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柴胡-白芍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朱梓齐 秦琴琴 +2 位作者 辛幸雨 宁雪梅 林寒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6期662-666,671,共6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发掘中医药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核心药对,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明确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筛选核心药对。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发掘中医药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核心药对,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明确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筛选核心药对。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核心药对相关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等查询疾病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核心靶点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16篇,方剂209首,中药194味,得到核心药对柴胡-白芍。筛选出柴胡的活性成分共15个、靶点433个,白芍的活性成分9个、靶点161个,两者靶点合并去重后为297个;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16个。柴胡-白芍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作用核心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Akt)1、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等;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基因表达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结论:本研究验证了柴胡-白芍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参与炎症反应与免疫调控,从而达到治疗宫颈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病毒感染 柴胡 白芍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相关受体水平的相关性
2
作者 杨向君 李小华 +1 位作者 李莹莹 门楠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36-840,共5页
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癌(CSES)组织中抗原分化因子受体2(C-ERBB-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CSES患者作为CSES组,另... 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癌(CSES)组织中抗原分化因子受体2(C-ERBB-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CSES患者作为CSES组,另纳入同期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炎患者各90例分别作为CIN组和宫颈炎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HER-2、C-ERBB-2表达水平,分析HR-HPV感染与CSES组织中C-ERBB-2、HER-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宫颈炎组比较,CIN组和CSES组的HR-HPV阳性感染率以及C-ERBB-2、HER-2阳性表达率均上升(P<0.05);与CIN组比较,CSES组HR-HPV阳性感染率明显升高(P<0.05),C-ERBB-2、HER-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TNM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C-ERBB-2、HER-2阳性表达和HR-HPV感染阳性的患者比例高于年龄<55岁、TNM分期Ⅰ~Ⅱ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CSES患者(P<0.05)。HR-HPV感染阳性的CSES患者病变组织中C-ERBB-2、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HR-HPV感染阴性的CSES患者(P<0.05)。结论CSES病变组织中C-ERBB-2、HER-2高表达,并与HR-HPV感染有关,C-ERBB-2、HER-2可作为CSES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上皮癌 抗原分化因子受体2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效果
3
作者 王锦艳 马占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04-0107,共4页
评价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患者;按照宫颈细胞改变情况分组;癌前病变组100例;宫颈癌组20例;同期选择120例... 评价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患者;按照宫颈细胞改变情况分组;癌前病变组100例;宫颈癌组20例;同期选择120例健康体检人群纳入对照组中。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开展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过程中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高危型HP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比癌前病变组以及对照组;子宫颈癌组的高危率明显更高;P<0.05。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率较高阳性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较高;在93.33%(112/120)。在HPV阳性患者中;主要是HPV16。结论 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效果理想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分型检测 子宫颈癌 癌前病变 筛查效果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致宫颈病变的细胞病理诊断评价探究
4
作者 赵博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00-0103,共4页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致宫颈病变的细胞病理诊断结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到2022年12月,样本为疑似宫颈癌患者共计40例,均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基于检查结果分组,阳性结果例数录入阳性组(40例)、阴性结果例数录入阴性...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致宫颈病变的细胞病理诊断结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到2022年12月,样本为疑似宫颈癌患者共计40例,均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基于检查结果分组,阳性结果例数录入阳性组(40例)、阴性结果例数录入阴性组(40例),分析检验结果与相关数据。结果 阳性组检出率占比为96.67%,阴性组检出率63.33%,数据差异显著(P<0.05);阳性组患者检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占比高、阴性组炎症占比高(P<0.05)。结论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是宫颈病变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细胞病理诊断结果是通过检查宫颈组织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宫颈病变并判断其严重程度。细胞病理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关于宫颈病变的信息,促使她们进行健康教育,了解病情和预防措施,如接种HPV疫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等,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细胞病理诊断结果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宫颈癌以及提供治疗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宫颈病变 细胞病理诊断 评价
