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侯小丽 张丽 +2 位作者 张炳华 周宇 梁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7期230-235,244,共7页
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的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以及植被的响应特征,对于推进该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不少该方面的研究报道,但大多局限于对个别气候... 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的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以及植被的响应特征,对于推进该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不少该方面的研究报道,但大多局限于对个别气候因素或个别植被响应的描述,缺乏对多种气候因素的综合概括和对植被响应区域差异方面的系统概括。该研究首先总结了青藏高原多个气候参数(气温、降水、积雪、日照辐射、水热通量等)的变化特征;然后归纳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原植被特征参数(绿度、物候、生产力、碳源/汇)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规律;最后针对4个环境脆弱区,包括藏北、三江源、环青海湖、林芝,进行了植被变化气候响应特征的讨论。基于以上概述,分析了青藏高原植被气候变化响应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植被系统 植被绿度 物候 植被生产力 碳源/汇 蒸散发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期旱涝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毅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期降水演变特征,主要采用EOF分解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利用黄土高原区域51站1961-2000年降水资料,研究植被生长期降水旱涝特征,分析和比较了干年和湿年降水。结果表明:区域响应以一致的涝或旱为主,高原中北部为响...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期降水演变特征,主要采用EOF分解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利用黄土高原区域51站1961-2000年降水资料,研究植被生长期降水旱涝特征,分析和比较了干年和湿年降水。结果表明:区域响应以一致的涝或旱为主,高原中北部为响应最敏感区;时间演变中1971年之前相对多雨,1985年后明显变旱,存在3~5a、8a左右的年际振荡,3~5a周期明显;高原东北部是干年降水响应最敏感区,是干旱最突出的地方;高原北部是湿年降水响应最敏感区,是降水偏多最突出的地方(易涝);旱年降水响应中局地性较强,湿年降水响应以全区一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植被 全球气候变化 生长期 旱涝 EOF分解 2000年 黄土高原 年降水 1985年 敏感区 演变特征 小波分析 降水资料 区域响应 时间演变 年际振荡 中北部 东北部 突出 早涝 干年 干旱
下载PDF
基于万方数据库的青藏高原植被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3
作者 秦疏影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年第6期67-69,共3页
以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5年以来中国青藏高原植被研究相关文献的学科分布、论文类型分布、年代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 万方数据 青藏高原植被:计量分析
下载PDF
高原植被移养再植技术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陈天明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0-133,共4页
根据多年生高原植被独有的高原适应特性,及高原严寒多变、生态脆弱,种草恢复高原植被效果差、成本高、周期长的气候环境条件,通过对高原植被移养、再植季节与移植、养护方法的深入探索,在充分利用路基基底、土场、便道等原有草皮的基础... 根据多年生高原植被独有的高原适应特性,及高原严寒多变、生态脆弱,种草恢复高原植被效果差、成本高、周期长的气候环境条件,通过对高原植被移养、再植季节与移植、养护方法的深入探索,在充分利用路基基底、土场、便道等原有草皮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快速恢复高原植被、及时防护加固路基边坡和代替圬工结构施作草皮水沟的植被移养再植技术。并提高了高原植被移养再植的利用率和成活率。有效地减轻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了路基边坡的长期稳定,同时减少了路基圬工结构的数量,节省了大量工程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植被 移养再植 研究与应用
下载PDF
高原植被对泥石流的影响
5
作者 曹亮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2期92-93,共2页
泥石流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但其治理一直是一大难题。常规的人为治理方式很难对所有类型的泥石流都起作用,而采用生物工程的手段可为泥石流治理提供参考。为证实这一观点,基于遥感影像与现场踏勘,对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25处泥石流的易... 泥石流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但其治理一直是一大难题。常规的人为治理方式很难对所有类型的泥石流都起作用,而采用生物工程的手段可为泥石流治理提供参考。为证实这一观点,基于遥感影像与现场踏勘,对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25处泥石流的易发性与植被进行调查。通过泥石流的易发性与植被率的对比得出:植被率低于10%时泥石流易发生;植被率高于30%时泥石流不易发生。由此可知,高原植被在在未达到阈值的前提下对泥石流灾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植被 生物工程 泥石流
下载PDF
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 被引量:21
6
作者 桑广书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58,共5页
