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北高压异常油藏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及对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常忠 张建东 龚科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4期46-48,共3页
川北油田是一个高压异常油藏,地层压力系数大于1.40。在衰竭式开发条件下,其开采机理及特点不同于常压油藏,因此,研究高压异常油藏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及其对开发的影响意义重大。研究结果表明,川北油田储层岩石渗透率随地层压力的下降... 川北油田是一个高压异常油藏,地层压力系数大于1.40。在衰竭式开发条件下,其开采机理及特点不同于常压油藏,因此,研究高压异常油藏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及其对开发的影响意义重大。研究结果表明,川北油田储层岩石渗透率随地层压力的下降而降低,当储层压力降低23%时,对渗透率伤害率高达72.4%~74.0%;弹性能量大、弹性采收率高达6.97%;由于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强,油井产能下降幅度大,应力敏感性对川北油田的开发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油田 高压异常油藏 岩石应力敏感性 开发分析
下载PDF
考虑脱气的异常高压油藏产能模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邱蜀峰 郭建春 +2 位作者 赵金洲 陈朝刚 罗天雨 《河南石油》 CAS 2005年第3期35-37,i003,共4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异常高压变形介质油藏的基本渗流规律出发,考虑了井底附近地层压力下降后渗透率下降对渗流的影响,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对油藏渗流的影响,也考虑了井底流压低于原油饱和压力时脱气对产能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种考...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异常高压变形介质油藏的基本渗流规律出发,考虑了井底附近地层压力下降后渗透率下降对渗流的影响,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对油藏渗流的影响,也考虑了井底流压低于原油饱和压力时脱气对产能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种考虑脱气的异常高压油藏产能新模型,可为对合理开发异常高压变形油藏的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利用该模型对储层不同压降水平下的产能进行考察,曲线呈现出明显的拐点,因此可确定不同平均地层压力下优化的最大生产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脱气产能 井底流压 模型
下载PDF
玛18井区低渗透异常高压油藏开发参数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孔垂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108,共5页
艾湖油田玛18井区属于典型的低渗异常高压油藏,针对其开发早期阶段开发方式、井网、井距及生产动态参数认识不足等问题,以艾湖油田玛18井区的地质特征为基础,结合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关键开发技术政策参数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 艾湖油田玛18井区属于典型的低渗异常高压油藏,针对其开发早期阶段开发方式、井网、井距及生产动态参数认识不足等问题,以艾湖油田玛18井区的地质特征为基础,结合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关键开发技术政策参数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玛18井区天然能量充足,前期利用地层能量进行开发,地层压力降至50 MPa时采用水驱开发方式;注采井网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优化合理井距为300 m;T_1b_1作为主力开发层,注水开发12 a后T_1b_2作为接替层系进行开发;设计产能为9. 5 t/d、最优的注采比为1. 2时,20 a后最终采出程度为24. 52%。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开发方案的编制和同类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异常高压油藏 玛18井区 注水开发 井网井距优化 生产参数优化 艾湖油田
下载PDF
异常高压油藏渗透率变化系数的求取方法
4
作者 曹文江 罗天雨 《试采技术》 2004年第2期10-13,共4页
提出识别求取渗透率变化系数的两种方法,其一为一次产能测试法,根据产能变化规律,采用试凑法,可以分别求取非脱气情况下与脱气情况下的渗透率变化系数;其二为二次产能测试法,对比两次产能测试数据的差异大小,可在压力降落后求取... 提出识别求取渗透率变化系数的两种方法,其一为一次产能测试法,根据产能变化规律,采用试凑法,可以分别求取非脱气情况下与脱气情况下的渗透率变化系数;其二为二次产能测试法,对比两次产能测试数据的差异大小,可在压力降落后求取渗透率变化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油藏 渗透率 计算方法 试井 地层压力 测试方法
下载PDF
