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6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自扩大术与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高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彭浩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讨膀胱自扩大术与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高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0例高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膀胱自扩大术组和回肠膀胱扩大术组,每组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目的 探讨膀胱自扩大术与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高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0例高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膀胱自扩大术组和回肠膀胱扩大术组,每组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膀胱增加容量、肠道恢复时间、手术前后膀胱容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手术后两组膀胱容量显著大于手术前(P〈0.01);手术后回肠膀胱扩大术组膀胱容量及膀胱增加容量显著大于膀胱自扩大术组(P〈0.01),手术时间及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显著长于膀胱自扩大术组(P〈0.01);术后回肠膀胱扩大术组并发症发病率为65.0%,膀胱自扩大术组未出现并发症,回肠膀胱扩大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膀胱自扩大术组(χ2=19.26,P〈0.01).结论 对高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行膀胱自扩大术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行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效果显著,适应症较广,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自扩大术 回肠膀胱扩大术 膀胱容量 并发症
下载PDF
膀胱自扩大术治疗高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10例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侯俊清 魏金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神经膀胱 反射 扩大术 治疗
下载PDF
完全性脊髓横断后排尿次数对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成模率的影响
3
作者 梁柔筠 展立芬 +7 位作者 曾学究 丁强盛 罗小精 卓越 艾坤 邓石峰 许明 张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840-3847,共8页
背景:脊髓损伤常导致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缺乏明确认识,建立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对揭示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探索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探究完全性脊髓横断术后辅助排尿次数对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的... 背景:脊髓损伤常导致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缺乏明确认识,建立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对揭示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探索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探究完全性脊髓横断术后辅助排尿次数对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的影响,以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术后生存率及成模率。方法:从46只雌性SD大鼠中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只为假手术组,剩余40只大鼠完全性脊髓横断造模后随机分为每日排尿0,1,3,5次组,每组10只。术后19 d内每隔3 d测量残余尿量,术后第19天时观察存活及成模情况,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及离体逼尿肌肌条收缩实验。结果与结论:①存活率及成模率:每日排尿0次组存活率10%,成模率10%;每日排尿1次组存活率20%,成模率10%;每日排尿3,5次组存活率70%,成模率70%;②残余尿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第3,6,9,12,15天,每日排尿3,5次组的残余尿量显著增加(P<0.01);术后第18天,每日排尿3,5次组的残余尿量增多(P<0.05);与每日排尿3次组相比,术后第6天,每日排尿5次组的残余尿量减少(P<0.05),术后第3,9,12,15,18天,每日排尿5次组的残余尿量无统计学差异;③尿流动力学:与假手术组相比,每日排尿3,5次组大鼠的漏尿点压差明显减小(P<0.01),膀胱最大容量显著增大(P<0.01);与每日排尿3次组相比,每日排尿5次组的漏尿点压差和膀胱最大容量均无统计学差异;④离体逼尿肌肌条收缩实验:与假手术组相比,每日排尿3,5次组逼尿肌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显著减少(P<0.01);与每日排尿3次组相比,每日排尿5次组的逼尿肌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辅助排尿是成功构建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影响因素之一,每日排尿3次或5次无明显差异,结合实际工作量和成模率,建议每日排尿频率至少3次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膀胱 逼尿肌反射亢进型 脊髓损伤 完全脊髓横断术 排尿次数 手法辅助排尿技术 SD大鼠 工程化动物模型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重建膀胱排尿反射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运用与展望 被引量:11
4
作者 展立芬 艾坤 +3 位作者 曾学究 梁柔筠 丁强盛 张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925-2931,共7页
背景: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与研究的热点,修复损伤脊髓、重塑膀胱排尿反射通路是根本的治疗手段。目的:总结脊髓横断损伤后重建膀胱的神经支配通路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 背景: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与研究的热点,修复损伤脊髓、重塑膀胱排尿反射通路是根本的治疗手段。目的:总结脊髓横断损伤后重建膀胱的神经支配通路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重建排尿反射机制、神经源性膀胱与排尿反射和脊髓修复有关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排尿反射;脊髓修复”,英文检索词为“Neurogenic Bladder;Spinal cord injury;micturition reflex;Spinal cord repair”。结果与结论:在重建膀胱排尿反射过程中涉及较多的因素,包括脊髓受损区域的修复与重建、排尿中枢的重塑、膀胱组织及体内外物质激素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排尿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重建排尿反射中涉及位点较多,可选取主要作用位点进行深入研究,以突破重建排尿反射通路上存在的疑点;②正常的排尿反射机制复杂,脊髓横断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中控制或参与排尿反射的中枢核团是否发生了代偿及相应的代偿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③脊髓横断损伤后中枢与膀胱的信息交流中断,中枢与膀胱是否存在直接的信息连接尚待进一步探究;④脊髓横断损伤后,重建排尿反射与体液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在重建膀胱排尿反射中,通过干预治疗促进脊髓修复、神经反射重构、物质代谢和膀胱组织结构调整是治疗的关键,中医与西医各有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膀胱 排尿反射 膀胱功能障碍 综述
下载PDF
基于P2X3、M2受体探讨五苓散对骶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王杨 张琳 王振亮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15-1619,共5页
目的探讨五苓散改善骶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NB)大鼠的作用靶点,揭示五苓散促进膀胱气化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干预脊髓损伤后NB患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改良Hassan Shake... 目的探讨五苓散改善骶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NB)大鼠的作用靶点,揭示五苓散促进膀胱气化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干预脊髓损伤后NB患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改良Hassan Shaker脊髓横断法建立NB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五苓散高、中、低剂量组。假手术组只咬除椎板,暴露骶髓,不进行骶髓横断处理。用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生化法检测膀胱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乙酰胆碱(Ach)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膀胱组织中膀胱嘌呤能受体(P2X3)、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M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ATP、Ach含量减少,P2X3、M2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苓散各组治疗14天后与模型组比较:ATP、Ach含量增加,P2X3、M2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差异与五苓散用药剂量成正相关。结论五苓散治疗可改善骶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反射型NB大鼠的膀胱功能,减轻尿潴留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膀胱中ATP、Ach的释放以及上调P2X3和M2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髓损伤 神经膀胱 逼尿肌无反射 P2X3受体 M2受体 五苓散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