下载PDF
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早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5
作者 张田玲 孙晓琳 李庆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早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淄博市第一医院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90例女性,均实施HR-HPV检测、TCT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HR-HP... 目的探讨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早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淄博市第一医院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90例女性,均实施HR-HPV检测、TCT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HR-HPV、TCT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显示,阳性63例(70.00%)、阴性27例(30.00%);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HR-HPV联合TCT在早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较高,可以提升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乳头病毒检测 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病变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文璎 薛月珍 +1 位作者 韩玲 罗曼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54-1357,共4页
目的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接受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进行HPV DNA检测、且进一步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并行病理检查的女性1 806例,分析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 目的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接受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进行HPV DNA检测、且进一步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并行病理检查的女性1 806例,分析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 806名女性总hr-HPV感染率为35.5%(641/1806);正常女性感染率仅为23.2%(301/1299),明显低于宫颈病变病例(P=0.000)。在高病毒负荷量中,只有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 IN)1之间的差异显著(P=0.049),危险比值比为8.5,95%可信区间为1.0-71.4。在中、低度病毒负荷量中,C IN2、C IN3和宫颈癌对比C IN1均无显著性差异。C IN1、C IN2、C IN3和宫颈癌各组的相对光单位比值(RLU/PC)行对数值转换,中位数差异不显著(P=0.712)。结论检测高危型HPV能很好地区分病变宫颈和正常宫颈,而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关系不密切,能否作为宫颈病变严重程度预测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病毒负荷量 宫颈病变 杂交捕获
下载PDF
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金燕 陈彩蓉 +2 位作者 郭晓燕 胡庆兰 覃碧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9-710,共2页
目的探讨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806例清远地区孕期及产后妇女的宫颈标本,以5岁间隔分组,对不同年龄组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以4080例同期非孕期妇科普... 目的探讨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806例清远地区孕期及产后妇女的宫颈标本,以5岁间隔分组,对不同年龄组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以4080例同期非孕期妇科普查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在7886例标本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2.5%,孕期、产后及非孕期组分别为14.3%、10.5%、11.7%,4个年龄组分别为16.9%、12.1%、13.5%和22.1%。结论孕期高危型HPV感染率与产后及同期非孕期妇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孕期行宫颈HPV筛查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 产后 非孕期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对评估宫颈电圈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秦广益 滕银成 +2 位作者 李萍 江立珍 马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08-2310,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评估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ON)预后的意义。方法:对560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证实为CIN的患者进行LEEP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检测治疗前后高危型HPV的负荷量,... 目的:探讨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评估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ON)预后的意义。方法:对560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证实为CIN的患者进行LEEP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检测治疗前后高危型HPV的负荷量,对病灶持续存在或复发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术前病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的三组患者,其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32.63%、90.85%和98.13%。前组(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与后两组(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上升。术后6个月CINⅠ、CINⅡ、CINⅢ三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2.54%、12.80%和25.23%,术后1年三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0.88%、9.15%和22.43%,与术前比较,三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均显著下降(P〈0.001);CINⅠ、CINⅡ、CINⅢ三组患者术后的病变持续存在率分别为1.69%、6.71%和12.15%,复发率分别为0、7.32%和10.28%.前组与后两组术后病变的持续存在率和复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术后高危型HPV持续阳性可提示病变的持续存在或复发。结论:LEEP能显著降低CIN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术后检测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能判断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样病变 电圈切除术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静 谭晓燕 +1 位作者 张颖 郭海燕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对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检测及追踪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检测,对检测的HPV-DNA阳性患者(阳性组)和HPV-DNA阴性患者(阴性组)的... 