研究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是认识其环境演变的基础。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高原历史时期的植被变化。得出:西周以前及西周战国时期黄土高原植被保持着天然状态;秦汉时期天然植被仍占较大比重,人类活动尚没有改变黄土高... 研究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是认识其环境演变的基础。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高原历史时期的植被变化。得出:西周以前及西周战国时期黄土高原植被保持着天然状态;秦汉时期天然植被仍占较大比重,人类活动尚没有改变黄土高原的植被面貌;唐宋时期河谷、平原地区已无天然森林,丘陵、山地植被也遭到破坏,北部沙漠开始扩张,自然环境处在恶化之中;明清时期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造成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为开垦土地,采伐森林和过度放牧。据推算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游森林覆盖率为53%;秦汉时期下降为42%;唐宋时期下降至32%;明清时期下降至4%。黄土高原濯濯童山主要是近600多年来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变化 历史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人类活动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森林覆盖率 环境演变 文献研究 天然状态 高原植被 天然植被 天然森林 平原地区 自然环境 过度放牧 黄河中游 植被破坏 下降 600 基础 西周
下载PDF
青藏高原植被对气候变化呈负反馈
7
《科学中国人》 2016年第4期13-13,共1页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敏感,又会对气候系统产生反馈,是多圈层耦合过程中的关键因子。近30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持续变暖,遥感观测显示高原生长季植被活动呈持续增强趋势。增强的植被活动降低了地表生长季白天温度,对生长季...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敏感,又会对气候系统产生反馈,是多圈层耦合过程中的关键因子。近30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持续变暖,遥感观测显示高原生长季植被活动呈持续增强趋势。增强的植被活动降低了地表生长季白天温度,对生长季夜间温度的影响不显著,总体上降低了局地生长季平均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高原植被 负反馈 高寒生态系统 植被活动 平均温度 生长季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管理的黄土高原植被承载力确定及调控途径
8
作者 王彦辉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4年第10期63-64,共2页
在我国西北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为治理严重的土壤侵蚀和荒漠化,几十年来一直在大力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和天然林保护等重大工程,而且这里也是未来我国继续整体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关键区域。但森... 在我国西北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为治理严重的土壤侵蚀和荒漠化,几十年来一直在大力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和天然林保护等重大工程,而且这里也是未来我国继续整体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关键区域。但森林恢复严重受限于水资源不足,一是干旱限制森林分布和生长,二是大规模造林明显减少河川径流从而加剧生态用水与其他各业用水的矛盾。因此,需在考虑区域供水安全条件下合理恢复森林,并从多功能管理角度实现林水协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地区 水资源管理 调控途径 高原植被 承载力 “三北”防护林 退耕还林(草) 森林植被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淑莲 张锋 +1 位作者 陈志杰 王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23-1328,共6页
为探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与昆虫群落的关系,评价人工植被和自然恢复植被种类搭配的合理性,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依据。采用样地调查法,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研究比较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昆虫群落组成、结构及多... 为探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与昆虫群落的关系,评价人工植被和自然恢复植被种类搭配的合理性,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依据。采用样地调查法,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研究比较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昆虫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区昆虫有189种(含蜱螨目),分别隶属13目84科。而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昆虫群落的物种数、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值均有明显差异。以20a自然封育植被恢复区昆虫群落的物种数、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值均较高,其值分别为160、21.17、1.4914和0.6918。优势度则以人工治理区(0.7251)>自然封育区(0.5845)。说明从人工治理区到自然封育区,随着植被种类增加,昆虫种类相应增加,优势种由突出降至不明显,昆虫群落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植被恢复 多样性 昆虫群落结构 退化生态系统 昆虫群落组成 群落稳定性 纸坊沟流域 恢复过程 昆虫种类 植被种类 高原植被 人工植被 恢复植被 种类搭配 丰富度 治理区 封育区 均匀度 优势度 物种数 类型区
