期3132-3135,共4页
目的探究1.5T高分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颅内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颅内血管畸形病人42例,均给予SWI及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42例颅内血管畸形病人中,动静脉畸形者2... 目的探究1.5T高分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颅内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颅内血管畸形病人42例,均给予SWI及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42例颅内血管畸形病人中,动静脉畸形者23例(21例处于大脑、2例处于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者12例(7例处于大脑、5例处于小脑),静脉畸形者7例(4例处于右额顶叶和左顶叶,3例处于右颞叶)。结论SWI相比于常规MRI,显示更多类型的颅内血管畸形,并可较好地显示引流静脉,可作为颅内血管畸形,特别是流速慢的血管畸形的诊断常规序列,临床再结合其他序列可为颅内血管瘤病人提供精准、全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分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 颅内血管畸形 诊断
下载PDF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位实验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健男 尹美杰 +1 位作者 张熙 刁东风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1-452,共12页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原位实验是在纳米乃至皮米尺度上实时研究物质在不同场环境中的原子和电子结构变化、探寻材料在使役条件下性能根源的一类实验研究方法,在基础科学探索与产业技术研发的源...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原位实验是在纳米乃至皮米尺度上实时研究物质在不同场环境中的原子和电子结构变化、探寻材料在使役条件下性能根源的一类实验研究方法,在基础科学探索与产业技术研发的源头创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高分辨透射电镜原位实验研究的技术原理以及应用进展.按照原位电镜实验实现手段进行分类,概述原位电子束照射、环境透射电镜、四维超快电镜、原位加热、加电、力学、光学、液体、气体样品杆等各类高分辨原位电镜实验的实验技术、原理以及应用的最新进展.随着技术的进步,高分辨原位电镜实验正向着芯片化、复合化和定量化的方向发展,而目前所遇到的电子束、磁场的干扰以及成像速度问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科学与技术 分辨透射电子显微 原位实验 环境透射电镜 四维超快电镜 原位样品杆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核磁血管成像技术的急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部位的人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玉茹 王胜 +3 位作者 于瑾 穆学涛 马巧稚 宋浩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84-586,共3页
目的探究高分辨核磁血管成像技术下急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部位的人口学分布特征。方法调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狭窄部位,对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多组连续变量比较用... 目的探究高分辨核磁血管成像技术下急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部位的人口学分布特征。方法调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狭窄部位,对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多组连续变量比较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危险因素研究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研究发现,8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70±12.41)岁,不同狭窄部位的年龄构成存在差异(χ^2=29.75,P=0.003),各部位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患者,年龄是影响狭窄部位的主要因暴。结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急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部位不同,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急性卒中患者的诊治提供一定依据,并且为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核磁血管成像技术 急性卒中 颅内外动脉狭窄 人口学分布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技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李井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98-100,共3页
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ICAD)采取高分辨磁共振技术(HR-MRI)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计抽取对象50例,均为ICAD,临床资料无缺失,均接受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HR-MRI检查,总结检查结果。结果 经HR-MRI检查,根据有无大脑中动脉(MCA)支... 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ICAD)采取高分辨磁共振技术(HR-MRI)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计抽取对象50例,均为ICAD,临床资料无缺失,均接受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HR-MRI检查,总结检查结果。结果 经HR-MRI检查,根据有无大脑中动脉(MCA)支配区脑梗死分为两组,发现两组狭窄率、管腔面积、管腔内径、血管壁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经HR-MRI检查明确斑块病变MCA有70支,分为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两组在斑块纤维帽破裂、斑块内有脂质核心无明显差异(P>0.05),但斑块纤维帽完整、斑块内出血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HR-MRI用于ICAD诊治有不错的价值,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管壁结构,而且还能对斑块病变MCA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分辨磁共振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大脑中动脉 斑块性质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梁汉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331-332,33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高分辨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将该院60例经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分为瘤壁强化组(24例)和瘤壁未强化组(36例),所有研究对象在术前行HR-MRI... 目的探讨分析高分辨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将该院60例经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分为瘤壁强化组(24例)和瘤壁未强化组(36例),所有研究对象在术前行HR-MRI管壁成像检查,观察瘤壁强化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关系,进而探究HR-MRI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可行性。结果所有研究对象HR-MRI管壁成像检查显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有41例,准确率为68.33%;瘤壁未强化组中瘤体破裂的比例(9.80%)明显低于瘤壁强化组(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P<0.05);2组患者中有子囊与无子囊患者例数,SR<2与SR≥2患者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2、9.26,P<0.05)。结论 HR-MRI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有少许的漏诊率,但成像结果显示瘤体破裂的风险与瘤壁强化有明显关系,影响瘤壁强化的因素包括瘤体有无子囊及瘤体体率等动脉瘤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磁共振 成像技术 颅内动脉瘤 破裂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核磁血管成像技术的急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玉茹 王胜 +3 位作者 马沛沛 张淑 吴春楠 陆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9期28-30,59,共4页