海上高倾角异常高压油藏注水开发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雷昊 马勇新 +2 位作者 米洪刚 雷霄 张乔良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46,84,共3页
涠洲11-1油田2井区L3Ⅲ油组是一个地层饱和压差小、弱边水、中高渗的异常高压油藏,储层倾角约27°,油藏整体开发方案(ODP)制定了边部早期注水保压开发、自喷开采的策略。针对开发方案实施后地质油藏特征发生变化,边部储层厚度增加,... 涠洲11-1油田2井区L3Ⅲ油组是一个地层饱和压差小、弱边水、中高渗的异常高压油藏,储层倾角约27°,油藏整体开发方案(ODP)制定了边部早期注水保压开发、自喷开采的策略。针对开发方案实施后地质油藏特征发生变化,边部储层厚度增加,物性变差,高部储层变薄,物性略变好的问题,通过油藏工程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案比选,提出了将边部注水井改为采油井,在油藏腰部和边部各增加一口注水井的调整方案,预计可提高油藏9%的采收率。实施后效果评价显示,油藏腰部的注水井能量补充效果显著,自喷采油井井底流压明显回升,日产量提高近75%,目前采出程度已达到31%,预计最终采收率可达到38.33%。结果说明,高倾角油藏实施腰部位注水效果好,这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11-1油田 异常高压油藏 注水 高倾角油藏 海上油田
下载PDF
变形介质油藏中的不稳定渗流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付权 李画眉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8,共6页
大量实验表明:当油藏生产原油时,随着地层中流体压力的降低,油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特别是在异常高压油藏中尤为显著。数据表明多孔介质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压降的变化规律是指数关系,而实际的油藏介质变形是弹塑性的,即变形在流体压... 大量实验表明:当油藏生产原油时,随着地层中流体压力的降低,油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特别是在异常高压油藏中尤为显著。数据表明多孔介质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压降的变化规律是指数关系,而实际的油藏介质变形是弹塑性的,即变形在流体压力恢复后,变形不可能完全恢复,因此在开发前期一定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地层压力。从流体和多孔介质的本构方程出发,建立液体在变形介质油藏中渗流的微分方程。用解析的方法得到了变形介质中的定常流动的精确解;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无限大油藏、封闭油藏和边水油藏中的不稳定压力,绘制了相应的井底压力曲线。最后分析了封闭变形介质油藏中,定压生产时,油井的产量变化。研究表明:在异常高压的油藏中,必须考虑由介质变形引起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介质 渗流 油井生产 数值模拟 异常高压油藏
下载PDF
对低渗透油藏提高单井产能与渗透率表征等技术的新思维 被引量:11
7
作者 钟显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6-88,共3页
以油藏地质与开发理论为基础,通过矿场实际资料的深入分析,运用超越性思维方法,提出了低渗透油藏提高单井产能的新做法。即采取超前注水达到异常高压油藏,不仅可以提高单并产能,还可以延长油井稳产期及低含水开发期。实施这一做法,将更... 以油藏地质与开发理论为基础,通过矿场实际资料的深入分析,运用超越性思维方法,提出了低渗透油藏提高单井产能的新做法。即采取超前注水达到异常高压油藏,不仅可以提高单并产能,还可以延长油井稳产期及低含水开发期。实施这一做法,将更多的有效开发动用低渗透油藏的地质储量;明确提出了油藏描述中以往对储层渗透率采取的常规线性内插的不足,而应以对数规律内插更为科学这种渗透率表征的新思路,将更科学合理描述储层物性变化;提出了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注水井注入压力可以超过油层的破裂压力的设想,突破了多年制定的适用于中高渗透油藏的注水技术政策,将为低渗透油藏工程设计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并节省大量的重复建设注水系统的资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单井产能 渗透率表征 超前注水 异常高压油藏 油层破裂压力
下载PDF
“动静结合法”在剩余油定量分布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黄辉 范玉平 孙立旭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8,共4页
在微构造、沉积微相、水淹测井解释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三维地质建模、数值模拟软件系统对文79断块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储层建模数值模拟静动态剩余油定量分布研究一体化,确定了剩余油... 在微构造、沉积微相、水淹测井解释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三维地质建模、数值模拟软件系统对文79断块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储层建模数值模拟静动态剩余油定量分布研究一体化,确定了剩余油分布位置和数量,提出了针对性的剩余油挖潜措施。实施结果符合程度较高,进一步证明油藏在开发后期采用储层建模数值模拟静动态结合法进行剩余油分布定量研究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构造 沉积微相 水淹 地质模型 数值模拟 剩余油 异常高压油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