6
作者 崔荣荣 胡晓丽 +1 位作者 王小雨 李常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8期58-62,共5页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歇性导尿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rTM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14、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动力学、Barthel指数(BI)评分、脊髓损伤或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CIDQL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4、14、24周,两组残余尿量均少于治疗前,膀胱内压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膀胱内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评分、SCIDQLR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4、24周,两组的最大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时段两组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6.67%,低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肾结石(或肾积水)、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间歇性导尿应用于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能有效改善其尿动力学、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且临床效果呈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逼尿肌无反射神经膀胱 重复经颅磁刺激 间歇导尿 尿动力学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脊髓组织ERK/CREB/Bcl-2通路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明 艾坤 +5 位作者 卓越 刘琼 刘笑萌 李亚 罗小元 张泓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脊髓组织ERK/CREB/Bcl-2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选取24只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其余36只采用脊髓横断法造模,将成...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脊髓组织ERK/CREB/Bcl-2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选取24只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其余36只采用脊髓横断法造模,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电针组取单侧“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进行电针刺激,每次30 min,1次/d,连续7 d。干预结束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测,HE染色观察大鼠膀胱逼尿肌组织形态,TUNEL法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测定脊髓组织p-ERK1/2、p-CREB、p-p90Rsk、CRE、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最大压力及漏尿点压明显增加(P<0.01),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明显降低(P<0.01);膀胱平滑肌细胞结构严重破坏、排列紊乱,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脊髓组织p-ERK1/2、p-p90Rsk、p-CREB、CRE、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最大压力及漏尿点压均明显降低(P<0.05),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明显增加(P<0.05,P<0.01);膀胱平滑肌细胞完整性增强,细胞水肿程度降低,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脊髓组织p-ERK1/2、p-p90Rsk、p-CREB、CRE、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可促进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逼尿肌组织修复,增加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缓解膀胱内高压状态,其机制与激活ERK/CREB/Bcl-2通路、减少受损神经元继发性凋亡、改善膀胱的神经支配、保护膀胱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膀胱 脊髓损伤 尿流动力学 ERK/CREB/Bcl-2通路 凋亡
下载PDF
穴位三部曲联合康复训练对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
8
作者 张杏 金梅 王传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105-109,共5页
目的 探讨穴位三部曲联合康复训练对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52例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穴位三部曲联合康复训练对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52例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予常规间歇导尿护理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2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三部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尿动力学、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两组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膀胱容量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最大尿流速率时逼尿肌压力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肌道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测的排尿前振幅值、常用对数TL值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排尿中振幅值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推拿、穴位贴敷三部曲联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逼尿肌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尿动力学,提高膀胱顺应性,降低尿路感染及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三部曲 康复训练 逼尿肌亢进型神经膀胱 尿动力学
下载PDF
五苓散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组织NGF/TrkA信号通路的影响
9
作者 张琳 王杨 +1 位作者 刘铭泽 王振亮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35-40,F0003,共7页
目的观察五苓散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五苓散改善骶髓损伤休克期后逼尿肌无反射型膀胱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0)... 目的观察五苓散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五苓散改善骶髓损伤休克期后逼尿肌无反射型膀胱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0)和造模组(n=50)。假手术组仅咬除椎板不横断脊髓,造模组采用改良的Hassan Shaker脊髓横断法建立骶髓损伤大鼠模型,选取32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五苓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中药治疗组从造模后第15天予以五苓散灌胃治疗,1次/d,连续治疗14 d。干预结束后取材,HE染色法观察膀胱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膀胱组织NGF、Trk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GF、TrkA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NGF、TrkA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和五苓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膀胱NGF、TrkA阳性表达、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升高(P<0.05,P<0.01);五苓散中、高剂量组膀胱逼尿肌NGF、TrkA阳性表达、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5,P<0.01),其中五苓散高剂量组显著升高(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五苓散高剂量组的阳性表达、蛋白和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五苓散中剂量比较,高剂量组阳性表达、蛋白和mRNA表达有所增加(P<0.05,P<0.01)。结论五苓散改善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五苓散上调膀胱组织NGF、TrkA表达,激活NGF/TrkA信号通路,帮助逼尿肌收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神经膀胱 NGF TRKA 逼尿肌
下载PDF