目的探究高分辨核磁血管成像技术下不同急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部位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80例急性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狭窄部位信息,对不同人群动脉狭窄部位分布进行描述,多组连续变量比较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危险... 目的探究高分辨核磁血管成像技术下不同急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部位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80例急性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狭窄部位信息,对不同人群动脉狭窄部位分布进行描述,多组连续变量比较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研究发现,8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70±12.41)岁,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狭窄部位分布存在差异(χ~2=22.75,P<0.0001),不同性别患者的狭窄部位也存在差异(χ~2=12.23,P=0.0169),在男性患者中年龄是影响动脉狭窄部位的因素,在各年龄段中性别均不是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急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部位分布不同,研究结果以期提高卒中患者的诊治的精准性,为减少卒中疾病负担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核磁血管成像技术 急性卒中 颅内动脉狭窄分布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肛瘘分类及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静静 李俊 +2 位作者 王长福 王斌杰 贺祥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2年第5期508-512,共5页
目的 分析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肛瘘分类及分型诊断中的应用,探讨MRI在肛瘘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经手术证实为肛瘘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包括高分辨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WI-FS、扩散加权成... 目的 分析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肛瘘分类及分型诊断中的应用,探讨MRI在肛瘘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经手术证实为肛瘘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包括高分辨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WI-FS、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检查资料,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高分辨MRI成像技术在肛瘘分类及分型中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本组177例肛瘘患者高分辨MRI与手术结果对比,依据肛瘘的不同分类,内瘘诊断符合率100%(3/3),外瘘诊断符合率100%(174/174),单纯性肛瘘诊断符合率96%(94/98),复杂性肛瘘诊断符合率95%(79/83),低位肛瘘诊断符合率99%(166/167),高位诊断符合率91%(10/11)。依据肛瘘Parks分型,括约肌间型诊断符合率96%(88/92),经括约肌型诊断符合率94%(74/79),括约肌上型诊断符合率89%(8/9),括约肌外型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采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肛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很好地对肛瘘进行分类及分型,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可靠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磁共振成像 分辨技术 分类 分型
下载PDF
磁共振显微线圈高分辨成像技术在腕关节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文静 戴世鹏 +2 位作者 顾庆 田苗苗 尚海霞 《现代科学仪器》 2020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显微线圈高分辨成像技术在腕关节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45例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手腕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腕部撞击综合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磁共振常规线圈及显微... 目的探讨磁共振显微线圈高分辨成像技术在腕关节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45例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手腕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腕部撞击综合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磁共振常规线圈及显微线圈技术对其部位进行扫描。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及对软骨侵蚀、关节积液和滑膜增厚的诊出情况。结果显微线圈技术对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手腕关节骨性关节炎、腕部撞击综合症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78%、96.67%、97.50%,均显著高于常规线圈技术的60.00%、50.0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线圈技术对软骨侵蚀、关节积液和滑膜增厚的诊出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线圈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显微线圈技术MRI增强扫描检测: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右手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软组织增厚,关节周围可见少量积液,增强扫描指间关节滑膜呈明显增厚并强化。骨性关节炎患者可见关节面下骨质异常信号,表现为“虫蚀状”或小斑片状软骨下骨质缺损区。结论磁共振显微线圈高分辨成像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腕关节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提高对软骨侵蚀、关节积液和滑膜增厚的诊出情况,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显微线圈 分辨成像技术 腕关节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