目的探讨对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检测及追踪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检测,对检测的HPV-DNA阳性患者(阳性组)和HPV-DNA阴性患者(阴性组)的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并对HPV-DNA阳性患者一年后的转归情况进行追踪。结果(1)22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阳性)159例,感染率69.7%。(2)细胞学检查诊断:HPV-DNA阳性组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发生率17.6%(28/159),显著高于HPV-DNA阴性组1.45%(1/69)(P<0.01)。(3)阴道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28.3%(45/159),显著高于HPV-DNA阴性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2.9%(2/69)(P<0.01)。(4)HPV-DNA阳性患者一年后转阴率88.4%(130/147),11.6%(17/147)的患者持续感染,宫颈炎患者HPV-DNA转阴率最高92.2%。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感染者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检测和追踪高危型HPV感染对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官颈病变 宫颈癌 检测 转归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和Th1/Th2不均衡表达对宫颈病变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邹晶晶 朱小飞 余杨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载量、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在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病变进程的相关性。方法将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39例HR-HPV持续性感染的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分为宫颈... 目的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载量、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在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病变进程的相关性。方法将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39例HR-HPV持续性感染的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n=71)、CINⅡ组(n=66)、CINⅢ组(n=77)和宫颈癌组(n=125),另选择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阴性且细胞学检查为正常宫颈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法检测受试者宫颈分泌物中HR-HPV DNA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宫颈灌洗液中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并以TNF-α/IL-10比值作为衡量Th1/Th2免疫平衡的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R-HPV DNA与6种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CINⅡ组和CINⅢ组患者宫颈分泌物中HR-HPV 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患者宫颈分泌物中HR-HPV DNA载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I组、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灌洗液中IL-2、IFN-γ、TNF-α、IL-4、IL-6、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IN I组、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灌洗液中IL-2、IFN-γ、TNF-α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IL-4、IL-6、IL-10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CINⅡ组和CINⅢ组患者宫颈灌洗液中IFN-γ、TNF-α、IL-4、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宫颈病变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宫颈病变组患者宫颈灌洗液中IL-2、IL-10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IN I组、CINⅡ组TNF-α/IL-10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宫颈癌组患者TNF-α/IL-10比值显著小于对照组、CIN I组、CINⅡ组(P<0.05);宫颈癌组患者TNF-α/IL-10比值小于CINⅢ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L-2、IL-4水平与HR-HPV DNA载量无线性关系(P>0.05);IL-6、IL-10、IFN-γ、TNF-α水平与HR-HPV DNA载量存在线性关系(P<0.05),与HR-HPV载量的密切程度依次为IL-10>IL-6>IFN-γ>TNF-α。结论CIN至宫颈癌进程中,其局部微环境中细胞因子逐渐向Th2方向偏移,最终导致Th1/Th2失衡,局部免疫失衡可能是HR-HPV持续性感染和宫颈癌变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 宫颈病变 TH1/TH2细胞因子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下载PDF
妊娠期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者的新型护理模式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卫红 张秋玲 +3 位作者 刘玲 王美娟 卢旭 刘巧丽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611-612,615,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妊娠期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type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者采用新型护理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99例确认感染HR-HPV者进行认知干预和支持性心理护理,并于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期感... 目的探讨针对妊娠期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type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者采用新型护理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99例确认感染HR-HPV者进行认知干预和支持性心理护理,并于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期感染HR-HPV的女性出现了严重的身心障碍,采用新型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后,增加了感染者对疾病的认知,治疗顺应性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针对妊娠期感染HR-HPV女性的新型护理模式是可行的,对改善其预后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宫颈上皮内 新型护理模式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和高危人乳头瘤状病毒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春莉 李冬琴 王延明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0期3170-3171,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液基细胞学(TCT)和高危人乳头瘤状病毒DNA(HR-HPV 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价值。