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指导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应用于高危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性研究
1
作者 马永春 杨国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8-10,共3页
研究分析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指导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应用于高危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时间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高危脑梗死的患者,共1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 研究分析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指导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应用于高危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时间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高危脑梗死的患者,共1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疗给予药物治疗,实验组在经过基因多态性检测后根据结果按情况制定给药计划,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和治疗一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两组患者均有改善(P<0.05),且根据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给予用药治疗的实验组NIHSS评分明显更低,标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两组之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更低,间接表明治疗后恢复的更好,对比对照组复发概率也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指导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治疗高危脑梗死,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提高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的药物的应用“效价”,同时确保了用药安全性,对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积极辅助作用,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检测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西洛他唑 高危脑梗死
下载PDF
脑卒中护理门诊的4C管理模式在脑梗死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小丽 曹俊景 +2 位作者 李玲杰 张冬 司晓娜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96-201,共6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护理门诊的4C管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高危人群中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3例脑梗死高危人群为对照组,以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5例脑梗死高危人群为4C管理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护理门诊的常规延续护理模式,4C... 目的分析脑卒中护理门诊的4C管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高危人群中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3例脑梗死高危人群为对照组,以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5例脑梗死高危人群为4C管理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护理门诊的常规延续护理模式,4C管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卒中护理门诊的4C管理模式。干预并随访6个月,调查脑梗死危险因素达标率,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估健康行为,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干预后,4C管理组的血压、血脂、血糖、运动能力、体质量指数等脑梗死危险因素达标率,健康责任、自我实现、营养、运动锻炼、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等健康行为评分,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等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梗死高危人群管理期间脑梗死发生率高于4C管理组(P<0.05)。结论脑卒中护理门诊的4C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达标率,能够提升健康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护理门诊 4C管理模式 高危人群 危险因素达标率 健康行为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两种强化降脂方案用于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晓 余晓斐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3期203-204,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强化降脂方案在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老年患者采取2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并以2.1 mmol/L为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值的强化降脂方...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强化降脂方案在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老年患者采取2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并以2.1 mmol/L为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值的强化降脂方案治疗,治疗组老年患者采取4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并以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准的强化降脂方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蛋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以及血糖等水平。结果治疗组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治疗组之后降脂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脂蛋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以及血糖等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采取4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以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准的强化降脂方案治疗,临床疗效优于采取2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2.1 mmol/L为脂蛋白达标值的强化降脂方案临床疗效,同时两种强化降脂方案均有着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降脂方案 老年极高危 临床疗效 对比分析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出院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广波 殷小芳 +4 位作者 徐丽华 张娜 于凯 冀瑞俊 朱玲玲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出院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市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90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3分。根... 目的探讨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出院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市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90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3分。根据随访6个月内患者卒中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51例)和未复发组(n=23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应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脑血管病变情况对于6个月内卒中的复发风险的影响。结果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多发脑动脉狭窄比例、体重指数(BMI)、腰围、尿酸(UA)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同型半胱氨酸(OR=1.016,P<0.01)、单发脑动脉狭窄(OR=2.244,P<0.05)、多发脑动脉狭窄(OR=3.952,P<0.01)是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多发脑动脉狭窄人群复发风险显著高于无脑动脉狭窄和单发脑动脉狭窄人群。结论有效控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脑动脉狭窄可能会降低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内卒中的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 卒中 复发 高半胱氨酸 动脉狭窄
下载PDF
脑梗死高危人群中医体质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莫换好 宁为民 蔡颖娴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高危人群中医体质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来我院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脑梗死高危患者89例。对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颈动脉超声指标结果、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斑块数量予以比较。结果:通过对体... 目的:探讨脑梗死高危人群中医体质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来我院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脑梗死高危患者89例。对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颈动脉超声指标结果、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斑块数量予以比较。结果:通过对体质出现的频次统计发现,痰湿质出现的频次明显高于其他体质(P<0.05),不稳定斑块出现的几率大于稳定性斑块和颈动脉增厚(P<0.05);通过对收缩末期血流速度的观察发现,平和质PSVLCCA、PSVRICA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P<0.05),PSVRCCA、PSVRICA的组间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超声显示,在颈动脉左、右侧的IMT值比较中,痰湿质较其他体质类型有明显的增厚(P<0.05);在斑块数量比较中,气虚质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P<0.05)。结论:对脑梗死高危人群中医体质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直观检测出超声下颈动脉斑块结果,可了解颈动脉斑块人群体质分布情况及中医体质对斑块严重程度的影响,为从中医体质角度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人群 中医体质 颈动脉斑块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