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南侧地形槽与孟湾槽的形成演变特征及其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韦晋 何金海 +1 位作者 钟珊珊 温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4-771,共8页
用1981-2000年NECP/NCAR再分析数据集资料,分析了全年各月大气环流特征,发现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南侧低空基本上存在一个常年正涡度带,这是高原近地面西风与其外围自由大气西风之间的气旋性切变的表现。特别是在90°E附近有一... 用1981-2000年NECP/NCAR再分析数据集资料,分析了全年各月大气环流特征,发现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南侧低空基本上存在一个常年正涡度带,这是高原近地面西风与其外围自由大气西风之间的气旋性切变的表现。特别是在90°E附近有一明显的地形槽,我们选取80°~90°E,25°N关键区域内的涡度作为表征该地形槽的指数,分析了高原南侧地形槽与孟加拉湾(下称孟湾)槽形成和演变特征的异同,并探讨其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南侧地形槽的季节性演变与高原热源联系非常密切,其显著的4月突变和6月突变与高原热源发生跳跃性变化相联系。冬季高原冷却作用形成低空反气旋环流,叠加在原本增强的大尺度西风绕流上,促使高原地形槽减弱;由春入夏,高原加热作用形成低空气旋性环流,增大西风绕流作用,促使高原地形槽加深。高原地形槽加强南伸和斯里兰卡低涡持续北移直至二者相互打通是亚洲低纬度副热带高压带在孟湾上空最先断裂和孟湾槽形成的一种触发机制,此后槽前西南气流加强,副热带高压东撤,南海夏季风进一步东扩,最后导致南海夏季风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南侧地形槽 孟湾槽 季风爆发
下载PDF
春季青藏高原南侧低层垂直环流圈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2
作者 田姗 范广洲 +2 位作者 胡德强 张永莉 赖欣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90-196,共7页
利用1948~2013年NCEP/NCAR的风场、高度场、气温场逐月再分析资料,HADISST海温逐月资料,NO—AA逐月PREC降水资料,为讨论春季青藏高原南侧低层(700~925hPa)垂直环流圈与高原附近地区的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关系,运用合成分析和相关... 利用1948~2013年NCEP/NCAR的风场、高度场、气温场逐月再分析资料,HADISST海温逐月资料,NO—AA逐月PREC降水资料,为讨论春季青藏高原南侧低层(700~925hPa)垂直环流圈与高原附近地区的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关系,运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定义了(12.5—25、80~90)范围内的垂直环流圈强度指数。得出结论:春季青藏高原低层垂直环流圈偏强(偏弱)年,700hPa高度场上,阿拉伯海地区、印度半岛、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南海地区为偏强的东风(西风)异常;925hPa高度场上,10附近阿拉伯海西南部地区、印度半岛、孟加拉湾为偏强的西风(东风)异常,中南半岛、南海地区为偏强的东风(西风)异常,对应于印度东南部沿海地区是否存在风场辐合。春季青藏高原南侧低层垂直环流圈偏强年,孟加拉湾、中国东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地区受较强烈的西南气流控制,为主要的降水区域,而高原南侧的印度半岛、阿拉伯海为偏北气流,降水偏少;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气候变化诊断 高原南侧 春季 垂直环流圈 印度季风 降水
下载PDF
从水汽角度对青藏高原东南侧高空探测布局的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段玮 段旭 +1 位作者 徐开 杨家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7-317,共11页
水汽是大气探测最关心的要素之一。从青藏高原东南侧出发,以NCEP再分析资料为基础,利用水汽气候诊断方法结合区域地形研究了该区域的水汽分布、输送与辐合辐散特征,并讨论了探空站布局。水汽输送分布与大气可降水季节差异均表明,青藏高... 水汽是大气探测最关心的要素之一。从青藏高原东南侧出发,以NCEP再分析资料为基础,利用水汽气候诊断方法结合区域地形研究了该区域的水汽分布、输送与辐合辐散特征,并讨论了探空站布局。水汽输送分布与大气可降水季节差异均表明,青藏高原东南侧是夏、秋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影响的季风过渡区,也是东亚地区最主要的水汽通道之一,尤其在秋、冬、春季此通道的水汽输送更为关键。青藏高原东南侧的大气可降水量比西南侧明显要大,这与低纬高原和青藏高原南侧南凸弧形构成的地形组合有着密切关系。青藏高原东南侧地形对水汽辐合、辐散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既有经向、纬向差异也有高低层差异。复杂的水汽分布及输送特征需要加强水汽探测。通过对水汽探测关键区的量化研究表明,滇西北—藏东南—缅北地区、滇东—黔西地区以及滇西南地区是观测需求较为显著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南侧 地形 水汽特征 探空布局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侧一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敏 孙树峻 王雪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年第4期47-50,共4页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7年5月15~16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侧的川西高原南部一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切变是此次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7年5月15~16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侧的川西高原南部一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切变是此次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高空冷平流入侵是触发机制,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是强降雨天气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因素,孟加拉湾风暴为这次过程的水汽输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数值预报产品可预报性检验结果表明:T213数值预报产品中的垂直速度、散度、水汽通量以及水汽通量散度对实际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南侧 暴雨天气 诊断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