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斑汤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痰热证的临床效果研究
1
作者 赵志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13-116,共4页
评估消斑汤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痰热症候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本研究筛选了100例符合HR-NICE痰热症候的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疗法,而观察组则在该治疗上... 评估消斑汤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痰热症候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本研究筛选了100例符合HR-NICE痰热症候的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疗法,而观察组则在该治疗上使用消斑汤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常规疗法与消斑汤辅助治疗,针对HR-NICE痰热证患者,不仅显著增强了治疗成效,还成功优化了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加速了神经功能恢复及提升了日常活动能力,因此,该联合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并推荐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斑汤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 痰热证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早期淡漠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相关性
2
作者 高昕 杜冰滢 +3 位作者 谷正盛 孙旭 蔡晨 毕晓莹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探究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ICE)患者早期淡漠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ICE患者244例,男156例、女88例,年龄为(63.1±9.7)岁。根据入院时淡漠... 目的探究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ICE)患者早期淡漠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ICE患者244例,男156例、女88例,年龄为(63.1±9.7)岁。根据入院时淡漠评估量表-临床医师版(AES-C)评分分为淡漠组(评分≥33分,n=64)和非淡漠组(评分<33分,n=180)。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液检测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病因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卒中,后者再进行Org 10172急性脑卒中治疗试验(TOAST)分型;使用Fazekas量表对白质损伤进行评分。于发病2周内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听觉语词学习测验(AVLT)、数字广度测验(DST)、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数字连线测验(TMT)、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一般资料和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淡漠的影响因素。结果NICE患者早期淡漠的发生率为26.2%(64/244)。与非淡漠组相比,淡漠组患者的年龄较大,而BMI和受教育年限较低(均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首次血液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病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azekas量表评分结果提示,淡漠组患者的脑白质损伤程度明显高于非淡漠组(P=0.004)。认知功能检测结果提示,淡漠组患者认知障碍(MoCA总分<26分)发生率高于非淡漠组[46.1%(83/180)vs 59.4%(38/64),P=0.047]。淡漠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流畅性、抽象能力、延迟回忆和定向能力明显减退(均P<0.05),两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能力、注意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淡漠组PSQI、HAMA、HAMD得分高于非淡漠组,且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高于非淡漠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MD得分、年龄和TMT-A用时为NICE后早期淡漠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期淡漠的NICE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更高,且更易出现睡眠障碍、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HAMD得分、年龄和TMT-A用时为NICE后早期淡漠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缺血脑血管事件 淡漠 认知障碍 睡眠障碍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丁苯酞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相关分子标志物及ABCD2评分的影响
3
作者 崔浩 卢慧敏 刘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8期940-94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丁苯酞治疗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BCD2评分、相关分子标志物等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通过乱数表工具以随机抽样法分...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丁苯酞治疗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BCD2评分、相关分子标志物等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通过乱数表工具以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BCD2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变化,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A1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BCD2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Hcy、S100A1蛋白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47/50)vs. 84.00%(42/50)]、不良事件发生率[12.00%(6/50)vs. 10.00%(5/50)]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可有效降低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风险,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有利于炎症、氧化应激水平降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缺血脑血管 丁苯酞 ABCD2评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江西地区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体质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晓明 陈亮 +1 位作者 周丽萍 饶旺福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52-54,57,共4页
目的:研究江西地区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患者的体质特点及卒中复发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84例江西地区的HR-NICE患者,所有患者进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采集中医体质情况等临床信息,通过统计得出HR-N... 目的:研究江西地区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患者的体质特点及卒中复发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84例江西地区的HR-NICE患者,所有患者进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采集中医体质情况等临床信息,通过统计得出HR-NICE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根据既往脑血管病病史及随访患者3个月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HR-NICE患者复发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在全部入组的84例病例中,痰湿质患者23例,占比27.4%,湿热质患者15例,占比17.9%,是最常见的两种体质类型,HR-NICE复发组的痰湿质和湿热质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且回归分析发现湿热质、痰湿质与HR-NICE复发具有相关性。结论:痰湿质、湿热质是江西地区HR-NICE患者比较常见的中医体质特点,HR-NICE患者复发与痰湿质和湿热质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 脑卒中 体质