方法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2876例宫颈病变患者行TCT检测,TCT检测结果异常的患者,进一步行HR-HPV DNA检测和病理学活检。结果 183例患... 目的分析研究液基细胞学(TCT)和高危人乳头瘤状病毒DNA(HR-HPV 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价值。方法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2876例宫颈病变患者行TCT检测,TCT检测结果异常的患者,进一步行HR-HPV DNA检测和病理学活检。结果 183例患者TCT检查结果异常,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和腺细胞病变(ASC-US)104例(56.8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8例(26.2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1例(11.48%),鳞状上皮细胞癌(SCC)10例(5.46%)。123例进行了HR-HPV DNA检测,87例阳性(53.05%);其中ASC-US 29例(27.88%)、LSIL32例(66.67%)、HSIL17例(80.95%)、SCC9例(90.00%)。结论 TCT检查是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的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HR-HPV DNA检测更不失为一种先进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T检测 高危乳头病毒 病理学
下载PDF
妊娠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姚恒 李静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4期28-29,共2页
目的分析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3月~2012年3月于我院产检的孕4~34周1682例孕妇及产后42d的539例产妇为观察组,以同期1067例非孕期宫颈癌筛查妇女作为对照组,取其宫颈标本... 目的分析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3月~2012年3月于我院产检的孕4~34周1682例孕妇及产后42d的539例产妇为观察组,以同期1067例非孕期宫颈癌筛查妇女作为对照组,取其宫颈标本,采用HR-HPVDNA检测技术进行HR-HPVDNA检测。以30岁为界分为19~30岁组和31~40岁组,以5岁为一个年龄阶段将孕期及产后妇女分成5组,即:〈25岁、25~30岁、31~35岁、36~40岁及〉40岁5个年龄阶段,分析HPV感染情况。结果妊娠后、产后及对照组HPV感染率分别是14.92%、10.20%及11.34%,妊娠组与产后组和对照组相比,感染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年龄阶段感染率分别为16.13%、11.67%、13.44%、19.43%和47.83%,呈现先高后低再度升高的感染趋势。结论妊娠期进行HPV感染的检测是必要的、安全的,对于评估和预防宫颈病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产后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下载PDF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潜伏感染者病毒自然清除率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秦广益 陶敏芳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3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潜伏感染者病毒自然清除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科门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潜伏感染者每3个月复查1次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直至转...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潜伏感染者病毒自然清除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科门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潜伏感染者每3个月复查1次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直至转阴性。结果:hr-HPV阳性率为21.33%(1 466/6 876),其中hr-HPV潜伏感染者1 121例,占76.47%(1 121/1 466),hr-HPV潜伏感染自然清除时间(173.77±98.16)d,自然清除率为82.03%,其中66.38%(314/473)在6~12个月内病毒自然清除,85例(17.97%)患者持续病毒感染,各年龄段hr-HPV持续感染例数无显著差异。病毒清除时间与年龄无显著相关(P=0.384)。hr-HPV负荷量与清除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对hr-HPV潜伏感染者随访至病毒检测转阴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高负荷量的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潜伏感染 自然清除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新 智艳芳 +3 位作者 荣守华 李雅 樊婷婷 李肖甫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7年第6期533-534,共2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观察组则给予高危型HPV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观察2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观察组则给予高危型HPV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观察2组患者的筛查结果。结果手术病理检查发现80例患者均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与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观察组检出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有38例,对照组有26例,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检查的满意率为97.5%(39/40),对照组的为70.0%(28/4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液基细胞学 宫颈癌前病变 临床价值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持续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瑞 葛静 +2 位作者 周迪兰 王文英 秦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930-932,957,共4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宫颈持续感染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将HR-HPV宫颈持续感染且病程>1年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分别采用常规重组人干...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宫颈持续感染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将HR-HPV宫颈持续感染且病程>1年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分别采用常规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宫颈给药和ALA-PDT疗法治疗,记为重组人干扰素组和ALA-PDT组,两组治疗后均通过门诊随访3个月,观察HPV转阴效果和HPV DNA负荷量的变化情况,并统计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均成功随访3个月,ALA-PDT组HPV转阴率62.79%(27/43)显著高于重组人干扰素组34.88%(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II定量检测显示,ALA-PDT组宫颈HPV DNA负荷量下降幅度≥90%和≥50%的比重分别为62.79%(27/43)、76.74%(33/43),明显高于重组人干扰素组34.88%(15/43)、55.81%(24/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A-PDT组治疗随访期间仅出现少量轻度不适症状,均可耐受。