基于思维导图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在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杜晓梅 肖泽埠 +2 位作者 戴丽华 伍海庆 潘诗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1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采取基于思维导图下的健康教育模式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采取基于思维导图下的健康教育模式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思维导图下的健康教育指导,两组均持续护理4周。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疾病知识掌握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单次最大排尿量大于对照组,日间排尿次数、残余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思维导图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提升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帮助患者尽恢复膀胱功能,减轻身体不适,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膀胱 思维导图 健康教育模式 膀胱功能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整体化康复干预对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静 于丽 祝平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2663-2666,共4页
目的分析整体化康复干预对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病房收治的94例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7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整体化康复干预对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病房收治的94例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7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予以整体化康复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排尿症状、尿动力学、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均漏尿次数与排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24 h单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压与逼尿肌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表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生命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化康复干预在创伤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排尿症状与尿动力学,而且还能促进其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化康复干预 创伤脊髓损伤 神经膀胱功能 尿动力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PACAP-cAMP-PKA信号通路探讨J型针刀调节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的效应机制
12
作者 朱满华 熊伟 +3 位作者 彭天忠 侯新聚 林星镇 郑楠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J型针刀通过PACAP-cAMP-PKA信号通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逼尿肌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J型针刀治疗组、治疗+Bupivacaine抑制剂组、治疗+H-89抑制剂组,各6只。采... 目的:探讨J型针刀通过PACAP-cAMP-PKA信号通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逼尿肌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J型针刀治疗组、治疗+Bupivacaine抑制剂组、治疗+H-89抑制剂组,各6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制作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空白组为正常SD大鼠;假手术组为切开相关部位组织,无脊髓切断;其余4组予以手术脊髓切断造模。J型针刀治疗组造模后第19天予J型针刀针刺大鼠次髎穴,2 d 1次,共治疗7次。干预结束后各组行HE染色观察膀胱逼尿肌组织形态变化,Elisa检测膀胱逼尿肌组织中c AMP、PKA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膀胱逼尿肌组织中PACAP38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膀胱逼尿肌组织中PKA、p-MLC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膀胱逼尿肌组织严重坏死,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J型针刀治疗组、治疗+Bupivacaine抑制剂组及治疗+H-89抑制剂组均有不同程度坏死组织修复情况。免疫组化检测PACAP38蛋白表达在模型组中表达量最低,针刀治疗之后,PACAP38表达量均不同程度上调;与J型针刀治疗组相比,治疗+Bupivacaine抑制剂组及治疗+H-89抑制剂组PACAP38蛋白表达均不同程度下调(P<0.05),但高于模型组(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cAMP、PKA表达量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J型针刀治疗组与模型组比显著上调(P<0.05),治疗+Bupivacaine抑制剂组及治疗+H-89抑制剂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WB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KA、p-MLC蛋白表达上调;针刀治疗组表达量下调,其中PKA蛋白表达有显著性(P<0.05),p-MLC蛋白表达无显著性(P>0.05)。与J型针刀治疗组比,PKA蛋白表达量在治疗+Bupivacaine抑制剂组及治疗+H-89抑制剂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p-MLC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J型针刀针刺次髎穴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功能,其机制与J型针刀上调膀胱逼尿肌中PACAP38、cAMP、PKA表达,激活PACAP-cAMP-PKA信号通路,从而促进逼尿肌舒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膀胱 PACAP-cAMP-PKA信号通路 J型针刀
下载PDF
赋能教育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3
作者 刘丽贞 王小宝 +2 位作者 杨庆涛 刘俊鹏 杨舜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3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7例,其中,泌尿外科一病区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的护理方法;泌...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3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7例,其中,泌尿外科一病区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的护理方法;泌尿外科二病区患者为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赋能教育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等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残余尿量相较于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排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降低患者焦虑情绪效果更佳(P<0.05);常规传统的护理模式或者采用赋能教育的新型科学的护理康复措施,均有利于患者的尿流率改善。结论:赋能教育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可有效促进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重建,改善排尿障碍,减轻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教育 低频脉冲电治疗 神经膀胱 功能重建
下载PDF
“三调针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
14
作者 徐秀梅 徐彦龙 米登海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8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三调针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脊髓损伤后NB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无菌导尿、训练辅助排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目的:观察“三调针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脊髓损伤后NB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无菌导尿、训练辅助排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调针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残余尿量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减少(P<0.05);观察组较对照减少明显(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100.00%(30/30)]高于对照组[83.33%(25/30)](P<0.05)。结论:“三调针法”治疗脊髓损伤后NB,可改善尿流动力学,恢复排尿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膀胱 三调针法 脊髓损伤 尿流动力学 膀胱残余尿量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外周-中枢闭环治疗模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
15