下载PDF
植被移植回铺技术在青藏铁路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育红 《科技资讯》 2006年第34期53-54,共2页
本文根据多年生高原植被独有的高原适应特性,及高原严寒多变、生态脆弱,种草恢复高原植被效果差、成本高、周期长的气候环境条件,通过对高原植被移养、再植季节与移植、养护方法的深入探索,在充分利用路基基底、土场、便道等原有草皮的... 本文根据多年生高原植被独有的高原适应特性,及高原严寒多变、生态脆弱,种草恢复高原植被效果差、成本高、周期长的气候环境条件,通过对高原植被移养、再植季节与移植、养护方法的深入探索,在充分利用路基基底、土场、便道等原有草皮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快速恢复高原植被、及时防护加固路基边坡和代替圬工结构施作草皮水沟的植被移养再植技术。并提高了高原植被移养再植的利用率和成活率。有效地减轻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了路基边坡的长期稳定,同时减少了路基圬工结构的数量,节省了大量工程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植被 移植回铺 施工技术
下载PDF
青藏铁路施工中的植被移植回铺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育红 《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第2期70-70,72,共2页
本文根据多年生高原植被独有的高原适应特性,及高原严寒多变、生态脆弱,种草恢复高原植被效果差、成本高、周期长的气候环境条件,通过对高原植被移养、再植季节与移植、养护方法的深入探索,在充分利用路基基底、土场、便道等原有草皮的... 本文根据多年生高原植被独有的高原适应特性,及高原严寒多变、生态脆弱,种草恢复高原植被效果差、成本高、周期长的气候环境条件,通过对高原植被移养、再植季节与移植、养护方法的深入探索,在充分利用路基基底、土场、便道等原有草皮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快速恢复高原植被、及时防护加固路基边坡和代替圬工结构施作草皮水沟的植被移养再植技术。并提高了高原植被移养再植的利用率和成活率。有效地减轻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了路基边坡的长期稳定,同时减少了路基圬工结构的数量,节省了工程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植被 移植回铺 施工技术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探究》微课设计
12
作者 孔群 李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第3期161-163,共3页
微课选题分析第一,本节微课选题是教学重难点。本节微课所选题材是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中的一个知识点,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人为原因,理解黄土高原植被... 微课选题分析第一,本节微课选题是教学重难点。本节微课所选题材是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中的一个知识点,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人为原因,理解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为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于理解,是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和易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 微课 设计 自然要素 高原植被 知识点
下载PDF
通用陆面模式CLM在东亚不同典型下垫面的验证试验 被引量:41
13
作者 刘少锋 林朝晖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4-699,共16页
利用野外观测资料,考察了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对东亚地区3种典型下垫面(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森林、水田)的模拟能力。验证结果表明,在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CLM模拟的地表气温跟实测较为接近,同时CLM还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土壤温度随时间... 利用野外观测资料,考察了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对东亚地区3种典型下垫面(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森林、水田)的模拟能力。验证结果表明,在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CLM模拟的地表气温跟实测较为接近,同时CLM还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土壤温度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特征,但模式模拟的地面温度的幅值跟观测相比显著偏小;对于能量通量而言,除感热通量外,CLM所模拟出的其它能量通量的变化均与观测实况比较一致。对于淮河流域的森林下垫面,CLM所模拟出陆气间的各能量通量均与实测较为接近,尤以夏季(8月份)的模拟性能最好。对于水田下垫面,CLM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各能量通量的主要变化特征及其季节差异,如水田的净辐射以及潜热通量夏季最大,而感热通量则是秋季最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陆面过程模式 能量通量 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 森林 水田 东亚区域
下载PDF
6200年来六盘山天池磁学特征及环境重建
14
作者 张欣佳 孙惠玲 +2 位作者 吴铎 张晓楠 周爱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6-764,共9页