结论:ALA-PDT疗法是促进高危型HPV宫颈持续感染转阴、降低HPV DNA负荷量的有效手段,且安全性较好,对降低癌变风险和改善预后质量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宫颈 感染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 转阴率 HPV DNA负荷量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建棋 吕艳蓉 +7 位作者 王磊一 刘振平 马婷婷 江立玉 张凯 高海东 杨其峰 马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3期190-192,203,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是否存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方法: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定量检测3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或乳头溢液和18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肿瘤组织中13种高危型HPV DNA的含量。结果:30...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是否存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方法: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定量检测3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或乳头溢液和18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肿瘤组织中13种高危型HPV DNA的含量。结果:3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或溢液中有3例呈阳性(检测值>1),阳性率为10%,而18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肿瘤组织中未发现高危型HPV的感染。3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中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19例,3例阳性者均为中央型,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HPV阳性率与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存在高危型HPV的感染,HPV感染的来源可能是通过乳管的开口进入乳腺,不能支持高危型HPV感染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发展及癌变有关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二代杂交捕获试验
下载PDF
子宫颈癌组织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淑霞 赵先兰 +1 位作者 孔祥东 孟志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305,共3页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2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26例CINⅡ、31例CINⅢ和22例浸润癌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2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26例CINⅡ、31例CINⅢ和22例浸润癌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13种HR-HPVDNA。结果: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组织中,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9.10%、88.50%、87.10%、90.90%,HR-HPV阳性率分别为30.00%、82.60%、80.80%、90.30%、95.50%,CINⅠ、Ⅱ、Ⅲ和浸润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组织中HR-HPV阳性率与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s=0.564,P<0.01)。结论:HR-HPV致宫颈上皮恶性转化可能与P16INK4A蛋白过表达有关,P16INK4A和HR-HPV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子宫颈癌及CIN的阳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P16^INK4A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DNA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及随访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海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4551-4553,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DNA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及随访情况。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480例患者,分别给予TCT检测、高危型HPV16、18检测及阴道镜下的宫颈活组织有关病理学检...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DNA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及随访情况。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480例患者,分别给予TCT检测、高危型HPV16、18检测及阴道镜下的宫颈活组织有关病理学检查。对比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与二者单独检测的诊断价值。随访1年后,对比3种检测方式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480例待筛查患者中,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炎症病变24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41例,CINⅡ~Ⅲ82例,宫颈癌11例。高危型HPV16、18阳性对宫颈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炎症病变、CINⅠ、CINⅡ~Ⅲ(均P<0.05)。TCT阳性结果对于宫颈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炎症病变检出率(P<0.05),与CINⅠ、CINⅡ~Ⅲ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TCT检测及单独高危型HPV16、18检测(均P<0.05)。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对患者随访预后的诊断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TCT检测及单独高危型HPV16、18检测(均P<0.05)。结论应用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不仅能够更加有效地筛查宫颈癌等病变,而且对于患者的随访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液基薄层细胞学 宫颈癌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明婷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5期68-70,共3页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80例,收集患者年龄、孕育次数、生殖器感染史、流产次数、吸烟情况等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HP...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80例,收集患者年龄、孕育次数、生殖器感染史、流产次数、吸烟情况等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HPV检测、HPV-DNA含量测试,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结果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与患者吸烟、流产次数、性生活年限、性伴侣数、避孕药的使用等因素有关。结论在本实验中得出了近10项与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相关的因素,为HR-HPV感染患者提供了预防的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生殖器感染 子宫颈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