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杜茂林 苟才明 +3 位作者 杨荣志 吴全一 蒲雪莉 贺玉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15-18,共4页
对72个玉米杂交种的百粒重、出籽率、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秃尖等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作用最大的是穗粗(r=0.788 2,p=0.452 6),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百粒重(r=0.729 4,p=0,370 3)、行... 对72个玉米杂交种的百粒重、出籽率、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秃尖等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作用最大的是穗粗(r=0.788 2,p=0.452 6),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百粒重(r=0.729 4,p=0,370 3)、行粒数(r=0.476 4,p=0.348 0)和穗长(r=0.528 2,p=0.089 9)。性状间百粒重与穗粗(r-0.657 3)和出籽率(r=0.392 4)、穗行数与秃尖(r=0.369 0)、行粒数与穗长(r=0.703 3)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认为在高原玉米育种工作中,增大穗粗,提高百粒重和行粒数并注重其他性状的选择,是获得高原玉米高产的科学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玉米杂交种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高原玉米栽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探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虞继权 《南方农业》 2019年第9期24-24,28,共2页
近年来,我国农业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在污染环境的同时破坏了土壤结构,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成为促进玉米绿色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基于此,以高原玉米... 近年来,我国农业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在污染环境的同时破坏了土壤结构,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成为促进玉米绿色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基于此,以高原玉米为研究对象,以玉米养分需求法、高效品种营养潜力、化肥有机替代技术为研究对象,对玉米栽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玉米 化肥减量 栽培技术 生态环境保护 高效施肥
下载PDF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高原玉米研究
3
作者 杨斌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3-34,共2页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高原玉米研究杨斌(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贵阳550006)1994年2月14日至7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墨西哥CIMMYT举办的玉米改良培训班学习。现将CIMMYT高原玉米研究及...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高原玉米研究杨斌(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贵阳550006)1994年2月14日至7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墨西哥CIMMYT举办的玉米改良培训班学习。现将CIMMYT高原玉米研究及进展情况作一介绍,供有关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高原玉米 杂交育种
下载PDF
高原特色糯玉米丽糯2号的选育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4
作者 芮体江 芮麟 +7 位作者 田景梅 张隽超 杨晓云 蒲汝民 曾丹 林海建 李胜康 陈春艳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期152-154,共3页
丽糯2号是丽江市种子管理站和四川农业大学以自育系WX6014为母本、自育系WX6032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的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抗性好、产量高、糯性强、食味佳等特点,较受种植户和消费者的喜欢,是一个适合规模化种植的品种。... 丽糯2号是丽江市种子管理站和四川农业大学以自育系WX6014为母本、自育系WX6032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的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抗性好、产量高、糯性强、食味佳等特点,较受种植户和消费者的喜欢,是一个适合规模化种植的品种。适宜在云南省鲜食玉米种植区域种植,于2023年通过云南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旨在为高原地区规模化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特色糯玉米 丽糯2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川西北高原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苟才明 黄宁 +3 位作者 张吉海 徐克诚 吴全一 杨荣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00-103,共4页
玉米作为川西北高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重要饲料作物,其生产水平仍较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针对此情况,文章简述了川西北地区生态特点,概述了该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原玉米育种特点及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 玉米作为川西北高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重要饲料作物,其生产水平仍较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针对此情况,文章简述了川西北地区生态特点,概述了该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原玉米育种特点及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玉米 育种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若尔盖县发展高原玉米与促进草地畜牧业有效对接的思考
6
作者 吴全一 杨荣志 +3 位作者 贺玉兰 叶明 翁登超 杨华勇 《阿坝科技》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充分利用若尔盖县求吉、崇尔、冻列、热尔等乡半农半牧区的有效热量,发展集粮食、饲料为一体的玉米作物,综合利用玉米及其秸秆,立足科学养畜,促进农牧有效对接,从而使草原减负和改善草原环境,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高原畜牧业发... 充分利用若尔盖县求吉、崇尔、冻列、热尔等乡半农半牧区的有效热量,发展集粮食、饲料为一体的玉米作物,综合利用玉米及其秸秆,立足科学养畜,促进农牧有效对接,从而使草原减负和改善草原环境,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高原畜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高原玉米 畜牧业对接
原文传递
高原特早熟玉米杂交种“阿七三交”选育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全一 杜茂林 《阿坝科技》 1998年第1期19-21,共3页
“阿七三交”是我所玉米研究室自1990年以来自育单交种“阿单七号””为母本与自选系“马综1115”组配的特早熟三交种,在马尔康地区全生育期为138天,需大于等于10度活动积温1900度,是适宜在中纬度,高海拔玉米上限区种植的优良品种,... “阿七三交”是我所玉米研究室自1990年以来自育单交种“阿单七号””为母本与自选系“马综1115”组配的特早熟三交种,在马尔康地区全生育期为138天,需大于等于10度活动积温1900度,是适宜在中纬度,高海拔玉米上限区种植的优良品种,经1991-1996年在所内及农户大面积试种试验均表现出高产(比对照“阿单六号”增产10%)以上,品质好,抗倒,适应性强,耐粗放耕作,不早衰,199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特早熟玉米 阿七三交 杂交种 品种选育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原文传递
Study on Maize-water Model for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in Loess Plateau
8
作者 Xing LI Mangmang GOU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5期1048-1052,1072,共6页
The Loess Plateau has a typical semi-arid climate, and the area suffers from very hars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vere soil erosion and water runoff, and uneven distributed precipitation. Due to the relatively low hol... The Loess Plateau has a typical semi-arid climate, and the area suffers from very hars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vere soil erosion and water runoff, and uneven distributed precipitation. Due to the relatively low holding capacity, current rainwater-collecting and conservation facilities can only supplement a maximum of18 mm of water for crop production in each irrigation. In this study,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to identify the water requirement critical period of maize crop by evaluating response of each individual developmental stage to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with harvested rainwater. In the transformed Jensen model, ETmin/Eta was used as the index of relative evapotranspiration. The use of relative yield and relativ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was able to eliminate influences from unintend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 BP neural network crop-water model for extreme water deficit condition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index of relative evapotranspiration as the input and the index of relative yield as the output after iterative training and adjustment of weight values. Comparison of measured maize yields to those predicted by the two models confirmed that the BP neural network crop-water model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transformed Jensen model in predicting the sensitivity index to waterdeficit at various growth stages and maize yield when provided with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with harvested rain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of crop response to water The transformed Jensen model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with harvested rainwat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