本文对六盘山天池长11 m的GSA孔湖泊沉积岩芯样品进行了磁化率、非磁滞剩磁、等温剩磁测试.结果表明GSA孔岩芯磁性矿物主要是亚铁磁性及反铁磁性矿物.六盘山天池湖泊沉积物的磁性参数变化主要受控于两种模式:整体而言,高(低)粉尘输入指... 本文对六盘山天池长11 m的GSA孔湖泊沉积岩芯样品进行了磁化率、非磁滞剩磁、等温剩磁测试.结果表明GSA孔岩芯磁性矿物主要是亚铁磁性及反铁磁性矿物.六盘山天池湖泊沉积物的磁性参数变化主要受控于两种模式:整体而言,高(低)粉尘输入指示了夏季风弱(强),成壤作用强(弱)指示夏季风强(弱).质量磁化率χ等参数清晰地记录了6200年来六盘山天池地区的气候变化历史,可分为6200 1300 cal a B.P.及1300 cal a B.P.至今两个阶段.6200年来的六盘山天池湖泊沉积物磁学数据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基本与东部季风区变化趋势相似.但是在百年时间尺度上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六盘山天池地区的气候变化不仅仅受控于夏季风,同时还受到人类活动导致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冬季风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六盘山天池 磁学参数 夏季风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
下载PDF
国内科技期刊亮点
15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13-13,共1页
提高钢连铸坯质量的新工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黄土高原植被;一种有望应用于入侵检测系统的新算法;
关键词 科技期刊 国内 入侵检测系统 连铸坯质量 气候变化 高原植被 人类活动 多向分化
下载PDF
国际篇
16
作者 王榛(整理)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2542-2543,共2页
3日Yun等通过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甲烷通量持续5年的观测,发现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甲烷-碳汇”。(The Cryosphere,2018,12,2803-2819.doi.org/10.5194/tc-12-2803-2018)http://www.ca... 3日Yun等通过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甲烷通量持续5年的观测,发现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甲烷-碳汇”。(The Cryosphere,2018,12,2803-2819.doi.org/10.5194/tc-12-2803-2018)http://www.cas.cn/syky/201809/t20180905_4662808.shtml;3日An等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气候数据发现青藏高原植被等绿度线和等温线沿海拔移动速度不一致。(Global Change Biology,2018.doi.org/10.1111/gcb.14432)http://www.cas.cn/syky/201808/t20180831_4662366.sht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多年冻土区 草原生态系统 国际 卫星遥感数据 甲烷通量 移动速度 高原植被 数据发现
下载PDF
17
作者 朱显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1-1,共1页
值此“子午岭林区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观测站”重建四年之际,一本内容丰富,数据比较全面并能说明一些重要问题的论文集问世了。它的问世标志看“植被的繁衍是黄土高原形成的有力保证”,这个婴儿已能站立起来了,它非但明确肯定了黄土高原... 值此“子午岭林区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观测站”重建四年之际,一本内容丰富,数据比较全面并能说明一些重要问题的论文集问世了。它的问世标志看“植被的繁衍是黄土高原形成的有力保证”,这个婴儿已能站立起来了,它非但明确肯定了黄土高原剧烈的人为地质过程是完全由于人类在生产活动方面对自然植被无情破坏的结果,而且也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严正警告和沉重打击。这些初步成果,必将引起广大科技人员的注意,并得从中获得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子午岭林区 地质过程 侵蚀量 生态环境 侵蚀劣地 黄土侵蚀 入渗 高原植被 降尘量
下载PDF
西乌珠穆沁病虫鼠害严重威胁草原森林
18
作者 班树林 《内蒙古林业》 2008年第7期17-17,共1页
乌珠穆沁草原的森林无比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稀少,更重要的是它庇护着美丽的草原,是它和其它高原植被孕育了乌珠穆沁草原上的七大河流。
关键词 草原 病虫鼠害 森林 威胁 高原植被
下载PDF
三大水保措施让青藏铁路更靓丽
19
《水利水电快报》 2005年第20期32-32,共1页
青藏铁路穿越“生态极其脆弱”的青藏高原,这里的生态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近日,水利部对青藏铁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高度重视,为使高原植被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严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 青藏铁路穿越“生态极其脆弱”的青藏高原,这里的生态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近日,水利部对青藏铁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高度重视,为使高原植被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严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三条强制性水保措施,有效推动了铁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建设 水保措施 水土保持方案 生态保护 青藏高原 工作高度 高原植被 水利部 高标准
下载PDF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研究取得新成果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1年第1期101-102,共2页
昆明植物所许建初研究组利用遥感手段模拟了青藏高原植被1982--2006年的生长季变化,并分析了高寒革甸和高寒草原生长季开始和结束日期与月气温的关系。研究发现,尽管气温在研究期内是持续上升的.但两种草地类型的春季物候变化却不一致: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高寒草原 昆明植物所 高原植被 物候变化 草地类型 月气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