作者 李文 梁寿一 +1 位作者 周嘉铭 陈锦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外周-中枢闭环治疗模式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各40例,均...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外周-中枢闭环治疗模式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各40例,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A组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B组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外周-中枢闭环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膀胱容量与压力、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降低,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升高,膀胱内压力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组均优于A组(P<0.05);两组每天单次排尿量较治疗前均提高,排尿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均优于A组(P<0.05);两组泌尿症状困扰评分量表(USDS)、国际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均较A组低(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生活环境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B组均较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外周-中枢闭环治疗模式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后的尿流动力学具有改善作用,且可以增加膀胱容量,改善排尿尿量及次数,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膀胱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外周-中枢闭环治疗模式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探索与治疗进展
16
作者 江海红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传统的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定义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而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通常需在存有神经系统病变或神经损伤的前提下才能诊断。随着人们对神经病变及很多系统性疾病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神经相关病变或系统性疾... 传统的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定义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而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通常需在存有神经系统病变或神经损伤的前提下才能诊断。随着人们对神经病变及很多系统性疾病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神经相关病变或系统性疾病影响神经系统而累及膀胱功能的状态被重新认识,因此临床上很多NB没有被及时诊断,从而也延误对他们的治疗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膀胱 下尿路功能障碍 膀胱 尿道 神经
下载PDF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分型和治疗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勇 周禹瑄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461-465,470,共6页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一种由神经损害或病变所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可引发多种下尿路症状,同时合并多系统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肾衰竭。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因素、感染性疾病和医源性因素。由于病...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一种由神经损害或病变所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可引发多种下尿路症状,同时合并多系统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肾衰竭。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因素、感染性疾病和医源性因素。由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本文系统性地归纳了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史采集、排尿日记、实验室检查、泌尿系超声、尿动力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汇总了神经源性膀胱的疾病分型法,如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分型法、廖氏分型法、Madersbacher分型法、Krane-Siroky分型法和SALE分型法等;整理了临床现有的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骶神经电刺激术;结合了国内外组织工程和干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展望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膀胱 诊断 分型 治疗
下载PDF
容量管理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白晋锋 李国庆 +3 位作者 钱会 周金娜 王文文 申红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2期59-62,共4页
目的探究容量管理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合并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80例SCI合并N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 目的探究容量管理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合并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80例SCI合并N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容量管理联合间歇性导尿护理干预,均干预8周。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率,自主排尿功能等级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y-74,GQOLI-74)以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膀胱安全容量、膀胱残余尿量,自主排尿功能等级和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膀胱安全容量、自主排尿功能等级和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较干预前均有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干预期间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容量管理联合间歇性导尿不仅可有效改善SCI合并NB患者的膀胱功能、自主排尿功能,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管理 间歇导尿 脊髓损伤 神经膀胱
下载PDF
健脾益肾针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
19
作者 张吉玉 郑建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5期95-98,共4页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针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厦门市中医院的70例PSN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训练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针...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针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厦门市中医院的70例PSN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训练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针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排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率71.43%(25/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4.29%(12/35)(P<0.05);2组均未出现因不良反应终止试验的案例。结论 健脾益肾针法治疗PSNB,能改善排尿情况,提高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降低卒中后抑郁程度,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卒中 神经膀胱 膀胱功能训练 健脾益肾针法
下载PDF
早期渐进式细节化康复护理训练在间歇性导尿术介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徐学云 汪艳 +1 位作者 王爱凤 张黎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3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式细节化康复护理训练在间歇性导尿术介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某三甲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式细节化康复护理训练在间歇性导尿术介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某三甲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渐进式细节化康复护理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导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导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渐进式细节化康复护理训练能够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降低尿路感染和导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膀胱 间歇导尿 渐进式细节化康复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