下载PDF
消斑汤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痰热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姚芬 彭悉妮 于晓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研究“消斑汤”治疗痰热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痰热型HR-NIC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消斑汤组(40例)与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组采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消斑汤组在常规治疗组的... 目的:研究“消斑汤”治疗痰热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痰热型HR-NIC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消斑汤组(40例)与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组采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消斑汤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消斑汤”,两组治疗周期同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血清学指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生活能力评分、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消斑汤组和常规治疗组在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上均较治疗前数值有所下降(P<0.05);在改善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数值均升高(P<0.05);在改善NIHSS评分方面,治疗后消斑汤组NIHSS评分有所下降(P<0.01),常规治疗组在NIHSS评分上亦有下降(P<0.05)。消斑汤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组间比较,消斑汤组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上所降数值均比常规治疗组幅度更大(P<0.05);消斑汤组的生活能力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数值升高更为明显(P=0.0010<0.01);消斑汤组的NIHS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数值降低幅度更大(P=0.0081<0.01)。结论:“消斑汤”可以改善痰热型HR-NICE患者的相关血清学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生活能力评分、NIHS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 消斑汤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于“痰热证候要素评分”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风险的中医评估方法的研究
6
作者 于晓明 周丽萍 陈亮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将痰热证候要素评分作为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风险的中医评估方法的可行性,为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痰热病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痰热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 目的:探讨将痰热证候要素评分作为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风险的中医评估方法的可行性,为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痰热病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痰热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首先按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将所有入组的痰热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27例)和一般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53例),比较2组的痰热证候要素评分差异。同时所有入组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脑血管二级预防治疗,并随访6个月,依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18例)和未复发组(62例),比较2组的痰热证候要素评分差异。结果: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的火热证、痰证及痰热证候要素评分均明显高于一般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P<0.01);复发组患者的火热证、痰证及痰热证候要素评分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结论:痰热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程度与痰热证候要素评分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痰热证的严重程度会影响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展与复发风险,因此将“痰热证候要素评分”作为痰热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风险的中医评估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缺血脑血管 证候要素评分 痰热证 中风复发
下载PDF
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在非致残性轻型缺血性卒中和高危性TIA中的双抗治疗探讨
7
作者 李志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88-0091,共4页
探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相较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非致残性轻型缺血性卒中和高危性TIA中双抗治疗后的3月内净不良临床事件风险、次要疗效终点次和次要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方法 将420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和发病24小时高危性TI... 探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相较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非致残性轻型缺血性卒中和高危性TIA中双抗治疗后的3月内净不良临床事件风险、次要疗效终点次和次要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方法 将420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和发病24小时高危性TIA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吲哚布芬组:接受21日吲哚布芬(100 mg/次,2次/d)+氯吡格雷(75 mg/d,首剂负荷剂量300 mg)治疗;阿司匹林组:接受21日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首剂负荷剂量300 mg)治疗,两组以后改为氯吡格雷单药治疗3-6月;随访时间90天;次要疗效终点为3月内缺血性卒中(IS)+心肌梗死(MI)+缺血性血管死亡的风险率(HR)。结果 3月内安全性终点事件:阿司匹林组严重出血、颅内出血各1例,无致死性死亡,以上吲哚布芬组均未出现;两组出血性卒中各有1例(0.5%),风险比HR1.02>1,95%的置信区间(1.02-2.02);中重度出血吲哚布芬组1例(0.5%),阿司匹林组3例(1.4%),风险比HR0.34<1,95%的置信区间(0.31-0.52),两组比较P>0.05,发生中重度出血无统计学差异;吲哚布芬组因出血导致停药(含非消化道出血4例)患者6例(2.9%),阿司匹林组因出血导致停药(含消化道/非消化道出血12例)患者18例(8.5%),,95%的置信区间(0.33-0.56),因出血导致停药的概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阿斯匹林组高于吲哚布芬组。结论 吲哚布芬组和阿司匹林组出现缺血性卒中复发和缺血性卒中(IS)+心肌梗死(MI)+缺血性血管死亡风险比较低,两组比较发生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具有不耐受及出血高风险人群和S2TOP-BLEED评分的大出血危险因素患者,双抗治疗使用吲哚布芬比阿司匹林在有效性基础上具有更大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布芬 阿司匹林 致残轻型缺血卒中 高危TIA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诊疗指南 被引量:173
8
作者 王伊龙 赵性泉 +19 位作者 刘新峰 曾进胜 许予明 赵钢 徐安定 樊东升 陈康宁 何俐 彭斌 董强 黄家星 刘亚杰 帅杰 罗本燕 汪昕 缪中荣 刘丽萍 王春雪 荆京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6期481-491,共11页
