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前期印度洋海温异常对夏季高原“湿池”水汽含量的影响及其可能原因
被引量:
6
1
作者
任倩
周长艳
+2 位作者
何金海
岑思弦
邓梦雨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8-658,共11页
利用Hadley中心提供的逐月海温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逐月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探讨了1979~2011年夏季青藏高原"湿池"的水汽含量与前期印度洋海温异常的...
利用Hadley中心提供的逐月海温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逐月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探讨了1979~2011年夏季青藏高原"湿池"的水汽含量与前期印度洋海温异常的关系,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水汽(去趋势)EOF第二模态与前期印度洋海温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前期3~4月关键区(5°S^20°N,45°E^75°E)的海温异常可以作为夏季高原水汽的预测信号。在暖水年,赤道附近显著的东风异常对夏季高原水汽输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00 hPa上副热带高压显著增强并西移,600 hPa上赤道附近为显著的异常东风,将水汽从西太平洋、南海、孟加拉湾向西输送到印度半岛,并在异常反气旋环流西侧的南风作用下,将水汽带向青藏高原。高层风场上,西太平洋地区辐合,青藏高原上空辐散。以上环流形势表明暖水年夏季青藏高原水汽偏多;冷水年则相反。就影响机制而言,前期春季印度洋海温显著偏暖,引起其上空异常的对流上升运动,驱动异常沃克环流从春到夏显著维持,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北跳和异常增强西移,有利于赤道东风异常的增强和西移,并经过水汽输送通道将水汽带向青藏高原上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关键区
高原“湿池”
赤道异常东风
沃克环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季青藏高原“湿池”变化特征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霄
巩远发
+1 位作者
岑思弦
张永莉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67-172,共6页
采用1948-2007年共60年的NCEP/NCAR资料,计算了夏季青藏高原地区的可降水量,并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上有一个明显的"湿池",湿池有3个可降水量中心,分别位于高原西南部、高原...
采用1948-2007年共60年的NCEP/NCAR资料,计算了夏季青藏高原地区的可降水量,并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上有一个明显的"湿池",湿池有3个可降水量中心,分别位于高原西南部、高原南侧和高原东南部。湿池3个中心的可降水量变化有着明显的年代际特征,高原西南部以13.9a的周期变化最为明显,高原南侧9.2a的周期变化最为明显,高原东南部时间尺度2.6a的周期变化最为明显。趋势分析表明,高原西南部的可降水量可能开始增加,而高原南侧和高原东南部的可降水量应该依然处于偏少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池”
可降水量
小波变换
多时间尺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ERA-Interim资料分析青藏高原“湿池”变化特征
被引量:
4
3
作者
谢启玉
巩远发
+1 位作者
杨蓉
连帆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63-1171,共9页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称"湿池")的区域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RA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间高原"湿池"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主要结果包括: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原上无论夏、冬季都有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高原"湿池"存在。夏季7月高原"湿池"强度最强,ERA资料除了在高原南部有自西到东的连续高湿中心带外,在高原西北部还有一个高湿中心;NCEP2资料仅在高原东南部和西南部有两个高湿中心。冬季1月,两种资料均只在高原东南部有高湿中心。总体上,ERA资料与探空观测资料的高湿中心区更为接近。7月,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在1990年代中期(1994—1996年)之后持续偏强,西北部中心强度有弱—强—弱—强交替变化特征;1月,高湿中心在1980年代末期开始持续偏强。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带在7月几乎是一个连续的区域,1996年以后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在1月则是分为东西两段的高湿中心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池”
大气水汽含量
ERA-Interim资料
原文传递
题名
前期印度洋海温异常对夏季高原“湿池”水汽含量的影响及其可能原因
被引量:
6
1
作者
任倩
周长艳
何金海
岑思弦
邓梦雨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8-658,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508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1437216~~
文摘
利用Hadley中心提供的逐月海温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逐月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探讨了1979~2011年夏季青藏高原"湿池"的水汽含量与前期印度洋海温异常的关系,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水汽(去趋势)EOF第二模态与前期印度洋海温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前期3~4月关键区(5°S^20°N,45°E^75°E)的海温异常可以作为夏季高原水汽的预测信号。在暖水年,赤道附近显著的东风异常对夏季高原水汽输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00 hPa上副热带高压显著增强并西移,600 hPa上赤道附近为显著的异常东风,将水汽从西太平洋、南海、孟加拉湾向西输送到印度半岛,并在异常反气旋环流西侧的南风作用下,将水汽带向青藏高原。高层风场上,西太平洋地区辐合,青藏高原上空辐散。以上环流形势表明暖水年夏季青藏高原水汽偏多;冷水年则相反。就影响机制而言,前期春季印度洋海温显著偏暖,引起其上空异常的对流上升运动,驱动异常沃克环流从春到夏显著维持,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北跳和异常增强西移,有利于赤道东风异常的增强和西移,并经过水汽输送通道将水汽带向青藏高原上空。
关键词
海温关键区
高原“湿池”
赤道异常东风
沃克环流
Keywords
SST key area, Tibetan Plateau moist pool, Equatorial easterly anomaly, Walker circulation
分类号
P4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季青藏高原“湿池”变化特征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霄
巩远发
岑思弦
张永莉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出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418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33018
40675036)
文摘
采用1948-2007年共60年的NCEP/NCAR资料,计算了夏季青藏高原地区的可降水量,并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上有一个明显的"湿池",湿池有3个可降水量中心,分别位于高原西南部、高原南侧和高原东南部。湿池3个中心的可降水量变化有着明显的年代际特征,高原西南部以13.9a的周期变化最为明显,高原南侧9.2a的周期变化最为明显,高原东南部时间尺度2.6a的周期变化最为明显。趋势分析表明,高原西南部的可降水量可能开始增加,而高原南侧和高原东南部的可降水量应该依然处于偏少的阶段。
关键词
高原“湿池”
可降水量
小波变换
多时间尺度
Keywords
moist pool of Qinghai-Xizhang Plateau
precipitation
wavelet transform
multi-time scale
分类号
P42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ERA-Interim资料分析青藏高原“湿池”变化特征
被引量:
4
3
作者
谢启玉
巩远发
杨蓉
连帆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海北州气象台
出处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63-117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080)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2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引进人才项目(KYTZ201205)
文摘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称"湿池")的区域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RA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间高原"湿池"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主要结果包括: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原上无论夏、冬季都有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高原"湿池"存在。夏季7月高原"湿池"强度最强,ERA资料除了在高原南部有自西到东的连续高湿中心带外,在高原西北部还有一个高湿中心;NCEP2资料仅在高原东南部和西南部有两个高湿中心。冬季1月,两种资料均只在高原东南部有高湿中心。总体上,ERA资料与探空观测资料的高湿中心区更为接近。7月,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在1990年代中期(1994—1996年)之后持续偏强,西北部中心强度有弱—强—弱—强交替变化特征;1月,高湿中心在1980年代末期开始持续偏强。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带在7月几乎是一个连续的区域,1996年以后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在1月则是分为东西两段的高湿中心带。
关键词
高原“湿池”
大气水汽含量
ERA-Interim资料
Keywords
the Moist Pool over the Tibet Plateau
atmospheric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ERA-Interim data
分类号
P42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前期印度洋海温异常对夏季高原“湿池”水汽含量的影响及其可能原因
任倩
周长艳
何金海
岑思弦
邓梦雨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夏季青藏高原“湿池”变化特征的小波分析
王霄
巩远发
岑思弦
张永莉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ERA-Interim资料分析青藏高原“湿池”变化特征
谢启玉
巩远发
杨蓉
连帆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