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魏廷举 赵俊杰 +3 位作者 冯雷雨 冯琛灿 刘安康 郭丹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9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辅助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危AMI行PCI治疗的患者作为... 目的观察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辅助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危AMI行PC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选择其中使用IABP辅助PCI治疗的58例患者分为反搏组,选择ECMO联合IABP辅助PCI治疗的38例患者分为联合氧合组。依据1年后生存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73)与死亡组(n=23)。比较两组患者IABP应用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死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析影响高危AMI行PCI治疗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联合氧合组患者的IABP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反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院内死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TnT、cTnI和CK-MB水平均明显降低,联合氧合组患者显著低于反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年,联合氧合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反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后,ECMO治疗与患者1年后的生存关系(P<0.05),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死亡的风险降低。同时发现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心源性休克、术后心搏骤停及LVEF水平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ECMO联合IABP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高危AMI行PCI治疗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生存情况,且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心源性休克、术后心搏骤停、LVEF水平和应用ECMO为影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建彬 吴强 +2 位作者 林宇鹏 王楚林 徐衡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1299-1300,共2页
目的观察在治疗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0年10月起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共110例合并有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等高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主动... 目的观察在治疗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0年10月起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共110例合并有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等高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置入术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情况,心率的变化情况,及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及失败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110例患者在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的心率降低至正常水平,并波动较小,收缩压和舒张压基本正常,并趋于稳定,术后并发症共有9例,失败共3例,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治疗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能明显改善心率及血压,术后并发症及失败率很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临床应用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七步法应用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于术后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蹇祥玉 叶秀莲 +1 位作者 路海云 郑蕴仪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Ⅰ期心脏康复中应用七步训练法的效果。方法将55例IABP支持下高AMI急诊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AMI、PCI术后常规护...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Ⅰ期心脏康复中应用七步训练法的效果。方法将55例IABP支持下高AMI急诊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AMI、PCI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I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IABP使用时间、C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患肢远端缺血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IABP使用时间、CCU监护时间、术后总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比较: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患侧远端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IABP支持下高危AMI急诊PCI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的七步法训练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安全可行,可以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日常自我照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七步法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治疗作用
4
作者 齐新 刘克强 +4 位作者 马梅 尹浩烨 贾文军 赵春杰 李荣庆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七步训练法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康复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卢燕 田雅玲 +3 位作者 王秀琴 朱爱红 温晓燕 程宝月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12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七步训练法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 目的探讨七步训练法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七步训练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进程、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使用时间、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监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1%(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将七步训练法应用于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的心脏康复,可有效加快术后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心功能康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脏康复 七步训练法
下载PDF
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中的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林小娟 王有恒 +2 位作者 陈岚 闫伟 冯军鹏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年第6期441-442,445,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支持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8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IABP组和对照组,20例在IABP支持下2h内行急诊PCI手术(IABP组),并将同期未植入... 目的探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支持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8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IABP组和对照组,20例在IABP支持下2h内行急诊PCI手术(IABP组),并将同期未植入IABP但行急诊PCI手术治疗的18例设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术后48h内血流动力变化、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的发生率,从而观察临床转归。结果 IABP组患者术后48h内左心室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在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IABP组得到良好改善。结论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紧急介入治疗,术前常规进行IABP可以有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增加左心室冠状动脉灌注量来改善心肌氧供来降低死亡率,IABP疗效值得肯定,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毛翠霞 唐玉龙 黎辉 《黑龙江医学》 2006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合并有低血压状态或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IABP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病人预后。结果52例患者应用IABP后血流...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合并有低血压状态或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IABP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病人预后。结果52例患者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情况及预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高危性急性心肌梗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夏金兰 万红梅 +2 位作者 曾庆宏 严新美 王菁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22期3177-3178,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急诊介入治疗,观察组行急诊介入治疗+IABP辅助治疗。对比2组患者收缩压、...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急诊介入治疗,观察组行急诊介入治疗+IABP辅助治疗。对比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尿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尿量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应用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能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介入治疗的病死率,而且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测及护理 被引量:7
9
作者 仲罕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测内容和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2007年4月-2008年3月收治的22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IABP辅助治疗并精心护理,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在使用IABP辅助治疗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测内容和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2007年4月-2008年3月收治的22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IABP辅助治疗并精心护理,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在使用IABP辅助治疗期间,经过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都明显升高,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IABP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精心、细致的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BP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原文传递