1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及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的定义及产生背景1.1定义NICE指发病后未遗留显... 1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及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的定义及产生背景1.1定义NICE指发病后未遗留显著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包括以下3类人群: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致残 脑血管 指南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及其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伊龙 赵性泉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和成人致残的首位病因,其高复发、高致残的主要原因是适宜干预人群不清、高危预警策略不明、循证治疗手段贫乏、个体化诊疗技术欠缺等。王拥军教授团队在开展大样本量社区人群调查和住院队列研究的基础上,发...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和成人致残的首位病因,其高复发、高致残的主要原因是适宜干预人群不清、高危预警策略不明、循证治疗手段贫乏、个体化诊疗技术欠缺等。王拥军教授团队在开展大样本量社区人群调查和住院队列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我国脑血管病防治的适宜且需重点干预人群,并以此为突破口提出了"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概念,建立了高危风险预警体系,开创了优化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新技术,使高危患者90 d复发风险在不增加出血的前提下降低32%。成果改写了国际、国内指南,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已累计减少74万例脑血管病复发病例,累计降低医疗花费150亿人民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高危致残 预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银杏内酯注射液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周围血Lp-PLA2、NSE以及GFA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娜 赵景茹 +4 位作者 杨圣俊 张锐利 陈景红 杨蕊 王天俊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745-748,共4页
目的研究及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相关周围血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式选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 目的研究及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相关周围血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式选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04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64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d、14d时的血流变相关指标、血浆Lp-PLA2、NSE以及GFA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相关指标、血浆Lp-PLA2、NSE、GFA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7d及14d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还原低切黏度等血流变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Lp-PLA2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相关血清指标(NSE、GFAP)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可有效降低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因此其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注射液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 脂蛋白磷脂酶A2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胶质纤维酸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玮琪 马琳 +2 位作者 荆京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89-493,共5页
分子标记物可使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更加精确,但不同种族人群间存在卒中发生的原因以及基因位点的差异,... 分子标记物可使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更加精确,但不同种族人群间存在卒中发生的原因以及基因位点的差异,从而使其对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也不尽相同。由于基因类型和蛋白存在与否的不同,患者对相同药物可能存在不同的收益,所以在决定诊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新型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无需代谢、直接起效,可能为未来的精准化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事件 分子标记物 药物基因组学 替格瑞洛 普拉格雷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锐利 魏晓珊 +2 位作者 田志松 乔志永 吴洋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的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7月遵化市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329例HR-NICE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12个月患者的复发率,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8例)和未复... 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的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7月遵化市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329例HR-NICE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12个月患者的复发率,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8例)和未复发组(30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狭窄是导致丁苯酞治疗老年HR-NICE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丁苯酞治疗的老年HR-NICE患者,应加强对NLR、hs-CRP水平升高和血管狭窄者的临床观察,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 复发 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邱茜茜 孙巧丽 范波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8期827-829,共3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组与单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降低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90d内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阿司...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组与单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降低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90d内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2组患者90d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情况,并在21d比较2组患者血液学指标(PT、APTT、FIB)变化情况及用药期间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7例(14%),次要终点事件2例(4%);治疗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3例(6%),次要终点事件2例(4%),2组主要终点事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1d时,治疗组PT、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期间2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比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能够有效减少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并能改善血液学指标,但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高危致残脑血管 血液学指标 主要终点事件
下载PDF
替格瑞洛的神经科应用:未来路在何方?——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血小板反应性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玮琪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20-422,共3页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神经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元老级药物,多项临床研究已经明确其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氯吡格雷则是继阿司匹林后又一重磅药物,对于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神经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元老级药物,多项临床研究已经明确其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氯吡格雷则是继阿司匹林后又一重磅药物,对于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致残脑血管事件 研究启示
下载PDF
导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刚 《包头医学》 2019年第4期30-32,共3页
目的:分析导致高危非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210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患者3个月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2例和对照... 目的:分析导致高危非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210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患者3个月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2例和对照组17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血管危险因素、血管情况、影像情况、病因学分型、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分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复发的因素。结果:复发组糖尿病、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心源性卒中及多发病灶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糖尿病、心源性卒中及多发病灶是影响患者复发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高危非致残性缺血脑血管事件复发率高,应加强对伴有冠心病、糖尿病、心源性卒中及多发病灶患者的管理,做好高危非致残性缺血脑血管事件复发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 复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定义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冲 陈玮琪 +2 位作者 荆京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77-482,共6页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处于不稳定状态,早期复发进展为严重卒中的风险较高。目前,不同的临床评分系统是临床工作者常用的预测模型,但随着近些年对影像及...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处于不稳定状态,早期复发进展为严重卒中的风险较高。目前,不同的临床评分系统是临床工作者常用的预测模型,但随着近些年对影像及分子标记物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同样能够预测卒中复发风险,进而指导HR-NICE人群的早期干预及个体化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同时可以降低国家卒中负担。本文根据近年对于卒中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对HR-NICE的定义、临床、影像和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其预后评判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事件 短暂脑缺血发作 轻型卒中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弘璐 宋彦丽 +3 位作者 王天罡 李朝 林杰 武一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4期402-408,共7页
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但因其临床表现较轻,以往常常被忽视,但越来越多研究已证实其复发率高、预后差的特点,被认为是临床上严重的、值得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本文对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的概念、流... 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但因其临床表现较轻,以往常常被忽视,但越来越多研究已证实其复发率高、预后差的特点,被认为是临床上严重的、值得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本文对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的概念、流行病学、风险评估及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脑血管疾病 轻型卒中 风险评估 综述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偲琦 滕珅 +1 位作者 李进伟 滕伟禹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26-229,共4页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的概念于2013年被首次提出。HR-NICE具有"最常见、最易复发、最易被忽视"的"三最"特点,因其未致残,神经系统症状可逆,很适合被防控。早期精准治疗对HR-NICE患者的预后产生直...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的概念于2013年被首次提出。HR-NICE具有"最常见、最易复发、最易被忽视"的"三最"特点,因其未致残,神经系统症状可逆,很适合被防控。早期精准治疗对HR-NICE患者的预后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日益受到关注。男性、冠心病、起病形式波动进展、多发病灶、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因素与HR-NICE复发风险升高有关,强化降脂治疗可减少HR-NICE复发。本文对HRNICE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减少复发的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事件 治疗进展 复发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与认知障碍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知微 马萌萌 何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2期1123-1126,共4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病死率及致残率相当高的脑血管疾患,分为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DICE)和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NICE通常...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病死率及致残率相当高的脑血管疾患,分为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DICE)和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NICE通常不被重视,但很大比例的NICE人群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一段时间内复发成严重的卒中,称为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而且HR-NICE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因此尽早识别HR-NICE患者,积极进行综合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HR-NICE及HR-NICE所致认知障碍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评估方法及综合干预手段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 认知障碍 综述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樊朝军 杨源瑞 +1 位作者 魏俊 雷琼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1期1622-1624,共3页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HR-NICE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160例)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组(198例),分别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HR-NICE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160例)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组(198例),分别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7%,高于阿司匹林组(71.87%,P<0.05),联合治疗组与阿司匹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HR-NICE,疗效较佳、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