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杨向阳 阮云军 何建新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支持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ng intervention,PCI)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2例高危急性心肌梗... 目的探讨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支持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ng intervention,PCI)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2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床旁预先植入IABP,早期在IABP支持下2h内行急诊PCI手术,分析转规与安全性。结果 122例置入IABP的术后患者SBP、DBP、MAP、SaO2、HR、PCWP、LVEF、CI较术前明显改善,均成功实施急诊PCI术。IABP平均使用时间(48±16)h,10例患者发生了与IABP相关并发症,但无1例严重并发症。穿刺部位小血肿4例,占3.28%;穿刺部位渗血3例,占2.46%;出现术侧患肢远端缺血2例,占1.64%,经回撤IABP鞘管后症状消失;反搏不良1例,占0.82%。置入IABP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5±4.9)天,死亡8例,病死率6.56%,住院存活率为93.40%(114)。结论及早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IABP支持下PCI,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下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砚雨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7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4例行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结果本组34例患者应用IABP治疗时间1~8d,平均(2.2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4例行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结果本组34例患者应用IABP治疗时间1~8d,平均(2.25±1.40)d。应用IABP治疗后血压均明显增高(P<0.05),心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可增加治疗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减少血管再闭塞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主动脉球囊反搏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高危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效果对比研究
12
作者 刘崇韬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第6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高危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效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01~2017-12接诊的100例高危ASTMI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行常规抗血小板等治疗,对照组替...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高危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效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01~2017-12接诊的100例高危ASTMI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行常规抗血小板等治疗,对照组替罗非班负荷剂量为10μg/kg,并以0.15μg/(kg·min)作为维持剂量;观察组以替罗非班负荷剂量为25μg/kg,并以0.15μg/(kg·min)作为维持剂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冠脉造影中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TIMI)3级比例、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与TIMI3级发生率分别为82.00%与84.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00%与96.00%(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用于观察组的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T-proBNP与LVEF均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替罗非班治疗高危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提高手术成功率、TNMI3级发生率,降低NT-proBNP水平、提高LV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替罗非班 危急性ST抬心肌
下载PDF
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辅助治疗高危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测及护理
13
作者 曹兴凤 兰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21期100-100,共1页
目的探讨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辅助治疗高危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测内容和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例高危心肌梗死患者使用PTCA治疗并精心护理,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在使用PTCA辅助治疗期间,经过细心观察... 目的探讨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辅助治疗高危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测内容和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例高危心肌梗死患者使用PTCA治疗并精心护理,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在使用PTCA辅助治疗期间,经过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患者的血压、平均动脉压都明显升高,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高危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PTCA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精心细致的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A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下载PDF
急诊PCI联合IABP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华锋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8年第6期500-501,504,共3页
目的:分析高危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11~2017-12我院收治的60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所有病人均接受急诊PCI联合IABP治疗,统计IABP与PCI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分析高危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11~2017-12我院收治的60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所有病人均接受急诊PCI联合IABP治疗,统计IABP与PCI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对比IABP治疗前、治疗后30min、治疗后60min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水平。结果:60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病人IABP置管均成功(100%),PCI成功57例(95.00%),治疗术中无死亡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00%,59例术后7~26d出院,1例(1.67%)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IABP治疗后30min、治疗后60minDBP、SBP、HR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急诊PCI联合IABP救治高危急性心肌梗死能降低病人病死率,改善病人预后,IABP支持下行PCI可维持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助于提高操作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IABP 急诊PCI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下高危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宋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3期422-422,共1页
目的评价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例行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结果本组20例患者应用IABP治疗时间1~7d... 目的评价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例行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结果本组20例患者应用IABP治疗时间1~7d,平均(2.25±1.40)d。应用IABP治疗后血压均明显增高(P<0.05),心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可增加治疗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减少血管再闭塞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主动脉球囊反搏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龙舟 徐招柱 石佳泉 《首都医药》 2008年第10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尽早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救治的高危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及对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危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共57例,随机分为IABP组(n=... 目的探讨尽早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救治的高危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及对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危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共57例,随机分为IABP组(n=26)及对照组(n=31),并行急诊PCI治疗,比较再灌注后出现低血压情况、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尿量两组间均在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两组住院期间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间血管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再灌注低血压、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手术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术中血压、尿量两组间均在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严重并发症IABP组2例,对照组4例;在多巴胺使用时间、加用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转换酶受体抑制剂(ARB)的时间、住院天数等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I-ABP组中出现两例局部并发症。结论IABP早期用于高危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是可行的并是安全的,对于近期预后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危急性前壁心肌 可行性及安全性近期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